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手机免费在线观看,国产女人在线视频,国产xxxx免费,捆绑调教一二三区,97影院最新理论片,色之久久综合,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時間:2023-06-29 11:05:13 興亮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代林則徐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

  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

  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shù)九垓。

  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譯文

  我離家外出去遠行,無論到哪里,都會敞開寬闊的胸懷。我們要樂觀曠達,心里不要難受悲哀。

  世上的大事、國家的大事,是很難從沒有過錯中成功的,就連高官達貴也不是天生得來。

  回想廣東那轟轟烈烈的禁煙抗英,我蔑視英國侵略者。從今以后,我將游歷祖國大地,觀察形勢,數(shù)歷山川。

  不要理會那般人幸災樂禍、冷嘲熱諷,鄙棄那些“趙老送燈臺”之類的混話。

  我能力低微而肩負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盡。一再擔當重任,以我衰老之軀,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撐了。

  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還是退隱不仕,當一名成卒適宜。

  我開著玩笑,同老妻談起《東坡志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樸和蘇東坡赴詔獄的故事,說你不妨吟誦一下“這回斷送老頭皮”那首詩來為我送行。

  注釋

  立:成。

  三島:指英倫三島,即英國的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此旬回顧抗英經(jīng)歷,足見英國無人。

  九垓(gāi)。九州,天下,這句可能是用古神話中豎亥自東極步行至西極的故事(見《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表示自己將風塵仆仆地走遍各地觀察形勢。

  兒童:指幼稚無知的人,代指對林則徐被貶幸災樂禍的人。

  趙老送燈臺:即上句的輕薄語。

  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無能,這里是自謙之詞。

  以:用,去做。

  謫居:因有罪被遣戍遠方。

  養(yǎng)拙:猶言藏拙,有守本分、不顯露自己的意思。剛:正好。戍卒宜:做一名戍卒為適當。這句詩謙恭中含有憤激與不平。

  山妻:對自己妻子的謙稱。故事:舊事,典故。

  創(chuàng)作背景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發(fā)配伊犁,效力贖罪。他忍辱負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發(fā)配到新疆伊犁。詩人在古城西安與妻子離別赴伊犁時,在滿腔憤怒下寫下此詩。

  賞析1

  首聯(lián)是說:我以微薄的力量為國擔當重任,早已感到疲憊。如果繼續(xù)下去,再而衰,三而竭,無論自己衰弱的體質還是平庸的才干必定無法支持。這與孟浩然的“不才明主棄”、杜牧的“清時有味是無能”等詩句同一機杼,都是正話反說、反言見意之辭。

  頷聯(lián)若用現(xiàn)代語言表達,即“只要有利于國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為害怕災禍而逃避呢!贝寺(lián)已成為百余年來廣為傳頌的名句,也是全詩的思想精華之所在,它表現(xiàn)了林則徐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吧酪浴,語出《左傳·昭公四年》:鄭國大夫子產(chǎn)因改革軍賦制度受到別人毀謗,他說:“茍利社稷,死生以之!边@里的“以”字原意是“為”、“做”或“從事”,準確地理解它的含義才能讀懂全詩。

  頸聯(lián)從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氣和、逆來順受,其實心底卻埋藏著巨痛,細細咀嚼,似有萬丈波瀾。“謫居”,意為罷官回鄉(xiāng)或流放邊遠地區(qū)。按封建社會的慣例,大臣無論受到什么處分,只要未曾殺頭,都得叩謝皇恩浩蕩。這就像普希金筆下那個忠心耿耿而無端受責的俄國老奴對暴戾的主子說的話一樣:“讓我去放豬,那也是您的恩典!苯酉聛硎钦f:“到邊疆做一個多干體力活、少動腦子的‘戍卒’,對我正好是養(yǎng)拙之道!薄皠偂,即“剛好”、“正好”。也就是說:“您這樣處理一個罪臣再合適不過了!

  尾聯(lián)從趙令《侯鯖錄》中的一個故事生發(fā)而來:宋真宗時,訪天下隱者,杞人楊樸奉召廷對,自言臨行時其妻送詩一首云:“更休落魄貪杯酒,亦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睏顦憬柽@首打油詩對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為官。林則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說:“我跟老伴開玩笑,這一回我也變成楊樸了,弄不好會送掉老命的!毖酝庵,等于含蓄地對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夠您了,還是讓我安安生生當老百姓吧!狈饨ㄉ鐣械囊晃淮笾页迹苷f出這樣的牢騷話來,也就達到極限了。我們認真體味這首七律,當能感覺出它和屈原的《離騷》一脈相通的心聲。

  對仗工穩(wěn)而靈活,是此詩寫作技巧上的一個特點。如,以“國家”對“禍!,以“生死”對“避趨”,按詞性來說,都是正對。“生死以”的“以”字作“為”解,是動詞;而“之”字是虛詞。作者既用“以”字的實詞義表達思想內容,又借它的虛詞義來與“之”字構成對仗,顯示了駕馭文字的深厚動力。

  賞析2

  詩人因抗英禁煙被貶,遠戍伊犁,心中自有一股不平之氣。但臨行與家人告別,深恐家人擔憂,又需笑言相勸,故開首二句強作歡顏。然而這也的確體現(xiàn)出詩人襟懷坦蕩,四海為家的壯志豪情。詩人自信抗英禁煙有功無罪,歷史自會做出公正結論,面對貶謫問心無愧!皶r事”二句便是對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人不能生而知之,要想辦成一件事,總要經(jīng)過多次反復和波折,包括犯錯誤。這也是對家人子女的教誨!帮L濤”一聯(lián)以輕蔑口吻譏諷英帝國主義國中無人,外強中干;而自己正好借遠戍之機游遍全國,了解情況,尋求抗擊侵略者的方法,胸懷廣闊,氣勢豪邁。末二句針對朝中投降派幸災樂禍,說自己永無回鄉(xiāng)之日的讕言。表示自己一定會安全返回家鄉(xiāng),返回首都,再與侵略者一決雌雄!皟和p薄語”五字生動刻劃了那些賣國小人的卑鄙行徑,表示出作者對他們的無比蔑視和嘲笑。全詩雖有眷戀故鄉(xiāng)之意,卻毫無小兒女悲戚之態(tài),雄健豪勁,不失民族英雄本色。

  作者

  林則徐(公元1785—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謚號文忠。晚號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嘉慶進士。1838年12月底,清道光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次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協(xié)同兩廣總督鄧廷楨、水師提督關天培,與英美鴉片販子進行了堅決斗爭,迫使英國駐華商務監(jiān)督義律及外國煙販繳出鴉片,共237萬多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同時,林則徐等大力整頓海防,加強戰(zhàn)守,組織團練水勇,并多次打退英軍武裝挑釁。

  1840年,英國借口保護通商,對中國發(fā)動了鴉片戰(zhàn)爭。林則徐等在廣東指揮軍隊堅決抵抗,多次擊退英軍。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妥協(xié)投降,反將林則徐撤職,另派琦善到廣州與英軍談判。

  1841年英軍攻陷廣州,占領香港,次年又攻陷上海、鎮(zhèn)江。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

  1842年,林則徐被遣戍新疆伊犁,在西安與家人告別時,做了題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聯(lián)佳句是第二首的第二聯(lián)。詩人氣概昂揚,明確表示:縱是被貶遣戍,只要對國家有利,不論生死,也要去干;豈能因為個人禍福而避后趨前。此時此境詩人深懷憂民之心,忠君之意,難忘報國。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相關文章: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原文及賞析10-15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原文及賞析09-07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9

口占絕句_道潛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4

燕子磯口占(來家不見母)原文及賞析06-14

描寫客家人赴圩的句子摘抄08-13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原文及賞析08-25

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翻譯賞析09-11

一家人三口跨年文案(精選60句)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