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液體壓強簡稱液壓,是液體容器底、內壁、內部的壓強。因為液體的壓強等于密度、深度和重力加速度常數之積。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本節(jié)內容是壓強在液體物態(tài)中的體現(xiàn)。 因為該節(jié)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少,并且還用到了密度和力的平衡的知識,所以對學生來說這是難點節(jié)。《課程標準》中本節(jié)沒做具體的要求,但由于壓強在不同物態(tài)中表現(xiàn)的特點不同,其計算和測量也有區(qū)別,另外,液體壓強密切聯(lián)系固體壓強和氣體壓強,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為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完整的壓強知識,一定要重視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
2.了解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知道計算公式;
3.認識液體壓強的實際應用-----連通器,了解生活和生產中形形色色的連通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了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的事實;
2.體驗和感悟游泳或泡澡時身體身體受到水產生的壓強;
3.通過連通器經歷物理模型于生活又實踐于生活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實驗過程中,接受到科學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2.密切聯(lián)系實際,提高自身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通過船閘的學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認識液體壓強的特點及影響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導公式。
教學難點: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教師:光盤、微小壓強計、連通器、水槽、水。
學生:關于帶魚的調查資料。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
創(chuàng)設情境
1.課前要求學生到水產市場上觀察帶魚。查閱資料,調查帶魚的生活環(huán)境。課堂上描述觀察調查結果:市場上沒有獲得帶魚。帶魚生活在深海中。
2. 展示穿著抗壓服的深水潛水員
問題:1.為什么沒有活的帶魚呢?
2.深水潛水員為什么要穿抗壓服?
學生交流討論。
結論:那是因為液體中有壓強。
(教學說明: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之一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將學生的好奇心、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為學習新知識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調查,使學生參與實際的學習活動,學習興趣會很高,同時,調查本身就是一種探究活動。帶魚也是生活中長吃的,學生很熟悉,由它引入新課,還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認識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普遍性。)
【推進新課】
一、活動與探究1:液體壓強的特點
創(chuàng)設情境:在學生知道液體中存在壓強的基礎上,請學生談一談,生活中有關液體壓強的親身體驗。比如游泳或泡澡時有什么感受?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游泳或泡澡時感到胸悶,認識到身體四周的液體對身體都有壓強,說明液體壓強與固體壓強在方向上有不同。
演示實驗
問題:通過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學生活動:分析現(xiàn)象進行歸納。
(播放光盤)
1. 液體內部不只有向下的壓強,還有向側面的壓強;
2.液體中的壓強與深度有關。
分析:液體受重力,同是液體具有流動性,容器壁阻礙液體向四周流動,所以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也就是說,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教學說明:通過帶魚和抗壓服、圖1、圖2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液體中有壓強;液體對容器底有壓強;對容器壁也有壓強。進一步認識到液體中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實驗論證:演示實驗(播放光盤)
演示步驟:
1.介紹壓強計:用手輕輕按一按探頭的橡皮膜,請同學們觀察壓強計u形管中液面出現(xiàn)的`高度差。力稍大一點,管中的液面高度差變大,這表明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壓強也越大。
2將探頭浸入水中,u形管中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
3.將探頭的橡皮膜在同一深度朝向不同方向,發(fā)現(xiàn)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基本不變。
4.將探頭的橡皮膜浸在更深處,發(fā)現(xiàn)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變大。
5.將探頭的橡皮膜浸入鹽水中的同一深度,發(fā)現(xiàn)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變大。
學生活動:分析歸納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
(教學說明:本實驗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定性分析,增加學生對液體壓強的感性認識,初步認識液體壓強在方向和大小上的特點。同時進一步熟悉控制變量的方法,鍛煉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將本實驗變?yōu)閷W生實驗,以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活動與探究2:液體壓強大小的計算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學習知道液體的壓強與方向無關,而與深度、密度有關。到底有什么數量關系呢?
問題:如何知道液體某一位置的壓強大小?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教師引導:既然同一液體在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那么只需要算出某一位置液體豎直向下的壓強就可以了。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探索公式。
(播放光盤)
液體某一位置處豎直向下的壓強是由于該位置受到上方液體的壓力產生的,并且大小等于上方液體的重力。根據壓強的計算方法,還需知道受力面積。不如算出該位置液體橫截面上受到的壓強。
該位置上方水柱高為h,橫截面積為s,液體的密度為ρ,則該位置上方的液體柱體積為v=sh 質量為m
壓力為f=g=mg=ρshg
壓強為p=f/s=ρshg/s=ρgh
深度為h處的液體壓強公式p=ρgh
總結: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是模型法。
問題:1.公式中各個字母所代表的物理意義是什么?單位是什么?
2.根據公式解釋一下液體的壓強特點。
3.根據公式說一說液體壓強與什么因素有關?與所取面積有關嗎?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
(教學說明:公式的推導應該完全放給學生,憑借學生已有的知識完全能夠解決,教師提供填空題的形式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模型,做好引導,切不可教師推導出公式只要求學生記憶。公式得到后,還要充分解釋各個字母的物理意義,特別是h代表的是深度而不是高度?梢越柚毩曔M行鞏固)
問題:底面積分別為0.1m和0.5㎡的玻璃筒,分別盛有0.3m高的水柱,兩桶水對桶底分別產生多大的壓強?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解答。
(教學說明:多數學生受固體壓強公式的影響,較難接受液體壓強與容器底面積無關的事實。大多數學生在解答該題時會采取分別計算壓強大小的方法,這樣在加強了對公式的理解和記憶的同時,通過計算結果有力的證實了這一問題,糾正錯誤認識,使學生認識到對問題的分析不能憑借想當然,憑空臆造)
【即學即練】
1.利用液體壓強公式解釋攔河大壩為什么修成上窄下寬的形狀?答案: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 如圖所示,攔河大壩高30m,水庫水位23m,距水底7m處的a點壓強有多大?(g取10n/kg)
答案: p=ρgh=1.0×103kg/m3×10n/kg×(23m—7m)=1.6×105pa
(教學說明:利用即學即練的練習題幫助學生利用公式分析實際問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練習2是為了強化“深度”的理解。
三、連通器
創(chuàng)設情境:液體壓強的知識在自然界和生活中都有大量的應用。利用自制的泉水演示模型演示泉水噴涌的過程。降低塑料瓶的位置,泉水噴涌的高度也降低。
問題:1。為什么泉水會涌出地面,并且會噴射較高的高度?
2.為什么降低塑料瓶的位置,泉水噴涌的高度也降低?
3 .如果降低塑料瓶的位置與泉眼相平,泉水還會涌出嗎?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現(xiàn)象,思考回答。
結論:這種上端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連通器里的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問題:生活中還有哪些連通器?(播放光盤)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并舉例。如水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等。
師生共同分析所舉事例是否是連通器。
問題:為什么連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展示如右圖所示,假設在u形管底部有一小薄片,試分析薄片兩端受到的壓力壓強的大小關系。
學生活動:討論。如果不相平的話,......
(教學說明:將自然現(xiàn)象移入課堂,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由噴泉到實驗室中的連通器,再到生活中的連通器,經歷了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u形管底部薄片所受壓力壓強的分析,進一步理解液體的壓強公式和平衡力。注意在演示連通器時,要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同一水平面。學生對水塔可能不知道,教師可以(播放光盤)展示圖片。為了更直觀形象,學生所舉事例,教師盡量(播放光盤)配以圖片。)
【課堂小結】
我們大家共同合作,在浩瀚的物理學海洋中(配合課題)遨游了一番,雖然我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學習壓力),但是這節(jié)課我們過得很愉快,那是因為我們解決了很多疑惑,掌握了很多科學知識,同學們能不能總結一下?(播放光盤)
1.液體壓強的特點:(1)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壓強都相等
(3)同一液體中,深度增大,液體的壓強增大;
(4)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增加,壓強增大。
2.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h。
3.液體壓強的應用----連通器。船閘的工作過程。
4.建立模型的物理方法
【布置作業(yè)】
1.“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的第1、2、3、4、題
2.查閱資料,了解各種潛水艇。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的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
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會在實驗中記錄必要的數據,能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教具:
兩端開口的玻璃圓筒、側壁開口的玻璃圓筒、橡皮膜、壓強計、水、鹽水。
壓強計、200mL的量筒、水、鹽水
三、教學過程
(一)舊課復習
1、什么叫壓強?寫出壓強大小的計算公式。
2、壓強的單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課引入
問題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對支承它的物體表面有壓強。液體也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盛在容器內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會有哪些特點呢?(板書課題:第二節(jié)實驗:研究液體的壓強)
(三)進行新課
1、演示、講述
(1)演示實驗:將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開;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圓筒內(倒水前,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筒口相平),請同學們說一說,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側壁開口處扎有橡皮膜的圓筒(倒水前,也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側壁筒口相平),又請同學說一說,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講述:根據以上實驗表明,液體由于受重力作用,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對阻礙液體散開的容器壁也有壓強。(教師板書)
2、學生分組實驗: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這個壓強有什么規(guī)律呢?下面請同學們通過實驗,自己來研究,找出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
(2)用手指輕輕按一按金屬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請同學們觀察壓強計U形管中兩管液面出現(xiàn)的高度差,力稍大點,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壓強也越大。
(3)講述實驗步驟:
一面講述,一面演示。接著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的“實驗步驟”,弄清楚應當怎樣做實驗,通過實驗要研究什么問題。實驗時,注意金屬盒口朝著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體(水或鹽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時,觀察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認真做好記錄。
(4)學生按步驟進行實驗(一部分同學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學用鹽水做)。
實驗中,教師注意指導、檢查,著重檢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記錄數據和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錯誤的結論。
(5)實驗完后,請同學們對實驗所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液體內部是否有壓強?液體內部壓強有什么規(guī)律?分別請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一組同學說一說,在同一深度處,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兩部分同學所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3、課堂討論(教師問,學生答)
問:當把壓強計連著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屬盒放入水中(或鹽水)時,在U形管中觀察到什么?(學生答:U形管的兩管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
問:出現(xiàn)這個高度差,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表明液體內部有壓強)
問: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兩管液面還有沒有高度差?又說明什么問題?(仍有高度差,表明液體內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問:將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著不同的方向,這個高度差是否相等?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這個高度差相等,表明液體內同一深度處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問: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處時,這個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6厘米處這個高度差比在3厘米處大,9厘米處這個高度差更大,表明液體內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問: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為什么鹽水比水大?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答:因為鹽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的壓強也越大)
4、小結:
教師根據剛才的課堂討論、師生對話,簡要進行歸納,表揚同學們認真做實驗的情況,鼓勵同學們對問題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師再把剛才討論所得的結論簡述一遍,分別把各點結論進行板書。
四、歸納小結本課學習情況
1、講述:這節(jié)課通過老師演示實驗和同學們分組實驗,知道了液體壓強的產生和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同學們很有收獲,今后還要繼續(xù)努力,發(fā)揚這種研究問題的精神,認真學好物理知識。
2、請同學們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課堂練習
課堂討論,學生舉手發(fā)言回答對演示實驗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最后由教師進行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1、課后把剛才所做的兩個演示實驗(即第三節(jié)后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的解釋寫在課本上題目的旁邊。有條件的同學回家可把這兩個實驗做一做。
2、把第三節(jié)課后練習第2題和習題第8題做在作業(yè)本上。
(四)說明
1、本課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關鍵是要學生做好實驗。課內,老師講解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和要研究的問題非常必要。這個實驗的操作較為困難,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多加指導。
2、實驗中量筒的內徑應大一些,否則壓強計的金屬盒不易放入,如果實驗室沒有合適的量筒,可用去頸飲料瓶代替,在飲料瓶外壁貼上帶有刻度的紙條即可。
3、按教材,是用鹽水和水比較不同液體(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處壓強不同的實驗,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體,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學生實驗完后,由教師演示來進行驗證),不過用鹽水是最方便的。
4、實驗中指導學生正確實驗、進行觀察,如實記錄數據,對正確得出結論,非常重要,這是實驗成敗的關鍵之所在,也是指導學生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認真實驗,認真觀察,對提高實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大有好處。
5、課本第三節(jié)課后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演示后由學生舉手發(fā)言進行討論,可加深學生的實感,也可以鞏固練習本課所學知識,課后再把結果寫出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課后,有條件的學生再做一做更好。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和液體壓強大小的計算方法,了解液體壓強的特點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實驗,對液體的壓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熟悉使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讓同學們養(yǎng)成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分析歸納能力。密切聯(lián)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意識和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和液體壓強的大小。
【難點】
應用液體壓強的特點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設疑導入: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固體的壓強,提出問題:液體內部是不是也有壓強呢?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過渡:學生列舉生活中能體現(xiàn)出液體壓強的事例。
1.潛水員必須穿潛水服潛水;
2.科學實驗表明,水下100多米的深度連罐頭也被壓爆;
3.很多魚類無法在深海生存;
4.水庫大壩上窄下寬。
問題: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呢?
(一)液體壓強的特點
演示1: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讓學生仔細觀察,說出橡皮膜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演示2:將水倒入一端開口、一端封閉,側壁開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讓學生仔細觀察,說出橡皮膜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
演示3: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讓學生仔細觀察,說出橡皮膜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
討論交流
橡皮膜總會發(fā)生形變,并且總是向外凸出。
總結:容器內的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存在壓強。
(二)液體壓強的大小
我們已經知道了液體內部存在壓強,那么它的壓強大小又如何呢?壓強的大小又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我們假想在液體內部深度h處有一很薄的小液片,小液片的面積為S. 小液片要受到它上面液體的壓力F,這個壓力就等于上面液體的重力G,而重力G大小與質量m有關,質量m與液體密度ρ和體積V有關。利用上述物理量,能否計算出小液片受到的壓強?
液體內部壓強公式:p=ρgh
說明:(1)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
(2)公式中各符號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單位:p──壓強──Pa;ρ──密度──kg/m3;
g──9.8N/kg;h──深度──m。深度是指從液面到所研究的那一點的垂直距離,而不是從該點到容器底或到封閉的容器上蓋面的`距離。
(3)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
(三)液體壓強的應用——連通器
特點:靜止在連通器的同一種液體,各部分與大氣接觸的液面總是在同一高度
學生觀察連通器,自己閱讀課本,找出連通器的特點、在生產中應用。
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應用連通器原理的例子。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練習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討論回答為什么世界上第一大水電站,下部要比上部造得寬一些?
聯(lián)系實際:列舉生活中應用和防止液體壓強的例子。
四、板書設計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
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的實驗過程,認識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和密度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
教學重點:
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液體壓強的大小連通器原理
教學難點:
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
連通器里裝同種液體各液面靜止時相平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實驗:(使用希沃功能的手機同屏功能,展示錄制的實驗)
通過導管從四樓向一樓的壓得很扁的水瓶注水,觀察瓶的變化。(組織學生討論)說明:水對容器底,容器壁有壓強。拓展:水柱很深,高達10米,產生的壓強很大。
(組織學生討論)液體有重力,所以對底部有壓強;液體與固體不同,有流動性。容器壁阻擋著它流動,它就會對容器壁有壓強,并且越深產生的壓強越大。
二、進行新課水對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水的內部是否有壓強?有。為什么說有?
就像我們在吃火鍋時,在中間有一個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開了。假如設想一下,把隔板的一邊的水拿走,另一邊的'水對側壁就有壓強。因此,我們都同意當隔板還在時,兩邊的水對它有壓強,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內部有壓強。
(一)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有什么規(guī)律?或者說,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引導類比
咱們先看能不能把液體分成若干小液滴,(邊畫示意圖,邊講解)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
在這個描述中,關鍵詞是“大量、密集”。
1、直接類比
請找出日常與“大量、密集”有關的事物,請同學們想得越多越好,盡可能多地告訴我。
街上走的人群、亂哄哄的蒼蠅、箱子中的蘋果、一袋子大米??我們從一大箱蘋果開始研究。
2、擬人類比
現(xiàn)在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蘋果,被裝在箱子中。這時,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難、憤怒、受到擠壓、掙扎、無奈??3、象征類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無奈地承受,F(xiàn)在以“無奈地承受”為題,說說日常哪些現(xiàn)象是這樣的?
在圈中的羊、在網中的魚、同學們的學習狀況??我們不妨來討論一下:我們學習狀況是如何無奈地承受?各方面的壓力,如家長、同學、親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對于個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樣的成績在不同的班級或不同的學校感覺也不同。
可見,由于學習的狀況造成的無奈與壓抑,來自各個方面,并與名次、學習環(huán)境都有關系。
(說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從而使陌生的問題變?yōu)槭煜さ膯栴}。該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思維最獨特、最發(fā)散的環(huán)節(jié)。在以上的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想法很多,發(fā)散思維得到從沒有過的訓練,他們的好多想法來自生活,他們更熟悉,更愿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在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中,只起組織、引導的作用。為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切不可為了趕進度,匆匆而過,使學生來不及思考討論,在最能鍛煉學生能力的環(huán)節(jié),達不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三)適用問題
對應學習的無奈,你能否體驗液體中的每個液滴的感受?每個小液滴感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作用,這種作用與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關,也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說
根據剛才的討論,請你談談對液體壓強有關因素的看法。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不同的深度壓強不同,不同的液體中同一位置的壓強也不同。
(五)檢驗論證
我們用實驗來驗證,現(xiàn)在有這樣一種測液體壓強的儀器──壓強計(教師簡介:我把手指壓在橡皮膜上,在右側的“U”形管中出現(xiàn)高度差,我們看到“U”形管中出現(xiàn)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壓強)。
請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交流。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實驗。
得出結論: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體、同一深度壓強是相等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六)評估
今天的實驗只能到此為止。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的實驗:①實驗設計有無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沒有失誤?③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知識應用:
請同學們閱讀書上材料,了解液體壓強規(guī)律的應用(邊閱讀,邊討論)。
請一位同學說明什么是連通器?舉幾個連通器例子。
三、小結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有哪些收獲?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04-19
物理液體的壓強的課程教學設計02-22
壓強教學設計04-24
壓強教學設計03-09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液體壓強的計算07-26
壓強的教學設計模板05-15
液體的表面張力教學設計08-08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教學設計02-04
大氣壓強教學設計(精選5篇)03-11
壓力壓強教案與教學反思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