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實用15篇】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1
1、大氣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產(chǎn)生的壓強叫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
2、產(chǎn)生原因:氣體受到重力,且有流動性,故能向各個方向?qū)谄渲械奈矬w產(chǎn)生壓強。
3、著名的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馬德堡半球?qū)嶒炂渌C明大氣壓存在的現(xiàn)象:吸盤掛衣鉤能緊貼在墻上、利用吸管吸飲料。
4、首次準確測出大氣壓值的實驗:托里拆利實驗。
。1)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內(nèi)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nèi)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內(nèi)與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
(3)結論:大氣壓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4)幾點說明: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nèi)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D、標準大氣壓:支持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準大氣壓。
5、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在海拔3000米內(nèi),每升高10m,大氣壓就減小100Pa;大氣壓還受氣候的影響。
6、氣壓計和種類:水銀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無液氣壓計)。
7、大氣壓的應用實例:抽水機抽水、用吸管吸飲料、注射器吸藥液。
8、液體的沸點隨液體表面的氣壓增大而增大。(應用:高壓鍋)
如何學好物理
1、上課專心聽講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課后再找老師討論。做好筆記為輔,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后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
2、自覺獨立復習
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zhì)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shù)量,更要有一定的質(zhì)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要想對于物理的過程中,要清楚的,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我們都要先把圖畫出來,還有在學習的時候,我們都要專心的聽講,在上課的時候不走神,還有不要自以為是,要不斷的學習,向老師和同學問一下,還有這樣的話我們要多練習,這樣的話就能好好的把物理學下去,在學習的時候多練習。
3、重視實驗、勇于探究。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物理的規(guī)律、原理都是通過物理實驗現(xiàn)象或數(shù)據(jù)分析,總結或推理出來的。我們教材中就有大量的物理實驗要求同學們?nèi)プ觯ヌ骄。只有同學們敢于實驗,敢于實踐,敢于動手,才能把物理真正學好。
物理如何去分析解題
物理剛開始學的.都是最簡單的,每個人都能學會,可是物理難度一旦提升,只有極個別學生能學會物理,這就是物理思維在作怪。高中物理的難點在于如何理解物理的每一個運動過程及每一個思維方式,而是背公式或計算,因為解一道物理大題用不到幾個公式。
學物理要學會理解與分析,要熟知每一個公式、定理的來龍去脈,對其變形公式也要熟練掌握。物理要對公式及規(guī)律理解的很到位,不管怎么出題或者怎么變化都能找到它的本質(zhì),也就是任何題目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大家要有能力學會它。
在做物理題目時,首先要在大腦中對物理過程進行分析,先不要急于去解題,先要對已知條件進行分析、分解,把所有已知條件都利用好,因為題目里給出的條件有些是有誘惑性的,有些對解題非常有幫助,是解題的關鍵點所在,所以要把每一個步驟都進行細致的分析。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2
一、伽利略斜面實驗
1、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2、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3、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相等的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4、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二、牛頓第一定律
1、背景資料:
(1)伽利略對類似的實驗進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速度不會減慢,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2)笛卡兒對伽利略推理結論的補充:物體如果不受力,運動方向也不會改變。
(3)英國科學家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的物理規(guī)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內(nèi)容: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理解要點:①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jīng)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谂nD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不受力,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所以力不是產(chǎn)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邸皼]有受到力作用”有兩種情況:一是,該物體沒有受到任何力對它的作用,這是理想情況;二是,物體在某一方向上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如: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運動,摩擦力可以不計,那么物體在水平面上將不受外力作用。
、堋翱偙3帧笔侵浮霸瓉硎窃鯓樱髞砣匀皇沁@樣”,如:原來是靜止的,后來仍然是靜止的;原來是運動的,后來以最后的速度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三、慣性
1、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
理解要點:“保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是指不受到力的作用時的狀態(tài)。即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3、慣性不是一種力。只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因此不能理解為“受到慣性作用”。
4、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5、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qū)別
慣性是物體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的性質(zhì),不管物體是否受到外力。慣性定律是描述物體運動所遵循的一條客觀規(guī)律,條件是物體不受外力。慣性和慣性定律之間又有密切的聯(lián)系。因為物體具有慣性,才使得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遵循慣性定律所指出的運動規(guī)律。①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guī)律。②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表現(xiàn)為“阻礙”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
6、慣性現(xiàn)象解釋三步驟:
、倜鞔_研究的是哪個物體,它原來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
、诋斖饬ψ饔迷谠撐矬w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與該物體有關聯(lián)的其它物體上)時,這一部分的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
、墼撐矬w另一部分由于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④最后表述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7、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
跑步到終點時人不能立即停下;緊急剎車后,車不能立即停下,還會向前運動一段距離。
8、慣性的應用:
、侔阉蓜拥腵錘頭套緊;②用力拍打衣服,可以把衣服上的塵土拍掉;③用鐵鍬往車上裝土時,土會沿著鐵鍬運動的方向拋到車上;④把盆里的水潑掉;⑤跳遠時,要先助跑;⑥古代打仗時,使用絆馬索能把敵方飛奔的戰(zhàn)馬絆倒;⑦火車進站時,提前關閉發(fā)動機;⑧洗衣機的甩干桶高速轉(zhuǎn)動時可以把濕衣服甩干;⑨把足球踢入球門。
9、慣性的危害及措施
危害:主要是一些交通工具,速度比較快,迅速剎車、拐彎時,人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容易造成事故。
措施: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安裝安全氣囊;車輛行使要保持車距;限速;包裝玻璃制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3
固體的壓力和壓強
1、壓力:⑴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 =物體的重力G
、枪腆w可以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壓力。
、戎貫镚的物體在承面上靜止不動。指出下列各種情況下所受壓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耪n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和對比法
壓強
⑴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⑵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枪絧=F/ S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A使用該公式計算壓強時,關鍵是找出壓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積S(受力面積要注意兩物體的接觸部分)。
B特例:對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體(如:圓柱體、正方體、長放體等)對桌面的壓強p=ρgh
、葔簭妴挝籔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時,其腳下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為:1.5×104N
、蓱茫寒攭毫Σ蛔儠r,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也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如:縫一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一容器盛有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壓力壓強問題:
處理時:把盛放液體的容器看成一個整體,先確定壓力(水平面受的壓力F=G容+G液),后確定壓強(一般常用公式p= F/S )。
液體的壓強
1、液體內(nèi)部產(chǎn)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2、測量:壓強計用途:測量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
3、液體壓強的規(guī)律:
、乓后w對容器底和測壁都有壓強,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⑵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且后w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炔煌后w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壓強公式:
、磐茖н^程:(結合課本)
液柱體積V=Sh ;質(zhì)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壓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壓強:p= F/S=ρgh
⑵液體壓強公式p=ρgh說明:
A、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
B、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為:p:Pa;ρ:kg/m3 g:N/kg;h:m
C、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zhì)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明這一點。
D、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圖象:
計算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和壓強問題:
一般方法:㈠首先確定壓強p=ρgh;㈡其次確定壓力F=pS
特殊情況:壓強:對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壓力:①作圖法②對直柱形容器F=G
連通器:
、哦x: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根據(jù)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學習物理注意事項
(1)物理用語是學習物理的語言工具,必須學好。物理用語中專用詞、專用符號、相關的科學家名字及貢獻需要一定的記憶。這些內(nèi)容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比如,每個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數(shù)都是用物理名稱的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用心準確的記憶。
(2)有些物理量的修飾語也要注意,比如只能說“由于”或“”“具有”慣性不能說“受到”慣性;物理規(guī)律或定律的陳述,一般都是條件式陳述或因果關系式陳述,不能因果倒置,是要扣分的。比如在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中“像與物大小相等”不能說成“物與像大小相等”。理解并靈活運用上述規(guī)律,正確使用物理用語,記憶物理概念,陳述物理現(xiàn)象或物理規(guī)律,就無需死記硬背,也不用擔心表述不自如的尷尬。
(3)物理公式的書寫、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格式,都要做到規(guī)范和熟練。它們是學好物理的基礎。
慣性知識點
(1)慣性:一切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做慣性。
(2)對“慣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佟耙磺形矬w”包括受力或不受力、運動或靜止的所有固體、液體氣體。
、趹T性是物體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不是一種力,所以說“物體受到慣性”或“物體受到慣性力”等,都是錯誤的。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3
1、測量:國際單位制、常用物理量及其單位。
2、溫度:溫度計(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的使用方法及物態(tài)變化中的吸放熱。
3、熔化和凝固:海波、蜂蠟、松香、玻璃、食鹽、萘、冰的熔化和凝固現(xiàn)象。
4、汽化和液化:六種物態(tài)變化中的汽化和液化現(xiàn)象。
5、升華和凝華: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
6、電流和電路: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電壓、電阻關系。
7、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家庭電路的連接。
8、電流的強弱:電流表的使用方法。
9、測量:國際單位制、常用物理量及其單位。
10、光的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影子、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11、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特點、光的反射定律。
1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現(xiàn)象、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13、凸透鏡成像: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和應用。
14、凸透鏡成像實驗: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結論。
15、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物體的顏色。
16、看不見的光:紅外線、紫外線、臭氧層、太陽光中含有多種光線。
17、安全用電:安全用電常識。
18、電磁波:廣播、電視、移動通信、紅外線、紫外線、無線電波。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4
物態(tài)變化
溫度計
1、溫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攝氏溫度的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表示
2、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3、體溫計有縮口,讀數(shù)時可以離開人體,測量范圍是35℃~ 42℃;分度值為0.1℃
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把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0℃,沸水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然后在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熔化和凝固
1、物質(zhì)從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熔化,熔化時要吸熱
2、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叫凝固,凝固時要放熱
晶體和非晶體的根本區(qū)別是:晶體有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xù)吸熱),非晶體沒有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xù)吸熱)
汽化和液化
1、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汽化要吸熱,汽化可分為沸騰和蒸發(fā)兩種方式
2、物質(zhì)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液化,液化要放熱
3、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1)降低溫度;(2)壓縮體積
1、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表面積和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2、沸騰只在沸點進行,要吸熱但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
3、蒸發(fā)吸熱有致冷作用
升華和凝華
1、物質(zhì)從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叫升華,升華吸熱
2、物質(zhì)從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叫凝華,凝華放熱
1、升華現(xiàn)象:樟腦球變;冰凍的衣服變干
3、凝華現(xiàn)象:雪的.形成;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戶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內(nèi)表面)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5
1、定滑輪:
、俣x: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诙ɑ喌膶嵸|(zhì)是: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軐硐氲亩ɑ啠ú挥嬢嗇S間摩擦)F=G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速度vF)=重物移動
的距離SG(或速度vG)
2、動滑輪:
、俣x: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
也可左右移動)
②實質(zhì):動滑輪的實質(zhì)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桿。
、厶攸c: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芾硐氲膭踊啠ú挥嬢S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F=1/2G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 1/2(G物+G動)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2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3、滑輪組
、俣x: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谔攸c: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輪軸間的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拉力F= 1/n G 。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 1/n(G物+G動)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n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④組裝滑輪組方法:首先根據(jù)公式n=(G物+G動)/ F求出繩子的股數(shù)。然后根據(jù)“奇動偶定”的原則。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組裝滑輪。滑輪組的使用
、偈褂没喗M提重物時,若忽略滑輪和軸之間的摩擦以及繩重,則重物和動滑輪由幾段繩子承擔,提起重物的力就等于總重量的幾分之一,即F= 。因此關鍵是弄清幾段繩子承擔總重。
②把重物和動滑輪從滑輪組中“隔離”出來,就很容易弄清直接與動滑輪連接的`繩子的段數(shù)n。
、弁粋滑輪組,n為“奇動偶定”,拴點在動滑輪上時,連在動滑輪上繩子的段數(shù)n=2N+1,則更省力。
、苡嬎憷K子的段數(shù)n可用拉力F= 、拉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nh或移動的速度VF=nVG求得。其中G為總重,h為重物和動滑輪上升的高度,VG為重物和動滑輪移動的速度。n取整數(shù)(采用小數(shù)進一法)。
、堇的大小與吊起動滑輪的繩子股數(shù)n有關。
⑥ 有幾段繩子與動滑輪相連,n就為幾;
、 s=nh
、嘀匚锷仙齢高度,繩子自由端要移動nh距離
、 F=——G物(不計摩擦、繩重和動滑輪重)
、 F=——(G物+G動)(不計摩擦、繩重)
。2)公式:F=G總/n=(G物+G動滑輪)/n(不計滑輪摩擦
繩子的繞法:當n為偶數(shù)時,繩子的起端在定滑輪上;當n為奇數(shù)時,繩子的起端在動滑輪上。
熔化吸熱的事例
、傧奶,在飯菜的上面放冰塊可防止飯菜變餿。(冰熔化吸熱,冷空氣下沉)
②化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雪熔化吸熱)
、埘r魚保鮮,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熱)
④“溫室效應”使極地冰川吸熱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功知識點
1.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了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2.功的公式:W=Fs。
3.做功的兩個因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4.比較做功的快慢
方法一:
做功相同,比時間。時間越短,做功越快。
方法二:
時間相同,比做功。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方法三:
做功和時間均不相同,比比值。
做功/時間的值越大,做功越快。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6
一、長度的測量
1、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米(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69米(um),納米(nm)。換算關系: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10μm;1m=10nm常識: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1cm、鉛筆芯的直徑1mm、一只新鉛筆長度1.75dm、手掌寬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2、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長度測量結果由數(shù)值和單位組成,數(shù)值包括準確值和估讀值
二、時間的測量
時間測量的工具是停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主單位是秒(s)。常用的單位有:小時(h)、分(min)等。換算關系是:1h=60min1min=60s
三、誤差:
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減小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儀器,改進測量方法
四、機械運動
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為研究物體運動狀態(tài)時被選做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就看和參照物之間的位置是否發(fā)生變化,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結論可能不同。故運動和靜止的相對的
五、速度
1、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用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常見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相同時間比較路程。計算公式:v=s/t變形:t=s/vs=vt速度單位:m/s;1m/s=3。6Km/h8
2、常識:人步行1.1m/s,自行車5m/s,大型噴氣客機900Km/h,客運火車140Km/h,光速3x10m/s,聲速340m/s
六、測量平均速度實驗原理:v=s/t;注意事項:將斜面放的平一些,使小車運動速度不要太快,以方便測量時間;
第二章聲現(xiàn)象
一、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但是聲音不一定停止。固體、液體、氣體振動均可發(fā)聲;發(fā)聲的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真空不能傳聲。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聲音的速度與介質(zhì)種類和溫度有關;一般v固>v液>v氣
常識: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說明: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fā)聲。
例: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時,終點裁判員應看到槍發(fā)煙時計時。若聽到槍聲再計時,則記錄時間比實際跑的時間要晚,0.29S(當時空氣15℃)
3、聲速的利用:超聲測距,計算公式距離s=vt。
4、聲音經(jīng)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jīng),引起聽覺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聰?shù)娜丝梢杂眠@種方法聽到聲音。
二、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diào)、響度和音色(彼此獨立,互不相關)
1、音調(diào):聲音的高低。音調(diào)跟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diào)越高;頻率越低音調(diào)越低。
物體在1s內(nèi)振動的次數(shù)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頻率單位:赫茲(Hz),人的聽覺范圍:20Hz20xxHz。低于20Hz的叫次聲波,高于20xxHz的叫超聲波。
2、響度: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fā)聲體的振幅和距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3、音色:聲音的品質(zhì)特征;由發(fā)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人們根據(jù)音色能辨別樂器或區(qū)分人。
三、聲的利用:聲音可以傳播信息和能量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的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環(huán)保角度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
2、人們用分貝(dB)做單位來劃分聲音等級;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3、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
一、溫度:
1、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溫度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guī)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
2、溫度的測量工具是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等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讀書時,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tài)變化
1、熔化和凝固
、偃刍何矬w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熔化,要吸熱;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叫凝固,要放熱。晶體熔化圖像:非晶體熔化圖像:
特點:吸熱、先共存、放熱、溫度不斷降低。溫度不變
特點:固液變軟變稀、最后共存、吸熱、變?yōu)橐簯B(tài)溫度不溫度不變斷上升
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同種物質(zhì)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晶體熔化的'條件:達到熔點;繼續(xù)吸熱。晶體凝固圖像:非晶體凝固圖像: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特點:固液硬、最后成固體。
2、汽化和液化:物體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做汽化,要吸熱;物質(zhì)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做液化,要放熱。汽化的兩種方式是蒸發(fā)和沸騰;液化的兩種方式是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體沸騰條件:達到沸點;繼續(xù)吸熱
3、升華和凝華:物質(zhì)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升華,要吸熱;物質(zhì)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華,要放熱
第四章光現(xiàn)象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月亮本身不會發(fā)光,它不是光源
2、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應用及現(xiàn)象:
、偌す鉁手薄
、谟白拥男纬桑
、廴帐吃率常
、苄】壮上瘢ㄐ】壮上癯傻沽⒌膶嵪瘢湎竦男螤钆c孔的形狀無關)。
3、光速:c=3x10m/s=3x10km/s;
二、光的反射:
1、光從一種介質(zhì)射向另一種介質(zhì)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zhì)的現(xiàn)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cè),反射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
三、平面鏡成像
成像特點: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所成的像是虛像且左右倒置;即:等大、等距、垂直、虛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四、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入射角大,光路可逆入射角N空氣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N折射角空氣居與法線兩側(cè)。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zhì)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O入射角,折射光線靠近法線。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zhì)斜射入空氣中時,O水水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折射角圖1他介質(zhì)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
3、折射的現(xiàn)象:
①從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淺,沿著看見魚的方向叉,卻叉不到;從水中看岸上的東西,好像變高了。
、诳曜釉谒泻孟瘛罢邸绷。
、酆J序讟。④彩虹。
五、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疊加成白色。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疊加成黑色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
一、透鏡
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2、光心:即透鏡的中心。性質(zhì):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焦點:凸透鏡能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焦距: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物距uu>2fu=2ff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7
1)聲現(xiàn)象
1.物理學是研究聲、光、熱、電、力等的物理現(xiàn)象。
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真空不能傳遞聲音。
3.聲音的三大特性:
、僖粽{(diào):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快,音調(diào)越高。
、陧懚龋河晌矬w振動的幅度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垡羯河晌矬w的材料和結構決定,不同物體的音色不同。
4.人們聽到聲音的基本過程:
①鼓膜的振動 → 聽小骨及其他組織 → 聽覺神經(jīng)→ 大腦
、陬M骨、頭骨 → 聽覺神經(jīng) → 大腦
5.聲音的作用:傳遞信息和傳遞能量(能舉例說明)
6.凡是影響人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聲音都是噪聲。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 dB。
(2)物態(tài)變化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單位:攝氏度( ℃ ) 規(guī)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 0℃ ; 沸水的溫度 —— 100℃
2.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zhì)制成的。常用的液體有水銀、酒精、煤油等。
3.溫度計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讀:
○1待溫度計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
○2讀數(shù)時玻璃泡不能離開液面;
○3讀數(shù)時眼睛要與溫度計液柱上表面相平。
4.體溫計: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將水銀甩下去。
5.物態(tài)變化物質(zhì)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zhì)由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物質(zhì)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熱。物質(zhì)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物質(zhì)由固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升華;升華要吸熱。物質(zhì)由氣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華;凝華要放熱。
6.常見的晶體有冰、海波、各種金屬;非晶體有蠟、瀝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別出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圖象。
7.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吸熱,但溫度不變;在凝固過程中要放熱,但溫度不變;同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吸熱,溫度不斷上升;在凝固過程中要放熱,溫度不斷下降。
8.汽化有兩種方式:沸騰和蒸發(fā)。
○1沸騰:
a.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表面和內(nèi)部同時發(fā)生的劇烈汽化現(xiàn)象。
b.沸騰條件:①達到沸點; ②繼續(xù)加熱。
c.沸騰時的特點:液體在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不變
○2蒸發(fā):
a.定義:在任何溫度下,只發(fā)生在液體表面的氣化現(xiàn)象。
b.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 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空氣流動越快,蒸發(fā)越快; 液體溫度的高低:溫度越高,蒸發(fā)越快; 液體表面積的大。罕砻娣e越大,蒸發(fā)越快。
c.蒸發(fā)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9.能解釋日常生活中各種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如:霧、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種“白氣”、窗邊的冰花、衛(wèi)生球變小、燈管變黑、燈絲變細、冰化成水、鐵水濤成鋼件等。
10.水的沸點與大氣壓有關:氣壓越高,沸點越高。(海拔越高,氣壓越高,沸點越高。)
(3)光現(xiàn)象
1.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 v = 340 m/s
3.元電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點知識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如:激光引導掘進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準時用到的“三點一線”、小孔成像等都是運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得到的。)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8
物質(zhì)的三態(tài):
物質(zhì)的三態(tài)及其基本特征
物質(zhì)的三種狀態(tài)有固態(tài)物質(zhì)、液態(tài)物質(zhì)、氣態(tài)物質(zhì)等,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態(tài)物質(zhì)沒有形狀,具有流動性,氣體具有流動性。
溫度計使用:
(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溫度計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
(4)讀數(shù)時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汽化和液化:
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
汽化:
1. 定義: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終狀態(tài)是氣態(tài),汽化過程中物質(zhì)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2. 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fā)和沸騰,液體蒸發(fā)吸熱有制冷作用,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
3. 常見汽化現(xiàn)象有:太陽出來了,霧散了,地面上的水變干,酒精蒸發(fā)等
1、液化方法:
(1)降低溫度;
(2)壓縮體積。當氣體的溫度降低到足夠低的時候,所有的氣體都可以液化,其中溫度降到足夠低是指氣體的溫度下降至沸點或沸點以下。小同的氣體液化的溫度不同。利用這種性質(zhì)可以分離物質(zhì)。用壓縮體積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數(shù)的氣體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氣以及氣體打火機用的燃氣,就是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它們液化的,有的氣體單靠壓縮不能使它們液化,必須同時降低溫度才行。
2、液化放熱在生活中的應用:冬天手感到冷時,可向手哈氣,是因為呼出的水蒸氣液化放熱;被鍋內(nèi)噴出的水蒸氣燙傷比開水還厲害,是因為水蒸氣液化過程要放熱。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溫水蒸氣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溫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熱來完成的。
熔化和凝固:
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
1、定義:物質(zhì)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做熔化。根據(jù)熔化時溫度的特點可以分為晶體熔化和非晶體熔化。熔化時都需要吸收熱量。
2、晶體在熔化時的溫度特點:吸熱但溫度不變。晶體熔化的條件是:①溫度達到熔點;②繼續(xù)吸熱。兩者缺一不可。
熔化吸熱:解暑,冰塊熔化。最常見的就是“下雪不冷化雪冷”,應用有制冷劑的使用,如液氮,干冰(c2)等;
凝固放熱:在沒有電冰箱的菜窖里,農(nóng)民放上幾桶水,讓其凝固成冰,從而達到致冷的效果,讓菜不易凍壞。水泥凝固會使水泥變形。
升華和凝華:
物質(zhì)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升華,物質(zhì)在升華時要吸熱,具有制冷作用。生產(chǎn)和生活中可以利用物質(zhì)升華吸熱來獲得較低的溫度。
易升華的物質(zhì)有:碘、冰、干冰、樟腦丸等。
物質(zhì)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華,凝華放熱。
水循環(huán):
一、水循環(huán)的簡要闡述
(一)水循環(huán)概念
在太陽能和地球表面熱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斷被蒸發(fā)成為水蒸氣,進入大氣。水蒸氣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這個周而復始的過程,稱為水循環(huán)。
(二)水循環(huán)分類
(1)分類一:大循環(huán)和小循環(huán)。從海洋蒸發(fā)出來的水蒸氣,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凝結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發(fā)返回大氣,其余部分成為地面徑流或地下徑流等,最終回歸海洋。這種海洋和陸地之間水的往復運動過程,稱為水的大循環(huán)。僅在局部地區(qū)(陸地或海洋)進行的水循環(huán)稱為水的小循環(huán)。環(huán)境中水的循環(huán)是大、小循環(huán)交織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圍內(nèi)和在地球上各個地區(qū)內(nèi)不停地進行著。
(2)分類二:海陸間循環(huán)、陸地內(nèi)循環(huán)、海上內(nèi)循環(huán)
二、水循環(huán)的難點分析
影響水循環(huán)的因素是學習中的理解難點,主要為自然和人為兩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氣象條件(大氣環(huán)流、風向、風速、溫度、濕度等)和地理條件(地形、地質(zhì)、土壤、植被等)。
2.人為因素對水循環(huán)也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類活動不斷改變著自然環(huán)境,越來越強烈地影響水循環(huán)的過程:人類構筑水庫,開鑿運河、渠道、河網(wǎng),以及大量開發(fā)利用地下水等,改變了水的原來徑流路線,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運動狀況的變化(目前人類主要通過對水循環(huán)中的地表徑流環(huán)節(jié)施加影響,以改變水的空間分布);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森林的破壞,引起蒸發(fā)、徑流、下滲等過程的變化;城市和工礦區(qū)的大氣污染和熱島效應也可改變本地區(qū)的水循環(huán)狀況。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9
一、力
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
、倭梢愿淖兾矬w的運動狀態(tài)。
、诹梢允刮矬w發(fā)生形變。
二、彈力
1、定義: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
2、方向:跟形變的方向相反。
3、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與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mg,g=9。8N/kg。
3、方向:豎直向下。
4、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
四、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
2、慣性:一切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做慣性。慣性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慣性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五、二力平衡
1、一個物體在兩個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兩個力叫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
六、摩擦力
1、定義: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趨勢)時,在接觸面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摩擦力。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2、產(chǎn)生的條件:①兩物接觸并擠壓;②接觸面粗糙;③將要發(fā)生或已經(jīng)發(fā)生相對運動。
3、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體間的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摩擦有靜摩擦、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
4、(1)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變滾動為滑動。(2)減小摩擦的方法:①減少壓力;②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變滑動為滾動;④加潤滑油。
七、壓強
1、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壓強。
2、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它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3、壓強的公式:
。單位:Pa。1Pa=lN/m2。
4、(1)增大壓強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①減小壓力:②增大受力面積。
5、液體壓強由液體重力產(chǎn)生,大小與液體密度和液體深度有關,液體壓強公式:p=ρgh。連通器里的液體在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6、大氣壓是由空氣重力產(chǎn)生,馬德堡半球?qū)嶒炞C明了大氣壓強存在,大氣壓的測量—托里拆利實驗,P0=1。013Xl05Pa=760mmHg。
7、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八、浮力
1、定義:一切浸入液體(氣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托力。方向:豎直向上的。
2、產(chǎn)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F(xiàn)浮=F下—F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氣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氣體)的重力。公式:。
4、計算浮力方法有三種:
(1)秤量法:F浮=G空重—F液示
。2)平衡法:F浮=G物,即ρ液V排g=ρ物V物g(適合漂浮、懸浮)
。3)阿基米德原理:
(壓力差法:F浮=F向上的壓力—F向下的壓力)。
5、物體的浮沉條件:
浮力與物體重力比較:
F浮G,上、跢浮=G,懸浮或漂浮
九、功
1、定義:力與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公式:W=Fs,單位:焦耳(J)。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偈亲饔迷谖矬w上的力;②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3、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1)有力無距離,如:推而不動;
。2)有距離無力,如:人對拋出手的物體;
(3)有力有距離,但是力垂直距離。如:提水而走。
十、功率
1、功率的意義: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就是在單位時間里做的功。
2、功率的公式:①定義式P=W/t②推導式P=FV
3、單位:瓦特,簡稱“瓦”,符號W;千瓦,符號kW。
十一、動能
1、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2、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的質(zhì)量;②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運動速度越大,物體具有的動能就越大。
十二、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
2、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的質(zhì)量;②物體被舉高的高度。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十三、彈性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
2、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程度。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3、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機械能。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之間的轉(zhuǎn)化,盡管動能、勢能的大小會變化,但是機械能的總和不變。
十四、杠桿
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就是杠桿。
2、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3、杠桿的應用:
(1)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省力但費距離。
(2)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費力但省距離。
(3)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十五、滑輪
1、定滑輪實質(zhì)是一個等臂杠桿;特點: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
2、動滑輪實質(zhì)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桿;特點: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且多費一倍的距離。
3、滑輪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但是費距離。
十六、機械效率
1、有用功: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2、額外功: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額外功。
3、總功:使用機械時,人們對機械做的功叫總功,W總=FS=W有用+W額外。
4、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η=W有用/W總。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
(1)用同一滑輪組(動滑輪重量相同)提升重量不同的物體,提升的重量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2)用不同滑輪組(動滑輪重量不同)提升重量相同的物體,動滑輪重量越大,機械效率越低;
。3)用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提升重量相同的物體,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高。
初中物理學習方法有哪些
學會總結和積累
要想學好物理一定要學會總結和積累。物理是一門積累的科目,要善于從錯誤中吸取經(jīng)驗。也要積累平時做題的經(jīng)驗,一層一層地積累之后,相信物理對你而言并不難。其實物理有許多解題的技巧,一般的輔導書上都會有,你也可以自己找出技巧,掌握了這些方法你將更進一步。
重視畫圖和識圖
學習物理離不開圖形,從運用力學知識的機械設計到運用電磁學知識的復雜電路設計,都是主要依靠“圖形語言”來表述的。知識的條理化,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等問題,用通常意義上的語言或文字表達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學的方法動手畫圖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所以初中生要想學好物理,一定要會畫圖和識圖。
物態(tài)變化知識點
1.物態(tài)變化:在物理學中,我們把物質(zhì)從一種狀態(tài)變化到另一種狀態(tài)的過程,叫做物態(tài)變化。它們兩兩之間可以相互轉(zhuǎn)化,所以物態(tài)變化有6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
2.物態(tài)變化過程:
熔化:固態(tài)→液態(tài)(吸熱)
凝固:液態(tài)→固態(tài)(放熱)
汽化:(分沸騰和蒸發(fā)):
液態(tài)→氣態(tài)(吸熱)
液化:(兩種方法: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氣態(tài)→液態(tài)(放熱)
升華:固態(tài)→氣態(tài)(吸熱)
凝華:氣態(tài)→固態(tài)(放熱)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10
第一章 聲
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范圍: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低于20Hz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范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fā)、臺風、海嘯都要產(chǎn)生次聲波;
一、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奈锢斫嵌壬现v物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叫噪聲;(2)從環(huán)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chǎn)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guī)則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3、常見招生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
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會損害健康;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
5、控制噪聲:(1)在生源處較弱(安消聲器);(2)在傳播過程中(植樹。隔音墻)(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二、聲音的利用
1、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表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蝙蝠辨向)制作(聲納系統(tǒng))
2、傳遞信息(醫(y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幫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fā)生)
第二章光的傳播
一、光源:能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源可分為1、冷光源(水母、節(jié)能燈),熱光源(火把、太陽);2、天然光源(水母、太陽),人造光源(燈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頭魚),非生物光源(太陽、燈泡)
二、光的傳播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2、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像是倒立的實像(樹陰下的光斑是太陽的像)
(2)取直線:激光準直(挖隧道定向);整隊集合;射擊瞄準;
。3)限制視線:坐井觀天(要求會作有水、無水時青蛙視野的光路圖);一葉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時月球在中間;月食時地球在中間)
3、光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計算中,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約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光年是長度單位;1光年≈9.46×1015m;
注: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真空中不傳播;光在真空中傳播的最快,空氣中次之,透明液體、固體中最慢(二者剛好相反)。光速遠遠大于聲速,(如先看見閃電再聽見雷聲,在100m賽跑時聲音傳播的時間不能忽略不計,但光傳播的時間可忽略不計)。
四、光的反射:
1、當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份光會被物體反射回來,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們看見不發(fā)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線:過光的入射點所作的與反射面垂直的直線;
。2)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法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入射光線與鏡面成θ角,入射角為90°-θ,反射角為90°-θ)
(3)入射角與反射角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反射角總是隨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而變化,因而只能說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說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鏡面旋轉(zhuǎn)θ,反射光旋轉(zhuǎn)2θ)
。4)垂直入射時,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時,入射角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雙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畫一般的光路圖(要求會作):
。1)、確定入(反)射點:入射光線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線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交點即為入射(反射)點
。2)、根據(jù)法線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線。
。3)、根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
5、兩種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鏡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時,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將沿各個方向反射出去;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點:都是反射現(xiàn)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點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個方向的入射光,鏡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個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處,背光走要走亮處,因為積水發(fā)生鏡面反射,地面發(fā)生漫反射,電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處,黑板上“反光”是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五、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是虛像,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對應點的連線和鏡面垂直,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鏡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鏡子中的鐘的時間要看紙張的反面,物體遠離、靠近鏡面像的大小不變,但亦要隨著遠離、靠近鏡面相同的距離,對人是2倍距離)。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靜的水面就好像一個平面鏡,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鏡中花);對實物的每一點來說,它在水中所成的像點都與物點“等距”,樹木和房屋上各點與水面的距離不同,越接近水面的點,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無數(shù)個點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離水面多高,像離水面就是多遠,與水的深度無關)。
3、平面鏡成虛像的原因:物體射到平面鏡上的光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沒有會聚二是發(fā)散的,這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畫時用虛線)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只能通過人眼觀察到,故稱為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注意:進入眼睛的光并非來自像點,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像、物關于鏡面對稱)和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同一物點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長線交于像點)作光路圖(作出物、像、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六、凸面鏡和凹面鏡
1、以球的外表面為反射面叫凸面鏡,以球的內(nèi)表面為反射面的叫凹面鏡;
2、凸面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可增大視野(汽車上的觀后鏡);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太陽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電筒)
七、光的折射
1、光從一種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發(fā)生偏折。
2、光在同種介質(zhì)中傳播,當介質(zhì)不均勻時,光的傳播方向亦會發(fā)生變化。
3、折射角:折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線共面,法線居中。
2、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zhì)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光從水或其它介質(zhì)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要求會畫折射光線、入射光線的光路圖)
3、斜射時,總是空氣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時,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傳播方向不改變
4、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當光射到兩介質(zhì)的分界面時,反射、折射同時發(fā)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其應用
1、生活中與光的折射有關的例子:水中的魚的位置看起來比實際位置高一些(魚實際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實際位置高些;透過厚玻璃看鋼筆,筆桿好像錯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彎折了;(要求會作光路圖)
2、人們利用光的折射看見水中物體的像是虛像(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十、光的色散:
1、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依次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這種現(xiàn)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復色光;
3、天邊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其它色光可由這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沒有黑光;顏料的三原色是品紅、青、黃,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什么顏色透過什么顏色的光);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什么顏色反射什么顏色的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白色物體發(fā)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顏色的光)
例: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匹紅色的馬、綠色的草、紅色的花、黑色的石頭,現(xiàn)在暗室里用綠光看畫,會看見黑色的馬,黑色的石頭,還有黑色的花在綠色的紙上,看不見草(草、紙都為綠色)
十一、看不見的光:
太陽光譜: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種色光按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太陽光譜;
(從左往右其波長逐漸減;散射逐漸增強;人眼辨別率依次降低)應用傍晚太陽是紅的,晴天天是藍的,汽車的霧燈是黃光。
紅外線:紅外線位于紅光之外,人眼看不見;
一切物體都能發(fā)射紅外線,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打仗用的夜視鏡)
紅外線穿透云霧的本領強(遙控探測)
紅外線的主要性能是熱作用強;(加熱)
紫外線:在光譜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見;
紫外線的主要特性是化學作用強;(消毒、殺菌)
紫外線的生理作用,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小孩多曬太陽),但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線,我們要保護臭氧層)
熒光作用;(驗鈔)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線來自太陽,臭氧層阻擋紫外線進入地球;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11
一、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
納米(nm)換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
nm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3、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2)使用時要注意
、俪咦右刂鶞y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后讀數(shù)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讀數(shù)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正確記錄測量值:測量結果由數(shù)字和單位組成。
(1)只寫數(shù)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2)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誤差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不能避免,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fā)生的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另外,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6、特殊方法測量
(1)累積法:如測細金屬絲直徑或測張紙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二、簡單的運動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2、參照物: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1)參照物并不都是相對地面靜止不動的物體,只是選哪個物體為參照物,我們就假定物體不動(2)參照物可任意選取,但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對靜止: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jīng)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在勻速直線動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單位:國際單位:m/s;常用單位:km/h;1m/s=3.6km/h
6、平均速度: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某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叫物體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求平速度必須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7、測平均速度:
原理:v=s/t;測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計時器)
三、聲現(xiàn)象
1、聲音的發(fā)生
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fā)出聲音。
2、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zhì)稱為介質(zhì)。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波,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2)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不同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區(qū)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或者聲源與障礙物的距離不小于17m。(2)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3)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fā)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
4、音調(diào):聲音的高低叫音調(diào),它是由發(fā)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diào)越高。
5、響度: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fā)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不同發(fā)聲體所發(fā)出的聲音的品質(zhì)叫音色
7、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從環(huán)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樂音是指發(fā)聲體做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從環(huán)保角度看,悅耳動聽的聲音就叫做樂音。
8、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huán)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huán)境中,會影響聽力。9、噪聲減弱的途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四、熱現(xiàn)象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0度,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度。
3、溫度計
(1)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制成的
(2)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贉囟扔嬇c待測物體充分接觸,不能夠碰到容器的底部和側(cè)壁。②待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
、圩x數(shù)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4、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qū)別
體溫計:玻璃泡上方有縮口,量程:35—42℃,分度值:0.1℃;使用方法:①離開人體讀數(shù),②用前需甩實驗溫度計:量程:—20—100℃;分度值:1℃;使用方法: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shù),也不能甩。寒暑表:量程:—30—50℃;分度值:1℃;使用方法:同上。
5、熔化和凝固:物質(zhì)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熔化,熔化要吸熱;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叫凝固,凝固要放熱6、熔點和凝固點
(1)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種物質(zhì)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3)晶體熔化的條件:①溫度達到熔點②繼續(xù)吸收熱量。(4)晶體熔化的特點:①溫度不變②繼續(xù)吸收熱量。
7、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fā)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8、蒸發(fā)現(xiàn)象
(1)定義:蒸發(fā)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fā)生的緩慢的汽化現(xiàn)象。(2)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3)作用:蒸發(fā)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制冷作用。
9、沸騰現(xiàn)象
(1)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nèi)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2)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xù)吸收熱量。(3)液體沸騰的特點:①溫度不變②繼續(xù)吸收熱量。
(4)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10、液化:定義:物質(zhì)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液化。方法:(1)降低溫度;(2)壓縮體積。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作用:液化放熱(生活中的“白氣”、霧、露、水管“冒汗”、液氫、液氧、液化石油氣等屬于液化現(xiàn)象)
11、升化和凝化現(xiàn)象
(1)物質(zhì)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叫升華,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叫凝華(2)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碘、冰雕變小、“干冰”的舞臺效應屬于升華;冬天看到霜、雪、冰晶、冰花、窗花、霧凇等屬于凝華)
11、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分類: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本身不會發(fā)光,它不是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fā)生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zhì)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于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可解釋許多光學現(xiàn)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皮影戲”、“立竿見影”等
5、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并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從一種介質(zhì)射向另一種介質(zhì)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zhì)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fā)生了改變,這種現(xiàn)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三線共面);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cè)(法線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兩角相等)理解:
(1)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敘述時要“反”字當頭
(2)發(fā)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zhì)的交界處;發(fā)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zhì)中(3)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yōu)榱愣?/p>
8、兩種反射現(xiàn)象
(1)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jīng)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漫反射:平行光經(jīng)界面反射后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鏡對光的作用:(1)成像(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2、實像與虛像的區(qū)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八年級物理學習方法
圖象法
應用圖象描述規(guī)律、解決問題是物理學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圖象中包含豐富的語言、解決問題時簡明快捷等特點,在高考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且比重不斷加大。
涉及內(nèi)容貫穿整個物理學.描述物理規(guī)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圖象法,所以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善于將公式與圖象合一相長。
對稱法
利用對稱法分析解決物理問題,可以避免復雜的數(shù)學演算和推導,直接抓住問題的實質(zhì),出奇制勝,快速簡便地求解問題。像課本中伽利略認為圓周運動最美(對稱)為牛頓得到萬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礎。
估算法
有些物理問題本身的結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個很準確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們對事物有一個預測的估計值.像盧瑟福利用經(jīng)典的粒子的散射實驗根據(jù)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徑。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問題的主要本質(zhì),充分應用物理知識進行快速數(shù)量級的計算。
微元法
在研究某些物理問題時,需將其分解為眾多微小的“元過程”,而且每個“元過程”所遵循的規(guī)律是相同的,這樣,我們只需分析這些“元過程”,然后再將“元過程”進行必要的數(shù)學方法或物理思想處理,進而使問題求解.像課本中提到利用計算摩擦變力做功、導出電流強度的微觀表達式等都屬于利用微元思想的應用。
八年級物理學習技巧
1、理象記憶法:如當車起步和剎車時,人向后、前傾倒的現(xiàn)象,來記憶慣性概念。
2、濃縮記憶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濃縮成"三線共面、兩角相等,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可濃縮為“物象對稱、左右相反”。
3、口訣記憶法:如“物體有慣性,慣性物屬性,大小看質(zhì)量,不論動與靜!
4、比較記憶法:如慣性與慣性定律、像與影、蒸發(fā)與沸騰、壓力與壓強、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等,比較區(qū)別與聯(lián)系,找出異同。
5、推導記憶法:如推導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計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歸類記憶法:如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叫速度,單位時間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叫密度,單位面積的壓力叫壓強等,都可以歸納為“單位……的……叫……”類。
7、顧名思義法:如根據(jù)“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稱,易記住這些力的方向。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12
知識目標:
(1)知道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并能用來解釋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xiàn)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
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光源在發(fā)光時進行著其他形式的能與光能之間的轉(zhuǎn)化。
2.介質(zhì)
光能夠在其中傳播的物質(zhì)稱為介質(zhì)。
3.光的直線傳播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總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4.光線、光束
在研究光的行為時用來表示光傳播方向的有向直線,稱為光線。有一定關系的一些光線的集合稱為光束,如平行光束、發(fā)散光束等。
5.影
光源發(fā)出的光照在不透明的物體上時,物體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了一個光線照不到的黑暗區(qū)域,這就是物體的影。影可分為本影和半影。
(1)本影,光線完全照不到的區(qū)域。
(2)半影,只有部分光線照射到的區(qū)域。
如果是點光源,只形成本影。如果不是點光源,一般會形成本影和半影。
6.日食和月食
(1)日食,發(fā)生日食時,太陽、月球、地球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在中間。
當?shù)厍蛏显谠虑虮居袄锏娜丝床坏教柕恼麄發(fā)光表面時,這個地區(qū)的人就可看到日全食。
在月球半影區(qū)里的'人,只能看見太陽某一側(cè)的發(fā)光表面,這就是日偏食。
在月球本影延長的空間里的人看不到太陽發(fā)光表面的中部,只能看到周圍的環(huán)形表面,這就是日環(huán)食。
(2)月食,發(fā)生月食時,太陽、地球、月球在同一條直線上,地球在中間。
當月球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區(qū)域時形成月全食。當月球有一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區(qū)域時,形成月偏食。
需要注意的是當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區(qū)時,并不發(fā)生月偏食,只是月亮的亮度有些減弱。
(3)日食和月食的觀察無論日食還是月食,都是在地球上觀察到的。但是,發(fā)生日全食時地球上只有一小區(qū)域內(nèi)的人可以看到,而發(fā)生月全食時,面向月球的半個地球上各處可以同時看到。這是因為月球本影的長度約等于月球半徑的57~59倍,而地球和月球的距離約等于地球半徑的55~67倍,月球的本影只落在地球上極小的一個區(qū)域內(nèi)。
當月球運行到地球的本影里發(fā)生月食時,地球本影的長度約等于月球半徑的216倍,遠遠超過地球和月球間的距離,所以,月食時凡面向月球的半個地球上的人均可同時看到。
7.光速
光傳播得很快,但光速是有限的,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00×108/s。由于光速很大,要測定光速,就必須利用很大的距離,或者準確地測出很短的時間間隔。天文學中的長度單位是光年,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如果一年按365天計算,則1光年等于9.46×1012/s。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13
第一章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
1、物理學史引入新課。
2、什么是物理。
3、科學探究。
4、誤差。
第二章運動的世界
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2、運動和靜止。
3、速度和平均速度。
4、勻速直線運動。
5、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6、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
第三章聲的世界
1、科學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
2、聲音的傳播。
3、樂音和噪聲。
4、聲的利用。
第四章光的世界
1、科學探究:顏色。
2、光的傳播。
3、光的反射。
4、平面鏡成像。
5、光的折射。
6、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
7、光的反射定律。
8、光的折射定律。
第五章透鏡世界
1、凸透鏡成像。
2、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及應用。
3、眼睛和眼鏡。
4、顯微鏡。
5、望遠鏡。
第六章電磁世界
1、科學探究:電流磁場。
2、電流的磁場。
3、電流表的使用。
4、電壓。
5、科學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規(guī)律。
第七章物質(zhì)的`特性
1、分子和原子。
2、擴散現(xiàn)象。
3、分子間的作用力。
4、分子勢能。
5、內(nèi)能。
6、溫度。
7、科學探究:物質(zhì)的導熱性能。
第八章力和機械
1、彈力。
2、重力。
3、摩擦力。
4、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5、滑輪及其應用。
6、輪軸及其應用。
第九章電路初探
1、電路的組成。
2、電路圖。
3、串聯(lián)電路。
4、并聯(lián)電路。
5、開關及其作用。
6、科學探究: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14
1.密度作為物質(zhì)的一個重要屬性,在科學研究和生產(chǎn)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1)農(nóng)業(yè)
、儆脕砼袛嗤寥赖姆柿,土壤越肥沃,它的密度越小。
、诓シN前選種也用到密度,把要選的種子放在水里,飽滿健壯的種子由于密度大而沉到水底,癟殼和雜草種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上。
(2)工業(yè)
有些工廠用的原料往往也根據(jù)密度來判斷它的優(yōu)劣。例如:有的淀粉制造廠以土豆為原料,土豆含淀粉量的多少直接影響淀粉的產(chǎn)量。一般來說含淀粉量多的土豆密度較大,所以通過測定土豆的密度不僅能判斷出土豆的質(zhì)量,還可以由此估計淀粉的產(chǎn)量。在鑄造廠的生產(chǎn)中也用到密度,工廠在鑄造金屬物體前,需要估計熔化多少金屬注入仿型的模子里比較合適,這時就需要根據(jù)模子的容積和金屬的密度,計算出需熔化的金屬量,以避免造成浪費。
2.密度與溫度:溫度能改變物質(zhì)的密度。
(1)氣體的熱脹冷縮最為顯著,它的密度受溫度的影響也。
(2)一般固體、液體的熱脹冷縮不像氣體那樣明顯,因而密度受溫度的影響比較小。
(3)并不是所有的物質(zhì)都遵循“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如:4℃的水密度。
3.密度的.應用
(1)鑒別物質(zhì)。
(2)計算不能直接稱量的龐大物體的質(zhì)量,m=ρV。
(3)計算不便于直接測量的較大物體的體積,V=m/ρ。
(4)判斷物體是否是實心或空心。判斷的方法通常有三種:利用密度進行比較;利用質(zhì)量進行比較;利用體積進行比較。
上海物理八年級學習方法
細讀書,多設問,培養(yǎng)自學能力
教材的閱讀,主要包括課前閱讀,課堂閱讀和課后閱讀。
(1)課前閱讀,有的放矢.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的不同,結合課文中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想.如閱讀“功”這一節(jié),可列出如下提綱:①物理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說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須具備哪兩個必要因素?有哪幾種情況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單位是什么?通過閱讀,對新課內(nèi)容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識點,找出重點、難點,作出標記,以便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時突破,攻克難點。
(2)課堂閱讀,就是在進行新課的過程中閱讀,對于那些重點知識(概念、規(guī)律等)要邊讀邊記.對于關鍵的宇、詞、句、段落要用符號標志,只有抓住關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準確掌握所學的知識.如閱讀“重力的方向”時關鍵是“豎直”.閱讀“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課文時,抓住“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和“總保持”.精讀細摳,明確概念、規(guī)律的內(nèi)涵和外延.在閱讀時,若遇疑難,要反復推敲,為什么這樣說,能不能那樣說?為什么?弄清其原團究竟.
(3)課后閱讀,結合課堂筆記,在閱讀的基礎上勤總結、歸納.新課結束或?qū)W完一章后,結合課堂筆記去閱讀,及時復習歸納,把每節(jié)或每章的知識按“樹結構”或以圖表形式歸納,使零碎的知識逐步系統(tǒng)化、條理化.通過歸納,可以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網(wǎng),結成體.以便加深現(xiàn)解,使知識得到升華.
上海物理八年級學習技巧
1.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聽力的針對性。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困難是聽課的關鍵,為了減少聽力過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我們可以彌補舊知識和新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預習后對知識的理解與教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預習也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
傾聽集中的過程,而不是拋棄。專注是對課堂學習的奉獻,是對耳朵、對眼、對心、對嘴、對手的奉獻。如果你能做到這“五到”,就會高度集中,課堂上學習到的所有重要內(nèi)容都會在他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講課的過程中,要確保你們能集中注意力,不偏離對方。我們必須注意課前休息10分鐘,不要做太激烈的運動或激烈的辯論或閱讀小說或家庭作業(yè),以免課后喘息、幻想、無法平靜,甚至大腦開始睡覺。因此,我們應該做好上課前的物質(zhì)準備和心理準備。
3,要特別注意教師講課的開始和結束。在一堂課的開始,老師概括地總結了上一課的要點,并指出這堂課的內(nèi)容是連接舊知識與新知識的紐帶。最后,教師通?偨Y一堂課的知識,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課的知識和方法的概要。
4,做筆記。不會記錄,但演講中的重點,難點,使一個簡單的總結記錄,寫下演講的要點和自己的感受或創(chuàng)造性思維。審查和消化。
5.我們要認真審視問題,了解實際情況和物理過程,注意分析問題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堅持從對方身上吸取教訓,提高知識轉(zhuǎn)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15
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知識點復習總結
第七章力
一、力
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2、力的作用效果
、倭梢愿淖兾矬w的;(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是指運動快慢或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舉例:用力推小車,小車由靜止變?yōu)檫\動;守門員接住飛來的足球。
、诹梢愿淖兾矬w的(或者說使物體發(fā)生)。舉例:用力壓彈簧,彈簧變形;用力拉弓,弓變彎。
3、力的單位:,簡稱,符號。托起一個雞蛋的力大約是。
4、力的三要素是指:、和。它們都能影響力的。
5、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注意:圖示要取標度)
二、彈力
1、定義:物體由于發(fā)生而產(chǎn)生的力叫彈力。
如、 、 、
2、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發(fā)生,互相
3、測量力的工具叫,實驗室常用的測力計是。
4、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是:。
5、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注意事項:
a、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和,不能超過它的。 b、使用前指針要;
c、被測力的方向要與彈簧軸線方向;
三、重力
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用字母表示
2、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3、重力的作用點叫,質(zhì)地均勻、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
4、重力的方向:
物體受到的重力與它的質(zhì)量成。
5、重力計算公式:,(g=)。
g的物理意義:
四、摩擦力
1、定義: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要發(fā)生或已發(fā)生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間會產(chǎn)生的力,叫滑動摩擦力。
2、方向:,理解時注意: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與物體的運動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時摩擦力與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傳輸帶運送貨物時摩擦力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瑒幽Σ亮ψ饔命c在物體間的上,一般把作用點畫在物體的上。
3、測量摩擦力的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沿方向做運動,此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4、摩擦力類型:
5、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的大小和有關,越大,滑動摩擦力;越粗糙,滑動摩擦力。
6、應用: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與運動
一、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又叫定律)
2、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
3、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高度由滑下(控制變量法),是為了使小車滑到時有相同的。
4、內(nèi)容:一切物體在作用時,總保持或狀態(tài)。
5、說明:
a、或者說總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則會做,原來靜止的仍保持。
b、牛頓第一定律也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的原因。 c、維持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不需要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需要力。
6、慣性: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是一切物體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任何物體在任何時候、任何狀態(tài)下都。
7、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力的作用,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有關,與物體的形狀、速度、物體是否受力等因素。
8、防止慣性帶來傷害的現(xiàn)象:開車系安全帶,保持車距,嚴禁超載。
9、利用慣性的現(xiàn)象:跳遠助跑提高成績,拍打衣服可除塵。
二、二力平衡
1、平衡狀態(tài):物體處于或運動狀態(tài)。
2、平衡力:物體在受到兩個力作用時,如果能保持或稱為二力。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受到的幾個力稱為。
3、二力平衡條件:、 、 、 。
4、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zhì)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
是性質(zhì)相同的力。
5、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時,將保持或狀態(tài);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tài)將會,包括物體由靜到動,由動到靜,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
第九章壓強
一、壓力
1、定義: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壓力。
2、方向:
3、作用點: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褐挥挟斘矬w在時,物體對水平支持面的壓力才與物體受到的重力在數(shù)值上相等,有:F=G=mg,但壓力并不是重力。
二、壓強
1、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和有關。
2、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的物理量。
3、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壓力叫。
4、計算公式:,其中P代表,F(xiàn)代表,S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壓力的單位是,受力面積的'單位是,
2壓強的單位是,1Pa=1N/m。1Pa表示的意義:
5、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增大或減小,都可以增大壓強,減小或增大,都可以減小壓強。
三、液體壓強
1、產(chǎn)生原因:液體受到作用,對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壓強。液體具有對容器側(cè)壁有壓強。
2、液體內(nèi)部壓強規(guī)律
、僖后w內(nèi)部向都有壓強;
、谠,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
、垡后w內(nèi)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
、芤后w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壓強。
。ㄎ⑿簭娪嫷淖饔檬翘骄繅簭姷拇笮。當它的橡皮膜不受壓強時,U形管兩邊的液面保持,橡皮膜受到的壓強越大,兩邊的液面高度差就。)
3、液體壓強公式:,其中P表示,單位是,ρ表示,單位是,h表示(深度不是高度),單位是。
注意:液體壓強只與和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質(zhì)量,與浸入液體中物體的密度。
4、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與容器所盛液體的重力G液的關系:
、偕洗笙滦∪萜鱂 G液②柱體容器F G液③上小下大容器F G液。
5、計算固體壓力、壓強問題一般是先用F=G=mg計算壓力,再用P=F/S計算壓強;計算液體壓力、體壓強問題一般是先用P=ρgh計算壓強,再用F=pS計算壓力。
6、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原理是:連通器中的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舉例:、 、等都是連通器的應用。
四、大氣壓強
1、定義: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的壓強叫,簡稱。
2、產(chǎn)生原因:氣體受到,且有,故能向各個方向?qū)谄渲械奈矬w產(chǎn)生壓強。
3、著名的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
4、首次準確測出大氣壓值的實驗:
5、1個標準大氣壓=水銀柱=水柱= Pa。
6、常用氣壓計:水銀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7、大氣壓強的規(guī)律:大氣壓強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液體的沸點隨表面氣壓的增大而,隨氣壓的減小而。
8、應用:高壓鍋、用吸管喝飲料、活塞式抽水機、醫(yī)生用針筒抽藥水都利用了大氣壓。
第十章流體的力現(xiàn)象
一、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和統(tǒng)稱為流體。
2、伯努利原理: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流速小的地方
3、機翼升力的獲得:飛機機翼做成流線型,上表面空氣流動速度比小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壓強小,下表面壓強大,在機翼上下表面就存在著,從而獲得向上的。
二、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會受到叫。
2、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的下上表面產(chǎn)生的。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及液體的有關。
3、阿基米德原理:。
4、浮力的計算方法及公式:
。1)稱重法:;
。2)壓力差法:;
。3)原理法法:;
。4)公式法:;
。5)平衡法:;(只適用于漂浮或懸。
4、沉浮條件:
①當F浮G物時,ρ物ρ液物體上;
②當F浮G物時,ρ物ρ液物體懸浮,ρ物ρ液漂;
③當F浮G物時,ρ物ρ液物體下沉。
5、漂浮問題五規(guī)律:
規(guī)律一:漂浮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其所受重力;
規(guī)率二:同一物體浸沒在不同的液體中,所受浮力;
規(guī)律三:同一物體在不同的液體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體中浸入的體積;
規(guī)律四:漂浮的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是總體積的幾分之幾,其物體的密度就是液體密度的;規(guī)律五:將漂浮物體全部浸入水中,需加的豎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體對其增加的。
6、計算方法總結:
。1)分析題意,確定研究對象;
。2)根據(jù)題意畫出受力圖,并判斷物體在液體中所處的狀態(tài)(看是否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3)根據(jù)力的平衡,列出等式。
7、浮力的應用:
。1)輪船的排水量,即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
。2)潛水艇是靠改變來上浮或下沉的;
。3)氣球和飛艇充入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密度;
。4)比重計(密度計)的工作原理(其刻度是上小下大)。
第十一章機械與功
一、杠桿
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支撐點轉(zhuǎn)動的堅實物體叫,
2、杠桿的五要素:
①:杠桿繞著轉(zhuǎn)動的支撐點,用表示;
、冢菏垢軛U轉(zhuǎn)動的力,用表示;
、郏鹤璧K杠桿轉(zhuǎn)動的力,用表示;
、埽簭闹c到的垂直距離,用表示;⑤:從支點到的垂直距離,用表示。
3、杠桿的平衡條件:,即:
4、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首先要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這樣做的好處是。
。2)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5、1、定滑輪:
定義:使用時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實質(zhì):是一個,
特點:
2、動滑輪:
定義:使用時軸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
實質(zhì):是一個。
特點:。
3、滑輪組:
定義: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成為滑輪組。
特點:
在摩擦、繩重不計時:F=,s=
方法:滑輪組繩子段數(shù)n的判別方法:奇動偶定,即如果繩子自由端最后繞過動滑輪,則繩子段數(shù)n為奇數(shù),如果繩子自由端最后繞過定滑輪,則繩子段數(shù)n為偶數(shù);繩子段數(shù)為幾段,則繩子自由端通過的距離就是重物上升距離的。
三、功
1、物理意義:是表示物體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2、定義:在物理學中把與的乘積,叫做這個力對物體做的功。
3、計算公式:
4、單位:,1J=1N·m;
5、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①;
② 。
6、力對物體沒有做功的情況:
、傥矬w受到了力的作用,但物體沒有移動距離;
、谖矬w雖然移動了距離,但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
、畚矬w移動了距離,也受到了力的作用,但力的方向與距離互相垂直。
四、功率
1、物理意義:它表示做功的物理量。
2、定義:單位時間內(nèi)做的功叫、
3、公式:,
4、單位及換算:國際單位:,1W=1J/s,1W表示的意義:。常用單位:千瓦(kW)、兆瓦(MW);1kW= W,1MW= W。
五、機械效率
1、有用功:對人們有用的功,用符號表示
2、額外功:并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用符號表示
3、總功:有用功加額外功或動力所做的功。公式:
4、機械效率:①定義:與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诠剑海话闱闆r下η 1。
③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
3、實驗: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賹嶒炘恚
、谝獪y量的物理量:鉤碼的重力、拉力、鉤碼上升的高度,拉力F移動的距離
、燮鞑模恒^碼、鐵架臺、細線、滑輪、 、
、軐嶒灂r必須地拉動彈簧測力計上升。拉力F移動的距離s等于繩子段數(shù)n與鉤碼上升的高度h的積,即s=
、萁Y論: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動滑輪重力越大機械效率越
B、物體重力越大機械效率越
C.機械效率與繞線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
六、功的原理:
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即機械:“黃金定律”)。
應用:①輪軸:做功特點:拉動輪做的功等于繞在軸上繩拉動重物所做的功,即有;輪軸的兩個主要功能:一是,二是;
、谛泵妫禾攸c: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重力的。(斜面光滑)斜面公式:。斜面的機械效率公式:
第十二章機械能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機械能。
。ㄒ唬﹦幽芎蛣菽
1、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的大小由物體的和決定:質(zhì)量相同,速度越大,動能;質(zhì)量速度相同,質(zhì)量越大,動能。
2、勢能:
。1)重力勢能:物體由于位置較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的大小由物體的和決定:質(zhì)量相同,高度越大,重力勢能;高度相同,質(zhì)量越大,重力勢能。
。2)彈性勢能: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tǒng)稱。
。ǘ﹦幽芎蛣菽艿南嗷マD(zhuǎn)化:
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時,速度,高度,重力勢能,動能;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時,速度,高度,重力勢能,動能;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時,速度,彈性形變,彈性勢能,動能;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時,速度,彈性形變,彈性勢能,動能。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相關文章: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02-09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04-19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05-30
八年級上物理知識點11-24
八年級物理杠桿的知識點01-19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口訣11-15
八年級物理浮力知識點01-28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01-20
八年級物理力學知識點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