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內(nèi)向不是病雜文
01 如果內(nèi)向是病,那我已入膏肓
我是一個很內(nèi)向的人;從小就是。被動,沉默,又有些小心翼翼。常常會因為必須參加一次聚會而賜予自己很長時間的獨處,對于我來說,只不過是一種等價交換的安慰而已。在某一日偶爾聽起老媽跟別人說起兒時的趣事,才知道我最喜歡的語文老師對我的評價居然是:“你家的孩子怎么會這樣!
對啊,怎么會這樣?我的父母都是交際的高手,談笑風生,大有一種檣櫓灰飛煙滅的無畏和驕傲。而我呢,總是畏畏縮縮;像一個蝸牛,一旦被人觸碰,就想縮進殼里大口的喘氣,再也不要出來。
我認為這是一種病。因為大人們常說:“這孩子有點內(nèi)向,長大就好了”。所以我最羨慕的就是那些在人群中侃侃而談的人,沒有恐懼,沒有不安,更沒有不知道如何表達的迷茫。我想治療自己。有些書上說,這是社交恐懼癥,需要不斷的接觸人群,突破自己,就會越來越好。有些書上說,這是表達能力的問題,不知道說什么是思想的匱乏,需要填充自己才是正解。還有些書上說,不用怕,都是有技巧的,只要跟隨步驟訓練,在與他人對話時多關(guān)注對方的事情,就可以營造出不尷尬的場面。還有一些性格劃分的書,似乎都把“外向者”描述成可愛,積極,充滿活力的人群,而“內(nèi)向者”成為了孤僻,不善言談,局促,難以溝通的代名詞。我已病入膏肓?
02 山水各有人愛,山水各不同
我開始羨慕那些光鮮亮麗的外向者們,在人群中揮灑自如,暢快的吸引著眾人的目光。我開始嘗試去改變自己,比如按照書中的描述與陌生人說話,比如借助酒精的力量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熱情、多言的人?僧斘艺嬲ホ`行的時候,我并不喜歡變得那般“如此瘋狂”的自己。我像一個戴了很多面具的人,在討厭的場合里殘喘。
我必須承認,我就是一個內(nèi)向的人。我就是這樣的自己。沒有什么應(yīng)該不應(yīng)該,也沒有什么對錯,更不是病態(tài)的人格,只不過是諸多性格中的一種罷了,有優(yōu)點亦有不足。正如山水各有人愛,而山水各有不同而已。內(nèi)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愿意接受這樣的自己。兒時沒有抵抗能力,總是希望活出父母,老師,朋友眼中的那個完美的樣子,總是希望被貼上“開朗、大方、會說話……”的標簽。如今已然長大,我們不需要為了討好誰而生活著。只需要在責任之下酣暢淋漓的表達自己就好。不想說話的時候,找個合適的理由離開;不想在人群中時,就獨自喝一杯茶,看一本書。
03 每個人都有一個開關(guān)
其實,不愛說話,只是情未到深處;不愿合群,只是渴望更專注。內(nèi)向者們好像都有一個開關(guān),開合之間會是不同的樣子,像所有其它的人一樣具有多面性,只不過沒有遇到觸發(fā)點罷了。其實,我又想了想,也許所有性格的劃分都只是一個概率,沉默,冷靜,客觀,熱情,感性……這些特質(zhì)蘊藏在每一個人的身上,只不過表現(xiàn)的概率不同罷了,而那個“觸發(fā)開關(guān)”也許就是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場景吧,如是而已。
不過,如果你依然不知道在某些場合下該說些什么,不用怕,請嘴角上揚,看著被點開不同開關(guān)的人們是如何精彩的表達著自己,然后保持微笑。
【內(nèi)向不是病雜文】相關(guān)文章:
不是你笨,而是你努力不夠的雜文08-01
牙疼不是病作文09-15
不是你不聽話因為你還沒長大雜文08-31
能控制的抖腿不是病09-25
綠洲的雜文06-21
玫瑰雜文09-07
History雜文08-10
Resonation雜文06-26
面孔雜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