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很多人都經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物理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理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 篇1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一切發(fā)聲體都在振動,我們把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3、固體、液體、氣體的振動都可以發(fā)聲
蚊子、蜜蜂等飛過有嗡嗡的聲音,是靠翅膀的振動而發(fā)出的。
口琴的聲音,是由于氣流的沖擊,琴內的彈簧片發(fā)生振動發(fā)出的。
悠揚的薩克斯聲是由于氣流通過管時,使管內空氣柱振動而發(fā)出的。
吹口哨聲是口腔內空氣振動產生的。
炎熱的夏天,響亮的蟬鳴是蟬的發(fā)音肌收縮時,引起發(fā)音膜的振動而產生的。
氣球爆炸聲是氣球膜的振動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而產生的。
聲勢浩大的瀑布聲是水撞擊石頭,引起空氣的振動發(fā)出聲音。
二、聲音的傳播
1、我們平常能聽到彼此講話的聲音,就是依靠空氣傳聲的。能夠傳聲的物質我們把它叫做介質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3、聲音的傳播方式聲波
4、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固體中最快,液體中較慢,氣體中最慢
5、聲音的傳播與溫度有關,聲音在150C空氣中340m/s
三、回聲
聽到回聲的最短時間為0.1秒,距離17米
物理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 篇2
一、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的條件:質點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或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
當物體受到的合力為恒力(大小恒定、方向不變)時,物體作勻變速曲線運動,如平拋運動。
當物體受到的合力大小恒定而方向總跟速度的方向垂直,則物體將做勻速率圓周運動.(這里的合力可以是萬有引力——衛(wèi)星的運動、庫侖力——電子繞核旋轉、洛侖茲力——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偏轉、彈力——繩拴著的物體在光滑水平面上繞繩的一端旋轉、重力與彈力的合力——錐擺、靜摩擦力——水平轉盤上的物體等.)
如果物體受到約束,只能沿圓形軌道運動,而速率不斷變化——如小球被繩或桿約束著在豎直平面內運動,是變速率圓周運動.合力的方向并不總跟速度方向垂直.
2.曲線運動的特點: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一定改變,所以是變速運動。需要重點掌握的兩種情況:一是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變的曲線運動,叫勻變速曲線運動,如平拋運動,另一是加速度大小不變、方向時刻改變的曲線運動,如勻速圓周運動。
二、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從已知的分運動來求合運動,叫做運動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由于它們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重點是判斷合運動和分運動,這里分兩種情況介紹。
一種是研究對象被另一個運動物體所牽連,這個牽連指的是相互作用的牽連,如船在水上航行,水也在流動著。船對地的運動為船對靜水的運動與水對地的運動的合運動。一般地,物體的實際運動就是合運動。
第二種情況是物體間沒有相互作用力的牽連,只是由于參照物的變換帶來了運動的合成問題。如兩輛車的運動,甲車以v甲=8m/s的速度向東運動,乙車以v乙=8m/s的速度向北運動。求甲車相對于乙車的運動速度v甲對乙。
2.求一個已知運動的分運動,叫運動的分解,解題時應按實際“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3.合運動與分運動的特征:
、俚葧r性:合運動所需時間和對應的每個分運動時間相等
、讵毩⑿裕阂粋物體可以同時參與幾個不同的分運動,各個分運動獨立進行,互不影響。
4.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由初速度狀態(tài)(v0)和受力情況(F合)決定的,這是處理復雜運動的力和運動的觀點.思路是:
(1)存在中間牽連參照物問題:如人在自動扶梯上行走,可將人對地運動轉化為人對梯和梯對地的兩個分運動處理。
(2)勻變速曲線運動問題:可根據初速度(v0)和受力情況建立直角坐標系,將復雜運動轉化為坐標軸上的簡單運動來處理。如平拋運動、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偏轉、帶電粒子在重力場和電場中的曲線運動等都可以利用這種方法處理。
5.運動的性質和軌跡
物體運動的性質由加速度決定(加速度得零時物體靜止或做勻速運動;加速度恒定時物體做勻變速運動;加速度變化時物體做變加速運動)。
物體運動的軌跡(直線還是曲線)則由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關系決定(速度與加速度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做直線運動;速度和加速度方向成角度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怎樣才能理解一條物理規(guī)律
1、明確形成規(guī)律的依據、方法和過程。這不僅對可以幫助我們體會人類的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對我們形成合理的知識體系也是及其重要的。
2、明確規(guī)律的物理意義及其表述。包括:該規(guī)律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該規(guī)律所反映的物理本質,明確規(guī)律表達中的關鍵詞句,明確規(guī)律的數學公式的物理含義等等。
3、明確規(guī)律的適用范圍和條件。任何物理規(guī)律總是在一定范圍內發(fā)現的,或在一定條件下推理得到的,并在有限領域內檢驗的,所以,物理規(guī)律總有它的適用范圍和適用條件。
4、明確該規(guī)律與有關規(guī)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
例如學習庫侖定律,應該知道其發(fā)現過程,是庫侖用庫侖扭秤通過實驗事實總結出來的,
物理公式大全:功和能
1.功:W=Fscosα(定義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間的夾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體的質量,g=9.8m/s2≈10m/s2,hab:a與b高度差(hab=ha-hb)}
3.電場力做功:Wab=qUab {q:電量(C),Uab:a與b之間電勢差(V)即Uab=φa-φb}
4.電功:W=UIt(普適式) {U:電壓(V),I:電流(A),t:通電時間(s)}
5.功率:P=W/t(定義式) {P:功率[瓦(W)],W:t時間內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時間(s)}
6.汽車牽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時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車以恒定功率啟動、以恒定加速度啟動、汽車最大行駛速度(vmax=P額/f)
8.電功率:P=UI(普適式) {U:電路電壓(V),I:電路電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電熱(J),I:電流強度(A),R: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10.純電阻電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動能:Ek=mv2/2 {Ek:動能(J),m:物體質量(kg),v:物體瞬時速度(m/s)}
12.重力勢能:EP=mgh {EP :重力勢能(J),g:重力加速度,h:豎直高度(m)(從零勢能面起)}
13.電勢能:EA=qφA {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從零勢能面起)}
14.動能定理(對物體做正功,物體的動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ΔEK:動能變化ΔEK=(mvt2/2-mvo2/2)}
15.機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變化(重力做功等于物體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轉化多少;
(2)O0≤α<90O做正功;90O<α≤180O做負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與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時該力不做功);
(3)重力(彈力、電場力、分子力)做正功,則重力(彈性、電、分子)勢能減少
(4)重力做功和電場力做功均與路徑無關(見2、3兩式);(5)機械能守恒成立條件:除
重力(彈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動能和勢能之間的轉化;(6)能的其它單位換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_(7)彈簧彈性勢能E=kx2/2,與勁度系數和形變量有關。
物理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 篇3
電物理知識點
1.電流強度:I=q/t {I:電流強度(A),q: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載面的電量(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 {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電壓(V),R:導體阻值(Ω)}
3.純電阻電路中: 由于I=U/R , W=Q,因此W=Q=UIt=I2Rt=U2t/R 。
4.電阻、電阻定律:R=ρL/S {ρ:電阻率(Ω?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 {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 =E /(r+R) 或 E=Ir + IR 也可以是E =U內 + U外 {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7.焦耳定律:Q=I2Rt {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力(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并聯 串聯電路(P、U與R成正比) 并聯電路(P、I與 R成反比)。
電阻關系: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電流關系 I總=I1=I2=I3 I并=I1+I2+I3+ 電壓關系 U總=U1+U2+U3+ U總=U1=U2=U3 功率分配 P總=P1+P2+P3+ P總=P1+P2+P3+
10.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限流接法與分壓接法
限流接法:電壓調節(jié)范圍小,電路簡單,功耗小,電壓調節(jié)范圍大,電路復雜,功耗較大便于調節(jié)電壓的選擇條件Rp > Rx 便于調節(jié)電壓的選擇條件Rp < Rx。
11.伏安法測電阻
電壓表示數:U=UR+UA 電流表示數:I=IR+IV Rx的測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測量值=U/I=UR/(IR+IV)=RVRx/(RV+R)>RA [或Rx>(RARV)1/2] 選用電路條件Rx< 12.歐姆表測電阻
(1)電路組成
(2)測量原理
兩表筆短接后,調節(jié)Ro使電表指針滿偏,得 Ig=E /(r + Rg + Ro) 接入被測電阻Rx后通過電表的電流為 Ix=E /(r+Rg+Ro+Rx)=E/(R中+Rx) 由于Ix與Rx對應,因此可指示被測電阻大小。
(3)使用方法:機械調零、選擇量程、短接歐姆調零、測量讀數 {注意擋位(倍率)}、撥off擋。
(4)注意:測量電阻時,要與原電路斷開,選擇量程使指針在中央附近每次換擋要重新短接歐姆調零。
電物理學習方法
步驟1.模型歸類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后,會發(fā)現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例如宏觀的行星運動和微觀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都屬于勻速圓周運動,關鍵都是找出什么力了向心力;此外還有杠桿類的題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況,還有關于汽車啟動問題的考慮方法其實同樣適用于起重機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步驟2.解題規(guī)范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guī)范,體現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么定理,為什么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tài)。這樣既讓老師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
步驟3.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壓軸題,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后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要保持沉著冷靜,根據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系,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磁場的勢能與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復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的變化規(guī)律和數據,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步驟4.知識分層
通常進入高三后,老師一定會幫我們梳理知識結構,物理的知識不單純是按板塊分的,更重要是按層次分的。比如,力學知識從基礎到最高級(高中學習網wWw.GAoZhOng.Cc/)可以這樣分:物體的受力分析和運動公式,牛頓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越高級的知識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關于力學、電學、能量轉化的綜合性問題,需要用到各個層次的知識。這也提醒我們,當遇到一道大題做不出或過程繁雜時,不妨換個層次考慮問題。
步驟5.觀察生活
物理研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很多最基本的認識可以通過自己平時對生活的細致觀察逐漸積累起來,而這些生活中的常識、現象會經常在題目中出現,豐富的生活經驗會在你不經意間發(fā)揮作用。比如,你仔細體會過坐電梯在加速減速時的壓力變化嗎?這對你理解視重、超重、失重這些概念很有幫助。你考慮過自行車的主動輪和從動輪的區(qū)別嗎?你觀察過發(fā)廊門口的旋轉燈柱嗎?你嘗試過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觀察杯內外水面的變化嗎?我覺得物理學習也需要一種感覺,這就是憑經驗積累起的直覺。
電物理學習技巧
圖象法
應用圖象描述規(guī)律、解決問題是物理學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圖象中包含豐富的語言、解決問題時簡明快捷等特點,在高考中得到充分體現,且比重不斷加大。
涉及內容貫穿整個物理學.描述物理規(guī)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圖象法,所以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善于將公式與圖象合一相長。
對稱法
利用對稱法分析解決物理問題,可以避免復雜的數學演算和推導,直接抓住問題的實質,出奇制勝,快速簡便地求解問題。像課本中伽利略認為圓周運動最美(對稱)為牛頓得到萬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礎。
估算法
有些物理問題本身的結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個很準確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們對事物有一個預測的估計值.像盧瑟福利用經典的粒子的散射實驗根據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徑。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問題的主要本質,充分應用物理知識進行快速數量級的計算。
物理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 篇4
一、分子動理論
1.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1)分子模型:主要有兩種模型,固體與液體分子通常用球體模型,氣體分子通常用立方體模型.
(2)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直徑:數量級是10-10m;
、诜肿淤|量:數量級是10-26kg;
、蹨y量方法:油膜法.
(3)阿伏加德羅常數
1.mol任何物質所含有的粒子數,NA=6.02×1023mol-1
2.分子熱運動
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
(1)擴散現象
相互接觸的不同物質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溫度越高,擴散越快,可在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
(2)布朗運動
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微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微粒越小,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顯著.
3.分子力
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但總是斥力變化得較快.
二、內能
1.分子平均動能
(1)所有分子動能的平均值.
(2)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
2.分子勢能
由分子間相對位置決定的能,在宏觀上分子勢能與物體體積有關,在微觀上與分子間的距離有關.
3.物體的內能
(1)內能:物體中所有分子的熱運動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
(2)決定因素:溫度、體積和物質的量.
三、溫度
1.意義:宏觀上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標志物體中分子平均動能的大小).
2.兩種溫標
(1)攝氏溫標t:單位℃,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冰點作為0℃,沸點作為100℃,在0℃~100℃之間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
(2)熱力學溫標T:單位K,把-273.15℃作為0K.
(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熱差別來說,兩種溫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點不同,所以二者關系式為T=t+273.15.
(4)絕對零度(0K),是低溫極限,只能接近不能達到,所以熱力學溫度無負值.
物理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 篇5
一、電磁感應現象:
1、只要穿過閉合回路中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閉合回路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如果電路不閉合只會產生感應電動勢。
這種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現象叫電磁感應,是1831年法拉第發(fā)現的。
回路中產生感應電動勢和感應電流的條件是回路所圍面積中的磁通量變化,因此研究磁通量的變化是關鍵,由磁通量的廣義公式中(是B與S的夾角)看,磁通量的變化可由面積的變化引起;可由磁感應強度B的變化引起;可由B與S的夾角的變化引起;也可由B、S、中的兩個量的變化,或三個量的同時變化引起。
下列各圖中,回路中的磁通量是怎么的變化,我們把回路中磁場方向定為磁通量方向(只是為了敘述方便),則各圖中磁通量在原方向是增強還是減弱。
(1)圖:由彈簧或導線組成回路,在勻強磁場B中,先把它撐開,而后放手,到恢復原狀的過程中。
(2)圖:裸銅線在裸金屬導軌上向右勻速運動過程中。
(3)圖:條形磁鐵插入線圈的過程中。
(4)圖:閉合線框遠離與它在同一平面內通電直導線的過程中。
(5)圖:同一平面內的兩個金屬環(huán)A、B,B中通入電流,電流強度I在逐漸減小的過程中。
(6)圖:同一平面內的A、B回路,在接通K的瞬時。
(7)圖:同一鐵芯上兩個線圈,在滑動變阻器的滑鍵P向右滑動過程中。
(8)圖:水平放置的條形磁鐵旁有一閉合的水平放置線框從上向下落的過程中。
2、閉合回路中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可以產生感應電動勢,感應電流,這是初中學過的,其本質也是閉合回路中磁通量發(fā)生變化。
3、產生感應電動勢、感應電流的條件:導體在磁場里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內就產生感應電動勢;穿過線圈的磁量發(fā)生變化時,線圈里就產生感應電動勢。如果導體是閉合電路的一部分,或者線圈是閉合的,就產生感應電流。從本質上講,上述兩種說法是一致的,所以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可歸結為: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
二、楞次定律:
1、1834年德國物理學家楞次通過實驗總結出:感應電流的方向總是要使感應電流的磁場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即磁通量變化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磁場磁通量變化。
2、當閉合電路中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引起感應電流時,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楞次定律的內容: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為磁通量變化。
楞次定律是判斷感應電動勢方向的定律,但它是通過感應電流方向來表述的。按照這個定律,感應電流只能采取這樣一個方向,在這個方向下的感應電流所產生的磁場一定是阻礙引起這個感應電流的那個變化的磁通量的變化。我們把“引起感應電流的那個變化的磁通量”叫做“原磁道”。因此楞次定律可以簡單表達為: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原磁通的變化。所謂阻礙原磁通的變化是指:當原磁通增加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或磁通)與原磁通方向相反,阻礙它的增加;當原磁通減少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原磁通方向相同,阻礙它的減少。從這里可以看出,正確理解感應電流的磁場和原磁通的關系是理解楞次定律的關鍵。要注意理解“阻礙”和“變化”這四個字,不能把“阻礙”理解為“阻止”,原磁通如果增加,感應電流的磁場只能阻礙它的增加,而不能阻止它的增加,而原磁通還是要增加的。更不能感應電流的“磁場”阻礙“原磁通”,尤其不能把阻礙理解為感應電流的磁場和原磁道方向相反。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通過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和原磁通的方向的相同或相反,來達到“阻礙”原磁通的“變化”即減或增。楞次定律所反映提這樣一個物理過程:原磁通變化時(原變),產生感應電流(I感),這是屬于電磁感應的條件問題;感應電流一經產生就在其周圍空間激發(fā)磁場(感),這就是電流的磁效應問題;而且I感的方向就決定了感的方向(用安培右手螺旋定則判定);感阻礙原的變化--這正是楞次定律所解決的問題。這樣一個復雜的過程,可以用圖表理順如下:
楞次定律也可以理解為:感應電流的效果總是要反抗(或阻礙)產生感應電流的原因,即只要有某種可能的過程使磁通量的變化受到阻礙,閉合電路就會努力實現這種過程:
(1)阻礙原磁通的變化(原始表速);
(2)阻礙相對運動,可理解為“來拒去留”,具體表現為:若產生感應電流的回路或其某些部分可以自由運動,則它會以它的運動來阻礙穿過路的磁通的變化;若引起原磁通變化為磁體與產生感應電流的可動回路發(fā)生相對運動,而回路的面積又不可變,則回路得以它的運動來阻礙磁體與回路的相對運動,而回路將發(fā)生與磁體同方向的運動;
(3)使線圈面積有擴大或縮小的趨勢;
(4)阻礙原電流的變化(自感現象)。
利用上述規(guī)律分析問題可獨辟蹊徑,達到快速準確的效果。如圖1所示,在O點懸掛一輕質導線環(huán),拿一條形磁鐵沿導線環(huán)的軸線方向突然向環(huán)內插入,判斷在插入過程中導環(huán)如何運動。若按常規(guī)方法,應先由楞次定律 判斷出環(huán)內感應電流的方向,再由安培定則確定環(huán)形電流對應的磁極,由磁極的相互作用確定導線環(huán)的運動方向。若直接從感應電流的效果來分析:條形磁鐵向環(huán)內插入過程中,環(huán)內磁通量增加,環(huán)內感應電流的效果將阻礙磁通量的增加,由磁通量減小的方向運動。因此環(huán)將向右擺動。顯然,用第二種方法判斷更簡捷。
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具體步驟:
(1)查明原磁場的方向及磁通量的變化情況;
(2)根據楞次定律中的“阻礙”確定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
(3)由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用安培表判斷出感應電流的方向。
3、當閉合電路中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用右手定則可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運動切割產生感應電流是磁通量發(fā)生變化引起感應電流的特例,所以判定電流方向的右手定則也是楞次定律的特例。用右手定則能判定的,一定也能用楞次定律判定,只是不少情況下,不如用右手定則判定的方便簡單。反過來,用楞次定律能判定的,并不是用右手定則都能判定出來。如圖2所示,閉合圖形導線中的磁場逐漸增強,因為看不到切割,用右手定則就難以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而用楞次定律就很容易判定。
要注意左手定則與右手定則應用的區(qū)別,兩個定則的應用可簡單總結為:“因電而動”用右手,“因動而電”用右手,因果關系不可混淆。
物理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 篇6
聲現象
1,聲音的發(fā)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S=1/2vt
5.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fā)聲體的頻率有關系。(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fā)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
6.減弱噪聲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7.可聽聲: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的聲波: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
電學
1.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導體里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規(guī)定正電荷的定向移動方向為電流方向。
2.電流表不能直接與電源相連。
3.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安全電壓應不高于36V,家庭電路電壓220V。
4.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溫度越高電阻越小)。
5.能導電的物體是導體,不能導電的物體是絕緣體(錯,“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條件下導體和絕緣體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7.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溫度有時不考慮)。
8.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都是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物態(tài)變化
(1)熔化:固→液,吸熱(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熱(水結冰)
(3)汽化:液→氣,吸熱(濕衣服變干)
(4)液化:氣→液,放熱(液化氣)
(5)升華:固→氣,吸熱(樟腦丸變小)
(6)凝華:氣→固,放熱(霜的形成)
物理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 篇7
初中物理全部的直線運動公式
我們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運動的知識包括了:勻變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豎直上拋運動和豎直下拋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x/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x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x/2=[(Vo^2+Vt^2)/2]^1/2
6.位移x=V平t=Vot+1/2at^2=Vo*t+(Vt-Vo)/2*t x=(Vt^2-Vo^2)/2a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xù)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x):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方/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方;=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x=Vot-(gt方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方≈10m/s方)
3.有用推論Vt方;-Vo方;=-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ax=Vo方/2g(從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4)豎直下拋運動
設初速度(即拋出速度)為Vo,因為a=g,取豎直向下的方向為正方向,則
Vt=Vo+gt
S=Vot+0.5gt方
不管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豎直上拋運動或是豎直下拋運動,都有可能出現在中考中。
初中物理電學知識點:磁感線
下面是對物理電學中磁感線內容的知識講解,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知識。
磁感線
、俣x:根據小磁針在磁場中的排列情況,用一些帶箭頭的曲線畫出來。磁感線不是客觀存在的。是為了描述磁場人為假想的一種磁場。任何一點的曲線方向都跟放在該點的磁針北極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磁體的南極。
、鄣湫痛鸥芯:
④說明:
A、磁感線是為了直觀、形象地描述磁場而引入的帶方向的曲線,不是客觀存在的。但磁場客觀存在。
B、用磁感線描述磁場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線是封閉的曲線。
D、磁感線立體的分布在磁體周圍,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線不相交。
F、磁感線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場的強弱。
希望上面對磁感線內容的知識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內容,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的。
初中物理電學知識點:磁極受力
關于物理中磁極受力的知識學習,我們做了下面的內容講解。
磁極受力
在磁場中的某點,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該點的磁場方向一致,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該點的磁場方向相反。
通過上面對磁極受力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希望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很好的吧。
初中物理電學知識點:電磁鐵
下面是對電磁鐵的內容知識講解學習,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講解的內容哦。
電磁鐵
1電磁鐵主要由通電螺線管和鐵芯構成。在有電流通過時有磁性,沒有電流通過時就失去磁性。
2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電磁鐵的磁性有無可以可以通過電流的有無來控制,而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和線圈匝數有關。
3電磁鐵的應用
此外還有磁懸浮列車,揚聲器(電訊號轉化為聲訊號),水位自動報警器,溫度自動報警器,電鈴,起重機。
通過上面對電磁鐵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參加考試工作。
初中物理電學知識點:磁場性質與方向
關于物理中磁場性質與方向知識的講解內容學習,我們做下面的講解。
磁場性質與方向
基本性質: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力的作用。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而發(fā)生的。
方向規(guī)定: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
以上對磁場性質與方向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都能考試成功。
初中物理電學知識點:電流的磁場
對于電流的磁場知識點總結內容,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
電流的磁場
奧斯特實驗: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稱為電流的磁效應。該現象在1820年被丹麥的物理學家奧斯特發(fā)現。該現象說明: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且磁場與電流的方向有關。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和條形磁鐵的磁場一樣。其兩端的極性跟電流方向有關,電流方向與磁極間的關系可由安培定則來判斷。
通過上面對電流的磁場知識的總結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識給同學的學習很好的幫助。
物理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 篇8
根據物理學習的學科特點,在總結了相應的學習規(guī)律后,我們得到了幾個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這些方法便于學生在總體上把握物理學習的脈絡,找到正確的思維方法,并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特別是在中考沖刺階段,這些方法十分值得借鑒。
一重視畫圖和識圖
學習物理離不開圖形,從運用力學知識的機械設計到運用電磁學知識的復雜電路設計,都主要是依靠“圖形語言”來表達的。知識的條理化,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等問題,用通常意義上的語言或文字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學的方法動手畫圖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對今后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在初中物理課程里,同學們會學到力的圖示、簡單的機械圖、電路圖和光路圖!按缶V”要求的畫圖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畫圖屬于作圖類型題,比方說,作光路圖、作力的圖示、作力臂圖以及畫電路圖等等;另一部分,根據現成的圖形學會識圖,所謂識圖是指主要結合條件看圖,不僅要學會把復雜的圖形看簡單(即分析圖形),更要學會在復雜的圖形中看出基本圖形。例如,在計算有關電路的習題時,已給出的電路圖往往很難分析出來是串聯、并聯或混聯,如果能熟練地將所給出的電路圖畫成等效電路圖,就會很容易地看出電路的連接特點,使有關問題迎刃而解。
二重視觀察和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方法。法拉第曾經說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fā)現誕生于仔細的觀察之中!睂τ诔鯇W物理的初中學生,尤其要重視對現象的仔細觀察。因為只有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才能使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化。例如,學習運用的相對性,老師講到參照物時,許多同學都會聯想到:坐在火車上的人,會觀察到鐵路兩旁的電桿、樹木都向車尾飛奔而去。這個生動的實例使我們對運動的相對性有了形象的認識。
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重視實驗,注意把所學的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現象結合起來,其中也包括與物理實驗現象的結合,因為大量的物理規(guī)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作為一個剛剛開始物理學習的初中學生,要認真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并獨立完成學生的動手操作實驗。
在認真完成課內規(guī)定實驗的基礎上,還可以自己設計實驗,來判斷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在實踐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測量學校綠地中一個彎曲小徑的長度;可以通過實驗測量上學途中騎車的平均速度;還可以設計在缺少電流表或缺少電壓表的條件下測量未知電阻的實驗。這些都需要同學們自己獨立思考、探索,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判斷、思維等能力,使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決問題更全面。
物理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 篇9
1.電壓表
電壓表,測電壓,電路符號圈中V.
測誰電壓跟誰并(聯),“+”進“-”出勿接反。
通常先畫連電路,最后添加電壓表。
量程選用3V,0.1伏一小格。
量程選用15V,一小格為0.5(V)。
2.探究串、并聯電路電壓規(guī)律
串聯電壓之關系,總壓等于分壓和,U=U1+U2.
并聯電壓之特點,支壓都等電源壓,U1=U2=U.
3.電阻
導體阻電叫電阻,電阻符號是R.
電阻單位是歐姆,歐姆符號Ω。
決定電阻三因素,長度、材料、橫截面(積)。
不與電壓成正比,電流與它無關系。
受到影響是溫度,通常計算不考慮。
4.變阻器
滑動變阻器
使用滑動變阻器,改誰電流跟誰串。
一上一下連接線,關鍵是看連下線。
左連右移電阻變大,右連右移電阻變小。
【物理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第二單元知識點總結06-25
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的知識點內容07-27
九年級物理第二單元知識點03-01
初一上冊英語第二單元知識點07-08
初二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07-27
政治上冊期中第二單元復習知識點07-04
初二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整理06-29
初一政治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07-26
物理上冊第二章知識點總結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