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商山早行鑒賞
商山早行鑒賞1
商山早行
唐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文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踏上遙遙征途,游子悲思故鄉(xiāng)。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板橋彌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跡行行。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墻邊。
回想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鴨鵝,正嬉戲在岸邊的湖塘里。
注釋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陜西商洛市東南山陽縣與丹鳳縣轄區(qū)交匯處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號,847~860)末年離開長安,經(jīng)過這里。
動征鐸:震動出行的鈴鐺。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槲(hú):陜西山陽縣盛長的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每逢端午用這種樹葉包出的槲葉粽也成為了當(dāng)?shù)靥厣?/p>
明:使……明艷。
枳(zhǐ):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shí)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
驛(yì)墻:驛站的墻壁。
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意思是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jīng)商山。
鳧(fú)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往北飛,秋往南飛。
回塘:岸邊曲折的池塘。
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yàn)樗ㄟ^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晨起動征鐸”,寫早晨旅店中的情景!俺科稹保c(diǎn)題“早行”。詩人在開首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響起了叮當(dāng)?shù)能囻R鈴聲。這一句話極為簡練概括。從“征鐸”聲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旅客們有的正在忙著套馬,有的正在駕車向外走,熱鬧非凡。
“客行悲故鄉(xiāng)”,這句雖然出自詩人之口,但代表了許多旅客的心聲。過去交通不便,身處他鄉(xiāng)人情淺薄,總之,當(dāng)時人們安土重遷,怯于遠(yuǎn)行!氨弊,表明客人們離家漸遠(yuǎn)、前途未卜的悲涼 心情。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兩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兩句詩皆用名詞,代表了十種景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內(nèi)容涵蓋 豐富,畫面多重組合,可以形成各種景象。例如“雞聲”,“雞”和“聲”結(jié)合起來,詩人想起雄雞引頸啼鳴的形象。同樣,“茅店”、“人跡”、“板橋”也會使 人聯(lián)想到不同的畫面。
古時旅客為保證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而本詩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區(qū)特征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五個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聽見雞鳴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準(zhǔn)備趕路等很多內(nèi)容,都繪聲繪色地表現(xiàn)了出來。同樣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雞報(bào)曉,夜 色朦朧時,詩人就起床出發(fā),沒想到此時外面已經(jīng)到處都是人跡,自己已經(jīng)不算早行了。這兩句將早行的情景寫得有聲有色,形象生動,歷歷在目。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bào)曉、殘?jiān)挛绰渲畷r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shí)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yàn)樘爝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yuǎn),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岸帕陦簟保a(bǔ)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霸缧小敝芭c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商山早行鑒賞2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懈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強(qiáng)。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鑒賞:
這首詩選自唐代詩人溫庭筠的《溫飛卿詩集箋注》是作者離開長安赴襄陽投奔許商,在商山途中所作。
此詩之所以人們所誦,是因?yàn)樗ㄟ^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的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種共同感受。全詩大意為:雞鳴之聲從朦朧殘?jiān)孪碌拿┑曛袀鞒鲂腥说淖阚E印在那板橋凄清的白霜上,落葉散滿山路,枳子花明滅于驛站外,寂靜的環(huán)境勾起了游子昨夜的夢:家鄉(xiāng)的池塘理該有無數(shù)的.水禽在嬉戲吧?“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懈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這兩句詩映托出詩人當(dāng)時心情的凄清落寞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焙汀耙蛩级帕陦,鳧雁滿回塘!边@兩句詩抒發(fā)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整首詩緊扣“早行:二字,寫景抒情,表達(dá)了詩人無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一個“悲”子不但表現(xiàn)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而且還隱含著遠(yuǎn)離故鄉(xiāng)的傷感之意。
全詩抒發(fā)了詩人長途跋涉,思念故鄉(xiāng)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無助情懷。
商山早行鑒賞3
【原文】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釋】
1.動征鐸(音奪):震動出行的鈴鐺。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2.槲(音。阂环N落葉喬木。
3.枳(音只):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驛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4.杜陵:在長安城南,因漢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jīng)商山。這句說:因而思想起在長安時的.夢境。
5.鳧(音符):野鴨;靥粒喊哆厪澢暮。這句寫的就是“杜陵夢”的夢境。
【作者簡介】
溫庭筠(音云)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唐代詩人、詞人。商山:在今陜西省商縣東南。
【解說】
這是一首抒發(fā)個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開頭兩句寫早行引起了對故鄉(xiāng)遙念。中間四句寫景,處處突現(xiàn)一個“早”字。末尾二句說雖然途中觀賞著景色,但頭腦中卻在回想著“鳧雁滿回塘”的“杜陵夢”境,表達(dá)了對長安的留戀之情和孤獨(dú)失意之感!半u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二句,把幾個名詞排列連綴起來,構(gòu)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圖景,向?yàn)閭髡b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商山早行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商山早行原文,翻譯,賞析04-19
《魯山山行》鑒賞02-15
《桃源行·漁舟逐水愛山春》翻譯及鑒賞04-27
洛陽女兒行鑒賞04-30
《望木瓜山》鑒賞10-30
山行原文及賞析01-19
《山行》原文、翻譯、賞析01-16
魯山山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2-13
商山麻澗原文賞析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