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春雨原文,注釋,賞析
春雨原文,注釋,賞析1
原文:
春雨
宋代:周邦彥
耕人扶耒語林丘,花外時時落一鷗。
欲驗春來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譯文:
耕人扶耒語林丘,花外時時落一鷗。
山林中農(nóng)夫扶著犁低聲說著話,花叢外面不時落下一只白鷗。
欲驗春來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想要檢驗春雨的雨量,只看那野塘中漲滿的春水,可以自由回轉(zhuǎn)一只小船。
注釋:
耕人扶耒(lěi)語(yǔ)林丘,花外時時落一鷗。
耕人:耕農(nóng)。耒:古代用來耕地翻土的農(nóng)具。《易·系辭下》:“神農(nóng)氏作,木為耜,揉木為未!瘪隇殓P,來為柄,稱為未耜。后用為農(nóng)具的總稱。語:是談話,是談?wù)摿智穑河肿鳌傲智瘛。樹木與土丘,泛指山林。鷗:鳥類的`一種,頭大,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長而尖,羽毛多為白色。多生活在海邊,主要捕食魚類。
欲驗春來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驗:證實。野塘:野外的池塘或湖泊。
賞析:
此詩頭兩句寫詩人站在高處,放眼望去,一群耕農(nóng)在小樹林的土堆旁談?wù)撝裁;三四句正面點題,看著眼前的景象,經(jīng)詩人觀察后發(fā)現(xiàn)一處野塘,水已溢出,雖未寫春雨本身,但寫了春雨后的景象和春雨帶來的“喜”意。全詩樸實無華,不從正面著筆,而是側(cè)面烘托、渲染,以景寫情,畫面鮮明生動。
此詩寫春雨,但詩人并未著力于雨中之景,而是寫雨后情形。其所選意象亦與一般詠雨之作大異其趣,使人讀后頓生清新之感。
首句“耕人扶耒語林丘”寫春雨過后,村人手扶耒,在山丘之際,互為相談。詩人雖未有半字言及農(nóng)人心情,但一“語”字,則將耕人喜得春雨之情展露無余!对娊(jīng)·大雅·公劉》寫周人安居之情形,即用“于時言言,于時語語”二句形容之。此處用“語”字亦收相同之效。春季農(nóng)事伊始,農(nóng)田待耕,故農(nóng)人“扶耒而語”。
林丘之景敘畢,詩人又將目光投向花外水流。經(jīng)春雨滋潤一過,春花泛彩流紅。春花之外,是流水蜿蜒。因有春花相阻,故未見春水,但時見沙鷗飛落,欲集沙洲。杜甫曾有詩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是于茫茫天地,一線長河之間,陡出一沙鷗飄飄,其蒼茫之勢自是工部氣象。而此詩則以一“落”字出,其較野老而言,又甚有輕巧靈動的興味。
末二句切入正題,問雨來多少。詩人自問已畢,又自答曰“野塘漫水可回舟”。既是野塘,無人打理,想必水淺難泊,而此番春雨一過,水勢大漲,竟可回舟其間,其雨勢之大可以想見。都云“春雨貴如油”,亦無怪乎耕人扶耒相語,欣欣而喜了。
全詩借春雨之事,寫耕人,寫沙鷗,寫野塘,此三者均含世外之意。村人野老,農(nóng)耕桑麻不必說,沙鷗自飄然有逸氣,野塘回舟亦安然獨立于塵世之外。故此詩于清新中隱隱透出一股逸氣。而作者其詞“奈愁極頓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大酺·越調(diào)春雨》)雖同寫春雨,其所抒之情則迥然有別了。
春雨原文,注釋,賞析2
春雨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朝
【 作品原文 】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yīng)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
【 作品翻譯 】
新春時節(jié),我身披白衫悵然地臥在床上;幽會的白門冷落了,令我萬分感傷。
隔著蒙蒙細雨凝視紅樓更覺凄涼,只好頂著珠簾般的細雨,在依稀閃爍的燈光中黯然歸來。
凄楚的暮春,遙遠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傷感?只有在殘宵夢中才能與你相見。
耳環(huán)情書已備好,怎么才能送達?只有寄希望于萬里長空中,那一只剛剛飛來的鴻雁。
【 作品注釋 】
悵臥新春白袷(jiá)衣,白門寥(liáo)落意多違。
白袷衣:即白夾衣,唐人以白衫為閑居便服。白門:金陵的別稱,即現(xiàn)南京。南朝樂府民歌《楊叛兒》說:“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講的是男女歡會。后人常用“白門”指代男女幽會之地。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bó)飄燈獨自歸。
紅樓:華美的樓房,多指女子的住處。珠箔:珠簾,此處比喻春雨細密。
遠路應(yīng)悲春晼晚,殘宵(xiāo)猶得夢依稀。
晼晚:夕陽西下的光景,此處還蘊涵年復(fù)一年、人老珠黃之意。依稀,形容夢境的憂傷迷離。
玉珰(dāng)緘(jiān)札(zhá)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
玉珰:是用玉做的耳墜,古代常用環(huán)佩、玉珰一類的飾物作為男女定情的信物。緘札:指書信。云羅:像螺紋般的云片,陰云密布如羅網(wǎng),比喻路途艱難。
【 作品賞析 】
《春雨》抒寫了詩人與情人相見時的歡樂,離別后的懷思和失戀中強烈的痛苦。此詩開頭先點明時令,再寫舊地重尋之凄愴,繼而寫隔雨望樓,尋訪落空之迷茫,終而只有相思相夢,緘札寄情。一步緊逼一步,悵念之情恰似雨絲不絕如縷。詩的意境、感情、色調(diào)、氣氛都是十分清晰明麗,優(yōu)美動人。
李商隱在這首詩中,賦予愛情以優(yōu)美動人的形象。詩借助于飄灑天空的春雨 ,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夢境,以及春晼晚、萬里云羅等自然景象,烘托別離的寥落,思念的深摯,構(gòu)成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境界 。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一聯(lián),前一句色彩(紅)和感覺(冷)互相比照。紅的色彩本來是溫暖的,但隔雨悵望反覺其冷;后一句珠箔本來是明麗的,卻出之于燈影前對雨簾的幻覺,極細微地寫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狀態(tài)。
“遠路應(yīng)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他想象著 ,在遠方的那人也應(yīng)為春之將暮而傷感吧?如今蓬山遠隔,只有在殘宵的短夢中依稀可以相會了。
末聯(lián)“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 ”,也富于象征色彩。特別有創(chuàng)造性地借助于自然景,把“錦書難托”的預(yù)感形象化了,并把憂郁悵惘的情緒與廣闊的云天,融為一體。凡此,都成功地表現(xiàn)出了主人公的生活、處境和感情,情景、色調(diào)和氣氛都令人久久難忘。這種真摯動人的感情和優(yōu)美生動的形象結(jié)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種藝術(shù)魅力,在它面前,人們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李商隱的愛情詩含蓄蘊藉、幽美凄艷。他致力于情思意緒的體驗、把握與再現(xiàn),用幽微隱約、迂回曲折的方式,將心中的朦朧意緒轉(zhuǎn)化為恍惚迷離的意象。他善用哀婉的情調(diào)、美麗的意象與辭采,表達復(fù)雜的`心緒。在這首詩中,紅樓、珠箔、春雨、燈影等意象,加上迷茫的心境、依稀的夢境,使詩境凄美幽約;春晚日暮和云羅萬里,則烘托出離別的寥落、思念的深摯。
同時,李商隱的愛情詩內(nèi)涵極為豐厚,決不僅僅圍繞單一的情緒反復(fù)吟唱,而是虛虛實實,忽此忽彼,或今或昔,一重情思套著另一重情思。將難言的情感表現(xiàn)得生動而豐富,卻又讓人只可意會,難以言傳。
全詩借助于飄灑迷濛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夢境,烘托別離的寥落,思念的真摯,構(gòu)成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境界,隱喻著詩人難言的感情,抒發(fā)著詩人哀傷的情愫,并且具有相當?shù)拿栏小?/p>
春雨原文,注釋,賞析3
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宋代:朱敦儒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濕。風約繡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譯文: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濕。風約繡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春雨蒙蒙如細小的塵粒,打濕了樓外金黃的柳絲。簾幕被風斜斜吹起,透過綠紗窗也能感到微微寒意。
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美人懶懶地剪著上元燈,彈起瑤瑟不禁淚流滿面。擎起一炷香求紫姑算卦,想問問有沒有親人的消息。
注釋: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濕。風約繡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好事近:詞牌名。又稱《釣船笛》《翠園枝》《倚秋千》。雙調(diào),上片四句,押兩仄韻,22字;下片四句,押兩仄韻,23字,共45字。
美人慵(yōng)翦(jiǎn)上元燈,彈淚倚瑤瑟。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慵:描寫懶困的狀態(tài),幧鸿傆竦娜A美的瑟。瑟:一種彈撥樂器,其聲悲怨。紫姑:古代傳說中的廁神。遼東:古郡名,故址今遼寧省東南部,多用來借指遙遠的邊地,以代親人之所。
賞析:
該詞上片寫室外環(huán)境,用凄迷寂冷之景映帶思婦孤獨落寞之心;下片寫室內(nèi)之人,以“慵剪”、彈淚倚瑟、卜問吉兇三個動作暗示思婦內(nèi)心的痛苦與不安。全詞語言清麗,筆意古雅,含蓄不盡,婉曲動人。
起首兩句寫樓外。春雨綿綿密密,像塵霧一般,灰蒙蒙的,剛剛泛出鵝黃色的柳梢給雨打濕,水淋淋的。說春雨“細如塵”,新鮮而熨貼。春雨是細屑的,輕倩的,迷離漫漶,潤物無聲,似乎非“如塵”二字無以盡其態(tài)。用它來映襯懷人的愁思,便顯得十分工致。“濕”承“雨”來!包S”字體物入微,切合物候,又應(yīng)“春”意,讓人聯(lián)想到稚柳這迷蒙細雨的薰沐下所煥發(fā)的生機。接下來,“風約”逗引出后兩句,視點拉回室內(nèi)。
上片狀景,由遠而近,由外而內(nèi),筆筆勾聯(lián),絲絲入扣;這幾句看似景語,實乃情語,打下了閨人的主觀色彩!叭鐗m”的雨,多少給人以凄迷低黯之感;柳色又新,牽惹著對遠人的縷縷情思;陣陣輕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紗涂上感傷的色調(diào),寒氣直浸入心底其中“寒碧”是以景寫情的重筆,女子心中的感受由此得到深刻的展示。作者借擬女主人的眼光,寫出了一個寂冷的`環(huán)境。
過片直接突出了居于畫面中心的女主人公——“美人慵剪上元燈,彈淚倚瑤瑟”。上元即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宋代是個盛大的節(jié)日,民間有吃圓子(湯圓,取闔家團圓之意)、觀彩燈、祭紫姑等習(xí)俗。點明上元之時,背景就變得更其具體而典型,把人物感情襯托得愈加強烈。周密《武林舊事》卷二“燈品”:“又有深閨巧姓,剪紙而成,尤為精妙!标懹巍妒乱蝗铡吩姡骸皟簳喝瞻瘢羯显獰!闭f明宋時剪紙做燈,乃閨人巧技,而且有早些日子就開始制作以備上元燈節(jié)玩賞的。可見這一句“美人慵剪上元燈”,不是一般的身心慵懶,而是由于情緒惡劣之極!皬棞I倚瑤瑟”句加重悲情之分量,寫她欲鼓瑟以舒怨懷亦不可能,好只倚瑟彈淚了。
結(jié)束兩句:“卻卜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鼻耙痪涑薪由衔,轉(zhuǎn)進一層,與美人問卜的事。紫姑,相傳為唐武則天時壽陽刺史李景之妾,為大婦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于廁間,上帝憫之,命為廁神。舊時民間每于元宵夜圖畫其形以祭,并扶乩卜問禍福。
無心剪燈,有意問卜,寫出少婦關(guān)注之所。就這樣,結(jié)句全詞層層推進之后,以輕淡之筆出之。遼東,古郡名,故址今遼寧省東南部,多用來借指遙遠的邊地,以代親人之所。至詞的主旨已經(jīng)明確、完整地表達出來,而字面上終歸沒有道破。淡語入情,含蓄不盡。這一結(jié)語使全詞意境渾成,主旨突出,堪稱巧妙。
春雨原文,注釋,賞析4
作品原文
臨安春雨初霽⑴
陸游
世味⑵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⑶京華⑷?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⑸明朝⑹賣杏花。
矮紙⑺斜行⑻閑作草⑼,晴窗⑽細乳⑾戲分茶⑿。
素衣⒀莫起風塵嘆⒁,猶及清明可到家。
作品注釋
、澎V(jì):雨后或雪后轉(zhuǎn)晴。
、剖牢叮喝耸雷涛;社會人情。
、强停嚎途,原作“駐”,據(jù)錢仲聯(lián)校注本改。
、染┤A:京城之美稱。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匯集之地,故稱。
、缮钕铮汉荛L的巷道。
⑹明朝(zhāo):明日早晨。
、税垼憾碳、小紙。
、绦毙校簝A斜的行列。
、筒荩褐覆輹
、吻绱埃好髁恋拇皯。
⑾細乳:徹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校按:分茶指宋人飲茶之點茶法,乃將茶置盞中,緩注沸水,以茶筅或茶匙攪動,無何盞而現(xiàn)白色浮沫,即所謂細乳。
⑿戲,原作“試”,據(jù)錢仲聯(lián)校注本改。分茶:宋元時煎茶之法。注湯后用箸攪茶乳,使湯水波紋幻變成種種形狀。
⒀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這里用作代稱。是詩人對自己的謙稱(類似于“素士”)。
、绎L塵嘆:因風塵而嘆息。暗指不必擔心京城的不良風氣會污染自己的品質(zhì)。
作品譯文
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呵,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xí)K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jié)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創(chuàng)作背景
陸游的這寫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時他已六十二歲,在家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閑了五年。詩人少年時的意氣風發(fā)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雖然他光復(fù)中原的壯志未衰,但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是日益見得明白了。陸游自王炎調(diào)離川陜后,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蜀東歸,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帶做低級官吏!安缿謳壮纱采戏,艱難何啻劍頭飲”的處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樣的。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詔入京,接受嚴州知州的職務(wù),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里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廣泛傳誦的名作。
作品鑒賞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讀這首《臨安春雨初霽》,也許會以為它并不是出自“鐵馬金戈”、“氣吞殘?zhí)敗钡年懛盼讨帧T娭须m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卻更隱含著“世味薄似紗”的感傷之情和“閑作草”“戲分茶”的無聊之緒。這是與高唱著“為國戍輪臺”而“一身報國”的陸游的雄奇悲壯的風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見了陸游以來,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家后五年,更是遠離政界,但對于政治舞臺上的傾軋變幻,對于世態(tài)炎涼,他是體會得更深了。所以詩的開頭就用了一個獨具易動的巧譬,感嘆世態(tài)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紗。于是首聯(lián)開口就言“世味”之“薄”,并驚問“誰令騎馬客京華”。陸游時年已六十二歲,不僅長期宦海沉浮,而且壯志未酬,又兼?zhèn)人生活的種種不幸,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發(fā)出悲嘆,說出對世態(tài)炎涼的內(nèi)心感受。這種悲嘆也許在別人身上是無可疑問的,而對于“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陸游來說,卻顯得不盡合乎情理。此奉詔入京,被任命為嚴州知州。對于一生奮斗不息、始終矢志不渝地實現(xiàn)自己的報國理想的陸游來說,授之以權(quán),使之報國有門,竟會引起他“誰”的疑問。
頷聯(lián)點出“詩眼”,也是陸游的名句,語言清新雋永。詩人只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著春雨的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了。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里透出。寫得形象而有深致。傳說這兩句詩后來傳入宮中,深為孝宗所稱賞,可見一時傳誦之廣。歷來評此詩的人都以為這兩句細致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圖,但沒有注意到它在全詩中的作用不僅在于刻劃春光,而是與前后詩意渾然一體的。其實,“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在讀這一句詩時,對“一夜”兩字不可輕輕放過,它正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著這雨聲而涌上了眉間心頭。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是以枯荷聽雨暗寓懷友之相思。陸游這里寫得更為含蓄深蘊,他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郁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才與自己落寞情懷構(gòu)成了鮮明的對照。
接下去的頸聯(lián)就道出了他的這種心情。在這明艷的春光中,詩人只能做的是“矮紙斜行閑作草”,陸游擅長行草,從現(xiàn)存的陸游手跡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風韻瀟灑。這一句實是暗用了張芝的典故。據(jù)說張芝擅草書,但平時都寫楷字,人問其故,回答說,“匆匆不暇草書”,意即寫草書太花時間,所以沒功夫?qū)憽j懹慰途泳┤A,閑極無聊,所以以草書消遣。因為是小雨初霽,所以說“晴窗”,“細乳戲分茶”這里就是品茶、玩茶道。無事而作草書,晴窗下品著清茗,表面上看,是極閑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后,正藏著詩人無限的感慨與牢騷。陸游素來有為國家作一番轟轟烈烈事業(yè)的宏愿,而嚴州知府的職位本與他的素志不合,何況覲見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國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詩人卻在以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真是無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頭的怨憤,寫下了結(jié)尾兩句。
尾聯(lián)雖不像古人抱怨“素衣化為緇”(晉陸機作《為顧彥先贈好》:“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但這聯(lián)不僅道出了羈旅風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惡濁,久居為其所化的意思。詩人聲稱清明不遠,應(yīng)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謂“人間天堂”的江南臨安久留。詩人應(yīng)召入京,卻只匆匆一過,便拂袖而去。陸游這里反用其意,其實是自我解嘲。
在陸游的眾多著名詩篇中,有壯懷激烈的愛國憂民之作,如《關(guān)山月》、《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有寄夢抒懷、悲憤凄切之作,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些詩不是直抒胸臆,痛切陳詞,就是筆墨縱橫,撫古思今,都是雄壯的大氣磅礴之作;作者也有優(yōu)美淳樸的鄉(xiāng)村生活描寫,如《游山西村》;也有緬懷愛情、追思往日幸福的'傷感之作,如《沈園》。等等這些,都與《臨安春雨初霽》極不相似!杜R安春雨初霽》沒有豪唱,也沒有悲鳴,沒有憤憤之詩,也沒有盈盈酸淚,有的只是結(jié)腸難解的郁悶和淡淡然的一聲輕嘆,“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嚴酷的現(xiàn)實,使他不得不對朝廷對皇帝,對人生對社會作出一些陰暗的結(jié)論。與他的許多寄夢詩不一樣,在深夜,萬籟俱寂時,作者眼前沒有現(xiàn)實生活的情景攪擾,可以對著曠遠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幻想,說任何放言達詞。而身在繁榮帝都,作者卻身不由己。臨安城雖然春色明媚,但官僚們偏安一隅,忘報國仇,粉飾太平。作者是時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氣象和繁榮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聵,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壯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無法托情夢,只好借春色說愁緒,把春天寫成了無情之物。
可以說《臨安春雨初霽》反映了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戰(zhàn)場上、幕帳中和夜空下高唱報國之外,偶爾也有惆悵徘徊的時候。在幾乎同時所作的《書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現(xiàn)了一貫的豪情!稌鴳崱吩谝欢ㄒ饬x上是作者對自己悲壯一生的總結(jié)。“早歲那知世事艱”,卻終有膽量說“千載誰堪伯仲間”,把一生留給歷史公斷!杜R安春雨初霽》、《書憤》的比較可以顯現(xiàn)出詩人感情思想的一個短時期的反復(fù)。陸游畢竟是陸游,他不會永久地停留在“閑”“戲”之上的。不久后他在嚴州任上,仍堅持抗金,并且付諸行動,表達于詩文,終于又被以“嘲詠風月”的罪名罷官。他的綿綿“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發(fā)展成了“鐵馬冰河入夢來”的疾風暴雨。
一個詩人的性格是復(fù)雜的,一個始終剛強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難免間或惆悵抑郁。這種抑郁惆悵與其雄奇悲壯并不矛盾。唯其抑郁惆悵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強烈的情懷的噴發(fā)。詩中一開頭就道“世味薄似紗”,正是作者對現(xiàn)實的否定,也體現(xiàn)出作者的剛直氣節(jié)。詩末拂袖而去,也是詩人對浮華帝都的不屑。因此,透過原詩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見一個威武不屈的形象,這個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貫的自己。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漢族,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shù)十種存世,存詩9000多首,是中國現(xiàn)有存詩最多的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xué)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shù)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lǐng)袖,而且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為南宋四大家詩人之一。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zhí)數(shù)膼蹏髁x精神。陸游的著作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廣為傳誦。
【春雨原文,注釋,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春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2-09
鹿柴原文,注釋,賞析09-14
《水調(diào)歌頭》原文、注釋及賞析03-01
登樓原文,注釋,賞析10-28
早秋原文,注釋,賞析10-28
游園原文、注釋及賞析03-17
寒食原文、注釋及賞析02-09
黃河原文注釋及賞析10-09
《聊城》原文注釋及賞析08-23
落花原文,注釋,賞析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