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拱手磁器口精選散文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薄俺厮疂u涼蟬唱稀,長空雁陣嶺南飛!边@些立秋詩句,描寫的應該是北方的秋景吧,起碼對于火爐城市重慶來說是很不貼切的。重慶的夏天特別漫長,往往立秋過后很長的時間里仍然是熱浪滾滾,酷暑難耐。而一旦等到稍有涼爽的秋意后,仿佛又一下子進入了冬天。故而,當?shù)厝顺Uf重慶是沒有秋天的。
這不,今年立秋過后已經(jīng)十幾天,雖說中間還下過好幾場陣雨,可重慶一直都是高溫酷暑天氣,其間,有媒體曾報道地表溫度高達65攝氏度。就在這樣一個初秋時節(jié)的酷暑日子,我和好友同游了千年古鎮(zhèn)磁器口。
磁器口位于沙坪壩區(qū)嘉陵江畔,距離繁華的主城區(qū)僅有3公里。主城到古鎮(zhèn)的交通相當方便,我們從南坪乘坐808路公交車,終點站就是磁器口;蛟S是因為重慶近幾年發(fā)展太快,公交車駛進終點站,我們卻絲毫沒有覺察到已進入城郊,仿佛仍在繁華的市中心。
公交站旁,兩側仿古建筑鱗次櫛比,帶有濃重的明清色彩,造型獨特,風格各異,既古樸典雅,又高大宏偉。我以為這就是千年古鎮(zhèn)了,后來看了指路牌才知道這只是古鎮(zhèn)的“迎賓大道”——磁童路。
沿磁童路往前走百來米,左轉(zhuǎn)穿過人行橫道,便可見古鎮(zhèn)入口處之牌坊?赡苁艽磐方值缹掗煟ㄖ叽蟮囊曈X影響,與古鎮(zhèn)建筑頗為協(xié)調(diào)的牌坊則顯得小巧。倒是牌坊上的對聯(lián),更是引人入勝,“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來萬盞明燈!辈粌H字寫得龍飛風舞,且形象生動地記錄古鎮(zhèn)千百年來的繁榮景象。
古鎮(zhèn)門口也早已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操著不同口音的游客們紛紛在磁器口牌坊前攝影留念,更多的年青人則擺出各種姿勢玩自拍?磥恚鞍兹绽锴斯笆,入夜來萬盞明燈”,早已不只是磁器口古時的繁榮景象,也正是當今磁器口的熱鬧盛況。
步入古鎮(zhèn),街道驟然變窄,顯得特別擁擠。兩側商鋪林立,緊緊相擁。行人摩肩接踵,移步艱難。身臨其境,仿佛就置身于繁華擁擠的大都市,又仿佛正在趕年前的最后一個場。如有人站在商鋪前詢價或照相,后來者就只好停步等待。
一條油光發(fā)亮的青石板路,迎來送往了多少的商旅游人,見證了磁器口的千年興衰。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間(公元998年至1003年),明朝時形成水陸交匯的商業(yè)碼頭,開始繁榮,清末民國時為鼎盛時期。直到上世紀60年代,隨著碼頭的'搬移,以及公路運輸業(yè)的發(fā)展,熱鬧了千余年的磁器口終于安靜了下來,并逐步開始衰落。
磁器口因山上有白色巨石崖壁而初名白崖場,后因明建文帝曾在場上的寶輪寺隱匿四五年,世人遂將寶輪寺改名為龍隱寺,白崖場也因此改稱為龍隱鎮(zhèn)。清朝初期,龍隱鎮(zhèn)盛產(chǎn)瓷器,遠銷蜀外,名聲遠揚。后商人們因方便順口,慢慢地就把龍隱鎮(zhèn)叫成了瓷器口。因“瓷”與“磁”相通,后又被叫成磁器口,一直延用至今。
沿街建筑多為竹木結構,穿斗夾壁或穿半木板墻,極具川東民居特色。鋪面多為一進三間,長進深戶型。看起來鋪面不大,但里面卻很深。古舊的老屋里大多經(jīng)營著頗具當?shù)靥厣耐撂禺a(chǎn)、名小吃,以及全國各景點大同小異的旅游商品,或水果、糖畫、棉花糖等,偶爾也有書畫、服飾等商鋪,無不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有一間叫“鑫記雜貨店”的商鋪則頗為特別,無論是門面、匾額,還是鋪內(nèi)擺設,都是陳舊而簡陋,雖然柜臺上還立有一塊同樣陳舊的“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牌子,但幾乎沒有一點現(xiàn)代商品。商鋪門前有一個蓬頭垢面的人物銅像,左手握草帽,扣于胸前,右手撐在背后的石砌臺階上,臺階上還放著2只重疊的籮筐,并斜靠著一根棒棒。如果不看介紹,你一定會把他當成了重慶特色的“山城棒棒”了,可他卻是家喻戶曉、大名鼎鼎的《紅巖》小說中的“瘋老頭”,共產(chǎn)黨員華子良(原型叫韓子棟)。而這家“鑫記雜貨店”也正是川東地下黨秘密聯(lián)絡點。
古鎮(zhèn)的小吃、美食頗為聞名。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已成為享譽四方的“飲食三寶”。古鎮(zhèn)雞雜、手工酸辣粉、手工糍粑等百吃不厭。最為出名的,當屬是古鎮(zhèn)麻花。古鎮(zhèn)上有好幾家都標為總店或老店的麻花店,每天都是排著長隊購買。
古鎮(zhèn)最有特色的是茶館。百來米長的老街,開有十幾家茶館,古風猶存。據(jù)介紹,當年鎮(zhèn)上茶館最多時達百余家,袍哥、水手及閑雜人等都愛進茶館喝茶、擺龍門陣,甚至達官貴人、名人學者也喜來此了解民情。古鎮(zhèn)茶館的特色是配套有說書服務,各家茶館紛紛邀請說書藝人登臺掛牌說書,招徠生意。有的還配套有川劇坐唱、四川清音、四川竹琴等藝術表演,故稱“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
相比街面上的熱鬧情景,鋪面后邊的院落則顯得冷清。然而,正是這些冷清的院落,或許就隱藏著一個個傳奇的故事。黃桷坪巷就有一個“翰林院”,原為晚清孫氏私塾,因?qū)O家共有3人考中舉人,另有2學生高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故有“一門三舉子,五里兩翰林”之說。所以,當?shù)乩习傩站桶堰@所私塾稱為“翰林院”。
而距離“翰林院”不遠處,還有一個“鐘家院”,其顯赫絲毫不遜于“翰林院”!扮娂以骸钡闹魅私戌娫仆,自幼聰穎好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經(jīng)人推薦任慈禧太后外采辦,深得重用。后鐘云亭告老還鄉(xiāng),便在北京請人設計好圖紙,回到磁器口修建了這個既有北方院落特色,又極具南方民居特色的院子。
說起“鐘家院”,不得不說的是兩副對聯(lián)的故事。據(jù)稱,鐘云亭告老還鄉(xiāng)修好房子后,認為自己生活富裕,且有神靈相助,便把管教子女及家務雜事全交給了夫人李氏,自己成天在外喝酒泡茶館。李夫人頗為擔憂,苦思多日后寫下一副對聯(lián):金雞引路,莫道因緣有蹊蹺;衣錦還鄉(xiāng),仍需從頭做文章。
這里還有一個傳說。某年,鐘云亭到東北為慈禧采購壽誕物品,恰遇大雪,河流結冰,車馬受阻。一天晚上,正當鐘云亭焦急萬分,苦思冥想過河之策時,忽見遠處燈光閃動,走近一看,乃一廟宇,供奉著一只碩大的金雞。他暗暗稱奇,誠心誠意地磕了三個響頭。次日天明,鐘云亭聽到幾聲鳴叫,趕忙起床,卻發(fā)現(xiàn)一串雞腳印直通對岸。于是,趕緊招呼人馬,循著雞腳印過河,終于圓滿完成采購任務,受到了慈禧犒賞。
李夫人對聯(lián)中的“金雞引路”,便是典出于此。鐘云亭何等聰明,回家看到夫人的對聯(lián)后,心生慚愧,也立即寫了一副對聯(lián):琴棋書畫,熟能生巧;之乎者也,勤可補拙。從此,鐘云亭收回浮躁之心,安心教育子女,熱心幫助鄰里,樂善好施,在磁器口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據(jù)稱,李夫人的筆墨端莊娟秀,樸實無華。而鐘云亭的書法則似有雷庭萬鈞之勢,但卻又含而不發(fā),極其收斂。只可惜兩副對聯(lián)的真跡已毀。
除了一些名人院落外,僧侶道長們也常常隱在“鬧里有靜”之處。磁器口有“三多”,除了茶館多、名人足跡多以外,那就是廟宇多了。小小磁器口,居然有“九宮十八廟”之說,寶輪寺、云頂寺、復元寺、文昌宮等等。但大廟宇毀于戰(zhàn)火,只留下殘垣斷壁。
最出名的寺廟是寶輪寺。寶輪寺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間,鼎盛時方圓30余華里到處都是神殿廟宇,僧侶達300多人,禪房100多間。后大多建筑后毀于戰(zhàn)火,所幸大雄寶殿保存完好。大雄寶殿采用全木結構,整個建筑組合末用一顆釘子,殿中兩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許,一柱凹下幾寸,歷經(jīng)千年,兩柱平衡無歪斜之勢,真可謂巧奪天工,堪稱一絕。更為神奇的是,佛像座前的放生井直通嘉陵江九石缸河灘,相傳有人曾投鴨于井中,事后在九石缸出現(xiàn)。
文昌宮則是道觀中最熱鬧的地方,有舊時民謠為證:歌樂靈音寺,龍隱鳳凰臺,渠涪文昌水,石馬桂花香。而百年道觀寶善宮,卻是清代和民初時期道教及民間許多神教信仰者活動場所,20世紀30年代初,政府廢舊學辦新學,就在此設立嘉陵小學。
至于名人足跡多,那可真是其他古鎮(zhèn)無法比擬的。大明皇帝曾在寶輪寺隱匿幾年,曾致磁器口改名龍隱鎮(zhèn);四川總督劉湘開辦煉鋼廠、機修廠,使磁器口成為四川最早的煉鋼基地;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吳宓,曾在磁器口傳道授業(yè)、著書立說;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丁肇中曾就讀于磁器口的嘉陵小學。而磁器口的鳳凰山,曾作為國民政府教育部美術委員會駐地,更是聚集了徐悲鴻、傅抱石、王臨乙、張書族、豐子愷、宗白華等眾多的全國知名的美術家及美學家。
一條青石板路,承載著磁器口千年歷史,但她卻很短,僅用3個小時,我們就已走完大街小巷,終于來到了最值得期待的磁器口碼頭。從正街到碼頭,有一條長長的梯坎,兩側雖是坡坡坎坎,但也是商鋪林立,密密麻麻。我來不及參觀兩側商鋪,就迫不及待地直奔碼頭。一口氣下完數(shù)十級梯坎,便是一家茶館。來時看過資料,本想在此叫上一杯老鷹茶,倚江細品,慢慢地欣賞一番磁器口興也因“她”,衰也因“她”的嘉陵江碼頭。然而,江面上除泊有2艘亦開有茶館的游船外,卻平靜如鏡,已看不到舟來舟發(fā),川流不息,裝卸搬運,絡繹不絕的繁榮景象。
雖然這也早在我的想象之中,但我也不由得產(chǎn)生了無端的落寞,哪還有心情品茶賞景?僧斘也粺o遺憾地離開碼頭,在梯坎的平臺上回頭再向碼頭張望時,卻發(fā)現(xiàn)也有很多人正在東張西望,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還在心有不甘地尋找那“白日里千人拱手”的景象呢。其實,磁器口的日游客接待量早已是數(shù)以萬計,但畢竟只是游客,終究還是少了“每天上千艘船劃向碼頭”的千人“拱手”。
【千人拱手磁器口散文】相關文章:
游磁器口散文隨筆05-26
山城風光—游磁器口隨筆12-24
我的家鄉(xiāng)磁器口作文600字02-17
龜口的傳說散文03-23
仰口碧波散文08-13
嵩口表情散文09-12
站在歲首的檔口散文07-11
到喬口去優(yōu)美散文07-12
托口沅江起步的地方散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