冬季寶寶進補的方法介紹
導讀:你知道冬季寶寶如何進補嗎?寶寶是稚陰稚陽之體,接受任何藥物都是一種負擔。除非醫(yī)生認為寶寶的身體需要某種藥物的補充。下面小編為您解答冬季寶寶如何進補。
免疫力低下、體質虛弱、反復出現病癥的寶寶,調補要在醫(yī)師的指導下對“癥”施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媽媽千萬不要自選補品,這樣容易出現進補偏差,反而事與愿違。那么冬季寶寶進補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
別忘補充維生素
寶寶冬天的戶外活動相對較少,接受室外陽光照射時間也短,很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這就需要定期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每周2~3次,每次400單位。牛奶是鈣質的最好來源,媽媽在結束母乳喂養(yǎng)之前,要培養(yǎng)寶寶飲牛奶的習慣。每天保證飲用一定數量的鮮奶對寶寶的健康非常有益。
寒冷的氣候使人體氧化功能加快了,維生素B1、B2的代謝也明顯加快,需要從飲食中及時補充。維生素A能增強耐寒力,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并且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因此,在冬天寶寶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維生素的補充,盡量從蔬菜水果中獲取。
除此之外,冬天寶寶進補不能少的就是日常飲食哦。
不宜過多
中醫(yī)認為“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這里的“饑”講的就是不能讓寶寶過飽。另外“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的是如果寶寶的腸胃負擔太重,反而會損傷了脾。因此,即使是食補,在食物的量與品種上也一定要與寶寶的消化能力相適合。
冬天寶寶進補飲食
多甘多暖
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但中醫(yī)所說的甘味食物,不僅指食物的口感有點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補益脾胃的作用。比如,大棗和山藥。經常吃山藥或大棗,可以提高幼兒的免疫力。
最方便的'“暖胃”食品:大棗、山藥、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薏米、豇豆、扁豆、黃豆、甘藍、菠菜、胡蘿卜、芋頭、紅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圓等。另外炒菜的時候多放些大蔥、生姜、大蒜、韭菜、洋蔥等溫性食物,也能起到祛陰散寒的作用。
除了家庭常用的健胃材料如豬肚、羊肉、鮮姜、陳皮、胡椒等,還有一些具有很好暖胃功效的好食物常被我們忽視。
暖胃飯
治療幼兒胃寒、心腹冷痛最簡單的辦法是在每天煮飯的時候加入一塊生姜,不知不覺中平常的白米飯就具有暖胃的作用,輕輕松松讓幼兒吃得胃暖身也暖。
營養(yǎng)健康魚
鰱魚:用于緩解胃痛,常用于脾胃虛弱的治療。尤其適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胖頭魚:有暖胃、補虛、化痰、平喘的作用。體質虛弱的寶寶最好多吃胖頭魚的魚頭,暖胃的同時還能起到治療耳鳴、頭暈目眩的作用。
帶魚:補五臟、祛風、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幼兒尤為適宜。
冬天寶寶進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哦。
冬季進補的注意事項
立冬已過,時節(jié)即將進入寒冷的冬季。中醫(yī)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系。冬季煲湯進補,在提升機體功能或增強抵抗能力等方面更能顯示出藥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煲湯進補,用鹽很有講究。食鹽其實是一味中藥,味咸,性寒,歸胃、腎、大小腸經。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脹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齒齦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瘡瘍。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燥、滋陰、通便、止嘔吐的功效。
冬季氣候寒冷,人們很少出汗,體內損失鹽分少。此時進補,應以清淡為主。因此,“雪花鹽”為煲湯用鹽的上選。大家都知道,海水的成分與人體體液相似,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雪花鹽則是優(yōu)質海鹽經壓濾機壓濾,再使用三級石英砂過濾后二次結晶提純的海鹽精品。另外,“雪花鹽”因特殊的分子結構造成天然的低鈉,因此雪花鹽潤味的湯汁,清淡、味鮮,湯汁中的營養(yǎng)成分更易為人體所吸收,能夠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使畏寒現象得到改善。
中醫(yī)理論里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說法。因此冬季是補充微量元素和營養(yǎng)物質的最佳時機。在煲湯進補的時候,加入健康平衡鹽也是非常好的選擇!敖】灯胶恹}”是在精制食鹽中添加了碘、鉀、鎂、硒、鋅等人體極易缺乏的微量元素,能夠增強人體機能,改善膳食結構不平衡的缺陷,能調節(jié)人體鈉、鉀、鎂在體液中的動態(tài)平衡,增強免疫力。“健康平衡鹽”中的各種微量元素以有機的形式添加,溶解在鮮美的湯汁中更易為人體吸收,使營養(yǎng)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內,有助于體內陽氣的生發(fā),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進補的選用原則
常用的補品補藥,根據其性質分為滋補類、清補類和平補類,因而中醫(yī)的補虛法也有滋補、清補和平補的不同。這三種補虛法在夏季都可應用,但必須區(qū)別虛弱癥狀選擇應用,選用原則如下:
滋補
就是服用具有滋膩性質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常用的滋補食品有豬肉、牛肉、羊肉、母雞、鵝、鴨、鱉、海參等;滋補藥物有熟地黃、阿膠、鱉甲、鹿角膠以及各種補膏,如十全大補膏、洞天長春膏等。由于這些補品補藥都會增加消化道負擔,有的還偏于溫性,所以在夏季一般很少服用。然而它們的補益作用較強,對比較嚴重的體質虛弱者有很好的調治作用。因此,像上面所講的患重癥、手術后或婦女分娩后,即使在夏天也照樣可以服用。不過,在服用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適量服食,不要過量;胃口不好、舌苔厚膩,或發(fā)熱、腹痛泄瀉時不宜服食。
清補
就是服用有補益、清熱功效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常用的清補食品有百合、綠豆、西瓜等;清補藥物有西洋參、沙參、麥冬、石斛(包括楓斗)等。夏天氣候炎熱,人體易為暑熱所侵犯,此時服用清補類的補品補藥較為適宜。但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是素體陽虛,有畏寒肢冷癥狀的人必須少食或不食;第二是服食應該有所節(jié)制,在春夏兩季過于服用寒涼藥物,會損傷人體的陽氣。
平補
就是服用性質平和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這一類補品補藥為數較多,如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補品補藥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若能在夏季正確服食,同樣可取得良好效果,只是在吸收蘊蓄方面略遜于冬令進補。
【冬季寶寶進補的方法介紹】相關文章:
秋季給寶寶進補的方法05-12
冬季寶寶喂養(yǎng)方法介紹05-11
秋季給寶寶進補的做法介紹07-03
冬季進補的注意事項介紹07-03
寶寶冬季進補有哪些注意事項09-03
冬季進補的食譜08-07
冬季進補的禁忌08-01
寶寶冬季保暖的方法05-19
冬季寶寶洗澡的方法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