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聊齋志異之周克昌》原文及譯文
引導(dǎo)語:《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集。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聊齋志異之周克昌》原文及譯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淮上貢生周天儀,年五旬,止一子,名克昌,愛昵之。至十三四歲,豐姿益秀;而性不喜讀,輒逃塾從群兒戲,恒終日不返。周亦聽之。一日既暮不歸,始尋之,殊竟烏有。夫妻號啕,幾不欲生。
年余昌忽自至,言:“為道士迷去,幸不見害。值其他出,得逃而歸。”周喜極,亦不追問。及教以讀,慧悟倍于曩疇。逾年文思大進(jìn),既入郡庠試,遂知名。世族爭婚,昌頗不愿。趙進(jìn)士女有姿,周強(qiáng)為娶之。既入門,夫妻調(diào)笑甚歡;而昌恒獨(dú)宿,若無所私。逾年秋戰(zhàn)而捷,周益慰。然年漸暮,日望抱孫,故嘗隱諷昌,昌漠若不解。母不能忍,朝夕多絮語。昌變色出曰:“我久欲亡去,所不遽舍者,顧復(fù)之情耳。實(shí)不能探討房帷以慰所望。請仍去,彼順志者且復(fù)來矣。”媼追曳之,已踣,衣冠如蛻。大駭,疑昌已死,是必其鬼也。悲嘆而已。
次日昌忽仆馬而至,舉家惶駭。近詰之,亦言:為惡人略賣于富商之家,商無子,子焉。得昌后,忽生一子。昌思家,遂送之歸。問所學(xué),則頑鈍如昔。乃知此為昌;其入泮鄉(xiāng)捷者鬼之假也。然竊喜其事未泄,即使襲孝廉之名。入房,婦甚狎熟;而昌靦然有怍色,似新婚者。甫周年,生子矣。異史氏曰:“古言庸福人,必鼻口眉目間具有少庸,而后福隨之;其精光陸離者鬼所棄也。庸之所在,桂籍可以不入闈而通,佳麗可以不親迎而致;而況少有憑借,益之以鉆窺者乎!”
譯文:
淮上有一位貢生,叫周天儀,年已五旬,膝下只有一子,名叫克昌,周天儀對他非常溺愛。克昌長到十三四歲,出落得瀟灑俊雅,但他天性不喜讀書,總是逃學(xué),跟孩子們一塊戲鬧玩耍,經(jīng)常整天不回家。周天儀也聽之任之。一天,天黑了克昌還沒回家,全家人才開始尋找,竟不見蹤影。周天儀夫妻號啕大哭,幾乎痛不欲生。
過了一年多,克昌忽然自己回來了,說:“我被道士迷了去,幸沒被害。正巧他外出,我才逃了回來。”周天儀喜出望外,也不加追問。此后再讓克昌讀書,只覺他比原來聰明了好幾倍。過了一年,克昌文思大進(jìn),既而又參加了府學(xué)考試,于是成了名士。世族大家都爭著向他許親,克昌都不樂意。趙進(jìn)士有個女兒,很有姿色,周天儀硬強(qiáng)為兒子娶了過來。媳婦進(jìn)門,夫妻二人調(diào)笑甚歡,但克昌總是獨(dú)宿,似乎從未沾染過妻子。第二年,克昌考中舉人,周天儀越加感到欣慰。但自己漸漸衰老,天天盼望抱孫子,所以曾暗示克昌這件大事。克昌卻漠然置之,似乎不懂。母親再不能容忍,一天到晚絮絮叨叨,克昌變了臉色,出門而去。說:“我早就想走了,之所以沒立即走,是因?yàn)殡y忘父母養(yǎng)育之恩。實(shí)在不能探討閨房中的事情,以安慰父母的心愿。請讓我仍舊離去,那個會順從父母意愿的人馬上要來了!”家中的傭婦追上去拉他,克昌已跌倒在地,衣冠像蟬蛻皮一樣堆在地上,人卻不見了。全家人都非常驚駭,懷疑克昌已死,所見到的是他的鬼魂。但也只有悲嘆而已。
第二天,克昌忽然騎著馬帶著仆人回來了,全家人驚慌失措。走近他略微問了幾句,也是說被惡人劫了去賣給一個富商家。這個富商沒有兒子,拿他當(dāng)親兒子一般看待,買了他后,富商忽生一子。他想家,富商便把他送了回來。問他以前學(xué)過的東西,則跟過去一樣愚鈍。于是才知道這個是真克昌,而那個考中舉人的是假的,是鬼變的。但周家暗喜這件事沒有泄露出去,便讓克昌承襲了舉人的名份。行房事時,妻子倒是非常親熱熟練,但克昌很羞慚。面有愧色,好像新婚一樣。剛過一年,克昌便生了兒子。
【《聊齋志異之周克昌》原文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聊齋志異之連城》原文及譯文05-10
《聊齋志異之畫皮》原文及譯文05-16
《聊齋志異之俠女》原文及譯文05-17
《聊齋志異之酒友》原文及譯文08-31
《聊齋志異之阿寶》原文及譯文08-28
《聊齋志異之連鎖》原文及譯文06-23
《聊齋志異之菱角》原文及譯文07-12
《聊齋志異之天宮》原文及譯文05-30
《聊齋志異之詩讞》原文及譯文10-11
《聊齋志異之小梅》原文及譯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