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生物以記憶和理解課本知識為主,所以高考前的復習是及其重要的,我們要利用好時間記憶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1.內環(huán)境:由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
2.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huán)境,才能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
3.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主要是: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4.穩(wěn)態(tài):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5.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是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主要調節(jié)機制。
6. (多細胞)動物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
7.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tài)變?yōu)轱@著活躍狀態(tài)的過程。
8.靜息電位:內負外正;興奮部位的電位:內正外負。
9.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
10.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上,因此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11.調節(jié)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12.激素調節(jié):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jié)。
13.在一個系統(tǒng)中,系統(tǒng)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jié)該系統(tǒng)的工作,這種調節(jié)方式叫作反饋調節(jié)。分為負反饋調節(jié)和正反饋調節(jié)。
14.激素調節(jié)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相關激素間具有協(xié)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體液調節(jié):激素等化學物質(除激素以外,還有其他調節(jié)因子,如CO2等),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jié)。激素調節(jié)是體液調節(jié)的主要內容。
16.單細胞動物和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只有體液調節(jié)。
17.動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常常同時受神經和體液的調節(jié),但神經調節(jié)仍處于主導地位。
18.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防衛(wèi)、監(jiān)控和清除。
高考生物知識點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huán)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現(xiàn)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wěn)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tǒng)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xiàn)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xiàn)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通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蛋白質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大約有20種,在結構上都符合結構通式。氨基酸分子間以肽鍵的方式互相結合。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二肽,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多肽,其通常呈鏈狀結構,稱為肽鏈。一個蛋白質分子可能含有一條或幾條肽鏈,通過盤曲、折疊形成復雜(特定)的空間結構。蛋白質分子結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原因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不同數(shù)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的方式不同、多肽鏈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由于結構的多樣性,蛋白質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功能主要如下:
(1)結構蛋白,如肌肉、載體蛋白、血紅蛋白;
(2)信息傳遞,如胰島素
(3)免疫功能,如抗體;
(4)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如胃蛋白酶
(5)細胞識別,如細胞膜上的糖蛋白。
總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核酸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和變異、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大類,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組成核酸的堿基有5種,五碳糖有2種,核苷酸有8種。
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它的載體。
核糖核酸簡稱RNA,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對于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就是DNA;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有的遺傳物質是DNA如:噬菌體等;有的遺傳物質是RNA如:煙草花葉病毒等
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征:
、佟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shù)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jù)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jù)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ˋ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五大思路完勝生物實驗設計題
在這些年的高考理科綜合試卷中常有生物實驗設計題出現(xiàn)。有的是設計實驗的全過程,有的是修正實驗設計的不足。如何才能解答好生物實驗設計題呢?這里為大家提供一種解題思路。
1.運用科學原理指導實驗
解生物實驗設計題時,一定要認真審題。在審題中最關鍵的是要明確實現(xiàn)本實驗目的的科學原理。
例如高考真題中曾有“血液中的鈣離子在血液凝固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則血液不能凝固。”這就是本實驗的根本原理。
遵循這一原理,設法除去血液中的鈣離子和添加進去的鈣離子,設計實驗的方向就不會錯。此題中“草酸鉀溶液能與血液中的鈣離子發(fā)生反應,形成草酸鈣沉淀,起抗凝作用”。這只是一條除去血液中鈣離子的原理,是解決實驗中某一問題所需運用的原理,是本實驗的輔助原理。
2.遵循實驗原則設計實驗
要使實驗設計得科學,力求無懈可擊,在設計實驗時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設置對照原則
(2)單因子變量原則
(3)平行重復原則
例如:為了證明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農藥,必須將土壤分為兩等份,裝入兩個大小相同的容器,一個高溫滅菌,一個不做處理,造成一個容器中的土壤中無生活的微生物,一個容器中的土壤中有生活的微生物。然后進行實驗,才能說明問題。這就是設置對照原則。
在進行此實驗時,讓兩個容器中的土壤在一切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進行實驗,唯獨不同的只是一個容器中的土壤中有微生物,一個容器中的土壤中無微生物,有無微生物就成了這一實驗的單因子變量。這就是單因子變量原則。
在進行此實驗時,有些情況的出現(xiàn)是有偶然性的,多做幾個對照實驗,出現(xiàn)相同的結果,更有說服力,更具科學性。讓這幾組實驗裝置在相同條件下同時進行,這就是平行重復原則。
3.準確地運用實驗材料支持實驗
選用實驗材料應講究,否則將不能支持你的實驗結論。
例如想證明微生物的營養(yǎng)要素必須有氮源。我們需做一個對照實驗:一個培養(yǎng)基中加入氮素,一個不含氮素。于是為你提供兩種實驗材料,一是 NH4NO3、一是人尿。這時你不能認為人尿來的容易,又含有尿素等含氮的有機物,就用人尿作氮源,因為人尿中還含有無機鹽等多種成分,說明不了本實驗的結論。
4.選定最優(yōu)程序進行實驗
在明確了實驗目的,明確了實驗原理,選準實驗材料,遵循實驗原則后,就應該編制一個實驗程序進行實驗。
對編制的實驗程序,還要仔細推敲,形成一個最優(yōu)化的程序,使實驗科學、簡捷地進行。
在選定最優(yōu)程序中有的步驟可同時進行,那就可遵循統(tǒng)籌法,讓要等待的步驟先做,接著穿插下一步實驗,以節(jié)約時間,同時也盡量減少因時間過長帶來的不良影響。
生物知識點總結
1.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2.極性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shù)叫螒B(tài)學下端,而不能反過來運輸。
3.生長素的作用表現(xiàn)出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fā)芽,也能抑制發(fā)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5.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
6.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shù)。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特征。
7.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
8.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樣方法、標志重捕法、抽樣檢測法、取樣器取樣進行采集、調查的方法。
9.K值: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shù)量。
10“J”型增長的數(shù)學模型:Nt=N0λt。其中N0為該種群的起始數(shù)量,t為時間,Nt表示t年后該種群的數(shù)量,λ表示該種群數(shù)量是一年前種群數(shù)量的倍數(shù)。
11.群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qū)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
12.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
13種間關系包括: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14.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15.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分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生殖的類型
名詞:
1、生物的生殖:每種生物都能夠產生自己的后代,這就是~。
2、無性生殖:是指不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易保持親代的性狀。
3、有性生殖:是指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也叫配子)的結合,產生合子,由合子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雙親的遺傳性,有更強的生活力和變異性。
4、分裂生殖(單細胞生物特有):是生物體由一個母體分裂成兩個子體的生殖方式。如變形蟲、細菌、草履蟲。
5、出芽生殖:母體→芽體→新個體,如水螅、酵母菌。
6、孢子生殖:母體→孢子→新個體,如青霉、曲霉。
7、營養(yǎng)生殖: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發(fā)育為新個體,如馬鈴薯塊莖、草莓的匍匐莖,秋海棠等。
8、嫁接:一種用植物體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種有根系的植物體上,使接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新植物體的方法。
9、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外植體(離體組織或器官)→消毒→接種→愈傷組織(組織沒有發(fā)生分化,只是一團薄壁細胞)→組織器官→完整植株。
10、配子生殖:由親體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配子,兩兩相配成對,互相結合,成為合子,再由合子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做~。
11、卵式生殖:卵細胞與精子結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凡是種子植物用種子進行繁殖時,都屬予卵式生殖。
12、受精作用: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成為合子的過程,叫做~。
13、花粉管:是萌發(fā)的花粉粒內壁突出,從萌發(fā)孔伸出而形成的管狀結構。主要作用是將其攜帶的精子和其他內容物運至卵器或卵細胞內,以利于受精作用。
14、雙受精:一個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成為合子,又叫受精卵(染色體為2N);另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結合成為受精極核(染色體為3N),這種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現(xiàn)象叫做雙受精。
15、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包被著,種子有果皮包被著的植物,就叫做~。
語句:
1、凡是種子植物用種乎進行繁殖時,都屬予卵式生殖,因為要產生種子,必須經過雙受精作用,即一個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另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結合。所以必然是卵式生殖。
2、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3、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區(qū)別是有無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
4、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優(yōu)點是:
A、取材少,培養(yǎng)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動化管理。
B、便于花卉和果樹的快速繁殖、便于培養(yǎng)無病毒植物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C、易保持親代的性狀。
5、克。簾o性生殖中一種方式?寺〉奶攸c是由一個生物體的一部分(包括細胞、組織、器官)形成一個完整的個體,克隆出來的個體以及同一無性繁殖系內的各個個體遺傳基礎在正常情況下完全相同。
6、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克隆技術是利用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生物高考知識點總結05-26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07-28
高考生物知識點07-24
高考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05-25
高考生物選修知識點總結歸納06-09
高考必備生物知識點大全05-27
高考生物知識點歸納05-24
小高考生物知識點05-25
高考必備的生物知識點歸納12-16
2014高考生物知識點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