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不言祿的故事介紹
介之推是春秋時代晉國的忠臣,作為不慕虛名不計報酬的晉國國君晉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間社會廣為傳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介子推不言祿的故事介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故事簡介
介子推不言祿寫的是重耳在封賞時,介子推和介子推的母親之間的對話,全是一些不貪圖功名利祿的言行舉止。
晉國的公子因為內(nèi)戰(zhàn),在外逃竄十九年,后來成了晉國的帝王,晉文公復(fù)位后加封進爵于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人,諂媚的人太多導(dǎo)致重耳忘記了封賞介子推淡泊名利,幾次三番的勸解君王清明持正,但是君王重耳根本就沒有聽見去。就在重耳想起介子推時,介子推高風(fēng)亮節(jié),早已經(jīng)歸隱山林和老母親過上了舒適的田園生活,遠離世俗。由此可以看出介子推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
介子推不言祿,一方面反映了他的忠于君主忠于國家的愛國思想,另一方面突出了他不貪圖功名利祿的高貴品質(zhì)
介子推不言祿暗藏了精神營養(yǎng)中的精華,人人都應(yīng)該學(xué)習(xí)介子推的那種禮賢下士、兩袖清風(fēng),淡泊名利、除惡薦賢的高尚情操。做人應(yīng)該保持一顆公正的心態(tài),做一個正氣凜然的中華人。
介子推不言祿也告訴了我們要有一顆無心奉獻的心。介子推的不言祿完完全全的體現(xiàn)了古代文人曾寫過的一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介子推不言祿之所以流傳了下來,就是希望我們繼承他的優(yōu)良的精神與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并且發(fā)揚光大。現(xiàn)在的社會上確實有許多的不良風(fēng)尚,甚至還有一些人道德敗壞。貪圖榮華富貴先不說,有些人連尊嚴(yán)都不要了。實在是不善之舉啊。
人物介紹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人,出生年月日不詳細,死于公元前六百三十六年,后來又被叫做介子。對于介子推簡介歷史書籍很少記載,自傳什么的也沒有,不過關(guān)于他大名鼎鼎的典故還是有很多的。介子推舍命愛國的故事,讓后人格外的銘記。同時,如今我們每一年過的“清明節(jié)”都是跟他有關(guān)的呢。
介子推本身是百姓人家,為了掙錢養(yǎng)家便去了有錢人家里做事糊口,也就是晉國公子重耳的家里。春秋時期,戰(zhàn)亂紛紛,晉國內(nèi)部也發(fā)生了戰(zhàn)爭,當(dāng)時的晉獻公昏庸無道、沉迷美色,特別是妃子姓驪名姬的娘娘,于是千方百計的想要廢掉太子申生,讓驪姬娘娘的兒子做太子。晉國內(nèi)部一片混亂,為了求生只好帶著家屬四處逃竄,介子推很忠心,不但沒有逃跑,還一路追隨重耳。逃竄的日子很是可怕,饑寒交迫,病厄交加。就在這個時候,介子推挺身而出,為了不讓公子重耳餓死,就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來維持重耳的性命。
在十九年的生死逃亡中,重耳終于迎來了黎明前的光束,他搖身一變就成了晉國的.帝王,介子推也成了重耳的左膀右臂。介子推一心愛國,熱衷于國,他不斷的在重耳說出一些忠言,但是卻無濟于事,他沒有辦法改變重耳,只好和母親歸于山林。之后也在重耳放的大火中和母親一起喪失性命。
以上就是介子推簡介,一生最為出名的也就是他的這個故事了。
介子推和重耳的關(guān)系
介子推重耳是什么關(guān)系?介子推是奴仆,重耳是主子?墒撬麄儏s是生死之交,介子推跟著重耳出生入死,在他最為難的時候并沒有舍他而去,而是割肉給他充饑。
在重耳發(fā)達時,介子推也沒有和那些貪圖功名利祿的人去和重耳主動邀功,他覺得那是重耳必然得到的東西,而自己之所以會那么做完全是做了一個仆人該做的事情,根本就沒有什么論功行賞的資格,同時也認為自己去邀功也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從這里可以看出介子推對重耳的特別的忠心。當(dāng)然也可以看出介子推有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情操。
在重耳聽信他人的奉承,和著那些奸人臣子一起昏庸無道,貪圖享樂,沉迷美色,大肆加封進爵之時,介子推在重耳面前畢表訴那些是積極錯誤的,卻沒有一丁點的對晉文公的不滿和怨念,也沒有對那些功名利祿的向往和羨慕,有的只是對于那些貪圖富貴的人的鄙夷,就連死時還留下血詩,全是對重耳的忠言。
重耳在得知介子推退隱山林后,開始后悔自己的忘恩負義,派人四處尋找介子推,因為心急也做了荒唐的事情,那就是派人燒了山,最后在樹下發(fā)現(xiàn)了介子推和介子推老母親的尸骸,重耳悲痛欲絕,還安葬了他們的遺體,從此也勤政愛民。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重耳還是一個很好的明君,懂得知恩圖報,愛惜人才,重情重義。
擴展資料:
《介子推不言祿》是春秋時左丘明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介子推備受后世儒學(xué)文人推崇,我以為這是因為要打造一個“謙卑、不居功的臣子”的形象。
介子推說晉文公成為“主晉祀者”是“天實置之”,即天命如此,因此作臣下的不應(yīng)該“貪天之功,以為己力”,即作為臣子,不應(yīng)邀功,因為君王成功是天命,而不是臣子的功勞。所以說介子推很符合儒家文化里恪守臣子之道的忠臣形象。
然而,《介子推不言祿》這個散文里所傳達的觀點并不是單方面的,它同樣對理想中的君王也有所期待。
故事開頭就說:“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狈g成現(xiàn)代話就是:“晉文公賞賜跟從他流亡的人,介之推不談爵祿,因此爵祿也沒有給他!
故事的結(jié)尾:“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敝钡浇樽油齐[居深山,晉文公才意識到自己錯了:不應(yīng)該介子推自己不言祿就不賞賜他應(yīng)得的。通過晉文公的“吾過”,表明了一個賢明的君王應(yīng)該識人之忠、識臣之功并自覺對忠良臣民善待。
也就是說,《介子推不言祿》通過“介子推不言祿”和晉文公的“以志吾過,且旌善人”規(guī)整出一個君臣各守其道、關(guān)系和諧的君臣之禮。
其實,讀《介子推不言祿》,讀者會感覺到介子推的為難:他既想得到賞賜,但又恥于主動言索,因此當(dāng)他看到有人向晉文公邀功,他是不屑與之為伍,可是晉文公賞賜了別人,卻因為自己不言祿而忘記賞賜自己時,他又是非常失落失望的。他說:“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彼辉概c這樣的君臣相處,所以他選擇了隱居。
這個故事的好處在于最后晉文公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過來,對后世的君王具有告誡意味。
總之,《介子推不言祿》很符合儒學(xué)那套君臣關(guān)系,所以在后世備受推崇。
【介子推不言祿的故事介紹】相關(guān)文章:
介之推不言祿原文及賞析12-09
清明又思介子推10-26
介子推的性格特點形象11-24
春秋晉國名臣介子推的生平10-30
一半-介子平散文07-02
單位推信介紹范文03-23
著名武學(xué)家孫祿堂著作介紹是什么10-30
推免復(fù)試英語自我介紹范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