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下宮之難的介紹真相是什么
晉景公即位后,利用諸卿族之間的矛盾,于公元前583年對趙氏痛下殺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下宮之難”。下面是百分網(wǎng)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下宮之難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下宮之難的介紹
下宮之難,又稱下宮之役、原屏之難、莊姬之亂、孟姬之亂,據(jù)《左傳》、《史記·晉世家》是指前583年晉國趙氏家族原屏兩支被滅,趙武一系奪回宗主的歷史事件。
此事對趙氏打擊不小,直到晉悼公時期趙武才讓家族復興。
《史記.趙世家》《史記.韓世家》誤記其事發(fā)生在前597年,虛構出“趙氏孤兒”的'傳奇故事,不過趙武復立確實是在前583年。
《國語.晉語九》:夫郤氏有車轅之難,趙有孟姬之讒,欒有叔祁之訴,范、中行有亟治之難,皆主之所知也。
《左傳.襄公21年》:趙氏以原、屏之難怨欒氏。
下宮之難的真相
1、《史記》的自相矛盾是由于采用了不同來源的資料。
如上,《晉世家》的來源可能是《左傳》或者晉國的歷史資料,因此于《左傳》大體吻合。而《趙世家》與《韓世家》則可能采信的是趙國的歷史資料(《世本》)與韓國的相關資料。
而“趙氏孤兒”故事在趙國史書里面的“演義”,則無疑是出于趙國人對祖先事跡的掩飾與美化。試想,趙國國君的直系祖先、老祖母趙莊姬與自己的旁系祖先趙嬰通奸,這說出去無論如何是祖先的恥辱、也是自己的恥辱,但是趙氏的那場劫難是無法抹殺的,于是就把一切責任推到了一個“屠岸賈”的人的頭上。屠岸賈不屬于當時的任何一個強大家族,即使真的是當時的司寇,并且真的參與了陷害趙家的行動,其實力和能量也是相當有限,因此《左傳》中根本沒有提到這個人。而《左傳》的`作者引用的可能是春秋末期晉國的史書,所以沒有什么單獨特意為趙家掩飾的必要,一切都如實記錄的。
而司馬遷為什么在《晉世家》、《趙世家》與《韓世家》中保留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呢?似乎也不能武斷地推斷為他的粗心和不負責任,更大的可能是:他在看到晉國、趙國、韓國乃至魏國史書的不同記載后,一時懶于或者難以判斷事實的真相,干脆本著存疑的態(tài)度,就把兩個版本的“趙氏孤兒”故事雙雙留給后人,讓他們自己去判斷好了。但無論如何,在不同章節(jié)中出現(xiàn)如此重大的矛盾而不分析或者說明一下,總是體例上的一種不負責任。
2、“趙氏孤兒”故事是否還有迷失的真相?
但是,太史公難以判斷兩個不同“趙氏孤兒”故事版本,似乎也有更為深層的原因存在。雖然《左傳》明言故事發(fā)生在前583年,但實際上,從前597年的邲之戰(zhàn),趙朔這個人在《左傳》中就似乎失蹤了,沒有任何記載,于是我們只能根據(jù)其他地方中的記載來推斷趙朔的卒年和最后階段的活動。也就是說,《左傳》關于趙朔的死亡很可能也存在隱晦不說的情況。
而且,那些被隱晦的內容很可能十分難言,是趙家的難言之隱,甚至同時也是晉國國君的難言之隱。否則,單單為趙莊姬與趙嬰通奸,趙國的史書似乎也沒必要做如此重大而漏洞百出的“改編”,一種可以考慮的情況是,趙莊姬與趙嬰早在趙朔生前就已經(jīng)開始私通,為了更加“方便”,他們合謀害死了趙朔這個障礙。而作為“趙氏孤兒”的趙武,也很可能是莊姬與趙嬰通奸的產物,而不是趙朔的兒子。這樣的事件對趙家的子孫來說無疑構成奇恥大辱,因此才有拼命掩蓋和“修正”的必要。
當然,一切都只是無稽的猜測而已。但我相信,關于趙朔的死,真的還有一些關鍵的事實被時間埋沒了,這個真相也許比“趙氏孤兒”的戲曲、甚至比我們的任何想象更加傳奇……
下宮之難的左史對比
兩個故事的主要分歧這兩個故事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最根本的差別在于:
(1)時間。關于趙氏劫難發(fā)生的時間,《左傳》與《晉世家》記為前583年;而《趙世家》與《韓世家》則記為前597年,整整早了14年;
(2)關于加害人。前者記為趙莊姬與欒、郤兩家,對屠岸賈沒有任何交代;而后者記為屠岸賈與“諸將”,而對趙莊姬與趙嬰的丑事沒有任何交代。
(3)關于被害人。前者記為趙同、趙括;而后者記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多了兩個。
——至于其他情節(jié),差異也很巨大。
通盤分析,個人以《左傳》與《史記·晉世家》的記載為可信;而史記中《趙世家》與《韓世家》的記載漏洞太多,基本不可信,理由如次:
1、《趙世家》的記載與《左傳》所載其他部分不合處太多:
(1)關于趙武的年齡!蹲髠·襄公三十一年》記載,前542年春,魯國的叔孫穆子說:“趙孟將死矣……且年未盈五十,而諄諄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叔孫穆子參與趙武的會盟在前543年,根據(jù)這個記載,趙武在前543年不滿50歲,則其出生大致不會早于前592年。而根據(jù)《趙世家》的說法,趙朔于前597年即死,則趙武的出生不可能晚于前596年;
(2)關于趙同的活動。《左傳》記載:前594年,晉軍打敗了赤翟并下滅了赤翟建立的潞國,派趙同到周王朝那里去獻俘虜,周的劉康公看見趙同十分傲慢不敬,就預言:“不及十年,原叔(趙同)必有大咎(大難),天奪之魄矣。”而而根據(jù)《趙世家》,趙同此時早已被殺,不可能如周獻俘。
(3)關于趙括的事跡!蹲髠-成公三年》記載:晉景12公年,即前588年,“晉作六軍。韓厥、趙括、鞏朔、韓穿、荀騅、趙旃皆為卿,賞鞍之功也”。但據(jù)《趙世家》,趙括已經(jīng)死了9年了。
(4)關于趙莊姬!蹲髠鳌酚涊d:前587年,趙嬰因與趙莊姬私通。而《趙世家》對此并沒有任何交代。
(5)關于趙嬰的歸宿!蹲髠鳌酚涊d:前586年,趙嬰因與趙莊姬私通,于前586年被放逐至齊國。而據(jù)《趙世家》,趙嬰已死于前597年。同時,對趙莊姬與趙嬰的.丑事,《趙世家》并沒有任何交代。
《左傳》的上述記載分散、繁雜而具體,應該可以排除生造的可能,而《趙世家》與之盡皆矛盾,似乎不可理解。
2、《史記》不同章節(jié)的內部矛盾
(1)《晉世家》與《趙世家》的矛盾。《晉世家》記載:“(晉景公)十七年,誅趙同、趙括,族滅之。韓厥曰:“趙衰、趙盾之功豈可忘乎?柰何絕祀!”乃復令趙庶子武為趙後,復與之邑”。這個記載與《左傳》完全吻合,但司馬遷在《趙世家》中又記載了與之完全矛盾的事件。一方面說明司馬遷的粗心,同時表明他自己對《趙世家》中的“美麗傳說”似乎也不大有信心。
(2)關于趙旃的結局。按照《趙世家》的說法,屠岸賈陷害趙家,罪名就是他們曾經(jīng)殺死了晉靈公。但是親手殺死靈公的是趙穿,這點《趙世家》也明確記載了,趙旃就是趙穿的親兒子,按照這個邏輯,趙旃無疑是罪魁禍首,但是在《趙世家》中,被殺的卻沒有這個主犯后代,只有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這無論如何也是不合常理和邏輯的。
(3)關于“趙嬰齊”的名字。《左傳》里趙嬰又名“趙嬰齊”,有人認為“趙嬰齊”是真名,而趙嬰的稱呼是為了和兩個哥哥“對稱”,是省略的稱呼。這個說法似乎值得懷疑:第一,古人取名字,一般兄弟的名字大體字數(shù)都是相同的,不大可能出現(xiàn)哥哥叫“趙同、趙括”而弟弟突然叫“趙嬰齊”的現(xiàn)象;第二,即使他真的本來就是“趙嬰齊”,后來又流亡齊國,如此巧合,讓人難以信服。因此比較合理的解釋為:趙嬰流亡齊國,所以后人在名字后面加上地名,才叫“趙嬰齊”,這種叫法在當時是正常的。而《趙世家》一方面沿用“趙嬰齊”的名字,一方面又否定了他流亡齊國的事跡,未免自相矛盾。
3,《左傳》記載內容的一致性
【下宮之難的介紹真相是什么】相關文章:
張杰真相歌詞介紹10-06
行路之難作文07-25
真相的作文11-19
建章宮的介紹遺址的位置08-22
紫微宮的介紹名字由來02-28
姑媽宮的介紹歷史來歷05-15
詞話“人間”之難忘蘇州作文07-19
如何化解企業(yè)上市“堵車”之難09-28
關于真相作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