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優(yōu)秀隨筆-不要讓錯誤輕易溜走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那么,什么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優(yōu)秀隨筆-不要讓錯誤輕易溜走,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如何對待學生出現的錯誤呢?老師們在教學中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問一問:“對嗎?”,然后擦掉錯誤,寫上正確的答案。這樣做本身并沒有問題,但認真思考,擦掉錯誤的同時,我們同樣失去了一種更好的引導機會。因此,我們要善待“錯誤”,慎思“錯誤”,把握好這一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識。
案例:二年級“7的乘法口訣”
教學片段: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7的乘法口訣。師生共同探究得出了第一句和第二句口訣,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談論,放手讓學生探究。
師叫一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書。
生板書到5個7時,寫出:5×7=42,五七四十二。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觀察。
師:有沒有不同的意見呀?
生全體:沒有。
師:再仔細看看。
這時有學生發(fā)現了,舉手示意:有。
師指名回答。
生:應該是5×7=35,他寫成42了。
師:能改正過來嗎?
生:能,是35。
師檫掉原數,修改成35。
是學生寫錯了嗎?這里不僅僅是寫錯的問題,說明學生不是很理解。
教師改正過來學生就理解了嗎?當然不可能,學生會“濤聲依舊”。
教師可以不急于改正錯誤,應該把握這樣生成的問題資源,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深刻理解乘法口訣的編制道理。如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很快的判斷5個7是35還是42呢?”這樣可以從根本上理解兩個問題:
一是乘法口訣的含義,五七三十五,就是5個7是35;
二是每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關系,關于7的口訣,每相鄰兩句口訣相差7,四七二十八,那五七就比四七二十八多7,就是三十五。
進而引領學生進行知識更深層次的內容。
【小學數學優(yōu)秀隨筆-不要讓錯誤輕易溜走】相關文章:
時光匆匆溜走隨筆06-23
不要輕易選擇經典優(yōu)秀散文隨筆08-23
不要輕易選擇優(yōu)秀經典散文隨筆08-24
不要輕易說不初中作文07-10
不要輕易說不話題作文05-18
關于不要輕易說“不”的作文05-31
歲月從安靜中溜走-散文隨筆04-12
悄然溜走的童年優(yōu)秀作文12-29
不要輕易憂傷散文隨筆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