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臨床醫(yī)學理論婦產科學考點:異常分娩
由于產力、產道和胎兒等任何一個因素異常,造成分娩過程受阻礙,胎兒娩出困難,稱為異常分娩,俗稱難產。以下是百分網小編帶來的詳細內容,歡迎參考查看。
異常分娩
異常分娩(abnormal labor)又稱難產(dystocia)。其主要特征為產程進展緩慢而延長。引起異常分娩的因素包括產力、產道、胎兒及產婦精神心理因素。產程延長會增加分娩期母兒并發(fā)癥,嚴重者可直接危及母兒生命。[1]
分類
產力
產力是分娩的動力,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腹肌和膈肌收縮力以及肛提肌收縮力。其中以子宮收縮力為主。
產道異常
產道異常包括骨產道異常以及軟產道異常。它可以使胎兒娩出受阻,臨床上以骨產道異常為多見。
胎位異常
造成難產的常見因素之一。分娩時枕前位約占90%,而胎位異常約占10%,其中胎頭位置異常居多:有持續(xù)性枕位,持續(xù)性枕后位,面先露 ,高直位,前不均傾位等,約占6%-7%。臀先露約占4%,肩先露極少見。
過度焦慮和恐懼
焦慮是一種常見的負面情緒,是個體對面臨的潛在威脅產生的恐懼和憂慮的一種復雜的心理應激反應。
(一) 體針
取穴
主穴:合谷、三陰交、足三里。
配穴:秩邊、曲骨、橫骨、太沖、陰陵泉、中脘、次髎。
治法
以主穴為主,如催產效果不滿意,據癥加配配穴,如血壓偏高加太沖,小便不利加陰陵泉,飲食不進加中脘等。合谷、足三里施以捻轉提插之補法,中等量刺激;太沖、三陰交用瀉法,宜用較強刺激,能導引針感向上放射為佳。秩邊,以26~28號3寸~4寸長毫針,刺入2.5寸左右(不可超過3寸深),以捻轉結合小提插之瀉法,使針感向前達小腹部(如針感下傳或肛門均須調整);曲骨、橫骨,直刺8分~1寸,令針感達外陰部或整個小腹部呈重脹感。余穴采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分鐘~30分鐘,甚至至1小時,間斷予以運針。主穴亦可接通G6805型電針儀,疏密波,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一般僅針刺1次。過期妊娠者,則上下午各1次,連續(xù)3日。
療效
療效判別標準:(1)優(yōu)級:宮縮比原有基礎提高一倍以上,且在起針后產程縮短者。大多初產婦在起針后9小時以內,經產婦在4小時以內結束分娩;(2)良級:宮縮在原有基礎上提高30%至一倍,或針刺時,宮縮加強但不持久,之后再發(fā)生正規(guī)宮縮,產程縮短在正常范圍內者;(3)無效:針刺后,宮縮較原有基礎提高在30%以下或無變化者。
用上法催產134例,優(yōu)級61例(45.6%),良級48例(35.8%),總有效率為81.4%[3]。
另在過期妊娠30例,其自然分娩率經治療后達到90%[8]。
(二) 電針
取穴
主穴:背部方穴、腹部方穴、肩井。
治法
三穴可同用,亦可僅取肩井或單用腹、背方穴。腹部方穴針法:以10cm長毫針2根,一針自左外陵透右外陵穴,另一針自右歸來透左歸來穴,皮下平刺,二針平行相對;背部方穴針法:以7.5cm長毫針4根,于上髎、中髎、下髎三對穴中任取二對,髎孔進針深刺1寸~1.5寸;肩井穴,取雙側,直刺進針0.8寸左右,不可過深,得氣為度。然后,將上述穴位,接通G6805型電針儀,電流強度一般為15~30 mA,頻率40次/秒鐘~60次/秒鐘,留針30分鐘~1小時。
療效
電針催產177例,總有效率87%~92.21%。其中,腹部方穴和背部方穴鎮(zhèn)痛均較明顯,而腹部方穴更有加速產程的效果[4,5]。
(三) 耳針
取穴
主穴:子宮、皮質下、腰骶椎、內分泌。
配穴:神門、腎。
治法
主穴為主,根據情況加配穴。首次取3~4穴。探得敏感點后,進針行捻轉強刺激,留針直至分娩第三產程結束,或繼續(xù)延長1小時后出針。每隔3分鐘~5分鐘捻轉強化1次。亦可以在其他穴針刺的同時,于子宮穴(雙側)各注入0.2ml催產素(每ml含10單位)。
療效
共催產186例,有效率在80%左右。
(四) 穴位注射
取穴
主穴:合谷。
治法
以催產素1~2單位,于一側合谷穴位注射。針頭刺入至患者覺酸麻脹感后,推入藥液。觀察5分鐘,如仍不見宮縮明顯改善時,于15分鐘后同側或對側合谷重復注射1次。
療效
本法主要用于宮口開全,胎頭已達盆底或胎頭已剝露,且無骨盆狹窄存在,但由于宮縮不好胎兒不能娩出者。應注意,穴注時第二產程不能超過1小時30分鐘。共治療220例,結果顯效(穴注3分鐘~5分鐘后宮縮增強)82例,有效(用藥后宮縮5分鐘~10分鐘明顯改善,或經重復穴注后增強)134例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8.2%[9,10]。
(五) 其他措施
1.產程進展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時刻注意母子情況,子宮收縮強弱,胎頭下降情況及子宮[2] 擴張速度等。
2.針灸無效的病例,多為胎兒本身的因素(如胎兒過大,臍帶纏頸等)或產道因素(如骨盆偏狹等)。應該立即采取其他措施,包括行剖腹產等。
主要參考文獻
[1]灸法矯正胎位協(xié)作組。艾灸至陰穴矯正胎位的研究。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文摘要(一),1979:4~5,北京。
[2]虞孝貞,等。針灸對219例催產、引產臨床療效分析。中國針灸 1981;1(1):12。
[3]廣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婦產科。電針肩井穴催產100例的初步體會。新醫(yī)藥通訊 1974;(4):50。
[4]牛思美。針刺加速產程及鎮(zhèn)痛。上海醫(yī)學 1979;2(6):封三。
[5]張洪吉。耳針催產179例效果觀察。吉林醫(yī)藥 1975;(1):33。
[6]張耕田。耳針治療難產7例。中國針灸 1984;4(4):27。
[7]李妍芹,等。針刺對過期妊娠的催產效應。甘肅中醫(yī) 1990;(4):46。
[8]張洪書,等。合谷穴位注射催產素加速第二產程20例臨床分析。中國針灸 1993;13(3):16。
【臨床醫(yī)學理論婦產科學考點:異常分娩】相關文章: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婦產科異常分娩試題08-07
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婦產科歷年考點:異常產褥08-12
2017臨床醫(yī)學理論《傳染病學》考點:傷寒10-08
2017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婦產科正常分娩考點10-31
2016臨床醫(yī)學理論《傳染病學》考點:細菌性痢疾09-20
最新基礎醫(yī)學理論考點: 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疾病10-20
2017基礎醫(yī)學理論熱門考點:信號轉導異常的原因和機制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