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免疫復習題庫
病原生物免疫篇一: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復習題(附答案)
免疫學部分
【A型題】
1.免疫的概念是:
A.機體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B.機體清除損傷和衰老細胞的功能
C.機體排除非自身物質(zhì)的功能D.機體識別、殺滅與清除外來微生物的功能
E.機體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物質(zhì)的功能
2.免疫監(jiān)視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發(fā)生腫瘤B.易發(fā)生超敏反應C.易發(fā)生感染D.易發(fā)生自身免疫病E.易發(fā)生免耐受
3.免疫應答對機體是:
A.有利的反應B.不利的反應C.有時有利,有時不利D.適當時有利,不適當時不利E.以上都不是
4.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B.<9kdc.=10kdd.>10kDE.>100kD
5.引起同胞兄弟之間移植排斥反應的抗原屬于
A.異種抗原B.同種異型抗原C.自身抗原D.異嗜性抗原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6.TD-Ag得名,是因為它
A.在胸腺中產(chǎn)生B.相應抗體在胸腺中產(chǎn)生C.對此抗原不產(chǎn)生體液免疫
D.只引起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E.相應的抗體產(chǎn)生需T細胞輔助
7.決定抗原特異性的物質(zhì)基礎是
A.抗原決定基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電荷性質(zhì)D.載體的性質(zhì)E.抗原的物理性狀
8.下列哪種物質(zhì)沒有免疫原性?
A.異嗜性抗原B.抗體C.補體D.半抗原E.細菌多糖
9.異嗜性抗原廣泛存在于:
A.人與人之間B.動物與動物之間C.植物與植物之間D.微生物與微生物之間E.不同種屬之間
10.自身抗原刺激機體產(chǎn)生免疫應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終止B.機體易受微生物感染C.免疫監(jiān)視功能被抑制
D.免疫應答被抑制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強
11.接種牛痘疫苗后機體產(chǎn)生了對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這兩種抗原分子的:
A.特異性B.交叉反應性C.分子量大D.異種性E.化學結(jié)構復雜
12.HLA是人類的
A.同種異型抗原B.異嗜性抗原C.自身抗原D.腫瘤抗原E.佐劑
13.有關半抗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通常是蛋白質(zhì)和多糖等大分子B.本身沒有免疫原性
C.只能誘導體液免疫D.與載體結(jié)合后才能與抗體結(jié)合E.具有多個表位
14.抗原特異性取決于抗原分子的
A.物理性狀B.分子量大小C.異物性D.結(jié)構的復雜性E.表面的特殊化學基團
15.同一種屬不同個體之間所存在的抗原稱
A.異種抗原B.同種異體抗原C.自身抗原D.異嗜性抗原E.獨特型抗原
16.抗體與抗原結(jié)合的部位是
A.VHB.VLC.CHD.CL
17.下列備選答案中,哪個是錯誤的
A.分子量最大的是IgMB.血清含量最高的是lgM(是IgG)
C.個體發(fā)育中產(chǎn)生最早的是IgMD.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是IgE
E.與抗原結(jié)合后激活補體能力最強的Ig是IgM
18.能與肥大細胞表面FcR結(jié)合,并介導1型超敏反應的Ig是
A.IgAB.IgMC.IgGD.IgDE.IgE
19
.下面哪一類Ig參與粘膜局部抗感染?A.IgAB.IgMC.IgGD.IgDE.IgE
20.免疫接種后首先產(chǎn)生的抗體是
A.IgAB.IgMC.IgGD.IgDE.IgE
21.新生兒從母乳中獲得的Ig是
A.IgA類抗體B.IgM類抗體C.IgG類抗體D.IgD類抗體E.IgE類抗體
22.產(chǎn)生抗體的細胞是
A.T細胞B.B細胞C.漿細胞D.NK細胞E.肥大細胞
23.Ig分子的基本結(jié)構是
A.由2條重鏈和2條輕鏈組成的四肽鏈結(jié)構
B.由1條重鏈和1條輕鍵組成的二肽鏈結(jié)構
C.由2條相同的重鏈和2條相同的輕鏈組成的四肽鏈結(jié)構
D.由1條重鏈和2條輕鏈組成的三肽鍵結(jié)構
E.由4條相同的肽鏈組成的四肽鏈結(jié)構
24.人類血清中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長的Ig類別是。
A.IgAB.IgMC.IgGD.IgDE.IgE
25.介導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有別于T細胞、B細胞的一類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發(fā)揮ADCC效應(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的Ig主要是
A.IgAB.IgMC.IgGD.IgDE.IgE
26.來自母體能引起新生兒溶血癥的Rh抗體是
A.IgA類抗體B.IgM類抗體C.IgG類抗體D.IgD類抗體E.IgE類抗體
27.關于抗體的生物學作用敘述錯誤的是:
A.中和外毒素B.中和病毒C.殺傷胞內(nèi)寄生菌D.免疫調(diào)理作用E.參與I、II、III超敏反應
28.發(fā)生宮腔內(nèi)病毒感染時,新生兒血液中可出現(xiàn)高水平的:
A.IgGB.IgAC.IgM(可作為感染的早期診斷)D.IgEE.IgD
29.抗體可用來結(jié)合抗原的部位為:
A.骨架區(qū)B.鉸鏈區(qū)C.恒定區(qū)D.可變區(qū)E.Fc片段
30.關于補體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存在于人和動物新鮮血清中B.具有酶活性C.其性質(zhì)不穩(wěn)定
D.其作用是非特異性E.受抗原刺激后產(chǎn)生的
31.補體參與的反應是
A.藥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B.過敏性鼻炎C.移植排斥反應
D.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E.血清過敏癥
32.補體活化的經(jīng)典途徑的激活物質(zhì)是
A.抗原抗體復合物B.凝集的IgAC.炎癥期產(chǎn)生的蛋白與病原體結(jié)合
D.IgG1-3E.以上都不是
33.關于補體的生物學作用,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溶菌、殺菌與細胞毒作用B.促炎癥作用C.調(diào)理作用D.中和毒素作用E.免疫黏附作用
34.參與補體系統(tǒng)的三條激活途徑的成分是
A.C2B.B因子C.C1D.C3E.C4
35.人類的中樞免疫器官是
A.淋巴結(jié)和脾臟B.胸腺和骨髓C.淋巴結(jié)和胸腺D.骨髓和粘膜相關淋巴組織E.淋巴結(jié)和骨髓
36.人體中體積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B.法氏囊D.淋巴結(jié)E.骨髓
37.周圍免疫器官是
A.淋巴結(jié)、脾臟、胸腺B.胸腺、淋巴結(jié)、粘膜組織
C.脾臟、淋巴結(jié)、粘膜相關淋巴組織D.骨髓和粘膜相關淋巴組織E.扁桃體、淋巴結(jié)和骨髓
38.T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是
A.骨髓C.法氏囊D.脾臟E.淋巴結(jié)
39.T細胞和B細胞定居的場所是
A.骨髓C.中樞免疫器官D.胸腺E.腔上囊
40.T、B細胞發(fā)生免疫應答的場所是
A.骨髓C.中樞免疫器官D.胸腺E.血流
41.切除胸腺的新生鼠的淋巴結(jié)中缺乏何種細胞?
A.巨噬細胞B.B淋巴細胞D.干細胞E.粒細胞
42.中樞免疫器官與外周免疫器官的區(qū)別是
A.中樞免疫器官是T細胞的分化成熟部位B.外周免疫器官是B細胞的分化成熟部位
D.周圍免疫器官是T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
E.中樞免疫器官是B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
43.機體內(nèi)最先發(fā)揮非特異性抗腫瘤作用的細胞是
A.CTL細胞C.LAK細胞D.單核/巨噬細胞E.中性粒細胞
44.介導細胞免疫的細胞是:
A.B細胞B.中性粒細胞C.NK細胞E.Mφ
45.下列哪些細胞間作用受MHC-Ⅰ類分子限制?
A.APC與TH細胞B.TH細胞與TS細胞C.巨噬細胞與靶細胞D.CTL細胞(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與APC(抗原提呈細胞)E.TH細胞與B細胞
46.關于HLA(人類白細胞抗原)-Ⅱ類分子的描述,錯誤的是:
A.(HLA-I能!)能與輔助受體CD8分子結(jié)合B.對Th細胞的活化起限制作用
C.由染色體上HLA復合體編碼D.由兩條糖肽鏈借非共價鍵連接而成
E.主要存在于抗原遞呈細胞表面
47.根據(jù)移植物來源,哪種腎存活率最高:
A.異種腎
B.親屬供體腎E.父母的腎
48.下列過程中,體現(xiàn)MHC
A.巨噬細胞吞噬細菌B.ADCC作用C.B細胞識別外來抗原
D.CTL細胞殺傷靶細胞E.NK細胞殺傷腫瘤細胞
49.活化的T淋巴細胞表達哪類分子:
A.只表達MHC-Ⅱ類分子B.只表達MHC-Ⅰ類分子C.同時表達MHC-Ⅰ、MHC-Ⅱ類分子
D.僅同時表達MHC-Ⅰ、MHC-Ⅲ類分子E.同時表達SIgM和SIgD分子
50.對人而言,HLA分子屬于:
A.異種抗原B.同種異型抗原C.異嗜性抗原D.腫瘤相關抗原E.超抗原
51.TH細胞活化、增殖、分化與下列哪種成分無關
B.MHC-Ⅱ抗原C.IL-1D.IL-2E.協(xié)同刺激分子
52.巨噬細胞不具備的作用是
A.特異性識別抗原B.吞噬作用C.呈遞抗原信息D.抗腫瘤E.分泌活性介質(zhì),調(diào)節(jié)免疫應答
53.能被CD4+T細胞識別結(jié)合的分子是
A.MHC-I類分子B.MHC-Ⅱ類C.抗原肽—MHC-I類分子
D.抗原肽—MHC-Ⅱ類分子E.HLA-DM
54.對腫瘤靶細胞具有特異性殺傷作用的細胞是
A.巨噬細胞B.中性粒細胞C.B細胞D.CTLE.NK
55.T細胞不具有的生物學作用是
A.直接殺傷靶細胞B.參與抗病毒免疫應答D.誘導抗體的類別轉(zhuǎn)換E.產(chǎn)生細胞因子調(diào)節(jié)免疫應答
56.細胞免疫應答產(chǎn)生的炎癥反應主要是由
A.TH0細胞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引起B(yǎng).TH1細胞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引起
C.TH2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引起D.CTL細胞分泌的顆粒酶引起
E.M細胞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引起
57.細胞間作用受MHC-Ⅰ類抗原限制的是
A.APC與Th細胞B.Th細胞與B細胞C.Th細胞與Ts細胞
D.CTL細胞與靶細胞(或APC)E.NK細胞與靶細胞
58.關于T細胞和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不正確的提法是
A.對TD-Ag的應答都產(chǎn)生記憶細胞B.對TD-Ag的應答均需APC處理和提呈抗原
C.均產(chǎn)生效應產(chǎn)物E.都能形成免疫耐受
59.特異性細胞免疫的效應細胞是
A.Th1、Th2B.Th1、TsD.Th2、CTLE.Th2、Ts
60.免疫應答的過程不包括
A.Mφ對抗原的處理和提呈B.B細胞對抗原的特異性識別
D.T、B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應細胞的效應分子的產(chǎn)生和作用
61.再次應答時機體產(chǎn)生抗體的特點是:
B.親和力弱C.主要是IgMD.潛伏期長E.維持時間短
62.與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無關的是
A.遲發(fā)性超敏反應B.穿孔素溶解靶細胞C.Fas/FasL途徑介導細胞凋亡
D.抗體依賴的細胞毒作用E.分泌IFN-γ抗病毒作用
63.具有免疫記憶的細胞是
A.巨噬細胞B.中性粒細胞D.肥大細胞E.NK細胞
61.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不需要
A.巨噬細胞的參與B.CTL細胞的參與C.Th細胞的參與
D.TDTH細胞的參與E.NK細胞的參與
62.與細胞免疫無關的免疫反應是
A.外毒素中和作用B.抗腫瘤免疫作用C.移植排斥反應D.接觸性皮炎E.結(jié)核結(jié)節(jié)形成
63.體內(nèi)最先發(fā)揮抗腫瘤作用的細胞是
A.中性粒細胞B.巨噬細胞C.B細胞E.T細胞
64.CTL殺傷靶細胞的特點是
A.無需細胞直接接觸B.無特異性C.不受MHC限制D.不需要抗原刺激E.具有特異性
65.非特異性免疫具有的特點中不包括:
A.生來就有B.能遺傳給后代C.無特異性D.能中和外毒素E.不需要抗原致敏
66.下列物質(zhì)與固有免疫應答無關的是
A.組織屏障B.巨噬細胞C.補體系統(tǒng)D.細胞因子E.B細胞
67.下列物質(zhì)中不能參與固有免疫的是
A.不飽和脂肪酸B.乳酸C.胃酸E.溶菌酶
68.同時具有吞噬殺菌作用和抗原提呈作用的細胞是
A.中性粒細胞B.樹突樣細胞D.B細胞E.NK細胞
69.下列有關固有免疫應答與適應性免疫應答,不正確的是
A.固有免疫應答與適應性免疫應答無關
B.固有免疫應答可啟動適應性免疫應答
C.固有免疫應答影響特異性免疫應答的類型
D.固有免疫應答在體液免疫應答的效應階段發(fā)揮重要作用
E.固有免疫應答在細胞免疫應答的'效應階段發(fā)揮重要作用
70.Ⅰ型超敏反應又稱為:
A.免疫復合物型超敏反應B.遲發(fā)型超敏反應C.速發(fā)型超敏反應
D.細胞毒型超敏反應E.細胞溶解型超敏反應
71.Ⅳ型超敏反應又稱為:
A.遲發(fā)型超敏反應B.速發(fā)型超敏反應C.細胞毒型超敏反應
D.免疫復合物型超敏反應E.細胞溶解型超敏反應
72.抗體介導的超敏反應有:
A.Ⅰ、Ⅱ、Ⅳ型超敏反應B.Ⅰ、Ⅱ、Ⅲ型超敏反應C.Ⅰ、Ⅲ、Ⅳ型超敏反應
D.Ⅱ、Ⅲ、Ⅳ型超敏反應E.Ⅱ、Ⅳ、Ⅴ型超敏反應
73.下列哪項屬于Ⅳ型超敏反應的機制?
A.過敏性休克B.血清病C.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D.結(jié)核菌素皮膚試驗陽性E.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74.屬于Ⅰ型超敏反應的疾病是:
A.新生兒溶血癥B.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性腎炎C.接觸性皮炎D.自身免疫性疾病E.血清過敏性休克
75.
A.新生兒溶血癥B.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C.血清病D.接觸性皮炎E.青霉素過敏性休克
76.屬于Ⅲ型超敏反應的疾病是:
A.新生兒溶血癥B.輸血反應C.血清病D.接觸性皮炎E.青霉素過敏性休克
77.屬于Ⅳ型超敏反應的疾病是:
A.新生兒溶血癥B.支氣管哮喘C.血清病D.接觸性皮炎E.青霉素過敏性休克
78.下列哪種疾病的變應原是半抗原?
A.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B.血清病C.青霉素治療后發(fā)生的溶血性貧血
D.風濕性關節(jié)炎E.對移植腎的排斥反應
79.下列哪種因素與免疫復合物性疾病發(fā)病無關?
A.血管活性物質(zhì)的釋放B.免疫復合物在血管壁沉積
C.激活補體活化產(chǎn)生大量C3a、C5aD.大量IC形成E.大量淋巴細胞局部浸潤
80.一般不引起Ⅰ型超敏反應的物質(zhì)是:
A.豕草花粉B.青霉素C.魚、蝦D.動物皮屑E.結(jié)核菌素
81.關于Ⅰ型超敏反應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病原生物免疫篇二:醫(y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復習參考資料
《醫(y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
第一篇醫(yī)學免疫學
1、固有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或非特異性免疫,是在長期種系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無針對性的防御功能。
2、固有免疫3個特點:①非特異性、②可遺傳性、③效應恒定性。
3、固有免疫3個組成:①組織屏障作用、②免疫細胞的非特異性作用、③體液因子的作用。
4、適應性免疫:又稱獲得性免疫或特異性免疫,是在機體與抗原物質(zhì)接觸后獲得的有針對性的防御功能。
5、適應性免疫3個特點:①特異性、②習得性、③效應遞增性。
6、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
、倜庖叻烙菏侵笝C體排斥外源性抗原的能力。
、诿庖咦苑(wěn):是指機體識別和清除自身衰老殘損組織的能力。
、勖庖弑O(jiān)視:是指機體殺傷和清除異常突變細胞的能力。
7、中樞淋巴器官:是各種免疫細胞發(fā)生分化成熟的場所。
、傩孛{:T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
、诠撬瑁築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
8、外周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結(jié)、脾臟、黏膜相關淋巴組織。
、倭馨徒Y(jié):T、B細胞定居的場所、免疫應答發(fā)生的場所、過濾作用(微生物、毒素、癌細胞、大分子物質(zhì))。②脾臟:T、B細胞定居的場所、免疫應答發(fā)生的場所、過濾作用(突變細胞、衰老細胞)。
、巯嚓P淋巴組織:是人體重要的一道防線。
9、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粒細胞與肥大細胞。
10、抗原(Ag):指能和T、B細胞受體(TCRBCR)結(jié)合,啟動免疫應答并能與相應免疫應答產(chǎn)物(抗體或效應細胞)在體內(nèi)發(fā)生特異性結(jié)合的物質(zhì),又稱免疫原。
1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夠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體或致病淋巴細胞的能力。
12、免疫反應性:指抗原能夠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體或致病淋巴細胞的能力。
13、半抗原:僅有免疫反應性的物質(zhì)。
14、完全抗原:具備免疫原性和免疫反應性的物質(zhì),可由半抗原與蛋白載體交聯(lián)而成。
15、抗原決定簇:決定抗原特異性的結(jié)構基礎或化學基團,是抗原特異性的物質(zhì)基礎,又稱抗原表位。
16、交叉反應:是指抗體不僅與其誘生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jié)合,也可與某些非誘生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jié)合的現(xiàn)象。
17、抗原的分類
、俑鶕(jù)抗原刺激B細胞產(chǎn)生抗體是否需要T細胞的輔助分類
T細胞依賴性抗原:是指需在APC及Th參與下才能激活B細胞產(chǎn)生抗體的抗原。
T細胞非依賴性抗原:是指刺激B細胞產(chǎn)生抗體時不需要Th輔助的抗原。
②根據(jù)抗原與機體的親緣關系分類
異種抗原:指來自于另一物種的抗原性物種。如病原微生物、細菌外毒素類毒素、動物血清。
同種異型抗原:指同一種屬不同個體間所存在的抗原。如人類血型抗原、人白細胞抗原(HLA)。
自身抗原:指能引起自身免疫應答的自身成分。如胚胎期從未與自身淋巴細胞接觸過的隔絕成分。(△)
異嗜性抗原:在不同種屬動物、植物、微生物細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又稱Forssman抗原。
、鄹鶕(jù)抗原是否在APC內(nèi)合成:內(nèi)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芨鶕(jù)抗原誘導免疫應答的作用:移植抗原、腫瘤抗原、變應原、過敏原、耐受原。
⑤根據(jù)產(chǎn)生的方式:天然抗原、人工合成抗原。
⑥根據(jù)物理性質(zhì):顆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
⑦根據(jù)化學性質(zhì):蛋白質(zhì)抗原、多糖抗原。
18、免疫球蛋白(Ig)的基本結(jié)構:①2條相同的重鏈、②2條相同的輕鏈、③二硫鍵。
19、人類免疫球蛋白有5類:IgM、IgD、IgG、IgA、IgE。
20、Fab作用:Fab段能與抗原結(jié)合,不過它是單價的,在體外條件下不能形成肉眼可見的結(jié)合反應。
2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活性與效應
、貴ab段可特異性結(jié)合相應抗原,有效阻斷抗原本身危害,體現(xiàn)其保護作用,被稱為中和作用。
、贔c段能夠與相應細胞膜上的Fc受體發(fā)生選擇性結(jié)合,并介導相應免疫效應的產(chǎn)生。
22、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特點
、買gG:含量最多、半衰期最長、較強的抗感染中和毒素調(diào)理作用、唯一能通過胎盤的抗體、介導III型超敏反應。②IgM:分子量最大、天然血型抗體、出現(xiàn)最早的Ig、抗感染的先鋒抗體、介導IIIII型超敏反應。
、跧gA:血清型IgA由腸系膜淋巴細胞產(chǎn)生,分泌型IgA(SIgA)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層產(chǎn)生。④IgD:是B細胞成熟的重要標準、膜型IgD構成BCR(抗原受體)。
、軮gE: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IgE受體結(jié)合、與過敏反應有關、與寄生蟲免疫有關。
23、單克隆抗體:是由識別同一抗體表位的B細胞克隆產(chǎn)生的同源抗體。
24、補體系統(tǒng)的組成:①補體固有成分(C1-C9)、②補體調(diào)節(jié)蛋白、③補體受體。
25、補體系統(tǒng)激活途徑:①經(jīng)典激活途徑、②MBL激活途徑、③替代激活途徑。
26、經(jīng)典激活途徑特點:
①激活劑:Ag-Ab復合物(IgG、IgM);②參與成分:C1-C9;③過程:識別階段、活化階段、膜攻擊階段。
27、經(jīng)典激活途徑從C1開始,MBL激活途徑從C4開始,替代激活途徑從C3開始。
28、補體系統(tǒng)的生物學作用:
、倏垢腥九c介導炎癥反應:
補體介導的溶細胞作用、補體的調(diào)理作用、補體的炎癥介質(zhì)作用(激肽樣作用、過敏毒素作用、趨化作用)。②參與免疫自穩(wěn)及免疫調(diào)節(jié):
補體的免疫黏附作用、補體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
29、MHC: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是編碼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30、HLA: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稱為人白細胞抗原(HLA),其編碼基因稱為HLA復合體,定位在第6號染色體短臂,分成三類基因區(qū)。
31、HLAI類分子4個區(qū)的作用:
、匐慕Y(jié)合區(qū):決定I類分子的多態(tài)性。
、贗g樣區(qū):是HLAI類分子T與CD8分子結(jié)合的部位,有助于I類分子的表達和天然結(jié)構的穩(wěn)定。
③跨膜區(qū):將I類分子錨定在細胞膜上。
④胞質(zhì)區(qū):可能參與跨膜信號的傳遞。
32、HLAII類分子4個區(qū)的作用:
、匐慕Y(jié)合區(qū):決定II類分子的多態(tài)性,決定其與抗原肽結(jié)合的特異性以及對T細胞的親和力。
、贗g樣區(qū):是與CD4分子結(jié)合的部位。
、劭缒^(qū):將II類分子錨定在細胞膜上。
、馨|(zhì)區(qū):可能參與細胞內(nèi)外跨膜信號的傳遞。
33、HLA分子的分布
①HLAI類分布在幾乎所有核細胞。
②HLAII類分布在APC和活化的T細胞。
34、CD分子:是人類不同譜系細胞在不同分化階段以及活化過程中出現(xiàn)或消失的標志性細胞膜分子。
35、與T細胞功能相關的CD分子:CD2、CD3、CD4、CD8等。
36、與B細胞識別抗原與活化相關的CD分子:CD79a、CD79b、CD19、CD20、CD21、CD22、CD40、CD45。
37、細胞因子:是細胞分泌的、具多重生物活性的、采取自分泌與旁分泌作用方式的小分子蛋白和多肽。
38、細胞因子按生物學作用分為:白細胞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趨化性細胞因子、生長因子。
39、免疫細胞的組成:①淋巴細胞、②單核-巨噬細胞、③樹突狀細胞、④粒細胞與肥大細胞。
40、T細胞膜分子:是T細胞識別抗原、與其他免疫細胞相互作用、接受信號刺激并產(chǎn)生應答的物質(zhì)基礎,包括TCR-CD3復合體、TCR共受體、共刺激分子等。
41、TCR-CD3復合體作用:是T細胞識別抗原和轉(zhuǎn)導信號的主要單位。
42、TCR的共受體:輔助TCR識別抗原,參與T細胞活化信號的傳導。
①CD4:結(jié)合MHCII類分子,外源性抗原(抗原提呈細胞)。
、贑D8:結(jié)合MHCI類分子,內(nèi)源性抗原。
43、共刺激分子:CD28、CD154、CD278、CD2。
44、T細胞的亞群
①Th屬于CD4+T細胞,是輔助T、B細胞產(chǎn)生應答效應的功能亞群。
、赥c主要為CD8+T細胞,是具有免疫殺傷效應的功能亞群。
45、B細胞膜分子:參與抗原識別,以及免疫細胞間及免疫細胞、免疫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是分離和鑒別B細胞的重要依據(jù),包括BCR-CD79aCD79b復合體、共刺激分子、激活共受體等。
46、BCR-CD79aCD79b復合體:可將抗原識別信號向胞內(nèi)轉(zhuǎn)導,為B細胞活化提供第一信號,BCR也可介導抗原內(nèi)化,以便提呈可供T細胞識別的抗原肽。
47、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CD40是B細胞活化第二信號的主要來源。
48、激活共受體:CD19CD21CD81CD225復合體。成熟B細胞表面表達CD19。
49、B細胞的亞群
51、NK細胞的免疫生物學作用:①抗感染、②抗腫瘤、③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
52、單核巨噬細胞生物學作用:①抗原提呈、②天然防御、③炎癥反應。
53、免疫應答:適應性免疫應答是指機體免疫系統(tǒng)接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細胞特異性識別抗原(表位),發(fā)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進而發(fā)揮生物學效應的全過程,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都包括抗原識別階段、淋巴細胞活化階段、抗原清除階段。
54、CD4+T細胞活化的兩個信號:
、俚谝恍盘枺篊D4+T細胞接受外源性抗原肽與MHCII類分子形成的復合物。
、诘诙盘枺篊D4+T細胞得到CD80等共刺激分子非特異性的共刺激信號。
55、CD8+T細胞活化的兩個信號:
、俚谝恍盘枺篊D8+T細胞接受內(nèi)緣性抗原肽與MHCI類分子形成的復合物。
②第二信號:CD80等共刺激分子、或CD4+T細胞誘導靶細胞表達共刺激分子、或CD4+T細胞直接刺激CD4+T細胞。
56、CD4+T細胞的效應
CD4+效應T細胞(Th)可分泌IFN-γ、TNF及其他致炎因子,激活巨噬細胞并誘導炎癥反應。
57、CD8+T細胞的效應
CD8+效應T細胞(Tc)可高效、特異性地殺傷胞內(nèi)寄生病原體(病毒、某些胞內(nèi)寄生菌等)的宿主細胞、腫瘤細胞等靶細胞,而不損害周圍正常組織。
59、CD8+效應T細胞可通過多種機制殺傷靶細胞:
、俅┛姿仡w粒酶途徑、②FasFasL途徑、③TNF-TNFR方式。
60、B細胞活化兩個信號
、俚谝恍盘枺築CR直接識別TD-Ag。
②第二信號:由Th提供。
61、抗原清除階段
抗體是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中唯一效應物質(zhì),由漿細胞分泌的抗體可通過中和作用、調(diào)理作用、ADCC及激活補體系統(tǒng)活性等,以清除抗原性異物。
62、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又叫細胞免疫,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又叫體液免疫。
63、就抗感染免疫而言,細胞免疫可有效清除胞內(nèi)感染的病原體,體液免疫主要防御細胞外微生物感染及中和毒素。
64、初次免疫應答與再次免疫應答
初次免疫應答:抗原初次進入機體所產(chǎn)生的應答。
再次免疫應答:相同抗原再次進入抗體所產(chǎn)生的應答。
66、凝集反應:是指顆粒型抗原與相應抗體結(jié)合而發(fā)生的顆粒凝集現(xiàn)象。
67、沉淀反應:是指可溶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結(jié)合而發(fā)生沉淀的現(xiàn)象。
68、人工主動免疫:是指給機體接種疫苗或類毒素,使之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力,從而建立有效免疫保護的措施。
69、人工被動免疫:是指給機體輸注免疫效應物質(zhì)(如抗體),使之獲得短暫免疫保護的措施。
第二篇病原生物學
1、病原生物:能引起生物感染,并具有一定致病能力的病原體。
2、醫(yī)學病原微生物3類8種
、俜羌毎臀⑸铮翰《
②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
③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真菌。
3、正常微生物群:在人體特定生理時期、特定解剖部位定植的主要以共生方式生存的生物群落,又稱正常菌群。
4、正常微生物群分部:皮膚、口腔、鼻咽腔、腸道、尿道、陰道、外耳道、眼結(jié)膜。
5、正常微生物群生理作用:①生物拮抗、②營養(yǎng)作用、③免疫作用。
6、微生態(tài)失調(diào):正常微生物群的數(shù)量或種類比例失常,由生理組合變成了病理組合。
7、微生態(tài)失調(diào)原因:①菌群更替、②菌群易位、③宿主免疫功能受累。
8、感染:是病原體的致病力同宿主的抗抵抗力相互作用的過程。
9、消毒:殺滅或去除物品上病原生物的過程。
10、滅菌:殺滅或去除物品上所有微生物的過程。
11、防腐: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防止有機物腐敗變質(zhì)的過程。
12、無菌:物體中無任何活的生物存在。
13、無菌操作:防止病原生物進入人體或者物品的操作方法。
14、高壓蒸汽滅菌法:適用于所有耐高溫物品,如基礎培養(yǎng)基、生理鹽水、手術器械、敷料和注射液的滅菌。
15、紫外線:穿透力較弱,只適合物體表面及空氣的消毒。
16、化學消毒劑的作用機制:
、倨茐牟≡锏募毎、②引起細胞蛋白變性或凝固、③改變核酸結(jié)構。
17、病毒基本特性:
①體積微小、②結(jié)構簡單、③專性寄生、④以復制方式繁殖子代病毒。
18、成熟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稱為病毒體,其大小以納米計量。
19、病毒的結(jié)構和功能
①核心:只含一種核酸(RNA或DNA),決定病毒的感染增殖及遺傳變異等各種生物學特性。
、谝職ぃ翰《镜牡鞍,保護病毒核酸、介導病毒核酸進入敏感宿主細胞內(nèi)、參與感染過程、具有抗原性。
③包膜、刺突(子粒):保護病毒核衣殼、能吸附或融合易感細胞、有助于病毒的感染、具有抗原性。
20、病毒增殖7個階段:①吸附、②穿入、③脫殼、④生物合成、⑤裝配、⑥成熟、⑦釋放。
21、病毒的人工培養(yǎng):①動物接種、②雞胚培養(yǎng)、③細胞培養(yǎng)。
22、病毒感染的來源:①患者、②病毒攜帶者、③被病毒感染的動物或攜帶病毒的動物、④被病毒污染的醫(yī)療器械、生物制品、生活用品等。
23、病毒感染的傳播方式:①垂直傳播、②水平傳播。
24、垂直傳播:指存在于母體的病毒通過胎盤或產(chǎn)道將病毒由親代傳播給子代的方式。
25、病毒的感染途徑
、俳(jīng)呼吸道感染: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水痘病毒、冠狀病毒等。
、诮(jīng)消化道感染:如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
、劢(jīng)皮膚傷口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狂犬病毒、出血熱病毒等。
、芙佑|感染:直接(或性行為)或間接接觸。
、菅海喝鏗BV、丙型肝炎病毒(HCV)、HIV等。
26、隱性感染:指病毒在宿主細胞內(nèi)增殖但不出現(xiàn)臨床癥狀者,又稱亞臨床感染。
27、持續(xù)性病毒感染:①慢性病毒感染、②潛伏性病毒感染、③慢發(fā)病毒感染、④急性病毒感染的遲發(fā)并發(fā)癥。
28、潛伏感染:在原發(fā)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宿主組織或細胞中,但病毒不復制,也不出現(xiàn)臨床癥狀,在某些條件下病毒被激活增殖,導致疾病復發(fā)而出現(xiàn)癥狀。
29、病毒的致病機制(病毒感染對宿主細胞的直接作用)
、贇⒓毎、②穩(wěn)定狀態(tài)感染、③包涵體的形成、④細胞凋亡、⑤基因整合與細胞轉(zhuǎn)化。
30、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倏贵w介導的免疫病理作用
例如:登革熱病毒與相應抗體結(jié)合后,黏附在紅細胞和血小板表面,激活補體引發(fā)III型超敏反應,導致血細胞和血小板破壞,引起出血和休克。
、诩毎庖呓閷У拿庖卟±碜饔
例如:受HBV感染的肝細胞包膜表面存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Tc介導的效應具有雙重性,既可以清楚病毒,也可造成肝細胞的損傷。機體對病毒感染免疫應答的強弱決定臨床過程的轉(zhuǎn)歸。
31、干擾素(IFN):是病毒或其他IFN誘生劑使人或動物細胞分泌的一類具有多種生物學活性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主要是I型IFN。
32、IFN抗病毒的特點:①廣譜性、②間接性、③選擇性、④種屬特異性、⑤高活性。
33、病毒感染可以引起細胞、體液免疫。
34、呼吸道病毒:指以呼吸道(氣溶膠、飛沫等)為主要傳播方式的一類病毒。
35、流行性感冒病毒形態(tài)與結(jié)構:
流感病毒多呈球形,直徑80-120nm,從患者體內(nèi)初次分離時呈絲狀,長短不一,由核衣殼和包膜構成。
36、核衣殼由病毒RNA、RNA多聚酶和核蛋白組成;包膜由基質(zhì)蛋白、雙層(類)脂膜和糖蛋白突起組成。
37、流感病毒按M蛋白與NP的抗原差異可分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行最強。
38、甲型最易變化,由基因組自發(fā)的點突變,變異幅度小,屬于量變,稱為抗原漂移。由基因組基因重新排列,抗原變異幅度大,屬于質(zhì)變,稱為抗原性轉(zhuǎn)變。
39、流感的主要傳染源是患者和隱形感染者,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通過飛沫或污染的手、用具等傳播。
40、防治:接種與當前流行株型別基本相同的疫苗。
41、其他常見呼吸道病毒
42、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是腸道病毒屬的一種代表性病毒,可引起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侵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脊髓前運動神經(jīng)元,導致肢體肌肉麻痹。因多見于兒童,俗稱小兒麻痹癥。
43、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
44、防治:使用滅活疫苗(IPV、SalkVaccine)和口服脊髓灰質(zhì)炎減毒活疫苗。
45
、其他常見胃腸道病毒
46、肝炎病毒五型縮寫
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
47、乙型肝炎病毒血中3種形態(tài)
、俅笄蛐晤w粒:又叫Dane顆粒,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顆粒。
、谛∏蛐晤w粒:復制過程中過剩的外衣殼,無傳染性。
、酃苄晤w粒:復制過程中過剩的外衣殼,無傳染性。
病原生物免疫篇三:《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教案
課堂教學計劃
第
1
課堂教學計劃
星期
課堂教學計劃
2
課堂教學計劃
3
課堂教
學計劃
4
課堂教學計劃
5
【病原生物免疫復習題庫】相關文章:
高三生物《免疫調(diào)節(jié)的類型》復習重點歸納07-04
生物復習要點07-02
免疫與健康生物考點解析06-23
八年級的下冊生物傳染病和免疫知識復習07-02
高中生物關于免疫的習題精選06-20
生物復習實用妙招06-28
水中的生物復習學案06-23
生物高考的復習策略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