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兩首》教學
《詩兩首》教學1
教學目標
1、理解兩首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2、學習詩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
3、理解象征與比喻的區(qū)別
教學重點
理解兩首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理解象征與比喻的區(qū)別
課前準備
查找兩首詩的相關資料,準備錄音磁帶
教學安排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nèi)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chuàng)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
教師補充: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xiàn)的音調(diào)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yōu)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
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xiàn)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三、簡介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劃分朗讀節(jié)拍
2、自由朗讀,注意重音及停頓
五、研讀賞析
1、提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學生自由發(fā)言。
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提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小組討論交流。
明確:詩人在這里要強調(diào)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的,各種體驗不管挫折、困難還是成功,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六、拓展延伸
1、提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
2、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3、仿句練習
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jié),續(xù)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二、導入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整體感知
1、聽錄音,注意重音、節(jié)奏。
2、朗讀詩篇,初步理解這首詩的寓意。
3、全詩共5小節(jié),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jié)的意思。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四、研讀賞析
1、請同學們反復朗誦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qū)別?
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xiàn)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tǒng)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五、拓展延伸
1、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人生的道路千條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做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2、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收獲?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3、積累聯(lián)想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jù)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參考答案: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魯迅: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六、布置作業(yè)
以“路”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文體不限,題目自擬,500字以上。
教學反思
1、以讀促講。這兩首詩寓意深刻,節(jié)奏感強,極適宜朗誦。在教學中,我有意引導學生學習朗誦技巧,我也努力讓我的范讀將他們帶到充滿詩意的空間。初一的學生表現(xiàn)欲望較強烈,在老師的帶動下,不由自主地躍躍欲試,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展開了朗誦小競賽。聲情并茂朗誦對深刻理解這兩首詩地寓意起到了關鍵作用。
2、給問題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背景。學習這兩首詩要學習詩人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因此在教學中需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自身,從中有所感悟。
3、關注全員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學習方式。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每一個合理的想法都給予肯定,會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以達到強化學習動機,增強學習的信心和主動發(fā)展的動力之目的。強化學生好的一面,用親切的語言、思辯的語言鼓勵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營造一個沒有壓力,沒有權威的課堂氛圍,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語文的興趣,又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詩兩首》教學2
一、 背景介紹:
《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極真切地寫出兵荒馬亂的情狀,在多方對照和詠嘆中,著重責備玄宗荒淫致亂的行為和為保全自己而犧牲貴妃的不義之舉。此詩諷意深而用筆細,在眾多詠馬嵬的詩歌中,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屬別開生面之作。李商隱的詠史詩,主要寫南朝和隋朝覆滅舊事及唐朝國家戰(zhàn)亂,總之是以史為鑒,多抒發(fā)興亡之慨。
二 、合作探究:
1、詩歌鑒賞:
首聯(lián):“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詩以“馬嵬”命題,重點是寫玄宗在馬嵬驛為“六軍”所逼,“賜”楊貴妃死先用“海外徒聞更(還有)九州”,概括了方士在海外仙山上尋見楊貴妃的傳說。據(jù)說,楊玉環(huán)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尋其魂魄,在海外仙山會見了她,楊授以鈿合金釵,并言當永記“愿世世為夫婦”之約!巴铰劇薄拔床贰焙汀靶荨绷髀兜淖I諷語氣,為下文定調(diào)。
頷聯(lián):“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边@兩句承上鋪寫!翱章劇薄跋亍保赐铰劇跋亍;“無復”“報曉”,即不用“報曉”。此皆承上兩句“徒聞”“未卜”之意,暗指楊玉環(huán)被縊于馬嵬之事!盎⒙脗飨亍,本來是為了巡邏和警衛(wèi),以保障皇帝和貴妃的安全。而冠以“空聞”二字,則表明“虎旅”雖“傳宵柝”,卻不能保障皇帝和貴妃的安全了。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無復雞人報曉籌”。
頸聯(lián):“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兩句轉入實事!按巳铡敝纲F妃賜死之日,“當時”指七夕相約之時。“六軍同駐馬”指禁軍嘩變,李、楊兩人的愛情也一同“駐馬”,并幻滅成空了!捌呦π颗 ”,意為七夕之夜,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并笑牽?椗荒暌欢认嘁娭虝;“當時”曾“笑”他人,而今卻不如牽?椗L久相戀;相比之下,令人可憫而又可笑。詩人把六軍憤慨之情與長生殿秘密之誓放在一起對比著寫,相映成趣。
尾聯(lián):“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這兩句以反詰語氣反襯作結。“紀”,歲星(木星)十二年繞日一周為一紀,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約為四紀!澳睢惫怕尻柵,嫁為盧家婦,婚后生活幸福。這兩句對比強烈,一方面是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寵妃;另一方面是作為普通百姓的盧家能夠保住既善“織綺”,又能“采!钡钠拮幽睢Mㄟ^反問,暗含指責意味。
2、《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首聯(lián)從“海外”說起,氣勢磅礴,筆力千鈞。傳說,楊貴妃死后,唐玄宗悲傷不已,就命蜀地方術之士尋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機進言,說在海外蓬萊仙山找到了楊貴妃,還帶回了她頭上的飾物。詩人用“徒聞”二字將此事輕輕帶過,實際上否定了這虛妄之說。接著,詩人又宕開一筆,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為:來世渺茫難求,可是李楊今生的緣分已然斷絕,卻是無爭的事實。此語如當頭棒喝,發(fā)人深省。第二、三兩聯(lián),都是從對比的角度來寫李楊愛情悲劇的。馬嵬之后,唐玄宗這位失去了權勢的皇帝,聽到的只是軍旅的梆聲,再也享受不到在長安宮殿里專人報曉的服務了。詩的最后一聯(lián),點明題旨:如何貴為天子那么多年,卻無力保護自己的女人,反而連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沒有呢?反問含蓄有力,啟發(fā)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于動蕩、人民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歷史悲劇。
三、比較這兩首詩的用典。
《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 ”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借此典的虛緲的夢境隱喻年輕時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望帝春心托杜鵑 ”詩人借此以冤禽托寫恨懷,亦表達殷切的思念。 “滄海月明珠有淚 ”詩人借此把月珠淚合而為一,構成了一個朦朧的妙境,表達一種復雜的悵惘情懷,既有對其高曠浩凈的愛賞,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傷。 “藍田晶暖玉生煙 ”詩人借此具有極高美學意味的理想景色,抒發(fā)對于高潔情感無法親近的悵恨。構成一幅迷離的意境,傳達迷惘、悲哀、傷感、虛幻的情感體驗,構成全詩色彩斑斕、光怪陸離的朦朧畫面,聯(lián)想抒懷,形成委婉幽深而情感深邃的風格。
《馬嵬》用典故形成對比,引發(fā)聯(lián)想,形成諷刺,詩人借詠古對本朝歷史巨變形成諷喻和批判。溫婉含蓄而用意極深,體現(xiàn)了詠史諷今的特點。
【板書】:
此生休→他生→此生
馬嵬 無人報曉→昔樂昔安→今苦今危 (對比)
(皇家——不及盧家)
(其二) 六軍駐馬→當時笑牽!巳胀v馬
引發(fā)聯(lián)想→為什么皇帝不如普通百姓(構成諷刺)
《詩兩首》教學3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引導學生捕捉住蟈蟈和蛐蛐這兩個富有生機的意象所呈現(xiàn)出來的場景;通過語言品評的方式再現(xiàn)《夜》這首詩歌所創(chuàng)設的畫面感。
。病⑦^程和方法:
通過不同譯文之間的比較來品評詩歌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生活的情趣。
【教學設計】
蟈蟈和蛐蛐
一、整體感知
。薄⒃娭姓宫F(xiàn)在讀者眼前的是幾幅場景?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病⑦@些場景具有怎樣的特點?
二、自主探究
1、為什么詩中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場景,而沒有描繪春、秋兩季的景象?
。病槭裁丛娭袃H僅描寫蟈蟈和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卻沒有去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
三、比較品析
對于濟慈的這首詩歌,有許多版本,你認為那一種譯文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歌頌大在然,歌頌生命不息的永恒美的感情。
出示三種譯文:鄒絳譯;屠岸譯;查良錚譯。
夜
一、整體感知
。薄⒔處熍錁贩蹲x,營造詩歌氛圍。
。、學生感受詩歌所體現(xiàn)的畫面感,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思考:這首詩傳達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二、研讀賞析
仿照示例,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去再現(xiàn)詩歌的意境。
示例:
河水悄悄流入夢鄉(xiāng), 平靜的河水仿佛悄悄進入勒夢夢鄉(xiāng),
幽暗的松林市區(qū)喧響。 茂密的松林也是靜靜的。
夜鶯的歌聲沉寂了, 夜鶯也收起了美妙的歌聲,
長腳秧雞不再歡嚷。 長腳秧雞也停止了它的快樂的.叫嚷。
三、深情朗誦,深入體會詩中意境
四、比較品析
。、閱讀另外一種譯文,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疲倦的白晝垂向黑夜,
喧鬧的波浪起始靜息。
夕陽西下,而月亮
沉思地在蒼空浮行。
岑寂的山谷在聆聽
平靜的小溪的潺鳴。
幽黯的樹林彎著身子,
在夜鶯的歌聲中微睡。
河水側耳傾聽嚦嚦鶯啼,
親熱地同沙岸叨叨絮談。
而在河面上,輕輕地漾起
蘆葦快樂的簌簌的聲響。
。、對比閱讀沈尹默的《月夜》:
霜風呼呼的吹著,
月光明明地照著。
我和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
卻沒有靠著。
《詩兩首》教學4
兒童詩的教學,將使學生更富情趣,對生活更加熱愛,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品質(zhì)有其獨到之處。詩歌教學課堂就是學生快樂的天地,更是一門陶冶人的藝術,它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走進自信的大門,領略美麗的風景。
總覺得我們班學生語文基礎差,應變能力比較弱,所以上課時,我總不敢放手,不敢把課堂交給學生,不敢退到引導者的位置。我總扮演著灌輸式教學角色,一口一口地給學生喂食,生怕他們不會吃,吃不飽,消化不好。
這樣的教學方式,一堂語文課下來,不僅自己感覺疲憊,還束縛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變得更笨拙,在新鮮事物面前,反應更遲鈍,更讓人揪心。我雖心里明白這些道理,可一旦真正要放手把課堂交給學生的時候,我又不能像先前想得那樣堅決了,開始猶豫動搖了,因為內(nèi)心里,實在懷疑學生的能力,實在不敢放手,就怕他們學不會。哎,當老師以后,真覺得自己時常在扮演爹媽的角色,想讓學生學會獨立,卻狠不下心來看他們學走路,怕他們跌著疼著,心里有時真是非常矛盾焦急,卻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擔心自己處理不好放手跟不放手之間的關系,浪費了時間,耽誤了孩子們的學習。
輾轉反思之后,我決定加大放手的力度跟寬度,選擇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學生預習之后,自主探討解答。這篇略讀課文是《兒童詩兩首》,我交代了預習要求以后,準備聆聽他們的發(fā)言。
《兒童詩兩首》中,第一首詩是《我想》,這篇課文比較簡單,通俗易懂,理解起來應該不難,我懷揣著這樣的'想法聆聽學生的發(fā)言。果然不出所料,學生們的反應積極熱烈,而且理解到位。當我拋出“從這首詩里,可以看出這個孩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時,學生的發(fā)言更加積極到位,各抒己見,有理有據(jù)。第二首是《童年的水墨畫》,該標題下有三個小標題,是三首獨立的小詩,構成了一篇獨立的詩篇。第一小節(jié)的詩目是《街頭》,這首詩必須細讀才能品出味道,我擔心學生們抓不住重點,品不出味道。課堂上,見學生似乎摸不著頭腦,我心里急了,幾乎要把答案公布了。關鍵時刻,我忍住了,因為我看到后排的幾個學生顯得躍躍欲試。我趕緊提問,哎呀,真好,他們不僅回答正確,而且理解得比我想象得要到位,有趣味。接下來是《溪邊》,當我詢問:“為什么人影會碎了?”的時候,鄭偉東居然會回答:“因為魚兒上鉤了!蔽乙宦犨@話,心里高興極了,我沒想到他能這樣機敏。這首詩里,并沒有直接說到“魚兒上鉤”的語句,能這樣回答,說明他思考了,理解了。最后一首是《江上》。一開始,學生們還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我讓他們小組自由討論發(fā)言后,再統(tǒng)一匯總上報。這樣的程序以后,學生們的問題少了,原先很多的問題他們都已經(jīng)解決且非常明了。剩余的問題,我依然讓學生自主探討解答,效果依然不錯。在他們顯得特別有阻礙的地方,我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有恍然大悟的愉悅感,師生均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的嘗試放手,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從前的憂慮有些杞人憂天,學生們其實是可以做到并做好的,我不應該過度擔心以及懷疑他們的潛力跟能力。接下來,我應該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他們更大更多地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向課堂要效益,學好知識,用好知識。
《詩兩首》教學5
《我愛這土地》是當代詩人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又是九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第一篇課文。為了有一個好的開端,在備課上我下了功夫。寫好教學設計后,我反復地朗誦了這首詩,又從網(wǎng)上下載了這首詩的朗誦錄音,對照著自己反復地讀,爭取在課堂做好示范朗誦。為了每一節(jié)課能夠精彩一些,在課前我都要做比較充分的準備,雖然是平常的課,不是公開課,但是我也付出努力。如果到了公開課展示課時,才下功夫備課,而忽視了平常的課,那么這樣的教學就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這樣的教師是不合格的。
經(jīng)過認真考慮,我把朗誦作為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把理解詩中的象征意義作為教學難點。我認為詩歌教學就是朗誦課,只要讀好了,詩歌的內(nèi)容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朗誦,特別是高水平地朗誦是一個個性化的理解過程,是一個藝術加工的過程,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一篇文章平鋪在紙上,黑字白紙,僅僅是一樣東西而已,但是經(jīng)過讀者的用心讀,文字便活了,山青了,水流淌起來了,鳥兒飛起來了,書中的動物們可愛了,人物有了思想。語文課本上都是精選出來的世代流傳下來的文章的精華,都是極其典范的文章,因此,把朗讀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任何時候都可以。特別是一些優(yōu)秀的現(xiàn)代抒情詩歌,其充沛的感情,明快的節(jié)奏,細膩的思想,自由的表達方式,都需要用朗讀來品味。
當然朗誦是個性化,不能強作要求,不能作統(tǒng)一的要求,教師只能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朗誦方式。重音,節(jié)奏,語調(diào),語速,等等要根據(jù)文本的內(nèi)容和自己的`理解作恰當?shù)陌才。感情的表達是重點。在朗誦之前一定要先醞釀好感情,把自己放在詩歌中,放在當時的背景之中,自己就是作者,只有這樣,才能朗誦好。
朗誦者不一定都要聲音圓潤、渾厚、優(yōu)美,不一定非得普通話標準,不一定都要講究高超的朗誦技巧,只要做好得體、大方、自然就可以。像方明、濮存昕這樣的朗誦名家畢竟是少數(shù)。我們語文教師當然可以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訓練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朗誦水平。在我們的示范帶動下,學生能夠認真朗讀就可以了。當然,如果學生有朗誦的潛質(zhì),我們不妨重點培養(yǎng)。
在這節(jié)課上,我?guī)ьI學生朗誦就占去了大約30分鐘的時間。只討論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土地”“鳥”“河流”“風”“黎明”的象征意義;一個是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這兩個問題用時不到十分鐘。
《詩兩首》教學6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出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
本課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不去分析講解,也不用課件演示,只是引導學生在一遍遍的誦讀中,展開想象,腦海中浮現(xiàn)詩歌所描繪的生活畫面,再聯(lián)系實際生活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在朗讀交流中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受閱讀的樂趣。
當學生讀到《我想》時說,“我小時候也有這樣奇妙的想法,”《童年的水墨畫———江上》中的場景時談到,“我也有過這樣的事”,“我種過雞蛋”,“我拔過小貓的胡子”……幾句話一下子打開了學生記憶的`閘門。他們開始滔滔不絕的說起自己小時候的趣事。
看到這種情況,我隨機布置學生進行小練筆,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寫成詩歌。效果還真的很明顯,孩子們的詩歌充滿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詩兩首》教學7
〖教學目的要求〗
。、反復誦讀,領會詩人堅強樂觀的思想,感受他博大的情懷。
。、背誦、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薄⒅攸c:
教學目的要求1。
。、難點:
教學目的要求2。
〖教學課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可從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導入;或可從“你知普希金有多少”這一問題導入,讓學生自主學習。
二、朗讀詩歌
三、指導學生朗讀
讓學生注意詩的感情基調(diào),并注重詩的重音、節(jié)奏、停頓。
四、指名學生進行朗讀,其余同學作出中肯的評價
五、精要講析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一首哲理抒情詩,詩人用誠摯的語言傾訴了自己對艱難生活的體會。
2、這首詩語調(diào)親切和婉,熱誠坦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是它打動人心的美好所在。
六、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態(tài)度?
七、請同學結合生活實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會如何去面對呢?
八、當堂檢測
背誦、默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抽同學背,然后一起默寫。
九、作業(yè)
。薄⒄n后補充練習。
2、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未選擇的路
〖教學目的`要求〗
。薄W習詩人采用象征手法所傳達的人生哲理。
。、反復誦讀,背誦、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教學目的要求1。
2、難點:
教學目的要求2。
〖教學課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朗讀《未選擇的路》導入,或可從多媒體場景一路導入。
二、全班同學個別讀、齊讀,男女生分讀,全體同學試背
三、指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
四、請同學舉手發(fā)言說說你所知道的有關“路”的詩句、格言警句
五、研讀課文
。薄⒛闶窃鯓永斫狻段催x擇的路》這首詩的主題的?
2、《未選擇的路》中的“路”“荒草”“足跡”象征著什么呢?
3、在《未選擇的路》一詩中升華全詩旨意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
。础Ⅲw會詩句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并試著說說你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
。、談談你學習這首詩的感受。
六、作業(yè)
。薄斕帽痴b、默寫《未選擇的路》。
。病⒁浴奥贰睘轭},寫一篇600字的文章。
《詩兩首》教學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帕私馊R蒙托夫、休斯的經(jīng)歷及其創(chuàng)作。
、祁I略詩歌深厚的文化底蘊。
。病⑦^程與方法:
品味詩歌語言,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nèi)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感受詩人的愛國思鄉(xiāng)情懷。
【教學重點】
。、了解詩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及詩人由此抒發(fā)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并深入詩中的意境。
【教學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研討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恒主題,是民眾。更是詩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是這樣,在外國優(yōu)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薄⒚芄罓柸R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紀俄國繼普希金之后的偉大詩人。十四歲開始寫詩,1837年他為普希金因決斗而死寫的《詩人之死》一詩名震文壇。由于反抗專制統(tǒng)治,因此屢遭流放和入獄,最后死于預謀的決斗,年僅二十七歲。
《祖國》發(fā)表于1841年4月號的《祖國紀事》雜志。1839年俄國斯拉夫派詩人霍米亞柯夫發(fā)表一首《祖國》,認為俄羅斯的偉大在于人民的溫順和對東正教的虔信,沙皇統(tǒng)治集團的御用文人也借愛國主義來炫耀他們的文治武功,萊蒙托夫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自己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把祖國美好的大地和勤勞的人民視為祖國概念的真正內(nèi)涵,表現(xiàn)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與共的強烈愿望。
。、休斯(1902~1967)美國黑人詩人、小說家,美國黑人文藝復興運動的領導者,被譽為“黑人桂冠詩人”。
休斯寫過小說、劇本、自傳和新聞速寫,以詩歌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他創(chuàng)作了十多部詩集,比較重要的有《哈萊姆的莎士比亞》《單程票》《延遲的夢之蒙太奇》等。
三、研讀《祖國》
。、學生聽讀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詩句“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是解讀詩意的關鍵。詩人把對祖國的感情比喻為“愛情”,統(tǒng)攝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認真領會詩句、詩段所表達的意思,思考:從詩歌內(nèi)容看,詩人對祖國奇異的“愛情”指什么?
明確:詩人沒有用豪言壯語去盛贊祖國的光榮歷史、英雄業(yè)績,也沒有去歌頌名山大川,無盡寶藏,而是以平實的筆調(diào)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和農(nóng)家生活。平實中見真情,奇異的“愛情”表現(xiàn)在詩人把自己對祖國的愛和對俄羅斯大自然、對普通百姓的愛糅合,化為一體;即對俄羅斯山河景物和淳樸樂觀的人民的熱愛。
。场⑺伎迹骸蹲鎳芬辉姵浞诛@示了詩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詩中構置了哪些充滿濃郁詩意的畫畫?
明確:詩人對俄羅斯山河風景和人民生活熱烈謳歌。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遠近相映、聲色兼?zhèn)洌讯砹_斯山河的雄壯之美和秀麗之美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絢麗變幻而朦朧流動的畫面。打谷場丘堆滿豐收的谷物,農(nóng)家茅舍覆蓋著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節(jié)日夜晚,農(nóng)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恰似一幅絕妙的民俗圖,洋溢著俄羅斯的生活氣息。
。、合作研討:詩人所抒發(fā)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通過描寫俄羅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來表現(xiàn)出來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詩歌在對原野景色和農(nóng)家生活的描述中,隱含著詩人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即“真實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對祖國的愛”(比勃羅留波夫語),這種愛是真實的,也是最本色的。
。怠⒏膶懺娋,歌唱祖國:
、旁姼璧牡诙(jié)和第三節(jié)以分號為限,可分為五小節(jié),任選一節(jié)改寫成散文,必須用進下列詞語:溫馨寧靜質(zhì)樸簡單美不勝收刻骨銘心
、平處煶鍪咀约旱姆段,如第四小節(jié),可以改寫為:
我喜歡這樣的溫馨寧靜的時刻: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滿谷物的打谷場,從那里飄來陣陣豐收的馨香;再回頭望望那覆蓋著稻草的農(nóng)家茅房,在暮色中靜默無言,是那樣和藹可親;在那鑲嵌著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鄉(xiāng)親們質(zhì)樸簡單的日子……這樣平常而普通的鄉(xiāng)村風景,在我眼里美不勝收,因為,我刻骨銘心地愛著這片土地!
⑶學生活動,交流。
四、指導自讀《黑人談河流》
。、學生自由誦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這首詩在語言結構上。長句、短句互相交錯,參差跌宕;四個排比句,上半句結構相似,下半句發(fā)生變化。均不相同。這樣的變化既有濤行結構整齊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滯化一;既有詩行形式上的跳躍,又不失節(jié)奏上的宮商之聲。
。、學生合作研討:
⑴詩人想通過談“河流”來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在《黑人淡河流》一詩中,“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征。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啤拔业撵`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xiàn)有什么表達效果?
明確:“我的靈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為由于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人類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靈魂”里有所沉淀。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fā)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tǒng)的種族。這句詩在第二節(jié)和第五節(jié)兩次出現(xiàn),形成結構上的前后呼應。
、侨姷乃囆g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嚴密的思維邏輯。請歸結詩歌內(nèi)在的思維邏輯。
明確: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fā)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场W生有感情誦讀,體會詩歌深邃中顯自豪又略帶悲傷的特點。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愛國,是一面飄揚在世界各國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幟。無論是平實中見真情的萊蒙托夫的《祖國》,還是深邃中顯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談河流》,他們的心聲是相通的。那種深沉的歷史感與強烈的時代感,都是令人蕩氣回腸的。掩卷遐思,倍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偉人毛澤東吟唱的“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痹肝覀兡軖旆珴,譜寫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磅礴詩章。
六、拓展、作業(yè)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什么是牽掛?牽掛是一種思念,牽掛是一種情懷。牽掛有如高飄的風箏掙不脫細長的線繩,牽掛有如皿豆的藤蔓纏繞著籬笆。
請以“牽掛”為話題寫一篇抒懷短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體自選;
、垲}目自擬。
【板書設計】
祖國
萊蒙托夫
俄羅斯原野景色:草原森林河流白樺
對祖國的“愛情”{
農(nóng)家生活:打谷場農(nóng)家茅房小窗飲酒笑談舞蹈(平實中見真情)
黑人談河流
休斯
核心詞“河流”(歷史的象征)
中心詩句:“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tǒng)的種族)
幼發(fā)拉底河沐浴
黑色剛果河畔蓋茅舍
河流尼羅河畔建金字塔
密西西比河聽歌聲
《詩兩首》教學9
【教學目標】
。薄Ⅲw會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特點。
2、理解詩歌內(nèi)容,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
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蟈蟈與蛐蛐》。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這節(jié)課再向大家介紹一篇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板書)創(chuàng)作的十四行詩《蛔蟈與蛐蛐》(板書)。
二、教讀新課
。薄⒅该首x這首詩,正音。
。、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學生朗讀,整體把握詩歌的基調(diào),注意處理朗讀語調(diào),注意音步和輕重音的正確掌
。础⑦@首詩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yōu)美。
盛夏──蟈蟈的樂音
大地的詩歌充滿生機
嚴冬──蛐蛐的歌兒
。、理解蟲鳴的象征意義:
詩人創(chuàng)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濟慈的創(chuàng)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并提高人們的思想。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
。、尾聲:“從蛐蛐的歌中仿佛聽到了蟈蟈的嗚叫”。理解盛夏的蛔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
這是詩人的聯(lián)想,將冬天的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的蟈蟈的樂音。點出起伏不停,點出中心: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
三、布置作業(yè)
熟讀成誦,在理解詩的思路結構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夜》。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diào)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nèi)容,并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jié):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jié):寫溪水的歌唱(以動寫靜)靜謐、美麗;
第三節(jié):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jié):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三、結合課后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四、反復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五、品味語言
“靜悄悄地,濺起/一片綠色的月光”這兩句子寫得好嗎?說說理由。
好。采用以動襯靜的手法,以青椰子掉進大海的“動”來襯托夜的“靜”。“濺起月光”這一搭配新奇?zhèn)魃,同時如實寫出了月光下海水被濺起時的情狀。以“綠色”修飾月光,表明了在南國綠主宰著一切,綠是南國的生命。
五、比較本詩與郭沫若的《靜夜》
本詩描寫眼前的實景,從中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郭的詩在寫景的基礎上轉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詩人對神話傳說的遐想。
六、作業(yè)
完成《輔教導學》本課練習。
《詩兩首》教學10
【教學目標】
1、學習靜謐、遐想、喧響等生字詞,讀準字音,理解含義。
。、能夠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能說出詩人選取代表性季節(jié)和選取小生命(蟈蟈、蛐蛐)進行創(chuàng)作的意圖,理解詩人為什么發(fā)出“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感嘆。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夜》中詩歌意象的逐層勾勒,體會詩人靜謐的感情。
4、能說出兩首詩風格的不同,體會自然的多面(生命的跳動和靜謐祥和)。
【教學建議】
1、通過多種形式、多遍的朗讀,整體感悟詩歌。
。病⒔處熞龑W生大膽想象,如把自己想象成蟈蟈、蛐蛐,體會詩中的感情。
。、教師引導學生大膽拆分詩歌,重組意象,體會《夜》中靜謐。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詩歌的學習方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蟈蟈與蛐蛐
一、導入新課
面對大自然,詩人總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極為平常的昆蟲的叫聲,在詩人的筆下也會變得情味濃郁,富有內(nèi)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詩人的筆下也能變得美麗而熠熠生輝。今天,讓我們走進外國詩兩首中,去傾聽生命的歌吟。
二、作者簡介
濟慈(1795~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兒,生活貧困,做過醫(yī)生助理。自幼喜愛文學。1817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詩歌》,其中有名篇《蟈蟈與蛐蛐》,從此斬露頭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詩篇,如頌詩中的《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秋頌》《憂郁頌》,十四行詩《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詩想象豐富,絢麗多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強,具有一種永恒的美,一如溫柔、清麗而又夢幻般恬靜的月光,洋溢著進步的自由精神和人類的崇高理想。他主張詩人以“美的夢幻”“自由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詩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后來的唯美派詩人以及20世紀的意象派詩人都有很大影響。詩人25歲宏才初展時,就不幸與世長辭。他留下的墓志銘是:“這里安息著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
三、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把握朗讀節(jié)奏。
。、學生自由朗讀。
。、分組朗讀,開展朗讀比賽。
四、新課講授
。、教師提示: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2、教師點撥:
這首詩歌很富有田園詩的情趣,意境優(yōu)美,洋溢著明朗歡快的情調(diào)。“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隱藏在陰涼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可喜的草叢”,這些描寫展現(xiàn)了盛夏生機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蟈蟈的樂音”的美妙;“它爭先/沉醉于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自己的喜悅消逝,一旦唱得疲勞了,/便舒適地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渲染了“蟈蛔的樂音”濃郁、喜悅的感情色彩!霸诩拍亩煲雇,當嚴霜凝成/一片寧靜”“在逐漸升高的暖氣,/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現(xiàn)了嚴冬寂寞寧靜的冷清景象和人們家中的溫馨氣氛,襯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兒”的動聽。最后,在詩人的聯(lián)想中,兩幅畫面疊印在一起。
3、這首詩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yōu)美。
盛夏──蟈蟈的樂音
大地的詩歌 充滿生機
嚴冬──蛐蛐的歌兒
。础⒗斫庀x鳴的象征意義?
明確:詩人創(chuàng)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濟慈的創(chuàng)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并提高人們的思想。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
。怠⑽猜暎骸皬尿序械母柚蟹路鹇牭搅讼X蟈的嗚叫”。理解盛夏的蛔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
明確:這是詩人的聯(lián)想,將冬天的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的蟈蟈的樂音。點出起伏不停,點明中心: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
。丁⑷绾卫斫庠娙税严奶煜X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
明確: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作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按蟮氐脑姼鑿膩聿粫劳觥闭侨娭黝}的揭示。
五、作業(yè)布置
研討與練習一。
〖板書設計〗
蟈蟈與蛐蛐
濟慈
。ㄏ模┫X蟈的樂音
主題: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冬)蛐蛐的歌兒
構思:短小精致又十分大氣
第二課時
夜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另外一首外國詩。
二、整體感知
。薄⒔處煼蹲x詩歌,學生聽讀。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整體把握詩歌內(nèi)容。
三、新課講授
。、分析詩歌內(nèi)容,感受并形象描繪詩人筆下的夜景:
明確:詩中的夜景靜謐、美麗。
詩的第一節(jié)描寫夜的靜謐。隨著夜的降臨,自然萬物都歸于沉寂:平靜的河水仿佛悄悄進入夢鄉(xiāng),松林不再喧響,夜鶯停止歌唱,秧雞也不再喧嚷。
第二節(jié)寫在夜的寂靜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輕輕地歌唱,這是以動寫靜、以動襯靜而更顯其靜。然后由聽覺轉入視覺,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寫夜的美麗:明月的銀輝靜靜地灑落大地,周圍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節(jié)進一步描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輝。
第四節(jié)又回到夜的靜謐,并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這是以反復的吟詠造成詩的節(jié)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靜謐、美麗的氛圍。
。、學生品讀詩歌:
思考:詩歌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明確:詩人葉賽寧是大自然的歌手,他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純?nèi)焕L景中,滲透著生命的底蘊,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场⑼卣寡由欤
同是寫夜的詩歌,這首詩和郭沫若的《靜夜》給人的閱讀感受有什么異同?
靜夜
月光淡淡,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白云團團,
漏出了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
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
對月流珠?
分析:這兩首詩都描繪了靜謐、美麗的月色。葉賽寧的《夜》全篇描寫眼前的實景,從中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郭沫若的《靜夜》在寫景的基礎上轉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詩人對神話傳說的遐想。
四、作業(yè)布置
研討與練習二。
〖板書設計〗
夜
葉賽寧
河水 松林 夜鶯 秧雞
。ǚ磸鸵髟仯
溪水 月色 大河 小溪 青草
靜謐、美麗 (安適、寧靜的心境)
《詩兩首》教學11
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看名師的講課實錄,體會他們?nèi)绾我徊讲揭龑W生,如何提出一個個問題,如何信手拈來引用資料。感覺名師準備的就是細致,瀏覽者的回帖也是好評不斷?傻搅苏n堂上,我仍然覺得不知如何給學生講,尤其是現(xiàn)代文和詩歌部分。
前幾天學生自學了《蒲柳人家》,我先讓他們讀了兩遍課文,要求他們體會人物的描寫方法,分析出人物性格。學生讀完后,我又回答了他們提出的幾個問題,完成了幾個鞏固練習題就結束了。有學生問我:“老師,這就結束了?”我說嗯。其實我是真的不知道再講點什么。我只是覺得該小說人物形象描寫的這么栩栩如生,故事情節(jié)也這么通俗生動,自己細心默讀品味,該是多么愜意的事情,假如這時有個人在你耳邊絮絮叨叨,那又是如何地大煞風景。
但學生說的話畢竟起了點作用,讓我覺得不講點什么似乎對不起學生,于是在準備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時,我這樣設計了教學流程:
一、學生預習課文,教師范讀
二、學生熟讀
三、合作探究,讓學生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土地的象征意義。
2詩中出現(xiàn)了哪些意象,他們各象征什么?
3詩中的鳥是個什么形象?為什么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4這首詩的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有什么聯(lián)系?
5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我本來想讓學生在熟讀課文后就讓他們討論回答這些問題,可心中又有些擔心:他們能答對嗎?要是答不出來,冷了場,還不得我來說?
可一讓學生預習課文,他們就剎不住了,不知是因為詩寫的動人,還是現(xiàn)代詩比文言文好懂,一個個都讀的那么專注,那么動情,以至于我都不忍心打斷他們。
我忽然想,為什么不讓他們先背過這首詩,然后再回答這些問題呢?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許讀熟了,就更容易理解詩中意象的含義了。
于是我改變了計劃,范讀一遍后讓他們背誦這首詩,果然效果很好,半節(jié)課下來,連平時背的最慢的也背過了,背的稍快的一些同學已開始看文下的注釋及課后題了。
后面再進行這些問題就容易多了,學生都能答個八九不離十,我也感覺很輕松。
由此看來,學生熟悉文本是最關鍵的一步,他們通過閱讀體會了解課文內(nèi)容并能提出相關問題,這比老師挖空心思給學生提問題并滔滔不絕地講解要好得多。學生如果能真正進入文本,即使老師不講,效果也一定不錯。
《詩兩首》教學12
教學目標:
1、根據(jù)寫作背景,正確理解兩首詩的主題。
2、掌握郭沫若早期詩歌的藝術特色。
能力培養(yǎng)點:
1、把握詩歌朗讀的感情基調(diào)。
2、發(fā)揮想像和聯(lián)想,賞析詩歌中優(yōu)美的意境。
情感體驗點:
感受詩人對自由、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學重、難點:
詩人為何把“天上的街市”描寫得如此美麗?“鮫人”為何落淚呢?
課文類型:賞析課。
教學方法:
這兩首詩代表了郭沫若早期詩歌的藝術特色,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通過比較閱讀,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風格。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天上的街市》。
一、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詩人凝望著星斗滿天的夜空,有感于宮女的幽怨,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82年前,又有一位現(xiàn)代詩人在燦爛星空的誘發(fā)下,創(chuàng)作出一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讀,初步感知詩歌。
。、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感知詩歌內(nèi)容。
2、指導朗讀的節(jié)奏和重音,師生齊讀。
三、誦讀,理解詩歌大意。
1、引導學生學習詩歌第一、二節(jié)。
、佟斑h遠的街燈明了”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表明時間是晚上,天已經(jīng)黑了。
、谠娙嗣鎸谝箍吹搅耸裁?
理解第一節(jié)詩中的聯(lián)想。聯(lián)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包括接近聯(lián)想、類似聯(lián)想、對比聯(lián)想和因果聯(lián)想等。
、墼娙擞质窃鯓訉懙搅私质泻臀锲返?
理解第二節(jié)詩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茉娙嗣枥L想象之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緒?
天上的生活繁華富庶,美好幸福,令人無比向往。
2、學生自由討論詩歌第三、四節(jié)。
①這兩節(jié)詩又寫了什么內(nèi)容?
運用想像,描寫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谡堄脙(yōu)美的散文語言描繪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們獲得了自由,能夠騎著牛兒,淌過不甚寬廣的天河,時時來往,天天相見。白天,他們男耕女織,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夜幕降臨,他們手提燈籠,閑游天街賞景購物,生活過得美滿幸福。
3、誦讀全詩,再現(xiàn)詩人聯(lián)想、想象的過程。
四、品讀,理解作者感情。
。、詩人描寫的牛郎織女的命運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何不同?
在詩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為阻隔牛郎織女的障礙,他們自由來往,無拘無束,過著自由、幸福、快樂的生活。
。病⒈驹姳憩F(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穿插介紹寫作背景。
1919年5月4日,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全國展開,許多志士仁人為此熱血沸騰,以為黑暗的中國從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運動的高潮一過,中國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時,詩人郭沫若從日本回到祖國,目睹現(xiàn)狀,他一度的興奮激動變?yōu)榱丝鄲灨袀]有悲觀失望,依然執(zhí)著地尋求光明與理想。凝望星空,他寫下了這首詩。
表現(xiàn)了詩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讀,背誦全篇詩歌。
。、師生配樂朗讀全詩,再現(xiàn)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生結合音樂背誦全篇詩歌。
六、課堂小結。
詩人巧妙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從地上聯(lián)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表現(xiàn)了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業(yè)。
。、聯(lián)想想像訓練。
①深秋時節(jié),落葉飄零?吹郊娂妷嬒碌穆淙~,你會聯(lián)想到什么?走在鋪滿落葉的鄉(xiāng)間小路上,你又會想些什么?
、谝桓⌒〉南灎T,卻能劃破無邊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蠟燭,我就會聯(lián)想到 ,想到他(們) 。
2、推薦朗讀郭沫若的詩歌。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靜夜》
一、復習引入新課:
問:《天上的街市》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怎么樣的生活?(自由、幸福) 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情思?(光明的向往)
板書:靜夜
同學們能背一背與之近似的同名古詩嗎?(《靜夜思》)
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有節(jié)奏、有感情的背誦李白的《靜夜思》
問:詩人看見了什么?(月光)詩人由月光聯(lián)想到什么?(白霜、故鄉(xiāng)) 李白思的是什么?(故鄉(xiāng)、親人);郭沫若的《靜夜》與李白的《靜夜思》都表達了一種在靜謐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詩又表達了怎么樣的情懷呢?請大家打開書,齊讀課題。
3、放錄音,整體感知
低沉的音樂、輕柔、舒緩的節(jié)奏,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朦朧的寧靜的靜夜中,仿佛見到了模糊的天河岸邊有鮫人對月流珠。
4、模仿聲音,齊聲朗讀
老師糾正字音、重音、節(jié)奏。
附板書:模糊(mó)(hu), 鮫(jiāo),怕會有/鮫人在岸
5、學生自由朗讀
分組討論:自由、合作、探究地學習,想想哪些是寫實的詩句?哪些是想像的詩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師生討論歸納,板書
6、配樂范讀,領悟旋律
配以低沉的音樂,輕柔、舒緩的節(jié)奏,老師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讀。
問:①聽了老師的朗誦,你們感悟到了什么旋律?(學生討論、歸納:憂傷、迷惘、追尋……)
②哪些詩句充滿了憂傷?(學生討論、歸納:月光淡淡、籠罩著村外的松林、白云團團、漏出了幾點疏星)
、壅埻瑢W們用散文筆法敘說書中的靜夜景,(學生討論、歸納:淡淡的月光就是淡淡的憂愁,故鄉(xiāng)的松林啊,依稀在夢中,點點落在筆下,可能身處他鄉(xiāng)的緣故,仿佛看到了故鄉(xiāng)的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勾起了詩人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因此,這幾句要念得充滿了淡淡的憂愁)
請同學們帶著淡淡的愁傷齊讀第一節(jié)
①哪些詩句充滿了迷惘、追求?(天河何處?遠遠的海霧模糊。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老師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凄婉的鮫人流珠。
討論、歸納:異鄉(xiāng)的月光令人思接萬里,故鄉(xiāng)的印象充滿了淡淡的愁傷,為什么?詩人聯(lián)想到那銀亮壯觀的天河被海霧籠罩、隔斷、感到困惑、迷惘、追尋,這里的天河指銀河嗎?不,是詩人所熱愛的美麗的祖國。祖國災難深重,令詩人痛心憂傷,詩人怕祖國的前途茫茫,想到多情的海霧似有泣遠遠的海霧模糊,由此,又產(chǎn)生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想象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邗o人真的是指魚嗎?這淚為什么而流呢?
師生討論、歸納:鮫人指的是詩人這類愛國青年,他們看到祖國的現(xiàn)實,天河的無處尋覓,只能遙望茫茫的大海,像傷心的鮫人佇立岸邊,對月深思,思鄉(xiāng)淚、愛國淚、憂心淚,化成一行行詩行,這也可視為詩人的“流珠”吧?這也可視為詩人眷懷祖國,感懷世事的心靈投射吧?
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情感朗讀第二節(jié),讀出聯(lián)想的迷惘追求。
7、學生范讀,審美陶情,融為一體
學生領悟了詩的旋律,意境,張開想象的翅膀,一遍比一遍讀得入調(diào),體會親切,在反復的誦讀中,欣賞景物,陶冶情操,感悟了詩中的情感,這樣的情感怎么說呢?(學生討論、歸納)
板書:表達了詩人憂國思鄉(xiāng)之情
8、全班齊讀全詩,賞析寫作特色
學生在有感情朗讀中,揣摩作者的語言。疊韻詞“淡淡”“團團”寫出景物的朦朧美,令人感到淡淡的愁傷;動詞“籠罩”,以動襯靜,寫出動態(tài)、柔和、寧靜、朦朧的夜景;“疏”與“漏”的照應,寫出了幾顆星透過云層無意而自然顯露出來,讓人看到一絲光明;“怕”字寫活了海霧似有情似有泣,詩人的憂與愛感動海霧中的鮫人,使人領悟到鮫人流的不是淚,而是心血、真情,語言精練、含蓄、深刻,表達得淋漓盡致。
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詩人修辭的妙用,第二節(jié)以設問開始,以反問結束,令人懸念在心,言盡而意未盡;詩人引用鮫人的典故,顯得凄婉動人,真切表達了詩人憂國思鄉(xiāng)情。
9、全班齊讀第一節(jié),領悟寫景美
學生練習:模仿第一節(jié)寫景,寫一段《校園月色》,用比喻、擬人、對比、疊字等修辭手法,發(fā)揮想象、聯(lián)想。
寫作之前,老師范讀《荷塘月色》片段:“月光如流水,如牛乳,如輕紗,是動態(tài)的,柔和的,朦朧的,花和葉籠罩在夢的意境中,楊柳倩影像是畫在荷葉上,灌木黑影峭楞如鬼一般,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10、抽幾個學生朗讀自己的寫作,師生共同點評
五、作業(yè)布置:收集信息,拓展學習
讓學生課外收集郭沫若的詩集,如《女神》、《星空》等;賞析他的《夕暮》;閱讀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孫莉的小說《荷花淀》,體會現(xiàn)代作品中寫月光、月影、月色的妙筆。
《詩兩首》教學13
教材簡析:
《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锻甑乃嫛芬蕴S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個個快樂場面。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
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鞓返纳詈兔篮玫脑竿。
3.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fā)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1、比較兩首兒童詩表達方式上的區(qū)別,領悟兒童詩的寫法。
2、通過朗讀體會詩的語言特點,學說學寫。
課前準備:
1、教師: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內(nèi)容。
2、學生:預習課文內(nèi)容,收集自己喜歡的兒童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導入:詩古詩現(xiàn)代詩兒童詩
2、環(huán)節(jié)設計。師: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草長鶯飛、遍地春光;春天,是個想象的季節(jié),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會想象些什么?
。▽W情預估:學生可能會想象春天實在的`景物)
3、點撥入題。高洪波是個著名作家,他以《我想》為題,寫出了一個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讀《兒童詩兩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讀,感知內(nèi)容。
1、環(huán)節(jié)設計。師:初讀詩歌,我們不僅要讀準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讀準確,還要把聲音放輕一些。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
。▽W情預估:學生比較重視把詩歌正確地讀下來,不很在意對詩歌的感受。)
2、點撥策略。引導學生一節(jié)一節(jié)地體會: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三、再讀,體驗情趣。
1、教學環(huán)節(jié)。你能通過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嗎?(學情預估:學生一般能說出詩的大意,但不容易體會詩中的情趣。)
2、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恳恍」(jié)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jié)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
4、點撥策略。主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味。老師引讀課文,用語言描述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把學生引入想象世界。師: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讀第一節(jié));旭日、和風,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腳丫接在柳樹根上(讀第二節(jié));春天是放風箏的季節(jié),藍天白云,風箏飄飛,給人們帶來多少歡樂,我把自己的眼睛裝在風箏上,體驗春天的快樂(讀第三節(jié));陽春三月,綠草成茵,花繁似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讀第四節(jié));我是個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聽話的孩子(讀第五節(jié))。
四、三讀,鑒賞表達特點
1、環(huán)節(jié)設計。
師:只要找到竅門,我們也可以當小詩人。作者的小竅門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節(jié)詩,作者寫了自己身體哪個部位的變化?(學情預估:學生對把自己的什么部位變?yōu)槭裁矗菀拙窒抻谡n文的事物,要把打開思路作為指導重點。)
2、點撥策略。是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啟發(fā)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啟發(fā)我們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為想象的憑借,然后展開想象,并把它寫成一首小詩。
五、學習創(chuàng)編,合作交流
1、環(huán)節(jié)設計。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為想象的憑借,然后展開想象,并把它寫成一首小詩。(學情預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想象,是學習創(chuàng)編的難點。)
2、讓學生獨立思考、模仿創(chuàng)編,老師及時點評,激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作;然后小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六、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1、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指名生讀詩,其余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jié)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nèi)容;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學生質(zhì)疑,釋疑。
5、賞析詩句
6、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
7、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七、鑒賞寫法
1、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qū)別?
2、第一首,每小節(jié)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tài)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性。
3、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4、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5、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八、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九、作業(yè)設計:
仿照課文嘗試寫首詩歌。
十、補充資料:
山村孩子的話
邱易東
云是畫面的主角
讓陽光渲染它的模樣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樹是畫面的主角
讓風涂抹它的年輪
濃一筆,淡一筆
葉的眼睛在崖畔張望
泥土是畫面的主角
讓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腳,淺一腳
山路上印滿秋天的芬芳
教學反思:
在兒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麗;在他們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并且鑒賞詩歌寫法,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重視朗讀訓練!段蚁搿饭(jié)奏齊整,韻律感很強,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讀材料,教學中,應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安排朗讀訓練,但要注意層次性,提升朗讀的質(zhì)量!锻甑乃嫛穭t應重在讀出每個活動場景的趣味性。
其次要鼓勵大膽想象,如:《我想》一詩,學生通過想象一個個心愿的畫面,感受童年的異想天開,《童年的水墨畫》通過想象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最后指導學生借鑒詩歌寫法,自主比較兩首詩的異同,借鑒詩歌的表達方法,詩化自己的表達方式,及時抒于筆端。
《詩兩首》教學14
今天上的是第二組第九課《兒童詩兩首》,這是描寫兒童的詩,內(nèi)容上比較好懂。但是既然是詩就應該感受到詩的韻味,詩的美妙。在上第一課時,我用詩歌般的語句導入課文:童年如一幅美妙的圖畫,畫上有你們五彩的生活;童年如一首動聽的歌曲,唱著你們童年的歡樂;童年如一首詩歌,充滿了你們對未來的幻想和憧憬。然后我用精心準備好的音樂,配樂給學生范讀了一次課文,學生們真的感覺是陶醉了。接下來學生就躍躍欲試,想自己讀詩了。我先讓學生自由讀,然后單個讀,合作讀。學生們個個聲情并茂,讀的抑揚頓挫,仿佛自己也身臨其中了。最可喜的是我們班上,平時不愛舉手的學生也自信的舉起了小手,在這些學生讀前,我就問其他同學,你們想從他們讀中感受到什么啊?學生們說了:“想感受到悠閑自在,想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在這些要求下,他們讀的有高有低,讀的.更自信了,同學們給了他們熱烈的掌聲。在讀好的基礎上,讓學生談感受,不言而喻,兒童對春天的喜愛,童年時代的自由,天真.....,都感受到了。學詩也是為了寫詩,接下來我給了學生幾個詞語讓仿照課文寫:我想-------- 貼近----------聆聽---------感受--------,也可以自己想,幾分鐘的時間,學生寫出來了
我想把耳朵
安在世界的最高處
聆聽世界的旋律
分享大地的歌唱
這是我們班平時學習不太好的一位男生寫的,還有好多我會一一收集起來。
這時我及時的鼓勵孩子們:“看來我們班的這些孩子們將來都是大詩人,”孩子們臉上露出了成功的微笑。
畢竟是孩子們只要敢于寫,大膽寫,相信他們就是最棒的。在整堂課中,孩子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我感到好滿足,因為孩子們都深入其中,認真感受詩歌的美妙,他們學會了讀,學會了聆聽,也學會了只要大膽寫,就會有詩樣的童年。
《詩兩首》教學15
教學目的:
1、賞析詩歌,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
2、體會兩首詩歌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
教學重點:賞析詩歌,體會詩歌的美,從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教學難點:理解兩種物象的含義。
教學策略:朗讀法,對比法。感悟法。
在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對事物敏銳的感受能力。對于詩歌而言,培養(yǎng)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讀和感悟,在朗讀中感悟作品的內(nèi)涵,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從而凈化和升華心靈。本課兩首詩,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但都是表達了對母親的愛,一中一外,兩位大家,靈犀相通。所以用對比法更能夠全面地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形式上的異同,形成對詩歌的立體印象。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最近你們有沒有看到電視上有則廣告中一對母女的對話:在家嫌嘮叨,出門了就想念,怎么辦呢?打電話吧。媽媽說:你就這么離不開手機呀?女兒答:“媽媽,不是離不開手機,是我離不開您!”這種情形你有體會嗎?學生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詩兩首。
板書課題。
二、指名配樂誦讀詩歌。教師注意結合具體句子點撥指導語速、語調(diào)、輕重、頓挫等事項。
三、賞讀詩歌、感受詩歌內(nèi)涵。
1、同學們,你認為這兩首詩歌表達的內(nèi)容和主題有什么共同點嗎?是什么?
指名回答。都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愛。
2、請用“----------用-------------表達對母親的-----------!边@一句式說話,并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說明理由。
3、詩歌中的“紙船”和“金色花”是什么意思呢,詩人為什么要用它們來表達孩子對母親的愛呢?
紙船:紙船富有童稚氣,適合表達子女的心態(tài)。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金色花: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四、細讀詩歌,領會詩人圣潔、博大的`愛。
1、學生介紹兩位大家的常識。補充作者寫此文的背景。
①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學,盡管船外是美麗壯觀浩翰的太平洋,但孤獨、惆悵的詩人,無心欣賞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熱淚,在專心、執(zhí)著地疊著一只只紙船,然后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盡管風高浪急,紙船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疊著,希望總會有一只能飄流到日夜想念的母親身邊。一個獨特的物象,寄托了詩人對母親無限的眷念之情,
、20世紀初,也就是泰戈爾寫這首詩歌的時候,是他個人最不幸的時候。19XX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對兒女相繼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寫出如此充滿童趣,充滿母愛的文章。你怎么看?
2、材料回放:
冰心老人在年輕的時候,曾給他遠方的朋友寫到:“在去年秋風蕭瑟、月朗星稀的一個夜晚,一本書將你介紹給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詩詞和我的思想一縷縷合成琴弦,奏出縹緲神奇無調(diào)無聲的音樂,這思想就是愛的思想,這音樂就是愛的音樂!彼呐笥咽钦l?印度詩圣——泰戈爾。冰心正是受到泰戈爾的影響,寫出300多首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結集為《繁星》和《春水》。愛是兩人共同的作品主題,并且,這愛是一種何等圣潔、博大的愛啊!
3、帶著你的感悟,有感情地重讀課文。
五、指名再讀課文,體味特色。
兩名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感情基調(diào)的把握是否一樣?
金——天真、歡快、充滿童趣、享受母愛。
紙——低沉、深情、充滿期待的、向往母愛。
課堂總結:
在愛的天空里,兩位大詩人給我們播撒了最瑰麗的花瓣。懷著對自然和生命的虔敬,他們的筆下流瀉著一條涓涓不息清流,它流淌過我們的心田,蕩滌了一切塵埃。
六、布置作業(yè):
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簡單地寫出自己的真心體會,字數(shù)不限。
板書設計:
詩兩首
泰戈爾 冰心
金色花 紙船
愛
母親
【《詩》教學】相關文章:
有關《己亥雜詩》教學實錄03-04
離別詩03-13
拜倫的詩07-22
郊游的詩07-07
關于草原的詩03-03
海子經(jīng)典的詩優(yōu)秀04-12
關于朋友的詩02-29
楊慎的詩06-28
圣誕配樂詩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