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手机免费在线观看,国产女人在线视频,国产xxxx免费,捆绑调教一二三区,97影院最新理论片,色之久久综合,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詩詞 百文網(wǎng)手機站

《月》詩詞

時間:2023-01-02 14:48:49 詩詞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月》詩詞

《月》詩詞1

  五月,那只流浪的工蜂

《月》詩詞

  他一直在外面流浪著,

  尋找著最美的花朵,最甜的蜜。

  他衣衫襤褸,兩手空空,

  擔心又錯過了這個花季。

  他害怕回去的時候,老屋坍塌,

  再也看不到他的王了。

  五月,端午

  聽說過那個固執(zhí)的詩人,但不寫詩。

  爺爺說,好死不如賴活著。

  他有父母、妻子、一對可愛的兒女,

  不會投河自殺,一直努力地活著。

  端午,工友們?nèi)ナ澜缰巴媪艘徽臁?/p>

  晚上,他打電話:你們多買點好吃的,

  我又加了一天班,多掙了一百塊。

  五月,暴雨

  這幾天,他一直密切關(guān)注著老家的消息。

  老媽說,坡上的苞谷秧子全部吹倒了。

  河堤垮了很多,稻田全淹了。對面的

  公路大橋坍塌了,竟然不見一根鋼筋。

  因此瀏覽了五家網(wǎng)站,都沒有更確切的消息傳來。

  他對妻說,前年,

  媒體報道了五百年一遇的洪水,

  去年,變成了千年一遇。

  今年的洪水應當萬年一遇了。

  五月,和老鄉(xiāng)吃土菜

  他給我打電話:到福永了,想吃老家的土菜。

  這個湖南商會的副會長,岳父家離我家沒多遠。

  我們坐在一家土菜館,吃著臘肉,喝著土酒。

  用家鄉(xiāng)的土話說著道聽途說的,老家趣聞軼事。

  偶爾也說說詩歌,女人,日益緊張的南海局勢。

  他的司機一直微笑著品茶,看時間,上洗手間。

  后來,他要去機場接人。我們一起橫穿過馬路,

  回頭,他不見了。

  綠燈亮了的時候,我也不見了。

《月》詩詞2

  [宋]衛(wèi)宗武

  一年最好八月月,此月迥與尋常別。

  君於厥月乃誕彌,天一之精所凝結(jié)。

  涵精毓秀宜不凡,神如秋水膚如雪。

  蜚英騰茂載宦途,所至光明而煒曄。

  一簾瑩徹照今古,妙凝夜氣冰霜潔。

  芬芳滿腹貯天香,吐出篇章更奇絕。

  所存者厚養(yǎng)者深,晚歲豐姿尤發(fā)越。

  不知何物敢相干,屢月光華似消歇。

  直疑蒼狗互掩蔽,恨無長軀可手抉。

  又類妖蟇初啗餅,恨無利劍可殲厥。

  一朝天為掃妖邪,銀輪爛爛仍高揭。

  久嗟湮晦忽清明,儼若身居廣寒闕。

  相將誕節(jié)紀祥弧,連夕金波倍澄澈。

  誰云弦望有盈虧,須知本體原無缺。

  滿堂子女況稱觴,比似常年更懽悅。

  月中自有藥長生,不勞復問長生訣。

  從今夜夜長輝光,年年月月無磨折。

  刀圭無惜惠仝人,使我頹齡起疲苶。

《月》詩詞3

  ○中秋月

  年代:【唐】作者:【潘緯】體裁:【五律】

  古今逢此夜,共冀?jīng)壝鳌?/p>

  豈是月華別,只應秋氣清。

  影當中土正,輪對八荒平。

  尋客徒留望,璇璣自有程。

  ○中秋月

  年代:【唐】作者:【薛瑩】體裁:【七絕】

  三十六旬盈復缺,百年堪喜又堪傷。

  勸君莫惜登樓望,云放嬋娟不久長。

  ○中秋月直禁苑

  年代:【唐】作者:【鄭畋】體裁:【五律】

  禁署方懷忝,綸闈已再加。暫來西掖路,還整上清槎。

  恍惚歸丹地,深嚴宿絳霞。幽襟聊自適,閑弄紫薇花。

《月》詩詞4

  霜月

  朝代:唐代 作者: 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鑒賞

  此詩作年無考。馮《注》以為艷情詩。僅從文本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tài)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艷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艷絕俗。頗可說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它的特點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興。詩人不僅是寫生的妙手,而應該是隨物賦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題材,在杰出的詩人的筆底,往往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種高超優(yōu)美的意境。讀了李商隱的這首《霜月》,就會有這樣的感覺。

  這詩寫的是深秋季節(jié),在一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過說,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而已。這樣的景色,會使人心曠神怡。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大大超過了人們在類似的實際環(huán)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它的內(nèi)涵是飽滿而豐富的。

  秋天,草木搖落而變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約枯黃,黯然無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卻顯得分外光明皎潔。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著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盡管“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絕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見出霧鬢風鬟之美。她們的綽約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為她們具有耐寒的特性,經(jīng)得起寒冷的考驗啊!

  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寫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詩里是作為霜和月的象征的。這樣,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里發(fā)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耿介不隨的一面的自然流露。當然不能肯定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詩人隱以自喻;或者說,它另有所實指。詩中寓情寄興,是不會如此狹隘的。王夫之說得好:“興在有意無意之間。”(《姜齋詩話》)倘若刻舟求劍,理解得過于窒實,反而會縮小它的意義,降低它的美學價值。

  范元實云:“義山詩,世人但稱其巧麗,至與溫庭筠齊名。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他引了《籌筆驛》、《馬嵬》等篇來說明。(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五引《詩眼》)其實,不僅詠史詩以及敘志述懷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興的小詩里,同樣可以見出李商隱的“高情遠意”。葉燮是看到了這點的,所以他特別指出李商隱的七言絕句,“寄托深而措辭婉”(《原詩》外編下)。于此詩,也可見其一斑。

  這詩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一點值得注意:詩人的筆觸完全在空際點染盤旋,詩境如海市蜃樓,彈指即逝;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xiàn)實交織在一起而構(gòu)成的完美的整體。秋深了,樹枝上已聽不到聒耳的蟬鳴,遼闊的長空里,時時傳來雁陣驚寒之聲。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樓獨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俺趼務餮阋褵o蟬”二句,是實寫環(huán)境背景。這環(huán)境是美妙想象的搖籃,它會喚起人們脫俗離塵的意念。正是在這個搖籃里,詩人的靈府飛進月地云階的神話世界中去了。后兩句想象中的意境,是從前兩句生發(fā)出來的。

《月》詩詞5

  [宋]陸游

  斜陽廢苑朱門閉。吊興亡、遣恨淚痕里。淡淡宮梅,也依然、點酥剪水。凝愁處,似憶宣華舊事。

  行人別有凄涼意。折幽香、誰與寄千里。佇立江皋,杳難逢、隴頭歸騎。音塵遠,楚天危樓獨倚。宣華,故蜀苑名。

  【注釋】

 、冱c酥:喻美目。

 、谛A:蜀王舊苑。

 、鄢欤汗艜r長江中下游一帶屬楚,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評解】

  這首詞,作者借官梅的“凝愁憶舊”,抒寫自己對成都蜀王舊苑的憑吊。上片從

  梅花而引起懷古之情。下片因梅而憶人!罢塾南恪⒄l與寄千里”,表現(xiàn)了詩人“別有凄涼意”。全詞凄惻哀婉,幽雅含蓄。

  【集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詞為成都蜀王舊苑而作。中有古梅二百余本。不言過客之憑吊興亡,而凝愁憶舊,托諸宮梅,詞境便覺靈秀。下闋因梅花而憶遠人,與本題懷古,全不相屬。故轉(zhuǎn)頭處用“別有凄涼意”之句以申明之,以下即暢發(fā)己意矣。蜀王故苑,放翁入蜀時,老木頹垣,尚存殘狀。余于光緒間入蜀,過成都城外昭覺寺,即詞中宣華苑故址,摩訶之池,迎仙之觀,及古梅百本,遺跡全消,所余者惟柱礎(chǔ)輪困,散臥于茂林芳草間。詞中所謂憑吊朱門斜日,又隔悠悠千載矣。蜀中燕王故宮,海棠極盛,為成都第一。放翁猶及見之,賦《柳梢青》一首,不及此詞之佳。

《月》詩詞6

  古詩原文

  兩岸月橋花半吐。紅透肌香,暗把游人誤。盡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態(tài)度。何事枝頭,點點胭脂污。莫是東君嫌淡素。問花花又嬌無語。

  譯文翻譯

  拱橋兩岸紅梅花兒剛剛綻放,露出鮮紅的花瓣,散發(fā)著沁人心肺的清香。不知不覺地將游人誤導,產(chǎn)生出許多幻想。自以為走進了武陵溪上的桃花林中,卻不知已踏入江南迷人的紅梅之鄉(xiāng)。

  梅花啊,你本應是冰清玉潔的素裝,為何卻在枝頭把胭脂涂上?莫非司春的女神不喜歡清淡,才為你化上這般濃艷的紅妝?紅梅默默不作回答,只是一副嬌羞可人的模樣。

  注釋解釋

  紅透肌香,暗把游人誤:指梅花鮮紅芬芳,讓游人留戀不已,以致迷失道路。

  武陵溪:即晉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載的桃花源。

  態(tài)度:舉止風度。

  何事枝頭,點點胭脂污:意為梅花原本素白,充滿傲霜之態(tài),現(xiàn)在卻為何被脂粉污染?

  莫是東君嫌淡素:莫非是春神嫌梅花太過素雅,所以為它染上脂粉?東君:日神,一說司春之神。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禮贊梅花的詞作。

  詞的上片贊頌梅花的迷人之姿。首句入筆捉題,直截了當?shù)貙懨坊ā皟砂对聵蚧ò胪。”溪水岸邊小橋兩端的梅花已?jīng)綻蕾半開。緊接著直接寫梅花半吐的風韻和游人對梅花的迷戀。那半開的梅花通體紅透,香氣四溢!凹∠恪倍忠悦廊税涤髅坊ㄏ銡庖u人冰肌玉骨的嬌姿。正是梅花這絕代風彩,才使游人不知不覺中為其所吸引。一個“暗”字、一個“誤”字把游人情不自禁的迷戀梅花的神態(tài)寫足。以下二句“盡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用東晉文學家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誤入桃源、忘情迷途的典故,反襯江南梅花的迷人風姿。此二句是說人人盡說那“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的武陵溪畔桃花林的美麗,卻不知這梅花半吐的江南風景的迷人。對比之下,更突出這江南橋畔梅花的美麗,表現(xiàn)了主人公愛梅的情感。

  如果說上片從色艷香濃的外部面貌來禮贊梅花的話,那么,下片則是從凌霜傲雪的內(nèi)在品質(zhì)來頌揚梅花。 過片“先自冰霜真態(tài)度”一句,贊揚梅花凌寒獨放的堅強品格!盃幭取倍滞怀雒坊ú晃穱篮┑木瘢皯B(tài)度”即姿態(tài)品格。緊接著詞人用一設問:“何事枝頭,點點胭脂污?莫是東君嫌淡素?”意思是:“梅花為何在冰霜嚴寒之中用胭脂般的紅艷去點染枝頭?莫非是司春之神嫌冬天百花凋零,色彩過于單調(diào)之故?”東君即司春之神。這一設問實質(zhì)上旨在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高風亮節(jié),頌揚它給人們帶來春的消息。煞尾句“問花花又嬌無語”再度褒揚那嬌艷的梅花,毫不炫耀自己,默默地裝點人間春色。

  古之人詠梅詞極多,但大多從其冷艷著眼,抒發(fā)詞人寂寞的情感。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姜夔的《暗香》、《疏影》等等。在他們的筆下,梅花是一個“寂寞開無主”、“此花幽獨”的孤芳自賞的形象。而真德秀卻能別出蹊徑,一掃大多詠梅詞人失意孤寂的怨艾,對梅花綽約迷人的風韻作了熱情的描摹,對梅花凌霜傲雪的品格作了全面的褒揚。詞的氛圍熱烈,格調(diào)高亢。詞人真德秀幼即聰慧異常,四歲誦書,過目成誦。十五喪父,依賴寡母力貧教養(yǎng),又得同郡人相助,才得以入學中舉。宋理宗時官歷泉州、福州知府,入為翰林學士,拜參知政事。他為人正直,凡是做官所到的地方,皆布惠政,廉聲卓著。其學以朱熹為宗,提倡正學,與權(quán)奸韓侂胄偽學對抗,使正學得以復明。古代有詩品即人品的說法,由于作者艱苦修身進學、勤政為民、正直不阿的身世和為人,他對梅花的高風亮節(jié)進行滿腔熱情的禮贊,作品也顯現(xiàn)出積極亢奮、開朗明快的格調(diào)。

《月》詩詞7

  古詩原文

  君不見巴鄉(xiāng)氣候與華別,年年十月梅花發(fā)。

  上苑今應雪作花,寧知此地花為雪。

  自從遷播落黔巴,三見江上開新花。

  故園風花虛洛汭,窮峽凝云度歲華。

  花情縱似河陽好,客心倍傷邊候早。

  春候颯驚樓上梅,霜威未落江潭草。

  江水侵天去不還,樓花覆簾空坐攀。

  一向花前看白發(fā),幾回夢里憶紅顏。

  紅顏白發(fā)云泥改,何異桑田移碧海。

  卻想華年故國時,唯馀一片空心在。

  空心吊影向誰陳,云臺仙閣舊游人。

  儻知巴樹連冬發(fā),應憐南國氣長春。

  詩文賞析

  盧僎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處在于,詩人以雄勁的筆觸,描寫主人十月詠梅的藝術(shù)概括。他通過對于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jīng)營,以及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jié)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月》詩詞8

  教學目標:

  1、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

  2、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學習方法:朗讀、交流討論

  課時計劃: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序幕

  同學們可知道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意識中,一年中那一夜的月是最圓最亮又最容易引發(fā)人們的思鄉(xiāng)情緒的?對,是中秋,八月十五中秋夜!敖褚乖旅魅吮M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瞧,多美多富有深情的詩句!讓我們一起來誦讀——

  二、閱讀主場

 。ㄒ唬┖献鲗W習

  1、學生分別誦讀三首詩,教師評議。

  2、教師分別誦讀三首詩,學生評議。

  3、通過簡述,分別引導學生理解這三首詩的基本內(nèi)容,品味這三首詩的藝術(shù)魅力。

 、拧妒逡雇隆罚ㄍ踅ǎ

  這是唐代詠中秋的詩篇中較為著名的一首。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jié)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xiàn)得非常委婉動人。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夜深了,秋霜漸漸打濕了庭中桂花。這明月當空的夜晚,普天下的人都在賞月中神馳意遠,不知道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呢?

 、啤端{(diào)歌頭》(蘇軾):

  這是一首中秋詠月兼懷親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詞中最為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上闋寫月下飲酒——由幻想超脫世塵,轉(zhuǎn)化為喜愛人間生活;下闋寫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zhuǎn)為對離人的祝福。這首詩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的思想情緒,但最后積極的處世態(tài)度終于戰(zhàn)勝了消極的遁世念頭,表現(xiàn)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全詞深沉婉曲,流轉(zhuǎn)自如,以美麗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創(chuàng)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⑶《我的思念是圓的》(艾青):詩意的句子總是優(yōu)美而蘊藉著豐富的內(nèi)涵,詩人睿智的光芒閃爍在看似不經(jīng)意的比喻和聯(lián)想上。詩人的責任感集中表現(xiàn)于對祖國命運的關(guān)懷,對人民幸福的`期待。借中秋之月抒發(fā)出的對祖國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在作者這首即興小詩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那份感情的份量卻不是一般的淺唱低吟所能表達出的。

  4、師生一起誦讀。

 。ǘ⿲W生就自己喜歡的字詞句在班上自由交流。

  (三)學習小組推薦同學交流課前從唐詩宋詞中收集的其他詠月的詩句。

  三、閱讀尾聲

  (一)討論“探究·練習一”。

 。ǘ┙鉀Q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ㄈ┱n堂背誦三首詩。

 。ㄋ模┎贾米鳂I(yè)。

  選一個十五月明之夜,與爸爸媽媽一同賞月,聽爸爸媽媽講嫦娥奔月的傳說。以“月”為話題隨意寫一段文字。

《月》詩詞9

  韶美歸舟過夔,留半月語離,作惡詩以送之,用韶美原章韻

  王十朋①

  弱羽②年來正倦飛,夔門邂逅故人歸。人生一笑難開口,世事多端合掩扉。

  況是桑榆俱暮景,何曾富貴已危機。明朝悵望仙舟遠,百尺高樓上靜暉③。

  【注】①王十朋:南宋詩人,力主抗金,為投降派所忌,多次辭官離開京城,曾于夔州當?shù)胤焦。韶美為其摯友。②弱羽:飛行力弱的鳥。③靜暉:夔州靜暉樓。

  8、“弱羽年來正倦飛”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聯(lián)系全詩,說說“倦飛”二字寄寓了詩人哪些感慨?(5分)

  9、請賞析尾聯(lián)的表現(xiàn)手法及藝術(shù)效果。(6分)

  參考答案:

  8借代;掠萎愢l(xiāng),思歸之心,故人遠離,依依惜別,人生多苦,世事無常,年歲已高,仕途不順,有志難酬。

  9想象(虛寫)明朝獨自登樓悵望,故人的舟船早已遠去,深刻地表達了此刻依依惜別之情,也寄寓了自己思歸的情緒以及世事無常、有志難酬的深沉感傷、感慨。

  賞析詩歌:是送別友人、唱和思歸之作,既有與友人殷殷惜別的深情,又寄寓自己思歸的惆悵,意境深遠,耐人尋味。王十朋與劉韶美政見相同,任京官時劉韶美多次寫詩送別王十朋。劉韶美辭官歸蜀,好友久別重逢,流連半月,多有唱和。王十朋身在偏遠的夔州,任地方官忠于職守,兢兢業(yè)業(yè),為當?shù)匕傩兆隽瞬簧俸檬隆5钪敃r政局險惡,京城偏安一隅的皇帝和權(quán)臣“樂不思蜀”,不思北進。現(xiàn)在他鄉(xiāng)遇故知,不由得流露出倦于宦海仕途,“不如歸去”的想法。

《月》詩詞10

  1、明月幾時有——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

  3、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4、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宋·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6、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宋·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宋·蘇軾《春宵》

  8、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宋·蘇軾《念奴嬌·中秋》

  9、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是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宋·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10、月籠云暗重門鎖——宋·蘇軾《蝶戀花·雨霰疏疏經(jīng)潑火》

  11、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宋·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

  12、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漙漙——宋·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

  13、月色如銀——宋·蘇軾《行香子·述懷》

  14、暗香浮動月黃昏——宋·蘇軾《阮郎歸·梅詞》

  15、月明千里照平沙——宋·蘇軾《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16、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張——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

  17、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宋·蘇軾《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18、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宋·蘇軾《少年游·潤州作》

  19、月花羞——宋·蘇軾《江城子·墨云拖雨過西樓》

  20、持杯月下花前醉——宋·蘇軾《虞美人·持杯搖勸天邊月》

  21、新月與愁煙——宋·蘇軾《昭君怨·送別》

  22、持杯搖勸天邊月——宋·蘇軾《虞美人·持杯搖勸天邊月》

  23、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宋·蘇軾《行香子·冬思》

  24、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宋·蘇軾《滿江紅·懷子由作》

  25、愿月圓無缺——宋·蘇軾《虞美人·持杯搖勸天邊月》

  26、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宋·蘇軾《東坡》

  27、醉倚闌干風月好——宋·蘇軾《減字木蘭花·寓意》

  28、更闌人靜月侵廊——宋·蘇軾《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過》

  29、明月多情來照戶——宋·蘇軾《漁家傲·七夕》

  30、時張仲謀與曹子方、劉景文、蘇伯固、張秉道為坐客,仲謀請作后六客詞月滿苕溪照夜堂——宋·蘇軾《少年游·野作六客詞》

  31、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宋·蘇軾《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32、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宋·蘇軾《寒食雨二首》

  33、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宋·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34、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35、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宋·蘇軾《鷓鴣天·佳人》

  36、月明誰起笛中哀——宋·蘇軾《臨江仙·昨夜渡江何處宿》

  37、木落淮南,雨睛云夢,月明風裊——宋·蘇軾《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

  38、畫檐初掛彎彎月——宋·蘇軾《菩薩蠻(新月)》

  39、渡斜煙淡月籠沙——宋·蘇軾《西江月·詠梅》

  40、馬趁香微路遠,沙籠月淡煙斜——宋·蘇軾《西江月·詠梅》

  41、更闌月墜星河轉(zhuǎn)——宋·蘇軾《菩薩蠻(七夕)》

  42、風月平分破——宋·蘇軾《點絳唇·二之一》

  43、娟娟缺月西南落——宋·蘇軾《菩薩蠻(述古席上)》

  44、謂是月中蟆,開口吐月液——宋·蘇軾《蝦蟆培》

  45、只應閑過商顏老,獨自吹簫月下歸——宋·蘇軾《題毛女真》

  46、長江大欲見庇,探支八月涼風——宋·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五首其一》

  47、午夜朧朧淡月黃,夢回猶有暗塵香——宋·蘇軾《四十年前元夕與故人夜游得此句》

  48、月明委靜照,心清得奇聞——宋·蘇軾《次韻奉和錢穆父、蔣穎叔、王仲至詩四首見和》

  49、嘆息煙云去,追思歲月遐——宋·蘇軾《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詩既為留三絕句于》

  50、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宋·蘇軾《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

  51、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宋·蘇軾《永遇樂·長憶別時》

  52、月明穿破裘,霜氣澀孤劍——宋·蘇軾《伯父《送先人下第歸蜀》詩云︰人稀野店休安》

  53、吳興連月雨,釜甑生魚蛙——宋·蘇軾《和孫同年卞山龍洞禱晴》

  54、嫋嫋春風送度關(guān),娟娟霜月照生還——宋·蘇軾《和王斿二首其一》

  55、師來亦何事,孤月掛空碧——宋·蘇軾《送小本禪師赴法云》

  56、系纜漁村,月暗孤燈火——宋·蘇軾《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

  57、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宋·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58、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宋·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

  59、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宋·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

  60、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宋·蘇軾《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61、云散月明誰點綴——宋·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

  62、風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宋·蘇軾《鵲橋仙·七夕》

  63、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嬋娟——宋·蘇軾《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64、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宋·蘇軾《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

  65、隋堤三月水溶溶——宋·蘇軾《江神子·恨別》

《月》詩詞11

  停杯不舉,停歌不發(fā),等候銀蟾出海。不知何處片云來,做許大、通天障礙。虬髯捻斷,星眸睜裂,唯恨劍鋒不快。一揮截斷紫云腰,仔細看、嫦娥體態(tài)。

  作品賞析

  完顏亮(1122-1161),即金海陵王。這首詞是描寫中秋待月情景之作,其詞語言直樸豪爽,情感真實自然,氣度非凡,為作者桀驁不馴性格的真實反映。

  完顏亮,被金稱為海陵王。曾為金藩王,后弒金熙宗完顏亶而自立。得位之后,又蓄謀侵宋。相傳柳永《望海潮》詠錢塘之詞遠播,“金主亮聞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保ā耳Q林玉露》)正隆六年(1161 年)八月中秋節(jié)之即,完顏亮中秋符月不至,乃賦此詞。

  完顏亮“頗知書,好為詩詞,語出輒崛強,慦慦有不為人下之意 。”(桯史 ))其性情強橫勤于進取 ,全詞充滿霸氣 ,抒發(fā)其橫厲恣肆不可一世的氣概。

  上片寫待月不至 ,為云所遮之貌!巴1慌e,停歌不發(fā),等候銀蟾出海!薄般y蟾”借指月亮。我國古代神話中有月中有蟾蜍,而月又有銀輝;因而將“銀蟾”比喻月亮。停酒停歌專等“銀蟾出!,寫出對銀蟾強烈的期待,盼望之切,等待之焦,躍然紙上。“不知何處片云來,做許大、通天障礙!本涫蕉皋D(zhuǎn)直下,熱切的期待化為泡影,月亮被云遮蔽,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期待與失望強烈的反差,而作者頓時豪情頓生,怒發(fā)沖冠,因而引出下片。

  下片即寫了作者為看月而欲截云的想象,字里行間也隱隱透出一股殺氣,生動傳神地刻畫作者驕橫不可一世的形象!膀镑讚訑啵恍琼犃,唯恨劍鋒不快。”前兩句寫出作者因片云遮月而引起的憤怒與焦躁,也交待了待月心情的急切。后一句,則由此而產(chǎn)生更大的心理活動,恨劍恨之不快。為什么要恨劍鋒不快呢?下句“ 一揮載斷紫云腰 ,仔細看、嫦娥體態(tài)。”這句話交待了原因 。卻原來要斬斷遮月之云,細細地欣賞月中嫦娥的景象。“紫云”指被月光照射的云層所形成的彩云!版隙稹奔仁俏覈裨捴性铝僚竦拇Q ,又在古典文學作品被視為美人的典型。這句話語意雙關(guān),表面要截云看月,其實骨子里卻充滿對南宋的凱覦,殺機頓露。據(jù)史載,此次中秋賞月后不久,九月初;完顏亮即起兵二十七萬大兵,號稱百萬,分四路攻宋,完顏亮親自率兵南下。當然這次出兵后,由于金內(nèi)部皇位之爭,金都發(fā)生叛亂。為早日滅宋北歸,完顏亮強令將士三日內(nèi)渡江南下,激發(fā)兵變。部將耶律元宜等率將士襲殺完顏亮,金兵不得不北撤。

  這首詞有一顯著特色,即毫無修飾浮夸之語,不見文詞中常見的酸腐與脂粉氣 ,全詞之中但見樸實、自然之語,并充滿英豪拔劍問天下的英雄氣概。在我們的欣賞之中我們會慢慢體會的。

《月》詩詞12

  來不及,折一枝嫩柳,

  難駐足,撩一叢芽草。

  細雨潤,風催葉成蔭,

  樹蔥蘢,三月光陰斜,

  書生鐘情,戀三月,

  百花解語,翠泣墨,

  憐一瓣落紅醉人生,

  舞一抹云煙藏晚風。

  聞鳥鳴,難聆迎春聲,

  惹春雨,曉夢暗雷驚。

  幾番醉?弦停陽春韻,

  怎知情?流年倉促行。

  昔日殘冬依舊,陽春暖夜空,

  今夕春色已濃,三月敲晚鐘。

  心知暖春悄歸,亂步尋芳瓊,

  醉看庭前花謝,香魂入蒼穹。

  陽春遙,赴天涯,

  誰彈落萬朵梨花,

  誰吹瘦滿院新景,

  誰偷走風流東風?

  三月天,悠浮生,

  蟄伏一段初戀夢,

  折疊一朵花骨影,

  點燃一盞時光燈。

  俗事擾,三月丟,

  世間路,難參透,

  無緣攬月夜孤守,

  任吾逍遙紅塵度。

  柳覆堤,閣清涼,

  琴晚訴,芳香飄門扉扣夢。

  亭宴餞,峰疊嶂,

  風若懂,山路轉(zhuǎn)四月癡等。

《月》詩詞13

  紅妝春騎,踏月影、竿旗穿市。

  望不盡樓臺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

  簫聲斷,約彩鸞歸去,未怕金吾呵醉。

  甚輦路喧闐且止,聽得念奴歌起。

  父老猶記宣和事,抱銅仙、清淚如水。

  還轉(zhuǎn)盼沙河多麗。

  滉漾明光連邸第,簾影動、散紅光成綺。

  月浸葡萄十里。

  看往來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

  腸斷竹馬兒童,空見說、三千樂指。

  等多時、春不歸來,到春時欲睡。

  又說向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

  便當日親見《霓裳》,天上人間夢里。

  劉辰翁詞作鑒賞

  這首詞作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在詞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回憶宋代元宵節(jié)繁華、熱鬧的景象,抒發(fā)了自己的亡國之痛和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慨。

  《寶鼎現(xiàn)》是三疊的長調(diào)。這首詞就分三段分別寫北宋、南宋及作詞當時的元宵節(jié)場景。因此形成強烈的對比。以現(xiàn)作者悼念恨悵之情。

《月》詩詞14

  《二月二日出郊》[宋] 王庭皀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猶含態(tài)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隴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二月二日》[宋] 晁說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憐失盡漢家春。

  二年不識挑生菜,萬國誰知有殺身。

  群盜猶多南渡客,征鴻難問北歸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與爾親。

  《二月二日席上賦》[宋] 賀鑄

  仲宣何遽向荊州,謝惠連須更少留。

  二日舊傳挑菜節(jié),一樽聊解負薪憂。

  向人草樹有佳色,帶郭江山皆勝游。

  載酒賦詩從此始,它年耆老話風流。

  《二月二》[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日》[唐] 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二月二日挑菜節(jié)大雨不能出》[宋]張耒

  久將菘芥芼南羹,佳節(jié)泥深人未行。

  想見故園蔬甲好,一畦春水轆轤聲。

  《二月二日遂寧北郭迎富》[宋]魏了翁

  才過結(jié)柳送貧日,又見簪花迎富時。

  誰為貧軀竟難逐,素為富逼豈容辭。

  貧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為。

  里俗相傳今已久,漫隨人意看兒嬉。

  《撐腰糕》[清]蔡云

  二月二日春正饒,撐腰相勸啖花糕。

  支持柴火憑身健,莫惜終年筋骨勞。

《月》詩詞15

  這首詩以近散文化的筆法,古樸的語言,直陳其事,主客互相吟誦詩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訴,灑脫疏放,別具一格。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下吧。

  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

  韓愈

  纖云四卷天無河,

  清風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聲影絕,

  一杯相屬君當歌。

  君歌聲酸辭且苦,

  不能聽終淚如雨:

  洞庭連天九疑高,

  蛟龍出沒猩鼯號。

  十生九死到官所,

  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藥,

  海氣濕蟄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

  嗣皇繼圣登夔皋。

  赦書一日行萬里,

  罪從大辟皆除死。

  遷者追回流者還,

  滌瑕蕩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

  坎軻只得移荊蠻。

  判司卑官不堪說,

  未免捶楚塵埃間。

  同時輩流多上道,

  天路幽險難追攀。

  君歌且休聽我歌,

  我歌今與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

  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飲奈明何!

  韓愈詩鑒賞

  詩里寫了張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題為贈張功曹,卻沒有以我歌作為描寫的重點,而是反客為主,把君歌作為主要內(nèi)容,借張署之口,澆詩人胸中之塊壘。

  詩的前四句描寫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對飲的環(huán)境,如文的小序:碧空無云,清風明月,萬籟俱寂。在這樣的境界中,兩個遭遇相同的朋友怎能不舉杯痛飲,慷慨悲歌呢?韓愈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在三十二歲的時候,曾表示過報國心皎潔,念時涕汍瀾。他不僅有憂時報國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貞元十九年(803 )天旱民饑,當時任監(jiān)察御史的韓愈和張署,直言勸諫唐德宗減免關(guān)中徭賦,觸怒權(quán)貴,兩人同時被貶往南方,韓愈任陽山(今屬廣東)令,張署任臨武(今屬湖南)令。直至唐憲宗大赦天下時,他們?nèi)圆荒芑氐街醒肴温殹mn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參軍,張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參軍。得到改官的消息,韓愈心情很復雜,于是借中秋之夜,對飲賦詩抒懷,并贈給同病相憐的張署。

  詩的開頭在描寫月夜環(huán)境之后,用一杯相屬君當歌一轉(zhuǎn),引出了張署的悲歌,是全詩的主要部分。

  詩人先寫自己對張署歌的感受:說它聲音酸楚,言辭悲苦,因而不能聽終淚如雨,和盤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動極深。

  張署的歌,首先敘述了被貶南遷時經(jīng)受的苦難,山高水闊,路途漫長,蛟龍出沒,野獸悲號,地域荒僻,風波險惡。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達貶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著又寫南方偏遠之地多毒蛇, 下床都可畏,出門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種蠱藥之毒,隨時可以制人死命,飲食要非常小心,還有那濕蟄腥臊的海氣,也令人受不了。這一大段對自然環(huán)境的夸張描寫,也是詩人當時政治境遇的真實寫照。

  上面對貶謫生活的描述,情調(diào)是感傷而低沉的,下面一轉(zhuǎn),而以歡欣鼓舞的激情,歌頌大赦令的頒行,文勢波瀾起伏。唐憲宗即位,大赦天下。詩中寫那宣布赦書時的隆隆鼓聲,那傳送赦書時日行萬里的情景,場面的熱烈。節(jié)奏的歡快,都體現(xiàn)出詩人心情的歡愉。特別是大赦令宣布:罪從大辟皆除死,遷者追回流者還,這當然使韓、張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簡單。寫到這里,詩情又一轉(zhuǎn)折,盡管大赦令寫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撓,他們?nèi)匀徊荒芑爻⑷温?草V只得移荊蠻,只得二字,把那種既心有不滿又無可奈何的心情,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地是荊蠻之地,職又是判司一類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長官捶楚的地步。面對這種境況,他們發(fā)出了深深的慨嘆: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天路幽險,政治形勢還是相當險惡。

  以上詩人通過張署之歌,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職,寫得形象具體,筆墨酣暢。詩人既已借別人的酒杯澆了自己的塊壘,不用再浪費筆墨直接出面抒發(fā)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一接一轉(zhuǎn),寫出了自己的議論。僅寫了三句:一是寫今夜月色最好,照應題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寫命運在天;三是寫面對如此良夜應當開懷痛飲。表面看來這三句詩很平淡,實際上卻是詩中最著力最精彩之筆。韓愈從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禍福無常,自己很難掌握自己的命運。

  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歸之于命,實際有許多難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鏡,懸在碧空藍天,不開懷痛飲,豈不辜負這美好的月色!再說,借酒澆愁,還可以暫時忘卻心頭的煩惱。于是情緒由悲傷轉(zhuǎn)向曠達。然而這不過是故作曠達而已。寥寥數(shù)語,似淡實濃,言近旨遠,在欲說還休的背后,別有一種耐人尋味的深意。從感情上說,由貶謫的悲傷到大赦的喜悅,又由喜悅墜入遷移荊蠻的怨憤,最后在無可奈何中故做曠達。抑揚開闔,轉(zhuǎn)折變化,章法波瀾曲折,有一唱三嘆之妙。

  全詩換韻很多,韻腳靈活,音節(jié)起伏變化,很好地表現(xiàn)了感情的發(fā)展變化,使詩歌既雄渾恣肆又宛轉(zhuǎn)流暢。從結(jié)構(gòu)上說,首與尾用灑和明月先后照應,輕靈簡煉,使結(jié)構(gòu)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蒼涼。

【《月》詩詞】相關(guān)文章:

寫月的詩詞名句09-16

六月的詩詞03-18

霜月詩詞鑒賞04-06

中秋詠月的詩詞09-18

中秋詩詞中的月09-15

關(guān)于二月的詩詞06-26

詠月古詩詞09-16

關(guān)山月詩詞鑒賞03-28

四月天詩詞12-09

形容十月的詩詞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