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必修一化學知識點完全總結兩篇
蘇教版必修一化學篇一:
專題1 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 第一單元 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 一、 物質的分類
(1) 從物質的組成分類:可以從混合物和純凈物、單質和化合物、非金屬單質和金屬單質、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等入手
將物質進行分類。
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qū)別:
。2) 從物質的導電性分類:可將物質分為導體和絕緣體。 (3) 從物質的狀態(tài)分類:氣體物質、液體物質和固態(tài)物質。 (4) 從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類:可將物資分為可溶、難溶。 另外,還可以從物質的用途、物質的來源等其他角度對它們進行分類。 二、 物質的轉化 1. 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 (1) 物質的性質 (2) 物質的變化
2. 無機化學反應一般規(guī)律
。1) 金屬+非金屬→無氧酸鹽 Mg+Cl2
MgCl2
(2) 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鹽 CaO+CO2=CaCO3 (3) 酸+堿→鹽+水2HCl+Ba(OH)2=BaCl2+H2O (4) 鹽+鹽→兩種新鹽 AgNO3+NaCl=AgCl↓+NaNO3 一般參加反應的兩種鹽可溶,反應向生成更難溶物質的方向進行。 (5) 金屬+氧氣→堿性氧化物2Cu+O2
2CuO
。6) 堿性氧化物+水→堿 CaO+ H2O=Ca(OH)2
一般生成的是可溶性的強堿,如CuO、Fe2O3等不能與H2O反應生成相應的氫氧化物(堿)。 (7) 堿+鹽→新堿+新鹽 Ca(OH)2+Na2CO3=CaCO3↓+2NaOH (8) 非金屬+氧氣→酸性氧化物 S+ O2
SO2
(9) 酸性氧化物+水→對應含氧酸SO3+ H2O=H2SO4 (10) 酸+鹽→新酸+新鹽 CaCO3+2HCl=CaCl2+ H2O+CO2↑
一般要符合強酸制弱酸或高沸點酸制低沸點酸(難揮發(fā)性酸制易揮發(fā)性酸)。 (11) 鹽+金屬→新鹽+新金屬Zn+CuSO4=ZnSO4+Cu
符合鹽是可溶性的、金屬的活潑性強于新金屬、金屬活潑性不能太強(K、Na、Ca等與鹽溶液接觸立即與水反應置換出氫)等條件。
(12) 金屬+酸→鹽+氫氣 Zn+ H2SO4= ZnSO4+H2↑
金屬與酸反應置換出氫的規(guī)律應注意:一是金屬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應排在氫以前,二是酸不能是氧化性酸(濃硫酸、濃、稀硝酸等)
。13) 堿性氧化物+酸→鹽+水 CuO+2HCl=CuCl2+ H2O (14) 酸性氧化物+堿→鹽+水 CO2+Ca(OH)2= CaCO3↓+ H2O (15) 同(7) (16) 同(10) 三、 物質的量
。1) 物質的量 是表示大量粒子的集合體中的粒子的多少。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 用符號n表示。
(2) 摩爾 是物質的量的單位,每摩爾物質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個粒子。摩爾簡稱摩,符號mol。使用摩爾表示物質的量時,
應該用化學式指明粒子的種類。不能用于描述宏觀物質。
。3) 阿伏加德羅常數 1mol 任何微粒的集合體中的微粒數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用NA表示,
通常使用近似值6.02×1023mol1。
。
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與粒子數的關系:
四、 摩爾質量
n=N
NA
(1) 摩爾質量 1mol任何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摩爾質量,當物質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時,其數值上等于該物質的
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摩爾質量的單位g·mol1,符號為M。
。
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和物質的摩爾質量之間存在如下關系:n=m
M五、 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
。1) 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有:①微粒數目;②微粒大;③微粒之間的距離。 (2) 對于固態(tài)或液態(tài)物質,影響其體積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數目和微粒的大小; 對于氣態(tài)物質,影響其體積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數目和微粒間距離。 (3) 對于一定量的氣體,影響其體積的因素是溫度和壓強。 溫度一定,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小,氣體體積越大; 壓強一定,溫度越高,氣體體積越大,溫度越低,氣體體積越小。 六、 氣體摩爾體積
(1)氣體摩爾體積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氣體摩爾體積的符號為Vm,單位為L·mol1,氣體摩
-
V爾體積的表達式為Vm=n
在標準狀況下(0℃,101kPa),氣體摩爾體積Vm≈22.4 L·mol
。1
這里的氣體可以是單一氣體,也可以是混合氣體。由此也可以推
知在標準狀況下氣體的密度是用氣體的摩爾質量除以
Vm,即
由此也可推得:
M
。
?·Vm
。2)阿伏加德羅定律
1.內容: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 適用范圍:適用于相同條件下任何氣體
不同表述:①若T、P、V相同,則N(或n)相同;②若T、P、n相同,則V相同。 2.推論:①T、
p
N1V1
相同 N2=V2=
n1n2
、
七、 物質的分散體系
。1)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比較
。2)膠體的概念和性質
、俑拍睢稚①|微粒的直徑大小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稱做“膠體”。根據分散劑狀態(tài),可將膠體分為液溶膠,如氫氧化鐵膠體、淀粉溶液;氣溶膠,如云、霧、煙;固溶膠,如有色玻璃、煙水晶。②膠體有如下的性質
丁達爾效應——在暗室中,讓一束平行光線通過肉眼看來完全透明的溶液,從垂直于光束的方向,可以觀察到有一渾濁光亮的光柱,其中有微粒閃爍,該現象稱為“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粒子對光散射作用的結果。
布朗運動——在膠體中,由于質點在各個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產生的無規(guī)則的熱運動,稱為“布朗運動”。*電泳——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膠體的微粒在分散劑里向陰極(或陽極)做定向移動的現象。注意:電泳只是膠粒定向地向電極運動,并沒有凝聚而沉淀。
凝聚——膠體分散系中,分散質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現象稱為“凝聚”。能促使溶膠凝聚的物理或化學因素有加電解質(酸、堿及鹽)、加熱、溶膠濃度增大、加帶相反電荷的膠體等。 第二單元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 一、 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1) 物質的分離:是把混合物中的各種物質分開的過程,分開以后的各物質應該盡
量減少損失,而且是比較純凈的'。經常采用的分離方法有:過濾、蒸發(fā)、結晶、蒸餾(分餾)、萃取、滲析、洗氣等。 (2) 物質的提純:是指將某種物質中的雜質,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除掉的過程。它 和分離的主要區(qū)別在于除掉后的雜質可以不進行恢復。 ①物質提純的原則:不增、不變、易分。
所謂不增,是指在提純過程中不增加新物質,不變指被提純的物質性質不能改變,易分是指使雜質與被提純物質容易分開。 ②提純的方法可以歸納為:“雜轉純,雜變沉,化為氣,溶劑分”。
雜轉純:將要除去的雜質變?yōu)樘峒兾铮@是提純物質的最佳方案。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即可將混合物加熱使NaHCO3全部轉化為Na2CO3。
雜變沉:加入一種試劑將要除去的雜質變成沉淀,最后用過濾的方法除去沉淀。
化為氣:加熱或加入一種試劑使雜質變?yōu)闅怏w逸出。如食鹽水中混有Na2CO3,則可加鹽酸使CO32變CO2逸出。
。
溶劑分:加入一種試劑將雜質或被提純物質萃取出來。如用CCl4可將碘從水中萃取出來。 (3) 物質分離和提純的常用方法
二、 常見物質的檢驗
。1) 常見陰離子的特性及檢驗:
。2) 常見陽離子的特性及檢驗: 三、 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一) 物質的量濃度
。1) 定義:以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的組成的物理 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符號:cB,常用單位為mol·L
。1
或mol·m3
-
。2) 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體積之間的關系:(二)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1. 2.
配制物質的量濃度溶液主要配制儀器 配制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步驟如下:
cB=
nB
V
托盤天平(以固體藥品配制時)或量筒(以濃溶液配制稀溶液時)、玻璃棒、燒杯、容量瓶、膠頭滴管 (1) 計算:計算配制的溶液所需溶質的質量(固體溶質)或體積(液體溶質、濃溶液); (2) 稱量(或量。河锰炱椒Q量固體溶質(或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 (3) 溶解:把稱量好的溶質放入燒杯中,加適量蒸餾水溶解,攪拌;
。4) 轉移:待溶液靜置到室溫,倒入容量瓶中(配多少毫升的溶液選用多少毫升容量瓶); (5) 洗滌:洗滌燒杯2~3次,把每次洗滌的洗滌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洗液
及原配液不能超過所配制溶液的體積);
。6) 定容:往容量瓶中加水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線1~2cm處,改用膠頭滴管加水到瓶頸刻度地方,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和刻
度相平。把瓶塞蓋好,反復搖勻。
3.
關于容量瓶的使用
頸部有標線,瓶上有溫度和容量。
。2) 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項: a) b) c) d) 4.
按所配溶液的體積選擇合適規(guī)格的容量瓶。(50mL、100mL、250mL、500mL) 使用前要檢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使用前要先用蒸餾水洗滌容量瓶。
容量瓶不能將固體或濃溶液直接溶解或稀釋,容量瓶不能作反應器,不能長期貯存溶液。 配制誤差分析
(1) 容量瓶是配制準確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儀器。容量瓶是細頸、梨形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它的
。1) 若稱量固體溶質時,操作無誤,但所使用砝碼生銹,m偏大,結果偏高。 (2) 若沒有洗滌燒杯內壁,使n減小,結果偏低。
(3) 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或定容后反復搖勻發(fā)現液面低于刻度,則對結果無影響。 (4) 俯視刻度線:V偏小,c偏高。 (5) 仰視刻度線:V偏大,c偏低。
未冷卻至室溫就注入容量瓶進行定容,則V偏小,c偏高。 四、規(guī)律總結
物質的量(mol)與其他常用計量的關系
專題2 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 第一單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 氯氣的生產原理 (一) 氯氣的工業(yè)制法 (1) 原料:飽和食鹽水。 (2) 原理:2NaCl+2H2O(二) 氯氣的實驗室制法
(1) 原理: MnO2+4HCl(濃)(2) 裝置:用“固+液
氣體 ”
MnCl2+Cl2↑十2H2O
2NaOH+H2↑+Cl2↑(在陽極生成黃綠色的氯氣,陰極生成氫氣)
(3) 除雜:制得的Cl2中含有氯化氫雜質,通常用飽和食鹽水洗氣,如要制取干燥的Cl2,
可以用濃硫酸作干燥劑以除去水蒸氣。
。4) 收集:向上排空氣法或排飽和食鹽水收集。
。5) 尾氣處理:氯氣有毒,為防止其污染空氣,必須加以吸收,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
Cl2+2NaOH
二、 氯氣的性質 (一) 認識氯氣的物理性質
。1) Cl2在通常狀況下是一種黃綠色的氣體。氯氣的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
。2) 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有毒。(聞Cl2的氣味時應掌握正確的方法:用手在集氣瓶口輕輕扇動,使極少量的Cl2飄入鼻孔,
NaCl+NaClO(次氯酸鈣)+H2O
蘇教版必修一化學篇二:高一化學必修1蘇教版專題知識點完全總結
。1) 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有:①微粒數目;②微粒大;③微粒之間的距離。 (2) 對于固態(tài)或液態(tài)物質,影響其體積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數目和微粒的大; 對于氣態(tài)物質,影響其體積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數目和微粒間距離。 (3) 對于一定量的氣體,影響其體積的因素是溫度和壓強。 溫度一定,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小,氣體體積越大; 壓強一定,溫度越高,氣體體積越大,溫度越低,氣體體積越小。
六、 氣體摩爾體積
(1)氣體摩爾體積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氣體摩爾體積的
符號為Vm,單位為L·mol1,氣體摩爾體積的表達式為Vm=
。
V
n
這里的氣體可以是單一氣體,
在標準狀況下(0℃,101kPa),氣體摩爾體積Vm≈22.4 L·mol
。1
也可以是混合氣體。由此也可以推知在標準狀況下氣體的密度是用氣體的摩爾質量除以Vm,
即
由此也可推得:M=?·Vm
。2)阿伏加德羅定律
1.內容: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 適用范圍:適用于相同條件下任何氣體
不同表述:①若T、P、V相同,則N(或n)相同;②若T、P、n相同,則V相同。 2.推論:①T、p相同
N1V1n1
。剑 N2V2n2
②
七、 物質的分散體系
。1)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比較
。2)膠體的概念和性質
①概念——分散質微粒的直徑大小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稱做“膠體”。根據分散劑狀態(tài),可將膠體分為液溶膠,如氫氧化鐵膠體、淀粉溶液;氣溶膠,如云、霧、煙;固溶膠,如有色玻璃、煙水晶。②膠體有如下的性質
丁達爾效應——在暗室中,讓一束平行光線通過肉眼看來完全透明的溶液,從垂直于光束的方向,可以觀察到有一渾濁光亮的光柱,其中有微粒閃爍,該現象稱為“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粒子對光散射作用的結果。
布朗運動——在膠體中,由于質點在各個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產生的無規(guī)則的熱運動,稱為“布朗運動”。
*電泳——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膠體的微粒在分散劑里向陰極(或陽極)做定向移動的
現象。
注意:電泳只是膠粒定向地向電極運動,并沒有凝聚而沉淀。凝聚——膠體分散系中,分散質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現象稱為“凝聚”。能促使溶膠凝聚的物理或化學因素有加電解質(酸、堿及鹽)、加熱、溶膠濃度增大、加帶相反電荷的膠體等。
第二單元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
一、 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1) 物質的分離:是把混合物中的各種物質分開的過程,分開以后的各物質應該盡
量減少損失,而且是比較純凈的。經常采用的分離方法有:過濾、蒸發(fā)、結晶、蒸餾(分餾)、萃取、滲析、洗氣等。
。2) 物質的提純:是指將某種物質中的雜質,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除掉的過程。它 和分離的主要區(qū)別在于除掉后的雜質可以不進行恢復。 ①物質提純的原則:不增、不變、易分。
所謂不增,是指在提純過程中不增加新物質,不變指被提純的物質性質不能改變,易分是指使雜質與被提純物質容易分開。
、谔峒兊姆椒ǹ梢詺w納為:“雜轉純,雜變沉,化為氣,溶劑分”。
雜轉純:將要除去的雜質變?yōu)樘峒兾,這是提純物質的最佳方案。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即可將混合物加熱使NaHCO3全部轉化為Na2CO3。
雜變沉:加入一種試劑將要除去的雜質變成沉淀,最后用過濾的方法除去沉淀。
化為氣:加熱或加入一種試劑使雜質變?yōu)闅怏w逸出。如食鹽水中混有Na2CO3,則可加鹽酸使
。
CO32變CO2逸出。
溶劑分:加入一種試劑將雜質或被提純物質萃取出來。如用CCl4可將碘從水中萃取出來。
二、 常見物質的檢驗
。2) 常見陽離子的特性及檢驗: 三、 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一) 物質的量濃度
。1) 定義:以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的組成的物理
。
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符號:cB,常用單位為mol·L1或mol·m3
【必修一化學知識點完全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24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01610-17
2017年最新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22
2021最新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11-29
高一英語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22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11-06
高一數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22
高一數學必修1知識點總結10-17
高一英語必修一unit2知識點總結02-09
高一英語必修一unit3知識點總結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