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地理知識點
在現(xiàn)實學習生活中,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是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還在為沒有系統(tǒng)的知識點而發(fā)愁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知識點,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地理知識點1
巴西擁有遼闊的農(nóng)田和廣袤的雨林。國名源于巴西紅木。得益于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生產(chǎn)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占世界總儲量9.8%,居世界第五位;產(chǎn)量3.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西29種礦物儲量豐富,鎳儲量達世界總儲量98%,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探明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20xx年以來,巴西在東南沿海相繼發(fā)現(xiàn)大油氣田,預計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森林覆蓋率達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蘊藏量達1.43億千瓦/年。
初中地理知識點2
運輸業(yè)
巴西公路運輸占全國運輸總量的70%,鐵路占17%,水路不足10%。公路總長150萬千米,鐵路總長3.03萬千米。主要港口有維多利亞、桑多斯、里約熱內盧等。全國有3家航空公司。
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歐共體、日本、中東及拉美鄰國。主要進口石油、化工原料、光學儀器、小麥等。出口鋼材、交通運輸設備、鐵礦砂、紙漿、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
總結:巴西以咖啡質優(yōu)、味濃而馳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chǎn)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
初中地理知識點3
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人口和民族
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截止20xx年12月31日,我國約有13億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總數(shù)的1/5略強,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的分布是東南多,西北少。農(nóng)村人口比重大,占57%,城鎮(zhèn)人口比重小,只有43%。
2、華僑與華人
我國的有3000多萬華僑和華人分布世界各地。僑胞原籍以廣東、福建兩省最多,這兩省許多地方一向以僑鄉(xiāng)著稱。
3、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shù)大,人口增長快。因此,推行計劃生育仍然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刂迫丝谠鲩L速度,提高人口素質,仍然是加速實現(xiàn)四化的當務之急。
4、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
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全國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占全國人口的92%。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統(tǒng)稱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600多萬。人口在400萬以上的還有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漢族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qū)。總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初一地理知識重點
世界的氣候
第一節(jié)、天氣和氣候
1、天氣指某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特點是多變。如:狂風暴雨、風力大等。
2、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狀況。特點是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如:炎熱干燥,冬冷夏涼等。
3、識記常用的天氣符號,會讀簡易天氣預報圖。
第二節(jié)、氣溫和降水
1、氣溫:
、、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氣溫逐漸降低;同緯度的陸地和海洋氣溫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當中平均氣溫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則相反。
2、降水:
、拧⒔邓娜N形式: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規(guī)律:赤道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緯度內陸地區(qū)降水少,沿海地區(qū)降水多。
3、氣候資料的表示方法:
、、氣候資料用表格,坐標圖和等值線圖等表示。
、、舉例說明。
第三節(jié)、影響氣候的因素
1、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等。
2、地球的運動(見下表)。
運動方向轉動中心方向轉動周期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自轉地軸自西向東一天晝夜交替
公轉太陽自西向東一年四季變化
注:認真看世界地理(上冊)P49圖。
3、地球上五帶的劃分:
、、熱帶:回歸線之間23。5°N—23。5°S(太陽光有直射);
⑵、北溫帶: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23。5°N—66。5°N(有四季變化);
⑶、南溫帶: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23。5°S—66。5°S(有四季變化);
、、北寒帶:北極圈內66。5°N—90°N(有極晝、極夜);
、伞⒛虾畮В耗蠘O圈內66。5°S—90°S(有極晝、極夜);
注:從五帶分布來看,非洲最熱,南極洲最冷。
4、海陸分布:緯度相同地方,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則相反。
5、地形、地勢的'分布:
⑴、不同的地形區(qū),氣溫不相同。如: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的降水和氣溫則不相同。
、啤㈦S地勢升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地勢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
6、人類活動可以影響局部地區(qū)氣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庫和灌溉工程等。
第四節(jié)、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區(qū)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全年高溫多雨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
熱帶季風氣候熱帶
季雨林全年高溫,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全年高溫,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濕季(6月—10月)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如:非洲大陸
熱帶沙漠氣候熱帶沙漠全年炎熱干燥西亞和北非、
澳大利亞中部
2、亞熱帶季風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區(qū)
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中國、美國、巴西等國東南部
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南北緯30°—40°大陸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溫帶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區(qū)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熱同期中國東北部,俄羅斯東南部,朝鮮半島及附近地區(qū)等
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草原冬暖夏涼,年降水量較多,季節(jié)分配較均勻中緯度地區(qū)的大陸西岸。如:歐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溫帶大陸性氣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熱,年降水量較多,夏季多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陸地區(qū)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耐寒的針葉林冬長而嚴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較少俄羅斯和加拿大
4、寒帶氣候:
⑴、高山高原氣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山地高原,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顯著為基本特色。
、、極地氣候:
、佟⑻υ瓪夂颍簛啔W大陸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終年嚴寒,分布有苔蘚和地衣等。
、、冰原氣候:終年嚴寒。主要分布北極地區(qū)和南極洲,無植物生長。
初中地理知識點4
1、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文字式、數(shù)字式、線段式)
2、方向①上北法②指北法③經(jīng)緯法
3、圖例和注記①符號②文字與數(shù)字
4、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①山脊與山谷②陡坡與緩坡③斷崖
5、地形剖面圖的作圖法①建立橫座標②建立縱座標③畫出交點④連接成線
6、疆域的四至點漠河(53°N)曾母暗沙(4°N)帕米爾(73°E)烏蘇里江(135°E)
7、陸疆和陸上鄰國多千米。鄰國15個(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錫不越老緬)
8、大陸海岸線多千米。鴨綠江口至北侖河口。
9、隔海相望的國家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10、領海和內海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疆。渤海、瓊州海峽。
11、主要島嶼和半島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雷州半島。
12、三級行政區(qū)的劃分。ㄗ灾螀^(qū)、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xiāng)(鎮(zhèn))三級。
13、省級行政區(qū)的名稱、簡稱、省會及位置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香港和澳門是特殊行政區(qū)。
14、中國人口數(shù)量12.95億(20xx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13億(20xx年1月6日)
15、中國人口的突出特點①人口基數(shù)大②人口增長快
16、中國民族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17、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18、主要山脈及其分布東西走向、東北-西南走向、西北-東南走向、南北走向。
19、四大高原青藏(高寒)、內蒙古(平坦)、黃土(黃土)、云貴(坎坷)
20、四大盆地塔里木(最大)、準噶爾(最北)、柴達木(最高)、四川盆地
21、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2、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江南丘陵、東南沿海丘陵
23、地形對我國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①氣候②交通③水力
24、我國的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青藏高原高寒區(qū)。
25、冬、夏季氣溫分布的總特點①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②南北溫差小,全國普遍高溫。
26、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小。200mm、400mm、800mm、1600mm。
27、雨帶的'推移與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5月(南嶺)、6月(長江流域)、78月(華北、東北)、9月回撤。
28、我國的干濕地區(qū)濕潤區(qū)、半濕潤區(qū)、半干旱區(qū)、干旱區(qū)。
29、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夏季風影響的地區(qū)。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30、我國的氣候特征及其成因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幅員遼闊,地形復雜。
31、我國的災難性天氣旱災、洪澇、寒潮、臺風。
32、我國的外流區(qū)域和內流區(qū)域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200mm年等降水量線
33、主要內流河塔里木河
34、主要淡水湖鄱陽湖(贛)、洞庭湖(湘)、太湖、洪澤湖(蘇)、巢湖(皖)
35、主要咸水湖青海湖(青)、納木錯(藏)
36、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結冰期
37、長江的源流概況源頭(唐古拉山)、上中下游劃分(宜昌、湖口)
38、長江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烏江、漢江、湘江、贛江、黃浦江
39、長江的開發(fā)利用葛洲壩、三峽、黃金水道
40、黃河的源流概況源頭(巴顏喀拉山)、上中下游劃分(河口、舊孟津)
41、黃河的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42、黃河的開發(fā)利用龍羊峽、李家峽、劉家峽、三門峽、小浪底
43、珠江水系西江、北江、東江
44、京杭運河六省市(京、津、冀、魯、蘇、浙)、五大水系(海黃淮長錢)
45、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運量、運速、運價)
46、主要鐵路干線5縱3橫(京滬京九京廣焦柳寶成-成昆、京包隴海浙贛-湘黔
47、主要鐵路樞紐北京、鄭州、株洲、徐州、上海、商丘、南昌、洛陽、寶雞、昆明等
48、長江對外貿易港宜賓、重慶、宜昌、武漢、九江、蕪湖、南京、張家港、南通、上海
49、沿海十四個開放港口城市大秦天、煙青連,南上寧溫,福廣湛北。
50、主要的商業(yè)中央上海、北京、天津、沈陽、武漢、廣州、重慶、西安。
51、主要的旅游資源自然風光、文化寶藏、革命圣地、民族風情。
52、世界海陸分布陸地1.49億平方千米,海洋3.61億平方千米。
53、海底地形大陸架、大陸坡、大洋底、海溝、海嶺
54、世界主要人種的分布白色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
55、世界的國家和地區(qū)面積前六位的國家、人口超一億的國家。
56、世界地理分區(qū)的位置和范圍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57、世界主要國家、主要城市、主要區(qū)域特征日本、印度、埃及、德國、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初中地理知識點5
初中地理知識點:月相
【—:月相】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下面是關于月相知識的講解,需要同學們認真掌握下面的知識。
月相
1、月相: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tài)叫月相
2、月相變化的原因: 月球本身不發(fā)光,只是反射太陽光
由于日、地、月的相對運動而造成三者位置的.變化
3、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新月(初一) 上弦月(初七、初八)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滿月(十五、十六)
新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線,月居中
上弦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變化時日地月的位置關系 滿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線,地居中
下弦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與農(nóng)歷:春節(jié)、端午、重陽和中秋等節(jié)日
。1)上弦月出現(xiàn)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現(xiàn)在西邊的天空,且月亮的西側(即右)半邊明亮。
。2)下弦月出現(xiàn)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現(xiàn)在東邊的天空,且月亮的東側(即左)半邊明亮。
可以簡記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
月相名稱新月(朔)上弦月滿月(望)下弦月
出現(xiàn)的時間(農(nóng)歷)初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
月出清晨正午黃昏(傍晚)半夜
月落黃昏(傍晚)半夜清晨正午
同太陽升落比較同升同落遲升后落此升彼落早生先落
夜晚見月情況徹底不見半月,上半夜西天,
西半邊(右邊)亮一輪明月,
通宵可見半月,下半夜東天,
東半邊(左邊)亮
日地月三者位置日地月三者大致處在一條直線上,月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日地月三者大致處在一條直線上,地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
4.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是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這一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朔望月。我國的農(nóng)歷月份就是根據(jù)朔望月確定的。每月的朔為農(nóng)歷初一,望為十五或十六。
5.月球影響地球的表現(xiàn)——潮汐
在向著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兩者之間即為低潮。
6.寫出與下列詩句相應的月相
。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 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上弦月)
。2)去年元夜日,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枝頭,人約黃昏后。(滿月)
。3)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鶻。(新月)
。4)采蓮去,月沒春江曙。(滿月)
。5)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滿月)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滿月)
。7)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滿月)
7. 一嫌疑犯,被證人指證在農(nóng)歷初八晚上12點在草垛東側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見疑犯的臉。你如何推測?
答:上弦月晚12點,月已落山,或正懸于西方近地平線,由東往西看正是對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
8.月相變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月在日地間。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朝西面。
滿月出在十五六,通宵達旦都可見。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初中地理知識點6
1、按行為表現(xiàn)不同可分為取食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如蜻蜓點水、孔雀開屏、青蛙冬眠等都是動物的行為;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如蜘蛛織網(wǎng)、蜜蜂采蜜、幼蛙捕食昆蟲、菜青蟲總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
3、學習行為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如動物學會繞道取食。
4、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huán)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5、有些營群體生活的動物具有社會行為。社會行為的特征: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還形成等級。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有螞蟻群體、獅子群體、狒狒群體、蜜蜂群體等
6、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可起傳遞信息的作用。如螞蟻是靠氣味來傳遞信息,蜜蜂是靠跳舞來傳遞信息。
7、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可誘殺農(nóng)業(yè)害蟲。
8、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實驗操作中要注意的是:
、僬业讲饲嘞x的卵后要進行隔離飼養(yǎng),隔離飼養(yǎng)的原因。
、谶x擇含特殊揮發(fā)油的植物的葉片較好如:芹菜、萵苣、萵筍葉等,不要選擇有毛或帶刺的葉子如:玉米、甘蔗葉等
初中地理知識點7
人口與人種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該地區(qū)的總人口數(shù)該地區(qū)的總面積
3、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區(qū)(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等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地區(qū))人口稀疏區(qū)(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地區(qū)、南美洲亞馬孫平原、亞洲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地區(qū)、中國的青藏高原地區(qū)等)。
人口分布規(guī)律:經(jīng)濟發(fā)達、自然條件優(yōu)越的地區(qū)人口稠密,自然條件很差的地區(qū)人口稀疏。
4、人口問題
所謂人口問題,是指由于人口再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人口數(shù)量增長、人口素質、人口結構(人口年齡、性別結構,人口的城鄉(xiāng)結構和地區(qū)分布結構)等問題,以及人口增長過快或人口停止增長乃至出現(xiàn)負增長而對環(huán)境和社會、經(jīng)濟等所產(chǎn)生的影響。
5、遷移:鄉(xiāng)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主要原因:①鄉(xiāng)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②城鄉(xiāng)差別──城市的就業(yè)機會相對較多,城市的物質生活條件較鄉(xiāng)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條件較鄉(xiāng)村好。鄉(xiāng)村人口涌入城市對城市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影響。
積極意義鄉(xiāng)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城市,可以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勞動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設;負面影響:可能造成城市人口過多而引發(fā)城市物質供應問題、城市就業(yè)問題、城市社會治安問題、城市環(huán)境問題等一系列城市人口問題。
6、人種:根據(jù)膚色、發(fā)色與發(fā)型、眼色、頭型、鼻型、面型、血型等不同,居民可分為黃色、白色、黑色三大人種。
7、語言
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lián)合國的工作語言。
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
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
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
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qū)約占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jié)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jié)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 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
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
總量很多,但是 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xiàn)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jié)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土地資源
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類型。
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fā)展農(nóng)業(yè),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qū)。
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qū)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qū),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干旱地區(qū)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yè)的主要分布區(qū)。
初中地理知識點8
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
1.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地殼和地幔的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共同組成了巖石圈。軟流層位于上地幔。
2.地殼變動:懸崖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采石場上彎曲的巖層、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說明發(fā)生了海陸變遷)、火山和地震。
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錐、巖漿通道組成(2)火山按活動特點分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成因是:地殼巖石在地球內力作用下,發(fā)生斷裂或錯位而引起震動。
(4)地震結構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線。
。5)分布:環(huán)太平洋陸地和周圍海洋、地中!柴R拉雅山帶
。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曠的地方,或躲到面積較小的`房間里或桌子下等。
通過上面對地理中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的吧。
初中地理知識點9
水資源
一、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1、水資源及其存在形式
淡水資源只占全球水資源的2.5%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只占全球淡水資源的0.3%
水資源是有限的
各國水資源比較
2、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
A)時間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且年份變化大
B)空間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二、合理開發(fā)和利用水資源
1、利用水資源中的突出問題:
水資源浪費、污染嚴重
嚴重過度開采地下水
2、合理開發(fā)利用水資源的措施
A)節(jié)約用水
B)防止污染,保護水源
C)興修水利,跨流域調水
(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方案
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7
初中地理試題之填空題
澳大利亞是全球土地面積第六大的國家,國土比整個西歐大一半。
一、填空題(10%)
1、北美指的是北美洲___________地區(qū),它的南界是美國與___________之間的國界。
2、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___________,其中的___________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3、墨西哥和哥倫比亞之間的一段狹長陸地稱為___________,為了開辟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便捷航線,人們開鑿了___________運河。
4、墨西哥的首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是___________,阿根廷的首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進入世界特大城市之列。
5、日界線是一條以___________經(jīng)線為基礎的___________。
6、澳大利亞大陸地勢起伏不平,東部是___________山地,西部是低短的高原,中部地勢平緩,是著名的___________。
7、世界環(huán)境問題主要包括_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_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
8、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___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___高原。
9、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一般的規(guī)律是從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逐漸降低。
10、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和___________洲及___________洲。
總結:澳大利亞不僅國土遼闊,而且物產(chǎn)豐富,是南半球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國家,是全球第四大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國,也是多種礦產(chǎn)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
初中地理知識點之陸地和海洋
【—之陸地和海洋】下面是對陸地和海洋內容的知識總結學習,希望可以提供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
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通過上面對陸地和海洋知識的內容總結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jīng)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初中地理知識點10
1、七大洲名稱及按面積排序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2、世界主要礦產(chǎn)資源
世界重要三礦產(chǎn),煤鐵石油是重點。
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國鐵礦儲量大。
亞歐大陸和北美,煤礦分布也不差。
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東。
3、世界人口超億十國名稱
南極大洋均無他,人口超億十國家。
中美兩印俄兩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亞五國名稱
哈吉塔連我肩,烏茲別克咸海邊。
里海岸邊土庫曼,中亞五國記心間。
5、中亞知識概括
中亞距海位置遠,冬冷夏熱降水難。
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庫沙漠居西南。
東和東南地勢高,天山米爾邊境間。
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與圖蘭。
河流多數(shù)為內流,錫爾阿姆水量減。
里海最大世著稱,咸海變化危機現(xiàn)。
土庫棉田產(chǎn)量增,功在卡庫運河建。
額爾齊斯外流河,流經(jīng)三國向北穿。
產(chǎn)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國”美名傳。
民族多信伊斯蘭,最大城市塔什干。
6、中美地狹七國名稱
(1)中美地狹有七國,色地馬拉伯利茲。
薩、洪、尼、哥、巴拿馬,香蕉咖啡天下知。
(2)危洪刷(薩)泥(尼)哥爸(巴)離(伯利茲),中美七國永牢記。
7、北美五大湖
-01-
北美五大湖,蘇密休伊安。
-02-
北美五大湖,相互連成群。
冰川作用下,構成湖泊因。
美加共有四,中間分界明。
“伊利”、“安大略”,“蘇必”與“休倫”。
另一美獨有,稱之“密歇根”。
五湖總面積,世界居第一。
淡水資源豐,特別利航運。
8、美國農(nóng)業(yè)帶及其分布
美國農(nóng)作形成帶,中部冬麥北春麥。
五大湖區(qū)及東北,典型乳肉畜牧帶。
南部地區(qū)條件好,成為集中玉米帶。
密河下游平原區(qū),棉花似海處處白。
西部山地高原區(qū),牧業(yè)農(nóng)業(yè)需灌溉。
西亞、北非地理位置
亞歐非洲緊相連,濱臨四海一湖間。
絲綢之路連東西,海陸空運很方便。
緊鄰油區(qū)波斯灣,里海海峽西北端。
南北運河蘇伊士,三洲兩洋航程短。
9、拉美氣侯特征
“拉美”大部居低緯,熱帶氣候主地位。
充足熱量降水豐,“暖濕”二字表入微。
“安山”兩側顯差異,季節(jié)相反赤南北。
10、澳大利亞知識總結
赤道以南澳利亞,地廣人稀國發(fā)達。
中部平原水自流,動物古老不可怕。
騎在羊背坐礦車,首都設在堪培拉。
11、中國的省級行政區(qū)
-01-
三北兩廣兩寧山,五江四南藏蒙川。
陜甘青貴福吉安,港澳重天上臺灣。
-02-
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二寧青陜甘。
云貴藏川北上天,重蒙臺海福吉安。
120萬人以上的15個少數(shù)民族
蒙白布回朝,滿彝哈尼瑤。
壯族過千萬,土藏侗維苗。
12、我國的.山脈
-01-
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
湘桂粵贛夾南嶺。
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
臺灣山脈東分布,長白武夷夾當中。
弧形山脈氣勢雄,喜馬拉雅山似臥龍。
-02-
東西走向六條山,天陰昆秦南喜山。
南北橫賀六喜斷。
東北西南三排山,興安太行巫雪峰,
長白武夷東臺灣。
西北一東南祁連泰,我國地形是多山。
13、長江干流流經(jīng)省區(qū)
-01-
由入海口逆上:
滬蘇皖贛湘鄂渝,川云藏青至源地。
-02-
青和藏,川渝云,
兩湖贛皖蘇滬城,
浩浩蕩蕩入東海,
六三零零,航運忙不停。
14、長江主要支流及注入長江時所在省
烏、岷、雅、嘉、贛、沅、湘,
唯有漢水不叫江。
烏岷雅嘉川匯入,
漢鄂、贛贛、湘、沅、湘。
15、黃河干流流經(jīng)省區(qū)
-01-
青川甘寧內蒙古,
晉陜過后入豫魯。
-02-
發(fā)源青海川甘寧,
途經(jīng)內蒙晉與秦,
再經(jīng)豫魯入渤海,
五四六4略呈“幾”字型。
16、黃河支流及注入黃河時所在省
湟、洮、汾、渭、洛、沁。
前兩甘,渭河秦,
洛、沁、豫,汾河晉。
17、長江中下游主要河港
賓(宜賓)客重(重慶)來,
宜昌會晤(武漢)。
敬酒(九江)五壺(蕪湖),
難難(南京、南通)老張(張家港)。
18、我國沿海開放14個城市
江海連波通三州
季風與非季風區(qū)界線
興安、陰山、賀蘭山,
巴顏岡底季風圈。
19、我國災害性天氣
春旱、伏旱和夏澇,
臺風、熱風和冰雹。
風雪流,倒春寒,
還有霜凍和寒潮。
20、我國重點建設的煤礦
-01-
內蒙東部北到南,伊敏、霍林、元寶山。
準格爾礦靠晉陜,黃河“幾”字內捌彎。
東勝、神府立西南,內蒙陜西黃河邊。
晉北黃河“幾”右肩,大同平朔正擴產(chǎn)。
遼寧北部鐵法建,黑省東部雙鴨山。
魯南兗州戰(zhàn)猶酣,安微中部有淮南。
-02-
山西大同與平陽,雞西鶴崗黑龍江。
魯兗蘇徐皖兩淮,河北峰峰與開灤。
遼寧阜撫貴六水,河南有個平頂山。
21、我國石油工業(yè)基地
東北慶、扶、遼河田,
華北大港與中原。
勝利、南陽和東濮,
西北克、冷玉門關。
初中地理知識點11
南水北調中線主體工程由水源區(qū)工程和輸水工程兩大部分組成。輸水工程即引漢總干渠和天津干渠。
1.總干渠 黃河以南總干渠線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嶺的方城埡口和穿過黃河的范圍限制,走向明確。黃河以北曾比較利用現(xiàn)有河道輸水和新開渠道兩類方案,從保證水質和全線自流兩方面考慮選擇新開渠道的高線方案?偢汕阅详柺袖来ǹh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公里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崗垅與平原相間的地帶,向東北行進,經(jīng)南陽過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嶺方城埡口入淮河流域。經(jīng)寶豐、禹州、新鄭西,在鄭州西北孤柏咀處穿越黃河。
然后沿太行山東麓山前平原,京港高鐵、京廣鐵路西側北上,至唐縣進入低山丘陵區(qū),過北拒馬河進入北京境,過永定河后進入北京區(qū),終點是玉淵潭?偢汕L1241.2公里。天津干渠自河北徐水縣西黑山村北總干渠上分水向東至天津西河閘,全長142公里?偢汕自O計水位147.2米,終點49.5米,全線自流,主要控制點水位、流量為:控制點或渠段 設計流量(立方米/秒) 設計水位(黃海標高)(米) 渠首~方城 630(加大800) 147.2~137.8 過黃河 500 119.5~106.0 進河北 415 91.3 進北京 70 61.1 進玉淵潭 40 49.5 天津干渠 70 64.9~2.7 黃河以南渠道縱坡1/25000;黃河以北1/30000~1/15000。渠道全線按不同土質,分別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噴漿抹面等方式全斷面襯砌,防滲減糙。渠道設計水深隨設計流量由南向北遞減,由渠首9.5米到北京3.5米,底寬由5.6米~7米?偢汕墓こ痰刭|條件和主要地質問題已基本清楚。
對所經(jīng)膨脹土和黃土類渠段的渠坡穩(wěn)定問題、飽和砂土段的震動液化問題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問題、通過煤礦區(qū)的壓煤及采空區(qū)塌陷問題等在設計中采取相應工程措施解決?偢汕䴗贤ㄩL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過黃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積lO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9條,跨越鐵路44處,需建跨總干渠的公路橋571座,此外還有節(jié)制閘、分水閘、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總干渠上各類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黃河工程。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條,有建筑物119座。
2.穿黃河工程 總干渠在黃河流域規(guī)劃的鄭州桃花峪水庫庫區(qū)穿過黃河,穿黃工程規(guī)模大,問題復雜,投資多,是總干渠上最關鍵的建筑物。經(jīng)多方案綜合研究比較認為,渡槽和隧道倒虹兩種型式技術上均可行。由于隧道方案可避免與黃河河勢、黃河規(guī)劃的矛盾,盾構法施工技術國內外都有成功經(jīng)驗可借鑒。
總結:因此結合兩岸渠線布置,推薦采用孤柏咀隧道方案。穿黃河隧道工程全長約7.2公里,設計輸水能力500立方米/秒,采用兩條內徑8 初中學習方法.5米圓形斷面隧道。水源區(qū)工程為丹江口水利樞紐后期續(xù)建和漢江中下游補償工程。
初中地理知識點12
東南亞
1、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 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jīng)之地,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圖7.17-18 p26-27)
2、東南亞最大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唯一的內陸國是老撾。注意與中國接壤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3、氣候類型主要包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東南亞人口稠密,耕地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濕熱的氣候條件,使得東南亞成為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chǎn)基地之一。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產(chǎn)地。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chǎn)國,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產(chǎn)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產(chǎn)國,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產(chǎn)國和椰子出口國。(圖7.22 p29 活動p30)
3、中南半島上山脈、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各大河上游流經(jīng)山區(qū),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游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形成重要的農(nóng)業(yè)區(qū)。中南半島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初中地理知識點13
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xiàn)了人類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jīng)線
、倬暰: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诮(jīng)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jīng)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jīng)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芙(jīng)度的變化規(guī)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jīng)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jīng)度叫東經(jīng),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jīng)度叫西經(jīng),用“W”表示。
、迻|、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東到160°E屬于東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 地球運動 繞什么轉 方向 周期 產(chǎn)生的自然現(xiàn)象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約24小時 晝夜交替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形成四季
、诒卑肭蚺c南半球的季節(jié)相反(春——秋;夏——冬)
、鄣厍虮砻嫖鍘У膭澐郑罕焙畮В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xiàn)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xiàn)象,又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四季變化明顯
、艿途暎0°--30°;中緯:30°--60°;高緯:60°--90°
、葑晕飨驏|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shù)字比例尺
、郾壤叽笮〉呐袛啵悍帜赣,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艽蟊壤,表示范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臺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范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通過上面對地球和地圖知識的內容總結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jīng)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初三地理單元試題之大洋洲(2)
【—初三地理單元試題之大洋洲(2)】同學們對大洋洲的相關地理知識還記得吧,下面是關于大洋洲單元(2)的試題,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提供很好的幫助,大家認真完成下面的題目哦。
大洋洲單元(2)
1.中國、西歐、日本主要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礦產(chǎn)是: ( )
A.石油 B. 煤炭 C.鐵礦石 D.天然氣
2.澳大利亞工業(yè)和人口集中的地區(qū)是: ( )
A.西南部沿海地區(qū) B.西北部沿海地區(qū)
C.東南部沿海地區(qū) D.中部大自流盆地地區(qū)
3.有關澳大利亞經(jīng)濟的正確敘述是: ( )
A.是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農(nóng)牧業(yè)和采礦業(yè)是重要的生產(chǎn)部
B. 電子工業(yè)、石油工業(yè)非常發(fā)達
C. 礦產(chǎn)品、羊毛和小麥主要銷往大洋洲的各島國
D.澳大利亞經(jīng)濟中心集中在首都四周
4.下列國家中,南回歸線穿過的是: ( )
A.墨西哥 B.印度 C.澳大利亞 D.新西蘭
5.下列國家中,與澳大利亞季節(jié)相同的國家是: ( )
A.美國 B.中國 C.南非 D.英國
6.在悉尼正午看太陽時人臉要朝向: ( )
A.北方 B.南方 C.東方 D.西方
7.有關澳大利亞地形的'正確敘述是: ( )
A.澳大利亞西部是著名的大分水嶺
B.中部地勢平緩,是大自流盆地
C.東部低矮的高原直抵太平洋
D.澳大利亞四周高中間低
答案:A D D C A B C
初二地理試題之風力發(fā)電
【—初二之風力發(fā)電】, 風的機械力。用風級表示的風的強度,風力越強風級越大。在氣象上,目前一般按風力大小劃分為十三個等級
1.下列地理事物的因果關系連接正確的是( )
、傥覈鴸|臨太平洋
、谖覈鴸|西相距約5 000千米
、畚覈媳毕嗑嗉s5 500千米
、芪覈喜坑斜被貧w線穿過
⑤我國小部分位于熱帶
、尬覈鴸|西兩端的時差達5小時
、呶覈媳睔夂虿町惡艽
、辔覈鴸|部雨量充沛,氣候濕潤
A.①→⑦ B.②→⑥ C.③→⑤ D.④→⑧
【解析】選B。此題考查了我國遼闊疆域的相關知識,地理事物因果關系正確的連接為我國東臨太平洋——我國東部雨量充沛,氣候濕潤;我國東西相距約5 000千米——我國東西兩端的時差達5小時;我國南北相距約5 500千米——我國南北氣候差異很大;我國南部有北回歸線穿過——我國小部分位于熱帶。
2.全球風力理事會宣稱,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風力發(fā)電國,下列關于兩國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兩國都位于太平洋東岸
B.兩國都位于赤道以北,20°W以西、160°E以東
C.兩國領土都地跨熱帶、溫帶、寒帶
D.兩國領土大部分位于中緯度
【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中、美兩國的地理位置。中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美國位于太平洋東岸。中國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少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中國位于北半球、東半球,在20°W以東、160°E以西。中國和美國領土大部分都位于中緯度。
總結:風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風的預報包括風速和風向兩項。風速的大小常用幾級風來表示。風的級別是根據(jù)風對地面物體的影響程度而確定的。
初一地理期中試題之填空題
【—初一地理期中試題之填空題】,填空題比選擇題稍微難做了一些,需要同學們仔細斟酌哦。
二、填空題? ?每空 1 分?共 38 分? 1 零度經(jīng)線又叫______?零度緯線又叫______。
2 喜 馬 拉 雅 山 脈 主 要 是 由 _____ 板 塊 和 ______ 板 塊 相 互 碰 撞 擠 壓 形 成的。
3、地圖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緯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______。
5、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的地方坡度______?等高線越稀疏的地方坡度______ 。
6?就半球而言?每一條緯線的長度都 ?就全球而言? 相同的緯線?長度相等。緯線指示 方向。臺風“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移至 28°N、125?3°E?中心氣壓950 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 級以上。該臺風中心位于 (填“南” 或“北”)半球? (填“東”或“西”)半球。
7?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地球公轉的方向都是 。
8?溫帶在一年內既沒有 的機會?也沒有 、 現(xiàn)象。
9?在1?30000000 的地圖上?量廣州至北京的距離約6?3 厘米?則廣州和北京之間的直線實地距離約 千米。
10?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 ?藍色表示 。
11?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 引起的?全球大致分為 大板塊。如紅海和東非大裂谷是地殼板塊發(fā)生 時的現(xiàn)象。印度洋板塊擠入 板塊下方?板塊碰撞形成了 山和青藏高原。
12?滄海桑田的原意是指 ?它的主要原因是 和海平面的升降。如我國地理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考察時?發(fā)現(xiàn)巖石中含有魚、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這里地質史上曾經(jīng)是 。
13?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北美洲的 島。
14?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 山? 河?高加索山脈、 海峽?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 運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則是 運河。
15?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稱為 ?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稱為 。
三、連線題?12 分? 將地球上的五帶、 氣候特征和地理現(xiàn)象用直線連接起來。 熱帶 四季變化顯著 有太陽直射現(xiàn)象 南、北溫帶 終年炎熱 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南、北寒帶 終年寒冷 既無極晝、極夜也無太陽直射 現(xiàn)象無太陽直射現(xiàn)象
總結:完成以上填空題,看看同學們掌握的程度如何?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之地圖方向
【—初一地理總結之地圖方向】,目前,全世界的地方的方向都是統(tǒng)一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但是,古代世界各地的地圖是不一樣的。
歐美地圖
在歐洲中世紀的若干世紀里,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歐美地圖是上東到上南到上北,耶路撒冷成為地圖圓盤的朝向,東方被要求放在上方,仰望著伊甸園。在大航海的時代,意大利的一位僧侶法·莫拉于1459年出版了一張圓形地圖,第一次正確顯示出印度洋和大西洋在非洲南端是相通的。但是,這張地圖將南方設置在頂部,據(jù)說是受到了早先伊斯蘭地圖的影響。實際上,澳大利亞人也使用過南方在上的地圖。
中國
中國上古時期地圖多以南為上,與古代的方位觀有關。中國古代在各個方位中,以南為尊,如古代祭天的地方就位于城市南郊。這一觀念反映在地圖上,便是把南方置于圖的上方。
到了中國封建時期,南宋以前,北方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發(fā)達南方還屬于蠻夷之地,皇帝定都幾乎都在北方,所以就有了以北為尊的說法。那么北上南下的說法就很自然了;实鄣淖坏姆较蛞幌蚨际亲背系,南面朝臣的成語你也應該聽過吧!北為皇帝,高高在上;南為臣子,俯首在下。他們白天看到的太陽無論東升西落,它始終都是在我們的南方,晚上夜觀星象,抬頭正對著象征帝王的北斗七星,這樣,“上北下南”也符和一般百姓的生活習慣。宋代保存下來的一些石刻地圖珍品《華夷圖》《平江圖》《地理圖》《長安城圖》《禹跡圖》《九域守令圖》等,它們多是以北為正方位的。
總結:另外,我們中國人生活在北半球,但古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的意識里,中國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國的“中”就是這樣來的。
初中地理復習提綱之地球結構
【—之地球結構】,地球這個名字來源于對大地形狀的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從球體哲學上“完美性”和數(shù)學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這個名稱和概念。
地球的礦物和生物等資源維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類分成了大約200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和地區(qū),它們通過外交、旅游、貿易和戰(zhàn)爭相互聯(lián)系。
地球是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誕生于45.67億年前,而生命誕生于地球誕生后的10億年內。從那以后,地球的生物圈改變了大氣層和其他環(huán)境,使得需要氧氣的生物得以誕生,也使得臭氧層形成。臭氧層與地球的磁場一起阻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保護了陸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質歷史和軌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續(xù)。地球預計將在15億年內繼續(xù)擁有生命,直到太陽不斷增加的亮度滅絕地球上的生物圈。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幾個堅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塊,它們以地質年代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動。地球表面大約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島嶼。液態(tài)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須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內部仍然非常活躍,有一層很厚的地幔,一個液態(tài)外核和一個固態(tài)鐵的內核。
地球的內部分為三個部分:最外層是地殼(由巖石組成),中間是地幔(由巖漿組成),里面是地核(由巖漿組成)。
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當前,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是自轉的366.26倍,這段時間被叫做一恒星年,等于365.26太陽日。地球的地軸傾斜23.4°(與軌道平面的垂線傾斜23.4°),從而在星球表面產(chǎn)生了周期為1恒星年的季節(jié)變化。月球是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也是地球的衛(wèi)星,誕生于45.3億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現(xiàn)象,穩(wěn)定了地軸的傾角,并且減慢了地球的自轉。大約38到41億年前,后期重轟炸期的小行星撞擊極大地改變了表面環(huán)境。
總結: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住在地球上的人類又常稱呼地球為世界。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之大牧場
【—總結之大牧場】,下面帶來的是世界各國有關大牧場的介紹。
在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qū),有大面積的干旱和半干旱氣候區(qū)。那里,植被稀疏,只能用于放牧牲畜,適于經(jīng)營大牧場。雖然這里放牧著大批的牲畜,可是它卻與傳統(tǒng)的游牧業(yè)有很大不同。大牧場上的牲畜不是牧民的私有財產(chǎn),而是牧主為出售而經(jīng)營的一種商品。放牧人不拖家?guī)Ь,而是受雇于牧主的個體勞動者,一般稱為牛仔或牧童。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植被非常優(yōu)越,加上距海港近,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大牧場,是世界牛肉的主要生產(chǎn)地。在美國大牧場上放牧的牲畜也主要是牛;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的大牧場上,養(yǎng)羊占重要地位,羊毛的產(chǎn)量超過世界羊毛產(chǎn)量的一半以上。
總結:世界牧場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美國,新西蘭等發(fā)達國家中。
初中地理知識點14
大洲或國家的位置
七年級下地理重點內容
1、能說出從哪幾個方面去描述一個大洲或國家的位置(半球、海陸、維度)。
2、利用地圖和資料歸納一個大洲或國家的`自然特征和相互關系。(地形、氣候、河流及其關系)。
3、幾個主要國家或地區(qū)的自然和經(jīng)濟方面的突出特點(標題是核心)。
初中地理知識點15
第一步:讀、劃先行——“思維描圖法”
第二步:填、寫結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過第一步的復習,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地理規(guī)律和相關的地圖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間、都有一定的分布規(guī)律這一特點,對地理事物及規(guī)律進行定位。具體做法是:準備一張空白地圖(由教師印制好),把有關地理事物,如山脈、河流、自然帶、交通城市礦產(chǎn)等,按位置、比例,分別“定位”到空白地圖上,把眾多的地理事物歸納為一圖,使地理事物或規(guī)律更加一目了然,達到圖形合一(圖文合一),從而使學生的知識水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起到深化和鞏固地理知識的'作用。用此法還可以把不同章節(jié)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達到對地理教材越學越薄,越學越少,概念、規(guī)律清楚,內容熟悉的目的。
經(jīng)過上述幾個步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地圖為中心線索,通過學生自己復習教材、轉繪教材。這樣就能進一步加強地理的空間觀念,進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達到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較好的完成復習的目的。
【初中地理知識點】相關文章:
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識點11-24
地理知識點03-04
地理必修知識點整理03-25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03-04
地理必修三知識點03-04
高中地理知識點06-18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03-04
[精選]初中地理反思03-05
初中地理反思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