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雨衣教學反思
《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文中的主人公小林在生活中遇到了難題時,積極開動腦筋,連晚上躺在床上還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小林一直在思考,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從徐徐張開的裙子和吹氣的救生圈上得到啟發(fā),動手完善了雨衣。
《充氣雨衣》教學反思范文
《充氣雨衣》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在學習《充氣雨衣》這篇課文中,經(jīng)過探討、交流,學生都已明確主人公小林經(jīng)過認真思考、幾次的修改后終于做成了能防止雨水淋濕褲腳的新式雨衣,受到大家的稱贊。課到了該收尾的時候,我拋出問題:“說一說,在你的心目中,小林是個怎樣的人?”有的說:“小林善于思考,不怕困難,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做成了充氣雨衣,讓人佩服!”有的說:“我們要學習他那種堅持到底的精神,遇到問題能夠去克服,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庇械恼f:“他做的充氣雨衣一定很棒,我真想穿一下,這樣雨下得再大也不會淋到我的褲腿了!”……學生個個都說得非常好,我正想總結,一個小男同學舉起手,好象很著急的樣子,我趕緊叫他說一說。他說:“老師,小林發(fā)明了充氣雨衣,說明他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墒俏铱傆X得充氣雨衣不是特別好。”他的話還沒說完,很多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說:“是呀,感覺有點麻煩。”我看到有好幾只小手也舉起來了,我奇怪地問:“小林的充氣雨衣可是改了好幾次才完成的呀,怎么還會有麻煩?”有的說:“小林的充氣雨衣是用氣囊做成的,就是說要在穿的時候用氣體的槍打足氣才能把雨衣像裙子一樣展開。如果沒有氣體的槍怎么辦?”有的說:“早上下雨我就用氣體的槍打好氣,然后雨不下了,我只能把氣囊里的氣放掉才能折攏,可是到了傍晚又下雨了,我又沒帶氣體的槍,那怎么辦?”對呀,這是一個問題!俺錃庥暌略诖驓獾臅r候,如果氣打的太足,就會爆破,那雨衣不就破了。多可惜!”有的補充說。在他們的帶動下,大家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了,好象都很有看法。我覺得他們說得非常有道理,我剛才怎么就沒想到呢?既然他們認為充氣雨衣有不足的地方,那我就抓住這個機會,趕緊拋出一個問題: “既然小林的充氣雨衣也有許多不足,那請你來幫小林改進一下,發(fā)明更好的新式雨衣?梢栽诩埳蠈憣懀部梢援嫯嬙O計圖紙!贝蠹叶紕邮之嬈饋恚瑢懫饋。過了10分鐘左右,不少同學都已經(jīng)有初稿了,我請他們來交流。有的說:“我想在小林的充氣雨衣上加一個小口袋,然后放上一把小型的專用氣體的槍,什么時候需要打氣只要拿出來就可以打了,很方便!蔽疫B忙說:“那你需要去發(fā)明一個小型的專用氣體的槍,對嗎?”“對,我會向小林那樣,動手去做一做的!焙⒆雍苷J真地說。我趁熱打鐵地說:“你的想法真好,是要向小林學習善于思考,積極動手的精神,相信你會成功的!边有的說:“我想把小林做的充氣雨衣的氣囊換成海綿,海綿不是也鼓鼓的,可以把雨衣的底邊撐開嗎。海綿軟軟的,不用的時候可以折疊,多方便啊!”“我想把雨衣改成適合我們小朋友穿的連褲雨衣,這樣穿在身上不僅走路方便,而且雨下得再大也不會淋到褲腿。”……孩子們的思路太開闊了,真想不到學生的發(fā)言會如此精彩,我高興地說:“大家的想法真的太好了,小林聽了一定也會很贊成的。希望你們回去后也向小林一樣,動手、動腦試一試,去發(fā)明創(chuàng)造新式的雨衣吧!”
通過這節(jié)課的師生互動,讓我深深感覺到:在課堂教學雙邊參與的動態(tài)過程中,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互助的關系。作為教師,理應“以生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權,尊重并珍視學生不斷變化的學習需要,并把它作為推進課堂進程的重要資源。只要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教師就要靈活地調(diào)整教學,讓課堂的“預設”和即時“生成”和諧統(tǒng)一。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將即時的“生成”好好加以利用,這不僅是一種教育的科學,更是一種教育的藝術。在上述教學片段中,面對學生對小林的充氣雨衣提出的質(zhì)疑,我先以傾聽者去傾聽學生的質(zhì)疑,然后以引導者的心態(tài)調(diào)整教學,使教學過程富有了彈性,更富有了人性,讓智慧的火花一次次噴發(fā)。學生在這種民主、和諧的“學習場”中,積極投入,主動建構,大膽想象,通過自己的認知,大膽地說出小林發(fā)明的充氣雨衣有許多不足,并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想出了許多改進的辦法和自己想發(fā)明的新式雨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雖然對小林的充氣雨衣提出異議,但對小林的那種積極動腦、善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仍然給予了肯定,最后他們都表示要向小林那樣動腦又動手,試著做做看。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善于抓住即時的“生成”,并給予學生有效的點撥引導,將會使課堂出現(xiàn)意外的精彩。
【充氣雨衣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充氣雨衣教學反思范文04-07
充氣雨衣教學反思201508-02
關于充氣雨衣的教學教案03-19
充氣雨衣獲獎的優(yōu)秀教案04-25
充氣雨衣值得推薦的教案設計07-20
二年級下《充氣雨衣》教學設計07-24
小學二年級《充氣雨衣》教學設計07-23
充氣雨衣第二課時教案范文02-13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16課充氣雨衣教學設計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