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考試題,考試題可以幫助參考者清楚地認識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你知道什么樣的考試題才是好考試題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 1
一、單項選擇題
1.“明禮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也是現階段我國《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大力倡導的道德規(guī)范,這說明道德具有( )。
A.社會性
B.歷史性
C.民族性
D.繼承性
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 )中。
A.《學記》
B.《大學》
C.《論語》
D.《中庸》
3.人們?yōu)榱吮WC學校中教育活動順利進行而創(chuàng)立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形態(tài)是( )。
A.校園文化
B.學生文化
C.教師文化
D.活動文化
4.任何知識都可以教給任何年齡的學生,這違背了個體身心發(fā)展的(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5.現代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動因是( )。
A.政治需要
B.科技進步
C.生產力發(fā)展水平
D.產業(yè)革命
6.試圖以心理學的“統覺理論”原理說明教學過程的教育家是( )。
A.斯賓塞
B.夸美紐斯
C.赫爾巴特
D.洛克
7.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的關系是(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與發(fā)展的關系
C.相互促進的關系
D.相互包容的`關系
8.目的在于使學生做好上課前的各種準備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 )。
A.檢查復習
B.組織教學
C.講授新教材
D.布置課外作業(yè)
9.“導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現在19世紀初的( )。
A.德國
B.法國
C.英國
D.美國
10.道家主張教育要( )。
A.“有教無類”
B.“非攻”
C.“復歸”人的自然本性
D.“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參考答案:
1.D
【解析】“明禮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階段我國大力倡導的道德規(guī)范,這說明道德具有繼承性。
2.C
【解析】《論語》是孔子的言論集,匯集了孔子的政治、哲學、倫理等思想,也包括了他的教育思想。
3.A
【解析】校園文化是學校創(chuàng)立的為保證各種教育活動順利進行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
4.A
【解析】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教育必須順應這些特點,才能收到預期效果,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5.B
【解析】在現代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主要靠科技進步來推動,故科技進步才是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動因。
6.C
【解析】赫爾巴特以心理學為基礎,解釋了很多教育過程中的概念,而且他主張教學過程是新舊觀念的聯系和系統的過程。
7.B
【解析】德育過程是對受教育者實施教育的過程,品德形成過程是個體努力去踐行道德信念,提高自身的過程,因此,二者的關系是教育與發(fā)展的關系。
8.B
【解析】上課開始時為使學生做好各種準備而進行的工作就是組織教學。
9.C
【解析】l9世紀初,英國學校中出現了“導生制”。
10.C
【解析】道家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復歸”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 2
一、單項選擇題
1.杜威所主張的教育思想被稱作是 ( C )
A.存在主義教育思想; B.要素主義教育思想;C.實用主義教育思想;D.永恒主義教育思想
2.在17世紀,對班級授課制給予了系統的理論描述和概括,從而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B
A.北歐的尼德蘭;B.捷克的夸美紐斯;C.法國的斯圖謨;D.德國的福祿培爾
3.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C)
A.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B.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 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4.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協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 D )
A.觀察法;B.讀書法;C.文獻法;D.行動研究法
A.勞動起源論;B.生物起源論;C.心理起源論;D.生物進化論
6.必須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黨的( B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個國家配合政治經濟科技體制而確定下來的學校辦學形式層次結構組織管理等相對穩(wěn)定的運行模式和規(guī)定,這是指( C )
A.教育制度;B.學校教育制度;C.教育體制;D.學校領導制度
10.馬克思主義認為,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途徑和方法是( A)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B.加強現代科學教育;C.開展網絡教育;D.高等學校擴招
A.認識活動;B.教師教的活動;C.學生學的活動;D.課堂活動
12.師范學校的出現,與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yè),從時間上來說,(C )
A.是同時的;B.師范學校出現得早;C.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yè)的時間早;D.說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C)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14.小學階段是發(fā)展學生個性( B)
A.并不重要的時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時期;C.沒有效果的時期;D.最不會受外界影響的時期
15.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 B)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
A.赫爾巴特;B.瓦·根舍因p;C.懷特海p;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系問題上,應堅持的是( C )
18.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B)
A.主體;B.客體;C.教的主體;D.學的主體
19.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huán)境,讓我在這個環(huán)境里養(yǎng)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干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yè)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這是( B)
A.遺傳決定論的觀點;B.環(huán)境決定論的觀點;C.家庭決定論的觀點D.兒童決定論的觀點
A.杜威;B.懷特海;C.布魯納;D.克伯屈
二、多項選擇題
1.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完整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應當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
A.認知領域;B.日常生活領域;C.情感領域;D.動作技能;E.安全領域
2.文化發(fā)展對學校課程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AC )
A. 內容的豐富;B.增強國家對課程改革控制權;
C.課程結構的更新;D.為課程改革提供物質基礎;E.課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國學校教育層次包括(ABCD )
A.幼兒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學歷教育
4.古希臘把三藝作為教育內容,這三藝是指(BCD )
A.四書;B.文法;C.修辭;D.辯證法;E.論語
5.教育活動中要注意三結合,發(fā)揮教育合力,這三結合所指的三種教育是(ADE )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級教育;D.學校教育;E.社區(qū)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說法的是(BCDE )
A. 方法科學;B.家長對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文化學習;
D.不能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個分支
7.結合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的特殊性,組織教師進修時,一般是(ABD)
A.以業(yè)余為主;B.以自學為主;C.以長期為主;D.以短期為主;E.以國外學習為主
8.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guī)定的少年兒童社會權利是(ACDE )
A.無歧視原則;B.提早自立原則;
C.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D.尊重兒童尊嚴原則;E.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9.以下說法中,反映當代世界各國課程改革中所存在著的一些共同的發(fā)展趨勢的是(BCDE )
A. 重視課程的標準化建設;B.重視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綜合化;
C.重視基礎學科和知識的'結構化;D.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E.重視個別差異
10.下列課程屬于綜合課程的有(ABE )
A.核心課程;B.融合課程;C.潛在課程;D.活動課程;E.廣域課程
三、名詞解釋
1.教育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同社會的發(fā)展人的發(fā)展有著密切聯系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含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解釋之二: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改變人的身心素質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這是廣義的教育;但廣義的定義外延過大,在現代社會,學校教育構成現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學校教育是由專職機構的專職人員承擔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為直接目標的系統性社會活動
2.教育方針教育方針是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方向和總指針,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是確定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方向,指導整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略原則和行動綱領
3.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社會的思想觀點政治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個體思想品質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三個方面
4.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中小學為實現學校教育目的,與課堂教學相配合,在課堂教學以外對學生身心實施多種影響的正規(guī)教育活動
5.教育科學教育科學是以教育現象和教育規(guī)律為共同研究對象的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是若干個教育類學科構成的學科總體
四、簡答題
(1)科技進步是現代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原因;
(2)現代科技知識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主要內容;
(3)科學技術改變了教育技術
(1)以教學為主是由學校教育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
(2)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3)教學為主是由教學自身特點決定的;
(4)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學校工作必須要以教學為主,如我國建國以來教育實踐能說明這一點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個國家對其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而培養(yǎng)目標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級或某一類學;蚰骋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具體要求,是國家總體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階段或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專業(yè)的具體化;
其次,培養(yǎng)目標的確定必須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礎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須通過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而實現
4.簡述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是什么?
(1)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2)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為學校產生提供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
(3)文字的產生和知識的記載與整理達到了一定程度,使人類的間接經驗得以傳遞
(4)國家機器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來培養(yǎng)官吏和知識分子
五、論述題
答:教師職業(yè)道德,簡稱師德,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建設,它的意義是:
(1)師德對教師自身的發(fā)展與提高起保證和推動作用,使教師保持良好的從業(yè)心態(tài);
(2)教師的道德行為對學生是直接的示范,對于養(yǎng)成良好品德處于關鍵時期的小學生來說,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師德修養(yǎng)直接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
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具體內容是
2.如何理解教育的經濟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現實的生產力,是勞動力再生產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夠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
(4)教育還可以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新的生產力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 3
一、填空題(10選7,每題1分)
1.教育者應當使受教育者的(身心)獲得健康發(fā)展。
2.高等教育與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質是(專業(yè))教育。
3.社會(政治制度)決定高等教育的領導權。
4.教育方針以(培養(yǎng)目標)為主要的核心的內容。
5.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
6.強調教學內容綜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學校中(教學大綱)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文件。
8. (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是高等學校教師的主要任務。
9.高等學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教學)工作。
10.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途徑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體驗。
二、選擇題(10選4,每題2分)
1.高等學校既培養(yǎng)學術型專業(yè)人才,又培養(yǎng)( C )。
A .紅又專人才
B理論人才
C .職業(yè)型人才
D .技術型人才
2.高等教育與人類文化的關系是( D )。
A .人類文化制約高等教育
B .文化深刻影響高等教育
C .高等教育決定文化
D .互相包容的內在聯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測性是指( B )。
A .高等教育培養(yǎng)目標
B .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 .高等教育社會活動目的
D .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目的
4.高等教育強調傳授知識與( B )相統一。
A .政治思想教育
B .培養(yǎng)能力
C .素質提高
D .確立共產主義世界觀
5.學分制的主要缺點之一是( B )。
A .不利于學生發(fā)揮特長
B .容易造成教學秩序混亂
C .靈活性差
D .不利于教師發(fā)揮特長
6. 中國高等學校實( C )。
A .通才教育
B .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融合
C .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結合
D .專才教育
7.我國高等教育總體發(fā)展處于( A )階段。
A .大眾化發(fā)展
B .英才教育發(fā)展
C .英才教育發(fā)展為大眾化
D .英才教育向大眾化轉變
8. ( C )在高等學校的社會職能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
A .搞好宣傳
B .發(fā)展校園文化
C .培養(yǎng)專門人才
D .發(fā)展科學
9.高等學校實施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徑是( A )。
A .教學
B .發(fā)展素質
C .科研訓練
D .生產勞動
10.高等學校教師只有( C )才能在本學科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A .社會活動頻繁
B .人際關系好
C .科研成果處于本學科前沿
D .教學成績突出
三、名詞解釋(每題4分,15選3。)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專業(yè)教育,是培養(yǎng)各類高級專門人才的社會活動。P5
2.我國的教育方針——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P31
3.教育方針的基本內容——教育方針是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根據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國情,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為教育事業(yè)確立的總的工作方向和奮斗目標,是教育政策的總概括。教育方針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個方面:教育發(fā)展的指導思想;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實施的途徑。P29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規(guī)定了所要培養(yǎng)的人的基本規(guī)格和質量要求。P31
5.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比較) ——相對于專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種通識教育,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學問,有高級思維,能自我激勵,自我發(fā)展的人才。它實行的是一種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四個特征:(1)知識的基礎性和經典性;(2)內容的綜合性和廣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4)過分通博,學科的深入發(fā)展受影響。P64
6.大眾高等教育(與英才教育比較) ——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與大眾教育,是指高等教育發(fā)展史上的兩個不同發(fā)展階段或兩種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對象、規(guī)模上存在明顯區(qū)別。最主要的區(qū)別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寬窄上。英才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數人的,規(guī)模較小,目的是培養(yǎng)少數治國精英;而大眾高等教育則是面向社會大眾的,受教育者分布廣泛,使更多的人特別是工農大眾子女也可以上大學。教育規(guī)模擴展,以高等教育的層次、種類和形式的多樣化為特征。教育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國家所需要的各行各業(yè)的建設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來的國家管理人員。P69
7.課程——狹義的課程是指被列入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及其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開設順序的總和。廣義的課程則是指學校有計劃地為引到學生獲得預期的學習結果而付出的綜合性的一切努力。廣義的課程突破了以課堂、教材和教師為中心的界線,使教育活動克服了以學科、智育為轉移的唯理性模式的束縛,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選擇教學內容。P235
8.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是按照高等學校培養(yǎng)目標制定的指導教與學活動的
規(guī)范性文件,它體現了社會對某一種專門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的基本要求,是學校組織和管理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教學計劃包括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學習年限(學分總計)、課程設置及其主要的教學形式和學時(學分)的分學期分配。P240
9.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以系統和連貫的形式,按章節(jié)、課題和條目敘述該
學科的主要內容的教學指導文件。它根據教學計劃,規(guī)定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實際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規(guī)定了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P242
10.教材——教材也稱教科書,是教學的主要依據,它是闡述教學內容的專用書籍,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教材的基本構成包括目錄、正文、作業(yè)、實驗、圖表、附錄、索引和注釋。正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P245
11.班級授課制——班級授課制也稱班級教學制,是將學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班級,教師根據各門學科的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和固定的教學時間表,面對由一定數量學生組成的班級進行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P253
12.學分制——學分制是與學年制不同的教學管理制度,是計算學生學習進程
或學習分量的一種方法、手段或尺度。一般是將學生畢業(yè)時應掌握的知識、能力的總體分解成各“小單元”,并分別確定為必修與選修兩大類,規(guī)定每門課程的學分和取得該專業(yè)畢業(yè)應修滿的總學分,作為學生畢業(yè)或獲得學位的業(yè)務標準。P263
13.教學和教學過程——教學是學校實現培養(yǎng)人才的基本途徑,它是由教師、
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介(包括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構成的系統,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系統中通過媒介進行的傳遞信息的雙邊活動。
教學活動作為一種動態(tài)過程而展開就稱為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
的引到下,系統學習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時發(fā)展智力和體力,樹立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過程。因此,教學過程本質上是教師指導下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和發(fā)展過程。教學過程有三個特點:其一,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其二,學生系統地學習間接知識的過程;其三,教學過程是師生間知識傳授的過程,又是學生世界觀、價值觀、道德品質、心理素質形成的過程。P218-219
14.教學原則——教學原則是依據已發(fā)現的教學規(guī)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基本要求。P226
15.學制——學制是指一個國家的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包括:有哪些種類
的學校,這些學校由誰來主辦和管理,學校的性質和任務是什么,實際的入學條件、修業(yè)年限以及各級各類學校的關系如何等等。P85
四、簡述題(每題8分,18選4。)
1.社會政治制度與高等教育的關系P5
答:(一)政治制度對高等教育的制約
1.政治決定了高等教育的領導權
2.政治決定受高等教育的權利
3.政治制約著高等教育體制
4.政治制約著高等教育的方針、目的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 4
一、單項選擇題
1.王老師工作勤勤懇懇,每次上課都不辭辛苦地從上課到下課,但教學效果一直不理想,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王老師最應該反思的是()。
A.教學態(tài)度
B.教學方式
C.教學手段
D.教學組織形式
答案:C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提出(),為切實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A.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
B.以生源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輔
C.以生源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民辦中小學為輔
D.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民辦中小學為輔
答案:A
3.下列現象中,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是()。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造成嚴重損失
B.違反有關規(guī)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費用的
C.侮辱、毆打教師,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
D.侵犯學校校舍、場地和其他財產的
答案:C
4.盡管工作壓力大,事務繁雜,朱老師始終保持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用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這體現了朱老師()。
A.身體素質良好
B.職業(yè)心理健康
C.教學水平高超
D.學科知識豐富
答案:B
5.劉老師很少留意那些考試成績一般的學生,而把主要精力用于培養(yǎng)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劉老師的做法()。
A.違背了嚴慈相濟的要求
B.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C.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
D.違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答案:D
6.為加強班級管理,班主任王老師經常查閱學生日記,侵犯的是學生權利的()。
A.隱私權B.名譽權C.財產權D.受教育權
答案:A
7.下列對絲綢之路的描述正確的是()。
A.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
B.德國地理學家克里斯泰勒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
C.西漢漢武帝時班超首次開拓絲路
D.東漢時的張騫經營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絲路
答案:A
8.下列作品不是達·芬奇創(chuàng)作的是()。
A.向日葵B.最后的晚餐C.巖問圣母D.蒙娜麗莎
答案:A
9.游擊隊之歌的作者是()。
A.朱永寧B.林耀基C.賀綠汀D.夏之秋
答案:C
10.實現學校教育對學生發(fā)展的主導作用,其基本條件是()。
A.學校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B.教師的主導作用
C.家長的積極配合D.學生的'能動活動
答案:D
11.有人建議邢老師對違紀學生進行罰款,邢老師拒絕了建議,體現了邢老師()。
A.樂于奉獻B.因材施教C.依法執(zhí)教D.廉潔從教
答案:C
12.李老師為了贏得學生的喜愛,把大量時間花在如何與學生搞好關系上,從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角度來看,李老師的做法表明他著重關注的是()。
A.教學情境B.職業(yè)生存C.學生發(fā)展D.教學設計
答案:B
13.下列朝代中,發(fā)生了“焚書坑儒”事件的是()。
A.周
B.秦
C.漢
D.商
答案:B
14.揭開中日全面戰(zhàn)爭序幕的是()。
A.九.一八事變
B.淞滬會戰(zhàn)
C.七七事變
D.華北事變
答案:C
15.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
A.《史記》
B.《春秋》
C.《資治通鑒》
D.《論語》
答案:B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07-30
衛(wèi)生資格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02-07
衛(wèi)生資格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11-01
護士資格考試《免疫》試題及答案11-05
2024教師教育學心理學試題及答案09-29
教師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10-29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習題01-14
幼兒教育學模擬試題及答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