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手机免费在线观看,国产女人在线视频,国产xxxx免费,捆绑调教一二三区,97影院最新理论片,色之久久综合,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生物 百文網(wǎng)手機站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1-11-26 15:23:47 生物 我要投稿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大全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很多人都經(jīng)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nèi)容,有時候也叫“考點”。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

  1、 組成活細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O元素,組成細胞干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質量比)最多的是C元素

  2、 將某種酶水解,最后得到的有機小分子是核苷酸或氨基酸 請解釋?

  人體的酶大多數(shù)是蛋白質,水解后得到的是氨基酸;有少部分酶是RNA,水解后得到核糖核苷酸、

  3、 激素和酶都不組成細胞結構,都不斷的發(fā)生新陳代謝,一經(jīng)起作用就被滅活 對嗎?

  不對,酶屬高效催化劑能反復反應。

  4、 酶活性和酶促反應速率的區(qū)別

  酶促反應速率和酶的活性、底物濃度都有關。當?shù)孜餄舛认嗤瑫r,酶活性大,酶促反應速率大。當酶活性相同時,底物濃度大,酶促反應速率大。

  5、 由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和后隨機形成的二肽共有幾種?

  可形成丙氨酸——丙氨酸二肽(以下簡稱丙——丙二肽,以此類推),丙——苯二肽,苯——苯二肽,苯——丙二肽,共有四種。

  6、 甲基綠吡羅紅與DNA和RNA顯色的原理是什么?

  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使DNA呈現(xiàn)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xiàn)紅色、利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7、 什么是還原性糖,又有哪些?

  還原性糖種類:還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等。非還原性糖有蔗糖、淀粉、纖維素等,但它們都可以通過水解生成相應的還原性單糖。

  8、 兒童和病愈者的膳食應以蛋白質為主,對嗎?

  不對,應該是膳食增加適量的蛋白質類營養(yǎng)。因為生命活動以糖為主要能源。

  9、 在鑒定還原糖的時候斐林試劑甲和乙為什么要混合均勻?分開不行?

  實質而言,斐林試劑就是新制的Cu(OH)2懸濁液, 斐林試劑甲和乙混合均勻后生成Cu(OH)2懸濁液

  10、 雙縮脲試劑A和B分別按先后加如有它的什么道理嗎?解釋、混合加又為什么不行?

  蛋白質在堿性條件下和Cu離子反應生成紫色物質,所以先加Na(OH)2,后CuSO4

  11、 胞內(nèi)酶的形成為什么不需要經(jīng)過核糖體的合成,內(nèi)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的加工?

  其實胞內(nèi)酶合成是需要核糖體的,但這核糖體不全是內(nèi)質網(wǎng)上的核糖體,需要的大多數(shù)是游離在細胞質上的核糖體。一般合成胞內(nèi)酶只要游離核糖體→高爾基體加工就成了,線粒體供能。

  12、 核孔是核與細胞質進行頻繁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的主要孔道。這句話錯在哪里?

  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細胞核的`通道。小分子不必都從核孔通過。

  13、 核仁增大的情況一般會發(fā)生在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中,核仁的功能是合成核糖體,核糖體用于合成蛋白質。

  14、 人體內(nèi)成熟的紅細胞中沒有線粒體,但能通過無氧呼吸產(chǎn)生ATP。

  15、 某課題組用紫色洋蔥做完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后,又用此裝片觀察細胞分裂,結果發(fā)現(xiàn)似乎所有細胞均處于細胞分裂間期,為什么?

  洋蔥表皮細胞是分化成熟的細胞,而高度分化的細胞, 不再分裂。另:成熟的不分裂的活植物細胞才能發(fā)生質壁分離和復原。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

  1、細胞的結構基礎

 。1)列文·虎克——用自制顯微鏡發(fā)現(xiàn)細胞。

  (2)施萊登和施旺(魏爾肖)——建立《細胞學說》。

  (3)歐文頓——用500多種化學物質進行膜通透性實驗——膜是由脂質組成的。

  (4)羅伯特森——電鏡下觀察細胞膜看到暗—亮—暗三層結構,將細胞膜描述為靜態(tài)的統(tǒng)一結構。

  (5)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細胞膜流動鑲嵌模型。

  2、細胞代謝

 。1)巴斯德——釀酒中的發(fā)酵是由于酵母細胞的存在(無活細胞參與,糖類不可能變成酒精)。

 。2)畢希納——將酵母細胞中引起發(fā)酵的物質稱為釀酶。

 。3)薩姆納——提出并證明酶是蛋白質。

 。4)切赫和奧特曼——發(fā)現(xiàn)少數(shù)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5)恩格爾曼——用水綿和好氧細菌證明光合作用釋放O2及光合作用需要光。

 。6)普利斯特利——植物可更新空氣。

 。7)英格豪斯——植物只有綠葉才能更新污濁的空氣,指出普利斯特利實驗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

 。8)梅耶——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起來。

 。9)薩克斯——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除O2外還有淀粉(葉片產(chǎn)生淀粉需光)。

 。10)魯賓和卡門——用18O分別標記H2O和CO2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O2來自H2O。

 。11)卡爾文——用14C標記14CO2證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轉化為有機物中碳的途徑 [卡爾文循環(huán):14CO2→14C3→(14CH2O)]。

  3、生物的遺傳規(guī)律

 。1)孟德爾——用豌豆作遺傳材料,利用假說—演繹法提出基因分離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關注孟德爾成功四大原因)。

  (2)薩頓——用類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關注假說—演繹法與類比推理法差異)。

  (3)摩爾根——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用白眼雄果蠅作遺傳材料)。

 。4)道爾頓——第一個提出色盲問題。

  4、遺傳的物質基礎

 。1)格里菲思——通過肺炎雙球菌的體內(nèi)轉化實驗證明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某種“轉化因子”。

 。2)艾弗里——通過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肺炎雙球菌的遺傳物質是DNA不是蛋白質(轉化因子為DNA)。

 。3)赫爾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32P、35S)分別標記噬菌體,證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

 。4)沃森和克里克——構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克里克還提出中心法則:DNA轉錄RNA翻譯蛋白質)。

 。5)富蘭克林——DNA衍射圖譜。

 。6)查哥夫——腺嘌呤(A)量=胸腺嘧啶(T)量,胞嘧啶(C)量=鳥嘌呤(G)量。

  (7)英國遺傳學家繆勒——用X射線照射果蠅,發(fā)現(xiàn)突變率大大提升。

  5、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1)貝爾納——內(nèi)環(huán)境的恒定主要依賴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節(jié)。

 。2)坎農(nóng)——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神經(jīng)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的結果(現(xiàn)代觀點: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調節(jié)機制為神經(jīng)—體液—免疫調節(jié))。

 。3)沃泰默——促胰液素分泌只受神經(jīng)調節(jié)。

 。4)斯他林和貝利斯——促胰液素可存在“化學調節(jié)”(并命名該調節(jié)為“激素”)。

 。5)達爾文——植物向光性實驗,驗證金絲雀草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可向下面的伸長區(qū)傳遞某種“影響”造成單側光下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

 。6)鮑森·詹森——胚芽鞘尖端產(chǎn)生的影響可通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7)拜爾——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chǎn)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8)溫特——胚芽鞘的彎曲生長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引起的(并將該物質命名為“生長素”)。

  6、生態(tài)系統(tǒng)

 。1)高斯——證明大小兩個種的草履蟲間存在著競爭關系。

  (2)美國生態(tài)學家林德曼——對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進行定量分析,發(fā)現(xiàn)能量流動兩大特點:能量流動是單向的;能量在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3

  1、顯微觀察法——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觀察質壁分離、觀察染色體變異等。

  2、差速離心法——分離各種細胞器、制備細胞膜等。

  3、密度梯度離心法——證明DNA半保留復制(重帶、輕帶、中帶等)。

  4、細胞染色法——活細胞染色(健那綠染色線粒體);碘染色法,證明光合作用產(chǎn)生淀粉;死細胞染色(醋酸洋紅、龍膽紫、改良苯酚品紅染液、甲基綠—吡羅紅)。

  5、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分泌蛋白形成;光合作用[H218O、C18O2探究O2中放射性的來源;14CO2→14C3→(14CH2O)探究C的轉化途徑];DNA半保留復制(15N、3H、32P等);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32P、35S);基因診斷等。

  6、紙層析法——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選修1,類胡蘿卜素的提取鑒定)。

  7、對比實驗法——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酶作用特性相關實驗。

  8、濃度梯度設置實驗——探究生長素對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探究酶活性的最適溫度和最適pH(選修1,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佳洗滌效果,探究果膠酶活性的最適條件)。

  9、假說—演繹法——孟德爾兩大定律的發(fā)現(xiàn),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用白眼果蠅為材料)。

  10、類比推理法——薩頓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

  11、抽樣方法——估算植物及活動能力弱的動物(如蚯蚓、蚜蟲、昆蟲卵)等種群密度。

  12、標志重捕法——估算活動能力強的動物種群密度。

  13、取樣器取樣法——探究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

  14、抽樣檢測法——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變動。

  15、模型構建法——構建細胞亞顯微結構物理模型,構建DNA雙螺旋結構物理模型,構建細胞類型、種群特征、細胞分裂等概念模型,構建種群增長兩種數(shù)學模型(公式、“J”型、“S”型曲線),構建減數(shù)分裂、血糖調節(jié)過程物理模型。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大全】相關文章: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大全01-18

必修三物理知識點大全02-18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詳細歸納大全01-27

數(shù)學必修一知識點11-05

物理必修一知識點08-21

高一必修一單元歷史知識點總結07-03

高一數(shù)學必修一知識點的總結01-25

高一數(shù)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10-09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01-22

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