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瑜伽》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但是讀書筆記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行動瑜伽》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行動瑜伽》讀書筆記 篇1
說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跟人的近親猴子有關。
把一群猴子關進籠子里,給它們喂香蕉。其中一種香蕉是掛在籠子上的,只要有猴子去拿這種香蕉,就會用高壓水槍去噴猴子們。久而久之,猴子都知道,那種香蕉是不可以拿的,一拿就要遭殃。以至于,只要有猴子表現(xiàn)出要去拿的企圖,其他眾猴就會把它暴打一頓。
后來研究人員放入一個新猴子,并取出一只舊猴子。這只新猴子不知道那種香蕉不可以拿。當這只猴子要去拿這種香蕉的時候,會被暴打一頓。新猴子雖然不知道是為什么,但是也慢慢明白,這種香蕉是不可以拿的。
直到籠子里所有的舊猴都被新猴所替代。所有的猴子都不知道拿那種香蕉的后果,但是他們都不會去拿,任何去拿的猴子也都會被暴打。
這就是道德的由來。
辯喜對道德有不同的看法。他很粗暴地指出,所有道德的起源都是神(至于神到底指什么卻沒有交代),而所有道德的核心都是不要關心自我而應放棄自我。
更加簡單的說,無私即道德。
那么,如果一個行為的動機是為了維系自我,就可以說,這個行動是不道德的。
在道德研究領域,克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階段論可謂影響巨大。他曾經提出過一個道德兩難問題:
歐洲某地的一婦女海太太罹患嚴重癌癥,醫(yī)師診斷只有一種新制鐳錠藥物可治。海先生奔赴藥店時,店主將成本僅200美元的藥物,提高為2000美元。
海先生為妻子久病已用盡所有積蓄,向親友借貸只能湊得1000美元。他懇求店主允許其先付此數(shù)取藥回去救他妻子一命,余款保證稍后補足。
店主拒絕并稱賣藥目的只求賺錢,不考慮其他問題。海太太性命危在旦夕,海先生走投無路,就在當天夜間撬開藥店窗戶偷得藥物,救了妻子一命。
請問海先生的做法是否道德?
用“偷”的行為完成“救人”的結果,似乎確實是兩難。但以辯喜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并不兩難。無關階段,也無關方式結果。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得病的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海先生是否會做這件事?由此可知他的行為并不道德。
另一個道德難題:一輛飛馳而來的火車前方,有五個人被綁在鐵路上,馬上會被撞。你手邊剛巧有個改變列車方向的扳手,可是變線后的列車卻會撞支線上的另一個人。那么,哪樣做才是道德的?
用辯喜的看法,這題也不兩難。只要是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后果,任何一個選擇都是道德的,因為都是為了救人。
但這里辯喜忘記了自己所說的一個問題:極端的兩邊是很相似的。
即便能夠接受沒有自我是道德,但“沒有自我”的情況也有兩極。一種是在養(yǎng)育過程受挫,從未發(fā)展出自我,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在任何一個宗教團體,總能發(fā)現(xiàn)大批這樣的人。宗教之所以對他們吸引如此之大,正是因為“神性的無我”與“心理失常的無我”太像了。
辯喜說的.,應該是另一種情況。即首先發(fā)展出一個健全的自我,而后才能將其摧毀之。若這個自我并不存在,那樣的無我也毫無價值。
從這個層面看,也不怪乎肯威爾伯會批評榮格是“還原論”,進行是向上的,并非“復歸于嬰兒”,只是看起來像是嬰兒罷了。
《行動瑜伽》一書到此結束。
為了自由、無私的行動是行動瑜伽的核心,在這本書的理論加持下,每一步都會變得意義非凡。
無比感恩。
《行動瑜伽》讀書筆記 篇2
1863年1月12日,印度加爾各答高等法院一位律師的妻子產下一名男嬰,被取名為納倫德拉。
納倫德拉的父親深受西方革新思維影響,為人慷慨大方;母親是傳統(tǒng)的印度教徒。
納倫德拉從小聰明好學,能言善辯,是天生的領袖。他8歲學習英文,能像母語一樣運用自如。后來廣泛涉獵哲學、文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另一方面,他很早就有了神秘體驗?茖W與宗教在他體內猶如兩股無法和解的真氣,互相爭斗著。
納倫德拉無法忽視他的靈性渴望,然而又無法消除他的科學思維,這讓他每次在拜訪靈性導師的時候總喜歡問:您親眼見過上帝嗎?
在加爾各答,生活著一位大師羅摩克里希那。羅摩克里希那像慧能一樣,一字不識,但有著非凡的天賦。在加爾各答,他僅用12年的時間,他就親身實踐了各種通往神的神秘道路,他宣稱:“有多少宗教,就有多少通往神的道路!
納倫德拉拜訪了羅摩克里希那。
那天,他從西邊的門進入羅摩克里希那的房間。羅摩克里希那在看到他的一瞬間,情不自禁淚流雙頰,他說:“你怎么忍心讓我如此苦苦等待!”
羅摩克里希那只用一眼,就看到了那個可以將他所了知的真理傳播給全世界的人。
納倫德拉合十作揖,問出了他執(zhí)著追尋的問題:您親眼見過上帝嗎,先生?
羅摩克里希那說:“是的,我見到上帝就如同見到你一樣,只是以一種更強烈的意識。我可以與他談話,就如同我正在跟你談話一樣。但誰又會在乎呢?人們?yōu)槠迌,為財富而淚流滿面,誰會為上帝而熱淚盈眶呢?”
納倫德拉被深深打動。因為他發(fā)現(xiàn),羅摩克里希那回答這些話時并不是以宣教士一樣的口吻,而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領悟。
自此,納倫德拉與他的導師羅摩克里希那開展了長達六年的思想斗爭。他不斷用巧妙的方式去挑戰(zhàn)導師,而羅摩克里希那從未輸過一次。
1886年,納倫德拉深深入定,進入三摩地境界達三天之久。醒來后他深深震撼,并想投身于探索工作中。羅摩克里希那聽說后對他說:你真丟人,盡然提出這樣不重要的事情,我想你成為一棵菩提樹,讓成千上萬的人在你的樹蔭里休息。
同年,羅摩克里希那仙逝。
納倫德拉開始云游四方,他不帶錢,只靠步行,在印度行走了數(shù)千英里。有位傳記作家寫道:這是偉大的啟程,就像潛水員跳入印度洋,海洋覆蓋了他的蹤跡。如同印度洋上的一個漂浮物,他只不過千百個穿著橘黃色長袍的無名托缽僧之一。但是,天才之火在他眼里燃燒。他是一個王子,盡管所有者一切尚未顯現(xiàn)。
1892年,他夢見羅摩克里希那穿過大海,在另一端向他召喚,說“去!”與此同時,他獲得了王公的一筆捐贈。于是他從孟買上船,途徑中國和日本,把自己的思想帶往西方。
1893年9月11日,芝加哥宗教大會上,納倫德拉最后一個發(fā)言。他的魅力、威儀、幽默和敦厚折服了聽眾,聽眾瘋狂的鼓掌和歡呼。
他一戰(zhàn)成名。
納倫德拉化名辯喜,開始了在西方的傳道之路。
他的學生里有一位名為古德溫的人,擅長速記。他將辯喜每晚的授課內容速記下來,整理成四部書稿——
《智慧瑜伽》:通過知識實現(xiàn)內在神性的途徑。
《勝王瑜伽》:通過活動控制心識實現(xiàn)神性的途徑。
《虔信瑜伽》:通過奉獻神來實現(xiàn)神性的途徑。
《行動瑜伽》:通過行動和履行責任來實現(xiàn)內在神性的途徑。
最為知名的,即這本《行動瑜伽》,這讓辯喜也成為近代兩位提出行動哲學的人之一,另一位是鼎鼎大名的卡爾馬克思。
自此,平凡生活的一舉一動也有了靈性的光輝。
【《行動瑜伽》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瑜伽禁忌08-16
勵志瑜伽經典句子11-10
瑜伽策劃方案11-07
瑜伽英文語錄05-10
瑜伽經典語錄05-13
瑜伽幾大禁忌08-17
瑜伽練習的禁忌07-19
瑜伽的畢業(yè)感言06-26
關于練習瑜伽練及高溫瑜伽前的注意事項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