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漁父教學設計范本
一、教材分析
《漁父》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專題“直面人生”的第一板塊“生存選擇”中,本板塊還選了《報任安書》。這兩篇文本在內(nèi)容上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它們是“生存與毀滅”的選擇問題,有較強的互補性。
1、專題教學目標
本專題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閱讀作品,學生能對重大人生問題有思考和追求;學生能對問題展開探討,學會辨證地思考,周密地說理,有所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掌握質(zhì)疑辯論、比較辨析、假設推理等批判性閱讀的基本方法。學生能通過經(jīng)典文本學習,思考“直面人生”的豐富內(nèi)容和表達上多樣的方法;積累經(jīng)典文本中的名句,歸納整理文言文的基礎知識。
2、文本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結合本專題教學目標和文本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俜e累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式。
②分析屈原和漁父的形象,探討他們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和漁父這一特定形象的文化內(nèi)涵
、鬯伎既松卮缶駬,養(yǎng)成對人生負責的態(tài)度。
第一點側重知識和能力目標,第二、三點側重德育目標。關于文言文的教學,文言知識的積累應該是首先要解決的,此外,認識與漁夫的對話而表現(xiàn)出來的屈原的人格是探討本板塊核心內(nèi)涵“生存與毀滅”的矛盾的前提和基礎,因而將教學目標①②定為教學重點;屈原和漁父的對話體現(xiàn)的是抽象的人生哲學,文本是如何體現(xiàn)的,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因而將教學目標②定為教學難點。
二、教法分析
這篇文言文在文字上較淺顯,翻譯理解的難度不是很大,因此主要采用問題探討法。
三、學法分析
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我更注重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根據(jù)系統(tǒng)論 “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以四人為一小組,明確發(fā)言人,小組內(nèi)成員討論,其他小組成員在別人的發(fā)言基礎上可以補充闡釋,從而調(diào)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 此外,強化學生的文本意識。如對屈原與漁父不同的人生選擇如何評價這一問題,在回答的過程中,學生必須緊扣文本本身,不能憑著自己的主觀想法任作評價,不能架空文本。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胨抉R遷的“隱忍茍活”成就了人生的大事業(yè)垂名不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生,可以踐志。死,也可以明志。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位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以死來體現(xiàn)生命尊嚴的詩人——屈原。
(二)整體感知
1、播放朗讀,教師正音;
漁父( fǔ ) 淈( gǔ ) 餔( bū ) 歠( chu? )
醨 ( lí ) 汶( mén) 枻( yì ) 濯( zhu? )
2、齊讀全文,讀準字音。
。ㄈ┙Y合注釋,學生自由讀,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詞和活用字,并指出下列句式的特點。
。1)通假字
漁父:“父”通“甫”,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2)古今異義
a、顏色憔悴(顏色:臉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形容:形體容貌,今指對事物的形象和性質(zhì)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滯于物(凝滯:拘泥,執(zhí)著。今指①停止流動,不靈活;②凝聚)d、何故深思高舉(高舉:行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舉起)
。3)、一詞多義
而:
漁父莞爾而笑(連詞,表修飾)
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連詞,表轉折)
何不(沽)其泥而揚其波(連詞,表承接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連詞,表轉折)
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連詞,表轉折)
于:
圣人不凝滯于物 (介詞,表被動關系,被)
何故至于斯(介詞,引進動作對象,到)
葬于江魚之腹中 (介詞,在)
以:
是以見放(介詞,因為)
【漁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的教學設計08-23
教學設計07-08
教學設計07-13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教學設計01-09
單詞教學教學設計09-17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06-01
設計制作標志的教學設計09-06
設計校園課程教學設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