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重要的知識點匯總
考研政治沖刺復習對多數同學來說都很有必要,考生們需要總結各類知識點,有針對性的歸納重點內容。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知識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考研政治知識點
1、哲學:世界觀的理論形態(tài),或者說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2、世界觀:對人與世界關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觀點。
3、方法論: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論與世界觀是統一的,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
4、哲學基本問題:存在和思維、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哲學基本問題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誰是第一性的問題,這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派別的依據;第二方面是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依據。
5、唯物主義: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哲學派別。唯物主義有三種歷史形態(tài):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機械唯物主義、現代辯證唯物主義。
6、唯心主義: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哲學派別。唯心主義有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形式。
7、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的學說,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8、一元論與二元論:對世界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學派別。認為世界本原是一個的是一元論哲學,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一元論哲學。認為世界有物質和意識兩個獨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論哲學。
9、可知論與不可知論: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學派別。凡認為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學派別都屬于可知論哲學,認為思維和存在沒有同一性的哲學是不可知論哲學。
10、物質: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物質的根本特征是客觀實在性。
11、運動:物質的存在方式,是標志物質世界一切事物和過程的變化的'哲學范疇。
12、時間: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xù)性,它的特點是一維性或不可逆性,即時間只能沿著過去、現在、將來的方向進行。
13、空間:運動著的物質的廣延性,指事物的體積、形態(tài)、位置、距離和排列次序等?臻g的特點是三維性,即任何物體都有長、寬、高三個方向。
14、意識:自然界和社會長期發(fā)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
15、人工智能:又稱機器思維,本質上是對人的思維的模擬。
16、唯物主義一元論:凡是把世界萬物的本原歸于物質的,都是唯物主義一元論。
17、唯心主義一元論:以不同形式把世界的本質歸結為精神、意識的,是唯心主義一元論。
18、主觀能動性:又稱自覺能動性,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計劃、積極主動的活動能力。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行為特征。
考研政治必備知識點
1、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這三個基本方面是貫穿于毛澤東思想各個理論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其中,實事求是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它是黨的根本思想路線;群眾路線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它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獨立自主即堅持獨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它是黨的根本政治原則,。
2、工農武裝割據——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必須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其中,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內容;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農村根據地建設和土地革命的強有力保證;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戰(zhàn)略陣地,是進行武裝斗爭和開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統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三者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戰(zhàn)勝敵人的三個主要的法寶。毛澤東指出,統一戰(zhàn)線和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兩個基本特點,是戰(zhàn)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zhàn)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是統一戰(zhàn)線的中心支柱,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zhàn)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zhàn)士。
4、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這三大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
考研政治知識要點
一、現象和本質
現象和本質是揭示客觀事物的外部表現和內部聯系相互關系的范疇。
含義: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人們可通過感官感知。本質是指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根本性質,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維才能把握。
二、形式和內容
內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內在要素同這些要素的結構和表現方式的關系范疇。
含義:內容是指構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總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礎。形式是指內容諸要素統一起來的結構和表現方式。
三、原因與結果
原因和結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繼、彼此制約的關系范疇。
含義: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現象是結果。
四、可能性與現實性
可能性和現實性是揭示事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相互關系的范疇。
含義:可能性是指事物發(fā)展過程中潛在的東西、是包含在現實事物中并預示事物發(fā)展前途的種種趨勢,F實性指一切包含內在根據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現象的種種聯系的綜合。
五、必然性與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觀事物發(fā)生、發(fā)展和滅亡的不同趨勢的范疇。
含義:必然性是指事物聯系和發(fā)展過程中一定要發(fā)生的、確定不移的趨勢。偶然性則是事物聯系和發(fā)展過程中不確定的趨向。
4、四大辯證思維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到具體、邏輯與歷史。
【考研政治重要的知識點】相關文章:
考研政治重要的知識點框架11-02
考研政治重要的知識點梳理11-02
考研政治重要的知識點整理11-02
考研政治重要知識點指南攻略10-27
考研政治重要知識點歸納總結11-25
考研的政治知識點08-27
初中政治重要知識點05-24
考研政治重要的哲學知識框架11-01
考研政治必備的重要知識框架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