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一、試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試為閉卷考,試卷共兩大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試卷總分100分。涵蓋了歷史與社會第一、二單元和思想品德第一、二單元的主要內(nèi)容,其中第一大題是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20分,第二題非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30分。本套試卷注重基礎,考察全面;重視應用,凸顯能力。整套試卷對教材各單元知識點的考查分配較均勻,涵蓋較全面,部分選擇題設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本套試卷充分考慮到基礎教育的基本要求,沒有偏題、怪題,整個試卷難易適中。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參加考試人數(shù)351人,年級平均分62.46分,優(yōu)秀率10.06,及格率64.50,最高91分,最低10分。
學生做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對主干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不審題,題目中要求選錯誤的,可學生一眼看過去只選了一個正確的。
2、錯別字較多,對一些常見常用的地名、人名寫錯,知識系統(tǒng)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較差。隨著能力考查的不斷加強,取自于課外的史料也不斷增多,閱讀理解史料是解題的關(guān)鍵。但在本次考試的材料分析題中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還是比較欠缺;
4、對歷史史實聯(lián)系和分析概括能力還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題,很多學生知識掌握缺乏系統(tǒng)性、整體性,知識遷移能力較弱,對熱點不夠關(guān)心。部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與把握存在欠缺導致出現(xiàn)審題不清、答非所問現(xiàn)象。分析問題、提取信息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學習方法簡單滯后,以死記硬背為主,忽略學習過程。
例如:歷史與社會第11題第1小題考的'是春秋戰(zhàn)國的時代特征,要求從圖1《春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和圖2《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運動》中歸納概括,學生基本能答到“戰(zhàn)亂、變法”等相關(guān)知識點,答到“分裂割據(jù)、思想解放”的學生較少。
第2小題考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張這一基本知識點,大部分學生能回答出“德、禮”,但是回答完整“仁、克己復禮、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的學生較少,這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沒有多加記憶,另外一小部分學生回答“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是教育思想而非政治主張,這說明學生不會審題。
第3小題學生基本能答出“商鞅變法”但是有部分學生“鞅”字寫成了“秧”導致扣分,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強調(diào)錯別字問題,商鞅變法影響這一點學生能回答出來個大概,但是語言不夠規(guī)范,說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也沒有對歷史知識加以理解記憶。
社:13.(1)部分學生寫成基督教(2)圖5羅馬廣場石上的文字的解說詞大部分學生不會寫,平時不做重點知識點要求。(3)學生審題不清,要求結(jié)合相關(guān)史實,大部分學生沒有注意,材料的閱讀也不到位,所以得分率不高。
思想品德第11題 對知識點不清晰,記憶不夠,導致學生評價理由不會分析,純屬在散講。核心知識點的記憶還需加強。
思想品德第12題第3小題和第4小題都是讓學生講述如此做的理由,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是都沒有結(jié)合書本知識點,沒有講到“對集體負責”與“與人為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些。
思品第13題 本題從一個新聞事件為情景,考察學生對誠信、責任和善良的理解。難度值預估在0.7左右。材料新,問法明確,提示清晰。
學生平均得分在5分左右。
失分原因分析:
1. 問題明確要求從誠信和責任角度講,學生很多只寫了其中一個方面。
2. 談談看法,首先要求學生做出判斷,很多學生此類題目答題不規(guī)范。
3. 企業(yè)家的作法是屬于善良的考察內(nèi)容,學生無法從材料中分析出這個知識點,很多人還是從責任角度回答,缺乏對題目整體的把握和理解。
教學改進:
1. 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如對善良、誠信、平等、責任等不能很好的區(qū)分。
2. 答題的規(guī)范性(如答題格式,提示語的解讀等)需加強。
3. 語言不規(guī)范,出現(xiàn)了很多口語的表達。
三、對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強化基礎,努力創(chuàng)新,強調(diào)對知識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能力,做到知識與能力并重,過程與結(jié)果并重;
2、強化訓練,要明確答題的一般步驟,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加強解題思路的訓練;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
3、注重學生書面表達的訓練,運用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表述。
4、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信息,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
5、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答題技巧,向工整、規(guī)范答題要分,杜絕卷面臟亂差現(xiàn)象。
6、反復復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xiàn)有效教學。
四、教學建議:
1、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guān)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4、在以后的講學稿中,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經(jīng)過期中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本著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分析】相關(guān)文章:
歷史與社會試卷分析三篇02-23
八年級歷史試卷的分析01-26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02-21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范文06-20
高中歷史試卷分析01-26
八年級歷史期末試卷分析01-26
初中歷史試卷分析報告01-20
最新歷史試卷分析總結(jié)02-23
歷史試卷分析小論文示范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