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庭教育的知識
關于家庭教育的知識,孩子的心理成長路上家長是不能缺席的,努力幫助孩子解決成長的煩惱,在幼兒時期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是比較輕松的,培養(yǎng)孩子的這種能力是非常關鍵的,以下是關于家庭教育的知識方法。
家庭教育的知識 篇1
小學生家庭教育需要注意什么
一、樹立榜樣: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范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yōu)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二、環(huán)境熏陶:家長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說服教育: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tài)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于承認。
四、實際鍛煉:實際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huán)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yè),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么),提出具體要求(怎樣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fā),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五、表揚獎勵:表揚獎勵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通過肯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要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并且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
六、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后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jié)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fā),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七、指導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yǎng)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huán)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八、指導課外閱讀:指導子女閱讀書報雜志,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yǎng)。家長要掌握子女閱讀的內容,和子女一起討論,引小學生家庭教育導子女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電視:電視進入家庭,子女可以從看電視中得到許多知識,增長見識,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沒有選擇,不要時間過長?赐觌娨曌詈煤妥优務,討論電視內容。
十、帶領子女外出接觸社會:帶領孩子到公園、風景區(qū)、商店、工廠、農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家庭教育的知識 篇2
家庭教育提倡什么?
提倡好的習慣,好的作風。特別是家長要以身則。
1、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這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思維的有序性,也有益于孩子責任心的養(yǎng)成。但應從小教育,一旦錯過最佳教育時期,再去矯正將相當困難。
2、及時感謝別人的幫助。對一切來自他人的幫助都應心存感激,對于一切妨礙他人的行為都應心存愧疚。如能養(yǎng)成及時表達內心感受的習慣,既可以與他人心靈溝通,又可以避免遺憾的產生,從而使自己處于健康、積極、主動的生活狀態(tài)。
3、做事有計劃。做大事要從小事開始。不能太寬容孩子的心血來潮和胡思亂想,要讓孩子習慣于行動之前做計劃,并使計劃趨天可行。
4、講究衛(wèi)生,干干凈凈地迎接每一天。孩子的形象與狀態(tài)容易影響孩子的心態(tài)。如:剪去長指甲,經常換洗衣服,經常洗澡,不使自己發(fā)出異味、書本上不亂涂亂畫等。
家庭教育反對什么?
1、反對將就孩子的壞脾氣。孩子和性格、脾氣對孩子后天的的影響是極其重大的。
2、反對給孩子造成一些“隱性壓力”。弄不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 一起過)。
3、反對對孩子自信心的傷害。每個孩子都有其成功的落腳點,都有可能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孩子有獲得公正主價的需求。要從尊重孩子的人格去滋潤孩子的心 田。
4、必須堅決反對這實在在的“家長作風”,改變學習是孩子唯一出路的觀念。今后的社會承認的是孩子的能力和素質,而不是學習成績。學科學習對孩子來說 只是一個墨點,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培養(yǎng)。如果孩子學科這習不好,萬萬不要放棄,只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有道德、有愛心、有公德心的人,將來一定會對社會有用的。
家庭教育的知識 篇3
1、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
這條看起來是廢話,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chuàng)造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但實際上,每個家長都做到了嗎?
比如,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由著孩子任性,養(yǎng)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有的家長之間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吵,破碎的、長期分離的'家庭更讓孩子缺少歸屬感。
如果家庭變化不可避免,家長更要重視對孩子的安慰疏導,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溺愛、過分嚴厲等錯誤做法,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遷怒于子女。
2、希望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家長們都是對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家長把這種希望都轉化為了給孩子的精神壓力,卻沒有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
優(yōu)秀家長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肯定,告訴他們“干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時沒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勵的話語讓孩子看到希望。這就是采用希望法則來激勵孩子。
有的家長對孩子期待值頗高,卻不善于用希望法則,總愛找差距挑毛病。有的孩子平時考試都能考98-99分,家長卻非要追究為什么沒考100分。這種過于苛刻的高標準、嚴要求適得其反,會扼殺孩子的希望,使其灰心喪氣。
3、管理法則:在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有管教的責任。
有的家長愛對老師說:“以后就把孩子交給你了!”還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忙,平時對孩子不聞不問。這些都屬于家長的失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責任無人可以替代。孩子天生對家長有依賴感,家長給予孩子應有的教育、陪伴和關懷,孩子才會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問題會求助于家長。
因此,家長絕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脫自己的管教責任。但這種管教應該是建立在親情之上的,人性化、科學而理性的,不可把孩子作為私有財產來對待,簡單粗暴,毫不顧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4、聲音法則:要傾聽孩子的聲音。
家長平等地對待孩子,給他們發(fā)言權,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才會說出真實想法。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視他們的心聲,久而久之,他們會不敢對家長說真話,不愛與家長交流。
而且,家長是孩子的老師和榜樣。如果家長不耐心傾聽孩子的話,孩子也會效仿,不肯聽大人的話,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凡是與孩子自己有關的事情,例如搬家轉學、選課外活動、參加考試比賽等,一定要先與孩子商量解釋,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見,也要讓他們覺得家長是征求了他們的看法的。不然的話,家長的好心很可能沒有好報。
5、榜樣法則: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孩子的教養(yǎng)、興趣、愛好等,多半來自生長環(huán)境的耳濡目染。
父母、兄姐、親友、師長、社會關系等都對孩子產生影響。母親對于女孩,父親對于男孩的影響頗為重要。
除了家庭內的榜樣,家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會關系和常去的場合對孩子的影響,例如孩子崇拜的偶像是什么樣的人。
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誤交損友,不要武斷地阻止他們來往,而要首先了解情況,幫助孩子。孩子們都需要友誼,害怕孤獨,有些孩子是因為搬家轉學到新環(huán)境沒有朋友,而與一些“問題學生”為伍的。
6、求同存異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并盡量理解他們。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們會有很多不符合常規(guī)的幻想。其實這些正是童心的可愛之處。如果大人認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潑冷水,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會讓他們因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時候,純真的孩子才敢于童言無忌。要結合“聲音法則”,鼓勵孩子敢于表達,正面肯定孩子的想法。當然,如果一些看法、說法脫離實際或者會引起麻煩,也要耐心地解釋。
家長要盡可能理解孩子思維的特點,哪怕他們講話詞不達意,也要耐心地與他們交流。粗暴打斷或嘲笑他們講話的行為,會對孩子的表達能力造成傷害,使他們羞于在人前開口。
7、慎用懲罰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并盡量避免體罰。
單純的懲罰,尤其體罰,是非常負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從小被暴力處罰的孩子,很多長大之后也會有暴力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體罰,但當孩子犯錯時,也可以采用適當?shù)姆绞阶鲂┨幜P。
懲罰的前提是,必須要讓孩子認識到做錯了事,甘愿接受處罰,下不為例。懲罰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讓他們做喜歡的事情,比如可以罰其幾天不許看電視、上網、玩游戲。
千萬不要把一些應該做的正面事情當作處罰。比如罰孩子寫字,會讓他們認為寫字是壞事從而產生厭惡情緒,一做這些事就會有被處罰的感覺,造成心理陰影。
8、后果法則:讓孩子了解其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
有時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煩或想做什么標新立異的事情,連成人都沒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對孩子橫加指責或阻止,這當然無法服人。
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長、老師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與孩子談談,可以從后果的好壞開始,反過來解說該不該這樣做,曉之以理,孩子會明白的。
9、結構法則:教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家長做到這一點并不難,法制教育融匯在社會生活和學校教育之中,孩子從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還往往會反過來影響家長。
但是,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遵紀守法的榜樣。建議家長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幫助孩子明確什么事是不合乎道德和法律,必須避免的,讓孩子從小懂得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0、獨立性法則: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留出心理空間。不必處處圍著孩子轉,你覺得是關心照顧孩子,孩子卻覺得你控制得太嚴。
家長也應允許孩子一定程度上保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主動權和決定權。當然,家長還是要在孩子附近注視著,當好引導者和陪伴者,而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家長對孩子的管理管教,應注重大的方面,注重原則性,而不是事無巨細,什么都管。
年齡小的孩子,還需要家長給予一些生活學業(yè)上的幫助和指導,但也要適當給他們機會鍛煉獨立性。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家長就不要管得太細,力所能及的事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干,家長只給一些指導性的意見,即使孩子犯錯了,也可以從中吸取教訓,獲得成長。
【關于家庭教育的知識】相關文章:
關于家庭教育作文11-22
關于家庭教育講座方案12-07
家庭教育的名言12-15
關于會計基礎的知識03-12
關于美術學科的知識04-10
關于雅思的知識介紹04-05
關于繪畫的知識介紹05-16
關于財運風水的知識05-04
關于餐桌的風水知識05-03
關于風水的相關知識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