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化學教師資格考試試題
在各領域中,我們最離不開的就是考試題了,借助考試題可以更好地考核參考者的知識才能。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考試題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教師資格考試試題,歡迎大家分享。
化學教師資格考試試題 1
一、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ㄒ唬⒐腆w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ǘ⒁后w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shù)氣體。
二、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1)工業(yè)“三廢”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農(nóng)藥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氣體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恒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shù)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fā)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學肥料:N、P、K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fā)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
25、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干凈,液面高于濾紙邊緣。
36、藥品取用的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37、金屬活動順序的三含義:
。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里的氫;
。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38、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
。1)大多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
。3)極少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
。1)溫度,(2)是否攪拌(3)固體顆粒的大小
40、使鐵生銹的三種物質:鐵,水,氧氣 。
41、溶質的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三、初中化學常見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氣:氮氣(N2)和氧氣(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
3、煤氣:一氧化碳(CO)
4、天然氣: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鐵/鋼:(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鐵銹:(Fe2O3)
四、初中化學常見物質俗稱
1、氯化鈉(NaCl):食鹽
2、碳酸鈉(Na2CO3):純堿,蘇打,口堿
3、氫氧化鈉(NaOH):火堿,燒堿,苛性鈉
4、氧化鈣(CaO):生石灰
5、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體(CO2):干冰
7、氫氯酸(HCl):鹽酸
8、堿式碳酸銅(Cu2(OH)2CO3):銅綠
9、硫酸銅晶體(CuSO4.5H2O):藍礬,膽礬
10、甲烷(CH4):沼氣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過氧化氫(H2O2):雙氧水
14、汞(Hg):水銀
15、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四、初中化學溶液的酸堿性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堿性的溶液:堿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shù)的鹽溶液
五、初中化學敞口置于空氣中質量改變的
(一)質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于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ǘ┵|量減少的
1、由于揮發(fā)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于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六、初中化學物質的檢驗
。ㄒ唬怏w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干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ǘ㈦x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chǎn)生藍色沉淀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則是鐵離子
。ㄈ⑾嚓P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chǎn)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chǎn)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向三只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淀,就含葡萄糖。
化學教師資格考試試題 2
單選題(共60題)
1、分子與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分子一定是由原子組成,原子中含有電子和原子核
B.發(fā)生化學反應時一定有新物質生成,但原子種類不變
C.稀有氣體是由單原子組成的氣體
D.氧原子只能兩兩結合形成氣體
【答案】 D
2、通過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化學原理的學習。學生應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fā)展.其中描述錯誤的是( )。
A.認識化學變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關于物質變化的正確觀念
B.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所遵循的規(guī)律,知道化學反應原理在生產(chǎn)、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C.贊賞運用化學反應原理合成新物質對科學技術和人類社會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對生產(chǎn)、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關化學變化現(xiàn)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D.在理論分析和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習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逐步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答案】 D
3、紙筆測驗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評價方式,中學化學教師往往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及格率來評定其教學效果,以調整其教學進度。教師運用的評價叫作( )。
A.相對評價
B.絕對評價
C.個體內差異評價
D.診斷性評價
【答案】 B
4、N、33As位于同一主族,下列關系不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N<As
B.非金屬性:N<As
C.熱穩(wěn)定性:NH3>AsH3
D.酸性:HNO3>H3AsO4
【答案】 B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條件下某吸熱反應能自發(fā)進行,說明該反應是熵增大的反應
B.增大反應物濃度可加快反應速率,因此可用濃硫酸與鐵反應增大生成H2的速率
C.催化劑可加快反應速率并影響平衡的移動
D.增大反應物固體的量可促使平衡正向移動
【答案】 A
6、對認知性學習目標水平的描述中,符合從低到高順序的是( )。
A.知道、識別、認識、理解
B.說出、辨認、解釋、應用
C.說出、認識、比較、歸納
D.能表示、舉例、歸納、證明
【答案】 B 7、新課程強調的“面向學生”包含四層含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強調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全面”提高
B.強調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必須達到要求,獲得成功
C.強調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D.課程教學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關注、關照學生的需要、興趣、追求等
【答案】 B
8、下列每組物質中含有的化學鍵類型相同的是( )。
A.NaCl、HCl、NaOH
B.Cl2、Na2S、SO2
C.HBr、CO2、CS2
D.Na2O2、H2O2、O3
【答案】 C
9、某次期末考試,學校要求各年級、各學科分別編制A卷和B卷兩種試卷,衡量兩次測驗的評價結果是否符合學生學業(yè)水平的實際程度。衡量測驗的正確性程度的重要指標是( )。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qū)分度
【答案】 B
10、某教師在講述金屬鈉的性質時,向學生演示了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總結出了金屬鈉所具有的部分性質。該教師的教學行為體現(xiàn)了( )的化學教學原則。
A.歸納共性與分析特性相結合
B.年齡特征與化學語言相適應
C.實驗引導與啟迪思維相結合
D.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
【答案】 C
11、對儀器的使用和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檢漏、洗滌并烘干
B.使用膠頭滴管時,特殊情況下也可把滴管插入到溶液中
C.取過程中,不需要打開分液漏斗的玻璃塞,以防止其漏氣
D.蒸餾時,冷卻水從冷凝管最熱一端進入,這樣冷凝效果好
【答案】 B
12、下列有關乙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燃燒時有濃厚的黑煙
B.實驗室制乙炔時可用CuSO4除雜質氣體
C.為了減緩電石和水的反應速率,可用飽和食鹽水來代替
D.乙炔的收集方法可用排空氣法收集
【答案】 D
13、以下哪種關系不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教材應協(xié)調、處理好的關系
A.知識的分析、闡述與學習方式改進的關系
B.化學基礎知識和拓展知識之間的關系
C.要反應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
D.化學原理知識與化學應用型內容之間的關系
【答案】 C
14、活動表現(xiàn)評價是一種值得倡導的評價方式;顒颖憩F(xiàn)評價應體現(xiàn)(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答案】 B
15、下列哪一項不屬于現(xiàn)代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
A.以系統(tǒng)觀點作指導
B.科學性原則
C.以科學、可靠、先進、合適和完整的教學理念為基礎,遵循教學規(guī)律
D.要從實際出發(fā)
【答案】 B
16、化學實驗設計的首要原則是( )。
A.可行性原則
B.簡約性原則
C.科學性原則
D.安全性原則
【答案】 C
17、以下有關個體內差異評價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個體內差異評價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增強自信心,強化學習動力
B.這種評價的結果往往難以反映個體問的差異,也無法確定被評價者達成教育目標的程度
C.一個學生化學成績持續(xù)提高,教師就可以做出該生已有進步的評價
D.被評價者自己參照評價指標體系對自己的活動狀況或發(fā)展狀況進行自我鑒定
【答案】 D
18、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熱穩(wěn)定性:HCl>HI
B.原子半徑:Na>Mg
C.酸性:H2SO3>H2SO4
D.結合質子能力:S2->Cl-
【答案】 C
19、關于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方法,下列最恰當?shù)氖? )。
A.討論法
B.自學
C.講授法
D.探究法
【答案】 C
20、根據(jù)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數(shù)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
B.鈉離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從左至右最外層電子數(shù)逐漸增多
D.在化學變化中鎂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層2個電子形成鎂離子,其離子符號是Mg+2
【答案】 C
21、教材是使學生達到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的主要內容載體,是教與學的主要工具。下面關于化學教材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教材是教與學的主要工具
B.圍繞教學內容開發(fā)的視聽材料是教材
C.教師教學參考書不是教材
D.學生實驗手冊是教材
【答案】 C
22、某學生在預習烴類物質時,根據(jù)烴的組成和結構將烴分為了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進行學習。該學生運用的思維方法是( )。
A.比較法
B.歸納法
C.類比法
D.分類法
【答案】 D
23、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示范性化學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 )。
A.討論談話法
B.演示觀察法
C.啟發(fā)講授法
D.實驗探究法
【答案】 B
24、化學教師在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應遵循的分組原則是( )。
A.組間同質、組內異質
B.組間異質、組內異質
C.組間同質、組內同質
D.組間異質、組內同質
【答案】 A
25、衡量化學學習任務是否完成和完成質量如何的決定性因素是( )。
A.教師的化學教學活動
B.學生的化學學習活動
C.學校的化學教學資源
D.學生的實際能力
【答案】 B
26、下列關于化學教學板書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板書具有概括、引導思考、示范和互動功能
B.主板書要寫在黑板的顯著位置并盡量保持.不要輕易擦去
C.副板書也要寫在黑板的顯著位置并盡量保持。不要輕易擦去
D.板書設計要體現(xiàn)準確性、簡潔性、啟發(fā)性和示范性
【答案】 C
27、茫茫黑夜中,航標燈為航海員指明了方向。航標燈的電源必須長效、穩(wěn)定。我國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鋁合金、Pt-Fe合金網(wǎng)為電極材料的.海水電池。在這種電池中( )。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A
28、用來表示試題作為測試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標是( )。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qū)分度
【答案】 A
29、為了防止食品變質,常在食品袋中放入小袋的鐵粉,這是利用鐵的( )
A.還原性
B.氧化性
C.酸性
D.堿性
【答案】 A
30、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管理、組織學生,引起學生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活潑、主動地學習,建立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同和教學秩序,從而實現(xiàn)預定的教學目標,這樣的行為方式稱為化學教師的課堂組織。這里強調三點,不包括以下()。
A.強調它是教師的行為,課堂教學如何組織取決于教師預先的謀劃和設計
B.強調課堂組織的指向要服從于預定的教學目標,是為了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
C.強調了課堂組織要著眼于如何能夠使教學過程有序,課堂氣氛和諧,有利于學生注意力集中和學生活潑、生動的學習狀態(tài)的形成
D.強調學生的學習效率,一切為學習成績服務
【答案】 D
31、評價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常規(guī)手段和主要方法是( )。
A.成長記錄袋評價
B.活動表現(xiàn)評價
C.紙筆考試
D.作業(yè)評價
【答案】 C
32、下列有關實驗的操作過程正確的是( )。
A.酸堿滴定過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潤洗錐形瓶以減小實驗誤差
B.比較硫與碳的非金屬性強弱,用玻璃棒分別蘸取相同濃度的Na2CO3、Na2SO3,溶液滴在pH試紙上,測pH C.檢測某種綠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該溶液少許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變紅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變?yōu)榧t色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層液體,當下層液體從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時關閉活塞,然后更換一個接收器,打開活塞將分液漏斗中的液體放出
【答案】 C
33、下列對農(nóng)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稈的處理方法中,不符合“綠色化學”的是( )。
A.就地焚燒
B.發(fā)酵后作農(nóng)家肥
C.加工成精飼料
D.制造沼氣
【答案】 A
34、在課堂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在短時間內,控制教學節(jié)奏,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為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教師需要注意的方面有(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35、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化學程標準在“學習情景素材”方面新增加了要求學生了解“嬰兒奶粉中的蛋白質含量…”常見的食品添加劑,我國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有關規(guī)定…“富營養(yǎng)化污染與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內容,這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修訂的下述哪些變化()。
A.與時俱進,重點關注健康、環(huán)境等社會熱點問題,著力體現(xiàn)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重要價值
B.堅持能力為重,著重突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
C.著重突出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理念
D.總體控制內容總量和難度.加強了學科和學段銜接
【答案】 A
36、化學教學目標陳述的基本成分是( )。
A.主體
B.行為
C.條件
D.程度
【答案】 B
37、下列教學目標屬于“知識與技能”范疇的是( )。
A.認識溶解現(xiàn)象,知道溶液、溶劑、溶質等概念
B.探究幾種物質在水中溶解的溫度變化
C.通過學習溶液的知識、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D.通過學習溶液的知識,明白化學工作者有責任不斷尋求處理和解決污染的辦法
【答案】 A
38、下列教學目標中屬于“過程與方法”類目標的是( )。
A.能舉例說明Fe、Fe2+、Fe3+間的轉化,寫出主要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B.運用列表比較的方法.歸納總結各類金屬化合物的性質 C.掌握乙醇這種重要有機化合物的組成、主要性質和主要應用
D.了解溫度、濃度、壓強等因素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答案】 B
39、《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包括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 )四個部分。
A.診斷建議
B.實施方法
C.實施建議
D.教材編寫
【答案】 C
40、下列實驗操作導致實驗結果偏高的是( )。
A.用濕潤的pH試紙測稀堿溶液的pH,所測定的pH值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時俯視刻度線,所配溶液物質的量濃度
C.滴定前滴定管內無氣泡,終點讀數(shù)時有氣泡,所測消耗標準溶液體積
D.測定中和熱實驗時,將堿溶液緩慢倒人酸中使其充分反應,所測得中和熱
【答案】 B
41、下列分散系能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的是()。
A.稀硫酸
B.硫酸銅溶液
C.氫氧化鐵膠體
D.酒精溶液
【化學教師資格考試試題】相關文章:
教師資格考試題10-22
教師資格考試試題10-22
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試題09-24
教師資格考試小學試題01-14
化學安全培訓試題10-10
教師資格考試歷年試題01-15
江蘇教師資格考試試題10-16
學前教師資格考試試題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