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手机免费在线观看,国产女人在线视频,国产xxxx免费,捆绑调教一二三区,97影院最新理论片,色之久久综合,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散文精選 百文網(wǎng)手機站

蒜臼春秋散文隨筆

時間:2021-07-12 11:24:42 散文精選 我要投稿

蒜臼春秋散文隨筆

  我家有一個赭紅色的石質(zhì)蒜臼,是祖上所置,距今恐有百十余年。

蒜臼春秋散文隨筆

  蒜臼不大,臼窯很深,很光滑。臼錘是一塊盈握大小的石頭,有六七寸長,上部呈三棱錐形,下部呈球形,經(jīng)年累月的摩挲使其表面光滑如玉。就是這么一個普普通通的蒜臼,陪伴我們家?guī)状硕冗^了艱難的歲月,使簡單而粗糙的農(nóng)家飯食平添了幾多滋味。

  我小的時候,曾聽母親說,什么時候把蒜臼底兒搗透了,家里就該出大官兒了。我看著有二指兒厚的蒜臼底兒,癡癡地想:什么時候才能把蒜臼底兒搗透呢?

  打我記事起,農(nóng)家一日三餐的飯食除了糊涂還是糊涂,早晚紅薯糊涂或紅薯干兒糊涂,中午菜糊涂,一年到頭也喝不上幾次面條兒。除了年節(jié)和家里來了客人,平常是不炒菜或熬菜的。那些年月不單是沒有菜,沒有油,更多的是沒有炒菜的地方,自然也就沒有炒菜鍋。

  俗話說:寡湯難喝。大人吃得少,農(nóng)活重,干起來就沒有力氣。飯不甜不咸,小孩兒就常!棒[飯”。這時,蒜臼就派上了用場。于是,母親就把黃豆炒熟,配以辣椒、蔥、蒜等在蒜臼里搗碎搗爛成糊狀,再用鹽水一活,就成了佐飯的美味佳肴。用母親的話說:甭管啥法兒,把飯哄進肚里不饑就中。

  冬春季節(jié),喝菜糊涂還可以。夏天,天熱,菜糊涂黏稠,干急涼不下來,喝著不利。有巧婦便將紅薯面用熱水燙一下,揉成面團,再用“擦子”擦成蝌蚪狀,下到鍋里滾熟,撈出在涼水里激一下。盛到碗里配上玉米菜,用蒜臼搗出的辣椒、蒜汁兒一拌一攪,便成了一餐至味——“蛤蟆蝌蚪?jīng)雒妗薄?/p>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玉米種植面積的擴大,農(nóng)家終于吃上了饃饃,但由于玉米面的黏性差,烙不成單饃,只好拍成大約一厘米厚碗口大小的餅子用鏊子焙熟,或團成大餅在鍋里蒸一蒸。到了吃飯的時候,左右鄰舍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手端著湯碗,一手端著盛有辣椒汁兒、蒜汁兒或二者混合汁兒、上邊摞著餅子的小碗,來到“吃飯場”里,邊說邊吃,很是熱鬧。人們撕下一小塊餅子,蘸一下辣椒,送到嘴里,大口咀嚼、咽下,再喝上一口玉米糝湯,如此反反復(fù)復(fù)。辣椒、大蒜的辛辣常常使人們吃得鼻尖兒上冒汗,嘴舌不停地咂吧、吸溜。

  有鄰人叫老憨者,飯量奇大,特別愛吃辣椒,在生產(chǎn)隊里當大把兒使牲口。一頓早飯能喝兩“窯亨”(大海碗)稀飯,吃十多個玉米餅子,蘸兩蒜臼辣椒。他吃餅子從不用手拿,也不用小筐盛,而是串成滿滿一筷子,手舉著,炫耀似的從家里走向“飯場兒”。

  這在當時傳為笑談。

  后來,農(nóng)家的日子越來越好了,炒菜、熬菜成了尋常事,蘸辣椒汁兒、蒜汁兒吃饃已經(jīng)成了經(jīng)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們永遠的記憶。

  現(xiàn)在,蒜臼已經(jīng)很少用,它像一個垂垂老者,整日蜷縮在廚房的一隅,怔怔地、默默地注視著周圍的`一切。只是人們喝撈面條兒時,為了使飯食更加有滋有味,才想起了久違的它。試想,吃撈面條如果不配上蒜臼搗出來的辣椒、大蒜、芝麻、藿香、十香菜所謂的“五汁兒”,那叫撈面條兒嗎?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很多老物件如同過世的老人成了人們永遠的回憶。承載著數(shù)千年農(nóng)耕文明歷史的、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無限滋味的蒜臼會不會消失呢?

  我想,應(yīng)該不會吧!

  望著我家有近百年歷史的蒜臼,睹物思人,我想起了我的祖輩、父輩,想起了過去艱難困苦的日子,也想起了母親的話:蒜臼底兒搗透了,官兒就出來了。

  其實,那是個美麗的謊言,是老輩人在鼓勵孩子們:無論眼下的生活多么艱辛,多么難過,都要熬下去、活下去……

【蒜臼春秋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蒜面條散文隨筆08-24

老田春秋散文隨筆08-27

散文隨筆:感悟春秋02-21

清香的小蒜散文隨筆05-18

蒜有好脾氣散文隨筆07-27

夢在春秋和冬夏散文隨筆06-06

我喜歡臼的隨筆05-29

歲月如夏,春秋如夢的散文隨筆07-22

書香女人墨染春秋散文隨筆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