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學科復習的答題技巧
要爭取高分,首先要保證交一份完整的答卷,希望同學們能合理運用高考復習經(jīng)驗,強化基礎知識的記憶,一起看看下面小編整理的高考學科復習的答題技巧的內容吧。
高考政治復習的答題技巧--學習經(jīng)驗【1】
1、 平時做好筆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第復習時我始終保持著一個筆記本,專用來記錄那些數(shù)理化中在高一、高二學習時沒有掌握牢固、考試時把握不大的知識點。
這個筆記本很厚 高中物理,但最后卻被我寫得滿滿的。
日積月累,我逐漸掃除了知識中的盲點,漏洞越來越小,到最后即使是最冷僻的知識點我也能夠說得清清楚楚了。
至于語文,我拿筆記本把平時做錯的字詞、成語都分門別類記下來,早讀多讀讀,知道的基礎知識也就逐漸增多。
英語則用筆記本寫下最不熟悉的語法點和詞語用法,經(jīng)常溫習,也彌補了知識的缺陷。
2、 每周定期小結
可能有些同學到4月時會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怎么越練習越不會做,其實這是不注意小結造成的。
題海是一個黑洞,有些同學一旦陷入其中便不能自拔,而是硬著頭皮往里鉆。
然而善于小結的同學卻不會這樣,他們在復習中始終保持清醒和客觀,知道自己的不足。
第一輪復習時高三時學校的作息時間是每周六下午放假,怎么利用這段時間呢?不是一味做題,不是去徹底放松,而是復習一周的筆記和錯題。
按照復習的進度,差不多一周復習完一章,因此每周六成了很自然的“分水嶺”。
保持復習節(jié)奏,定期小結,才不會陷如題海。
到了第二輪時,我采取的是每半個月小結的節(jié)奏。
看第一輪的筆記,總結第二輪的大量練習的得失,是我在這個時段小結的主旋律。
小結就像是緊張練習中的“調味劑”,常常讓我樂在其中。
3、 制定學習計劃
可能大家會有這樣的體會:在一段長時間自習(例如周六下午從2點到6點的4個小時自習的時間)開始時,只做了10分鐘練習就坐不住了,總想著去看電視、上網(wǎng)或是逛街,結果大好時光就這樣被白白浪費掉了。
這是因為你沒有給自己制定好學習計劃。
計劃有短期的和長期的,在開始任何學習前,我都會為自己制定一個周密的計劃。
短期的,比如剛才說的4個小時自習,分成若干段,每段時間做一科,小結或是做題,都一一計劃好;長期的,比如前面說的5月看課本計劃,用半個月看完一本課本,每天看幾頁,一天中的哪個時段看,都事先拿一張大白紙寫下來,每天完成后都做好標記。
制定學習計劃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好辦法。
4、 臨考科學安排
臨考時,我做了幾個大的調整。
首先是使做模擬卷的時間與高考盡量一致。
比如2005年高考是上午考語文和理科綜合,我就在上午做這兩門的模擬卷;下午也一樣。
這樣高考時自己的大腦能處于最佳狀態(tài)。
其次是做好六張“小紙條”。
用6張小紙條,把6科中最容易忘記的知識點寫下來,到每場考試前花短時間看一看,做到考試時心中有數(shù)。
最后是勞逸結合。
平時做運動的時間是很少的,但是到高考前的“溫書假”,我反而選擇了多運動,每天上下午各花一個小時,打乒乓球或是打籃球。
另外,“溫書假”不等于放松,很多同學辛苦了一年,結果在這幾天以為即將到達勝利的終點,于是就放松了,往往最終在高考中不能取得好的成績。
“行百里者半九十”,這幾天的放松會使你前功盡棄。
高考生物復習的答題技巧-有機化合物【2】
蛋白質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大約有20種,在結構上都符合結構通式。
氨基酸分子間以肽鍵的方式互相結合。
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二肽,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多肽,其通常呈鏈狀結構,稱為肽鏈。
一個蛋白質分子可能含有一條或幾條肽鏈,通過盤曲?折疊形成復雜(特定)的空間結構。
蛋白質分子結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原因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不同、數(shù)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由于結構的多樣性,蛋白質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功能主要如下:(1)結構蛋白,如肌肉、載體蛋白、血紅蛋白;(2)信息傳遞,如胰島素(3)免疫功能,如抗體;(4)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如胃蛋白酶(5)細胞識別,如細胞膜上的糖蛋白。
總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有關計算:
、 肽鍵數(shù) = 脫去水分子數(shù) = 氨基酸數(shù)目 - 肽鏈數(shù)
②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shù)(-NH2) = 肽鏈數(shù)
核酸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和變異、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作用。
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大類,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
組成核酸的堿基有5種,五碳糖有2種,核苷酸有8種。
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它的載體。
核糖核酸簡稱RNA,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
對于有細胞結構(同時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遺傳物質就是DNA;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有的遺傳物質是DNA如:噬菌體等;有的遺傳物質是RNA如:煙草花葉病毒、HIV等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糖類分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
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
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脫氧核糖,其中葡萄糖 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核糖和脫氧核糖一般不作為能源物質,它們是核酸的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麥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動物糖;多糖中糖原 是動物糖 ,淀粉和纖維素是植物糖 ,糖原和淀粉是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
脂質主要是由C H O 3種化學元素組成,有些還含有P (如磷脂) 。
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脂肪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
除此以外,脂肪還有保溫、緩沖、減壓的作用;磷脂是構成包括細胞膜在內的膜物質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物質對于生物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分別是單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這些基本單位稱為單體,這些生物大分子就稱為單體的多聚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 。
細胞內有機物質的鑒定
糖類中的還原糖(葡萄糖、果糖)能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蘇丹Ⅳ染成橘黃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作用,產(chǎn)生紫色反應。
在還原糖的檢測中,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應等量混合均勻后再使用,并且要水裕加熱;在蛋白質的檢測中,在組織樣液中應先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1ml,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4滴,不需加熱。
甲基綠能使DNA呈現(xiàn)綠色,吡羅紅能使RNA呈現(xiàn)紅色,因此利用這兩種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在此實驗中,鹽酸的作用是改變膜的通透性,加速色素進入細胞。
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做實驗材料,此實驗的步驟是制片、水解、沖洗涂片、染色、觀察。
總結:以上就是“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知識點:有機化合物”的全部內容,請大家認真閱讀,鞏固學過的知識,小編祝愿同學們在努力的復習后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
高考生物復習備考四大策略【3】
一、未雨綢繆,合理有序
一進入高三階段,老師應首先認真研讀當年考試說明,明確考試范圍、能力要求,同時把當年全國各地高考試卷對照考試說明逐題分析弄清每一題所考查的知識點、能力要求及問題情景、命題形式等;并與往年試卷作對比,弄清高考?嫉腵主干知識點、高考變式題背后有沒有改變的根本性東西。
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制定復習計劃。
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選修新課學習、章節(jié)復習和專題復習。
一輪復習側重基礎知識的全面鞏固,構建單元知識結構,重點梳理單元內知識脈絡。
二輪復習根據(jù)本學科知識內在聯(lián)系,把必修選修三冊教材共十四個單元分七個專題,側重跨章節(jié)知識聯(lián)系的構建,強調綜合分析、知識遷移能力的形成。
三輪復習側重于課堂限時訓練和綜合模擬訓練。
讓師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章可循。
第一輪復習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夯實基礎。
在復習中,應靜下心來把生物課本梳理一遍,加強和鞏固對知識的理解,并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
在此基礎上自己構建一些知識網(wǎng)絡,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變課本知識為自己的學問,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另外,對基本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實驗設計應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這樣遇到具體的實驗題型才能臨陣不亂。
第二輪復習不是“炒剩飯”,而是要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進行總結、綜合和深化。
第二輪復習要明確重點、難點。
深刻理解每一個知識結構及其知識點中的重點,突破難點,把分散在各章節(jié)的有聯(lián)系的知識點進行整理,以體現(xiàn)知識間的本質因果關系和整體性,即進行專題復習。
第三輪復習主要是回歸課本,梳理基礎知識。
看糾錯本,加強記憶。
檢視自己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失誤,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思維方式的偏差,解題規(guī)范的疏漏,錯誤集中的點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地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xiàn)。
二、夯實基礎,強化能力
學習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抓基礎,對生物學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實驗操作的基本過程等基礎知識要逐一弄清,達到融會貫通、熟能生巧的地步,從而應加強對“雙基”的強化訓練。
在復習中,要注重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將所學知識先串成鏈,再織成網(wǎng),使知識結構化、網(wǎng)絡化,將所學知識濃縮其中,了解各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的具體位置,清楚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講究知識的梳理,注重掃描,加大知識的外延。
如復習到細胞分裂,可結合高中階段所學過的分裂方式(二分裂、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比較復習。
又如,關于DNA的結構與復制,如果只有DNA的雙螺旋結構的印象,堿基互補配對等零散的知識,就證明沒有形成知識結構。
而能夠知道DNA的結構包括DNA的化學結構、空間結構、結構特點及具體內容;DNA的復制包括概念、復制時期、條件、過程、特點、意義和差錯結果,并將這些知識羅列起來,就形成了知識結構。
知識網(wǎng)絡是在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找出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錯的食物鏈形成食物網(wǎng)一樣。
例如,上述關于DNA的結構和復制的知識結構,再把它和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遺傳規(guī)律等聯(lián)系起來,就形成了一個知識網(wǎng)絡。
【高考學科復習的答題技巧】相關文章:
高考語文復習的答題技巧07-06
高考數(shù)學學科的答題技巧03-31
高考地理復習答題技巧指導04-01
高考數(shù)學科目答題技巧03-31
物理學科高考答題技巧06-20
最新高考地理復習答題技巧03-31
高考經(jīng)典答題技巧05-26
高考的答題技巧05-29
高考答題的技巧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