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年級化學《溶液》的知識點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是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年級化學《溶液》的知識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穩(wěn)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不一定無色,如CuSO4為藍色FeSO4為淺綠色Fe2(SO4)3為黃色
b、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最常用的溶劑
c、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溶液的體積≠溶質的體積+溶劑的體積
d、溶液的名稱:溶質的溶劑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體、氣體溶于液體,液體為溶劑
2、溶質和溶劑的判斷有水,水為溶劑
液體溶于液體
3、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無水,量多的為溶劑
。1)概念:
(2)判斷方法:看有無不溶物或繼續(xù)加入該溶質,看能否溶解
。3)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注:①Ca(OH)2和氣體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質、蒸發(fā)溶劑
(4)濃、稀溶液與飽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關系
、亠柡腿芤翰灰欢ㄊ菨馊芤
②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飽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溫度時,同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
(5)溶解時放熱、吸熱現(xiàn)象
溶解吸熱: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熱:如NaOH溶解、濃H2SO4溶解
溶解沒有明顯熱現(xiàn)象:如NaCl
溶解度
1、固體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義: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四要素:
①條件:一定溫度
②標準:100g溶劑
、蹱顟B(tài):達到飽和
④質量:單位:克
。2)溶解度的含義:
20℃時NaCl的溶液度為36g含義:
在20℃時,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時,NaCl在100克水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為36克
。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質、溶劑的性質(種類)
②溫度
大多數(shù)固體物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如NaCl
極少數(shù)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線
例:(1)t3℃時A的溶解度為80g
(2)P點的的含義在該溫度時,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點為t3℃時A的不飽和溶液,可通過加入A物質,降溫,蒸發(fā)溶劑的方法使它變?yōu)轱柡?/p>
。4)t1℃時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C>B>A
。5)從A溶液中獲取A晶體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獲取晶體。
。6)從A溶解度是80g。
。7)t2℃時A、B、C的飽和溶液各W克,降溫到t1℃會析出晶體的有A和B無晶體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由小到大依次為A (8)除去A中的泥沙用過濾法;分離A與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結晶法 2、氣體的溶解度 。1)氣體溶解度的定義:在壓強為101kPa和一定溫度時,氣體溶解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的氣體體積。 。2)影響因素: 、贇怏w的性質 、跍囟龋囟仍礁撸瑲怏w溶解度越。 、蹓簭姡▔簭娫酱,氣體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離 。1)過濾法:分離可溶物+難溶物 。2)結晶法:分離幾種可溶性物質 結晶的兩種方法蒸發(fā)溶劑,如NaCl(海水曬鹽) 降低溫度(冷卻熱的飽和溶液,如KNO3)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1、公式: 溶質質量分數(shù)=×100% 2、在飽和溶液中: 溶質質量分數(shù)C%=×100%(C 3、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 (1)用固體配制: 、俨襟E:計算、稱量、溶解 、趦x器:天平、藥匙、量筒、滴管、燒杯、玻璃棒 (2)用濃溶液稀釋(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步驟:計算、量取、稀釋 溶液和乳濁液 1、定義:由一種或一種以上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組成、性質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密度、顏色等完全一樣 穩(wěn)定性:指外界條件不變時溶液長期放置,溶質不會從溶液里分離出來 注意: 。1)溶液的關鍵詞:均一、穩(wěn)定、混合物。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2)判斷某物質是否為溶液,一般看以下兩點: ①是否為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 、谝环N物質是否溶解于另一種物質中。 。3)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無色的。如CuSO溶液為藍色。 。4)一種溶液中可以含一種或多種溶質,但只有一種溶劑。 3、溶液的組成 、購暮暧^上看,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 溶質:被溶解的物質 溶劑:能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 、趶奈⒂^上看,溶液的形成過程是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劑分子之間。 、廴芤骸⑷軇┖腿苜|之間的量的關系 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體積≠質體積+溶劑體積 4、溶液中溶質、溶劑的判斷 、俑鶕(jù)名稱:溶液的名稱一般為溶質的溶劑溶液,即溶質在前,溶劑在后,如植物油的汽油溶液中,植物油為溶質,汽油為溶劑;當溶劑為水時,水可以省略,如食鹽水中食鹽是溶質,水是溶劑;碘酒中碘是溶質,酒精是溶劑。 、谌艄、氣體與液體混合,一般習慣將液體看作為溶劑,固、氣體看作溶質 ③若是由兩種液體混合組成的溶液,一般習慣上量多的作為溶劑,量少的看作溶質。 、軆煞N液體混合且有水時,無論水多少,水一般作為溶劑 注意: a、一般水溶液中不指名溶劑,如硫酸銅的溶液就是硫酸銅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劑的溶液,溶劑一般為水。 b、物質在溶解過程中發(fā)生了化學變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質是反應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將足量的鋅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質是反應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將足量的鋅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質是生成物硫酸鋅,而不是鋅; 5、影響因素溶解的因素有: 、贉囟 ②溶質顆粒大小 、蹟嚢 6、乳濁液 定義:由小液滴分散在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濁液。如牛奶和豆?jié){。 基本特征:乳濁液是不均一、不穩(wěn)定的混合物,靜置后,兩種液體會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 乳化劑:能使乳濁液穩(wěn)定的物質。如洗滌劑、洗潔精。 乳化作用:乳化劑所起的作用。 7、溶解時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 溶解時吸熱的物質:氧化鈣(CaO)氫氧化鈉(NaOH)濃硫酸(HSO) 24溶解時吸熱的物質:硝酸銨(NHNO)43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不能再繼續(xù)溶解某種物質的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能再繼續(xù)溶解某種物質的溶液。 注意: 、偈紫纫鞔_“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在一定溫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劑里,對某種固態(tài)溶質來說飽和了,但若改變溫度或改變?nèi)軇┑牧,就可能使溶液不飽和?/p> 、陲柡腿芤菏且欢l件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但對于其他的物質就不一定是飽和溶液 、埏柡腿芤焊拍钪械摹安荒堋笆侵冈谝欢囟认、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解該物質的量達到了最大限度,不飽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則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解該物質的量還沒有達到最大限度。 2、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在一定溫度下,是否能繼續(xù)溶解該溶質(一般來說,可以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原溶質,如果溶解的量不在增大則說明原溶液為飽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還能增大則說明原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3、與濃溶液、稀溶液的關系 同一溶質:在相同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不同溶質: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4、轉化 一般規(guī)律:飽和→不飽和:加溶劑、升溫 不飽和→飽和:加溶質、蒸發(fā)水、降低溫度 特殊規(guī)律(熟石灰):飽和→不飽和:加溶劑、降溫 不飽和→飽和:加溶質、蒸發(fā)水、升高溫度 【九年級化學《溶液》的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溶液知識點歸納04-23 初三化學溶液知識點歸納02-07 溶液的酸堿性高二化學知識點03-03 九年級下化學溶液知識點04-16 初中化學知識點講解:電解質溶液03-29 化學溶液教學設計11-06 初三化學溶液形成常考熱門知識點總結11-29 化學知識點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