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手机免费在线观看,国产女人在线视频,国产xxxx免费,捆绑调教一二三区,97影院最新理论片,色之久久综合,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01-29 10:00:39 紅萍 地理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人教版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通用10篇)

  有部分初中生反映地理這門課程難學,并存在偏科現(xiàn)象。那么在地理會考來臨之前,你知道我們應該如何備考嗎》哪些知識點是要求掌握的嗎?下面是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會考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人教版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通用10篇)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1

  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球體。依據(jù):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的實例。

  2、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 萬千米。

  二、地球儀

  在地球儀上識記以下內(nèi)容。

  南、北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三、緯線、緯度

 、拧⒕暰:在地球儀上,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的圓圈叫緯線。

  緯線有三個特點:

 、、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最長,從赤道向兩極,緯線逐漸縮短,最后成一個點);

  ③、自成一個圓。

 、啤⒕暥龋

 、、赤道為0°,赤道以北為北緯(0°—90°N),赤道以南為南緯(0°—90°S)。赤道將地球平分南、北兩個半球。緯度數(shù)從赤道向北、向南逐漸增大。緯度最大值90°。

 、凇⑷藗円(guī)定: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四、經(jīng)線和經(jīng)度

  1、經(jīng)線:在地球儀上,連結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弧線。

  經(jīng)線有三個特點: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長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圓。

  2、經(jīng)度:

 、、經(jīng)度的起點是0°經(jīng)線,也稱“本初子午線”。0°經(jīng)線以東為東經(jīng)(0°—180°E);以西為西經(jīng)(0°—180°W),所以東西經(jīng)最大度數(shù)為180°。經(jīng)度數(shù)從0°經(jīng)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

 、啤180°經(jīng)線:180°E和180°W重合的經(jīng)線。

 、、任何一個經(jīng)線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兩個半球。國際上規(guī)定20°W和160°E兩條經(jīng)線組成的經(jīng)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兩個半球的分界線。如:15°W位于東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經(jīng)緯網(wǎng)

  1、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地面上任何一點的位置。

  2、讀經(jīng)緯網(wǎng)圖,能回答有關問題(舉例說明)

 、、A 點的經(jīng)緯度:30°W 40°N

  B 點的經(jīng)緯度:10°W 10°N

 、、從東西半球看:A 點位于西半球 B點位于東半球;

  從南北半球看:A 點位于北半球 B點位于北半球。

 、、從低、中、高緯度來看:A 點在中緯度地區(qū)

  B 點在低緯度地區(qū)。

 、、從地球五帶來看:A 點在北溫帶 B 點在熱帶。

  (A 地區(qū)有四季變化,B 地區(qū)有陽光直射。)

  ⑸、A 點位于B 點的西北方向。

  六、世界的海陸分布

  1、海洋與陸地:海洋占71%,陸地占29%。

  2、七大洲:

 、拧⒆R記七大洲的名稱和基本輪廓(世界地理P 23 的圖)。

 、、東半球的大洲:亞、歐、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極洲位于南極圈內(nèi),地跨東、西半球。

 、、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亞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極洲、歐洲。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取、歐兩洲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兩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3、四大洋:⑴、面積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積最小,最淺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識記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圖。

  七、世界的地形

  1、五種基本地形的特征:

  山地海拔較高大于500米,坡度較陡,地面崎嶇。如: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海拔較低,相對高度小于200米,地面較崎嶇。如:中國的山東丘陵和東南丘陵。

  高原地面起伏較小,海拔較高,邊緣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地面起伏較小,海拔較低,小于200米。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東歐平原。

  盆地四周高,中間低。剛果盆地(世界最大)。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記山頂、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注: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坡越緩。

  八、海陸變遷

  1、地球表面形態(tài)處在永不停止的變化之中。如: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積的縮小,紅海面積的擴大,東非大裂谷的擴張等都說明地球內(nèi)部在運動)。

  2、板塊構造學說:地球共分為六大板塊(見世界地理(上冊)P 35 圖)。

  3、火山與地震:世界上兩大火山、地震帶:

 、、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

 、、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帶。

  巴 西

  1.巴西概況:⑴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居世界第四位。

 、莆恢茫汉j懳恢猫D―瀕臨大西洋,是一個臨海國。

  緯度位置――巴西絕大部分國土位于南回歸線和赤道之間,地處熱帶,是一個熱帶國家。

  2.巴西地形特點:主要是平原和高原

  巴西氣候特點:以熱帶氣候為主,主要的氣候類型有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植被特點: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分布廣泛。

 、艁嗰R孫平原: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該地區(qū)是常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qū)(被稱為地球之肺),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

  ⑵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該地區(qū)是熱帶草原氣候。

 、莵嗰R孫河:由西向東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長河,也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3.發(fā)展中的工農(nóng)業(yè)大國:

 、攀悄厦乐藿(jīng)濟實力最強的國家。

 、瓢臀髦饕I(yè)部門和分布:巴西有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工業(yè)發(fā)展水平較高,鋼鐵、機械、食品工業(yè)較發(fā)達。

  工業(yè)分布:巴西的重工業(yè)多分布在東南部鄰近鐵礦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羅,里約熱內(nèi)盧地區(qū),工業(yè)分布不平衡。農(nóng)業(yè)區(qū)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

  分布在東南沿海的原因:氣候溫和濕潤、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有充足的勞動力,開發(fā)較早。

  ⑶農(nóng)業(yè)機械化程度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chǎn)國和出口國;蔗糖、香蕉、劍麻的產(chǎn)量居世界首位,牛肉大量出口。

 、蓉S富的資源:鐵礦豐富;水能資源豐富(世界最大水電站---尹泰普水電站)。

  4.熱帶雨林的危機:

 、艁嗰R孫熱帶雨林的作用:

  A、調(diào)節(jié)全球氣候;

  B、為全球提供新鮮的空氣;

  C、涵養(yǎng)水源,保護淡水資源;

  D、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E、提供良好生境,維護生物多樣性;F、提供木材。———被稱為“地球之肺”、“空氣凈化機”

 、.亞馬孫熱帶雨林遭受破壞的原因及產(chǎn)生的.后果:

  破壞的原因:

  A、為了興建亞馬遜橫斷公路等數(shù)條干線公路,許多受雇于外國公司的伐木者,把公路沿線的優(yōu)良木材席卷而去。

  B、為了發(fā)展采礦業(yè),開辟大型農(nóng)牧場,人們不惜把大片的森林化為烏有;

  C、本國墾荒的貧苦農(nóng)民,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種的方法,在公路兩旁肆意砍倒數(shù)木,開墾種地。

  產(chǎn)生的后果:森林遭受破壞,水土嚴重流失,珍貴的野生動物遭劫,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嚴重威脅。

  5.人口和城市:⑴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分布不均勻,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帶。北部、西部、中部人口稀少。

  分布不均原因: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條件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制約,巴西東南部自然條件優(yōu)越,工商業(yè)發(fā)達,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區(qū)。

 、凭用裰饕前追N人和混血人種,通行葡萄牙語。居民多信奉天主教。

 、浅鞘蟹植继攸c: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qū),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

 、劝臀鞒鞘腥丝诒戎卮,城市化水平高。

  ⑸城市化的影響及帶來的問題:城市化可以給人們帶來財富和繁榮,但是人口高度集中,又會帶來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如資源緊缺、交通擁擠、住房困難、就業(yè)緊張、污染嚴重、犯罪增多等。

  最大的城市——圣保羅;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里約熱內(nèi)盧;首都——巴西利亞。

  世界的氣候

  第一節(jié)、天氣和氣候

  1、天氣指某一個地方短時間內(nèi)的大氣狀況。特點是多變。如:狂風暴雨、風力大等。

  2、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狀況。特點是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如:炎熱干燥,冬冷夏涼等。

  3、識記常用的天氣符號,會讀簡易天氣預報圖。

  第二節(jié)、氣溫和降水

  1、氣溫:⑴、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氣溫逐漸降低;同緯度的陸地和海洋氣溫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當中平均氣溫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則相反。

  2、降水:

  ⑴、降水的三種形式: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規(guī)律:赤道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cè)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緯度內(nèi)陸地區(qū)降水少,沿海地區(qū)降水多。

  3、氣候資料的表示方法:

 、、氣候資料用表格,坐標圖和等值線圖等表示。

  ⑵、舉例說明。

  第三節(jié)、影響氣候的因素

  1、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等。

  2、地球的運動(見下表)。

  運動方向轉(zhuǎn)動中心方向轉(zhuǎn)動周期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自轉(zhuǎn)地軸自西向東一天晝夜交替

  公轉(zhuǎn)太陽自西向東一年四季變化

  注:認真看世界地理(上冊) P49 圖。

  3、地球上五帶的劃分:

 、、熱帶:回歸線之間23.5°N—23.5°S(太陽光有直射);

  ⑵、北溫帶: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23.5°N—66.5°N(有四季變化);

 、、南溫帶: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23.5°S—66.5°S(有四季變化);

 、、北寒帶:北極圈內(nèi)66.5°N—90°N(有極晝、極夜);

  ⑸、南寒帶:南極圈內(nèi)66.5°S—90°S(有極晝、極夜);

  注:從五帶分布來看,非洲最熱,南極洲最冷。

  4、海陸分布:緯度相同地方,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則相反。

  5、地形、地勢的分布:

 、拧⒉煌牡匦螀^(qū),氣溫不相同。如: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cè)的降水和氣溫則不相同。

 、啤㈦S地勢升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地勢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

  6、人類活動可以影響局部地區(qū)氣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庫和灌溉工程等。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區(qū)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全年高溫多雨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

  熱帶季風氣候熱帶

  季雨林全年高溫,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全年高溫,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濕季(6月—10月)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cè)如:非洲大陸

  熱帶沙漠氣候熱帶沙漠全年炎熱干燥西亞和北非、

  澳大利亞中部

  2、亞熱帶季風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區(qū)

  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中國、美國、巴西等國東南部

  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南北緯30°—40°大陸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溫帶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區(qū)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熱同期中國東北部,俄羅斯東南部,朝鮮半島及附近地區(qū)等

  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草原冬暖夏涼,年降水量較多,季節(jié)分配較均勻中緯度地區(qū)的大陸西岸。如:歐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溫帶大陸性氣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熱,年降水量較多,夏季多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nèi)陸地區(qū)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耐寒的針葉林冬長而嚴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較少俄羅斯和加拿大

  4、寒帶氣候:

  ⑴、高山高原氣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山地高原,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顯著為基本特色。

 、啤O地氣候:①、苔原氣候:亞歐大陸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終年嚴寒,分布有苔蘚和地衣等。

 、、冰原氣候:終年嚴寒。主要分布 北極地區(qū)和南極洲,無植物生長。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2

  一、東南亞

  1、位置及領土組成: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地形特點:

  ⑴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岂R來群島——地勢崎嶇,山嶺居多,平原較少,河流湍急,多火山和地震。

  3、氣候特點:

 、胖心习雿u——熱帶季風氣候,一年明顯的分為旱季和雨季。旱季(11月至次年5月吹東北風)雨季6月-----10月,吹西南風)。

 、岂R來群島——大部分是熱帶雨林氣候。

  4、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東南亞處在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南面的“馬六甲海峽”是通過這個路口的咽喉。

  二、南亞

  1、地理位置:位于喜馬拉雅山脈中西兩段與印度洋的廣大地區(qū)、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

  2、南亞三大地區(qū):北部是喜馬拉雅山地、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兩大河流:⑴印度河:發(fā)源于中國的西藏,由北自南注入阿拉伯海,主體在巴基斯坦境內(nèi);⑵恒河:發(fā)源于喜馬拉雅山由西向東注入孟加拉灣,流經(jīng)印度和孟加拉國。

  4、氣候:大部分地區(qū)是熱帶季風氣候,該氣候一年分三季。熱季:3—5月,高溫多雨;雨季:6—10月溫熱多雨;涼季:11—次年2月,涼爽。

  三、西亞

  1、重要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亞、非、歐交界地帶,位于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內(nèi)陸海)之間。(見世界地理P41圖)。

  2、認識兩個海峽:⑴土耳其海峽: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⑵霍爾木茲海峽: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被稱為“石油海峽”。

  3、干旱的農(nóng)牧業(yè):⑴西亞的自然環(huán)境以干旱為主,所以發(fā)展畜牧業(yè)和灌溉農(nóng)業(yè)。⑵的畜產(chǎn)品: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羊毛地毯(阿富汗、伊朗)。⑶綠洲農(nóng)業(yè)的代表植物:棗椰樹——椰棗(伊拉克居世界首位)。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3

  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2、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nèi)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nèi)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shù)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0°緯線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jīng)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5、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6、緯度范圍:0°30°NS為低緯度;30°60°NS為中緯度;60°90°NS為高緯度。

  天氣及其影響

  天氣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

  天氣特點:

 、偬鞖夥从骋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是經(jīng)常變化的;

 、谕粫r刻不同地方天氣可能差別很大;即短時間(時間)、相差大(空間)、變化大(變化)

  天氣影響:天氣對交通、生活、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軍事等人類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

  2、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資料的分析,發(fā)布將要出現(xiàn)的天氣狀況。

  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

  世界各地獲取氣象信息→衛(wèi)星傳輸接收→對信息加工處理→分析判斷得出結論→預報

  天氣預報的形式:電視、報紙、互聯(lián)網(wǎng)、廣播、手機短信、打電話

  天氣預報的內(nèi)容:

 、傩l(wèi)星云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云區(qū);不同地區(qū)云層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顏色越白,表示云層越厚,云層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qū)

  ②城市天氣預報:說明一日內(nèi)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等常規(guī)情況,另外還有沙塵暴、空氣質(zhì)量、海浪、冰雹、大霧等特殊預報。

 、埏L向和風力與風向標

  風向是指風的'來向,有“北、南、西、東”四個基本方向,風向“北”說明風來自北方;風力是指風的強弱,用風級表示,共分13級,級數(shù)越大,風力越強;風向標寬的一頭表示風向,箭尾指向風的去向。

  注:風尾所在風桿的一端指向為風向,每道風尾長的代表兩級風,短的代表一級風;風旗所在一端為風向,一面風旗代表八級風。

  3、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

  評價空氣質(zhì)量的方式:空氣質(zhì)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shù)量有關,用污染指數(shù)來表示。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shù)小,對人體健康有利;污濁的空氣,污染指數(shù)大,對人體健康有害。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4

  1.地球的公轉(zhuǎn):

  地球自西向東繞太陽不停地旋轉(zhuǎn),周期為365.2422天

  2.太陽高度:

  太陽光與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

  (1)一天中太陽高度正午最大,桿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轉(zhuǎn))

  (2)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夏季最大,桿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陽高度最小, 桿影最長。

  (3)同一時間,太陽高度從直射點向兩側(cè)減小,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小。

  3.太陽直射點(太陽高度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歸線

  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太陽兩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回歸線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歸線

  其他地區(qū)無直射

  4.晝夜長短的變化:

  (1)赤道全年晝夜等長

  (2)北半球其他地區(qū):夏至日白天最長,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時,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極圈,北極圈內(nèi)出現(xiàn)極晝,冬季出現(xiàn)極夜。(緯度越高,晝夜變化最大)

  5.五帶的劃分:

  (1)根據(jù)接受太陽輻射熱量多少劃分為: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

  (2) 熱帶:在南北緯23.5°之間,,有直射陽光,終年炎熱,晝夜長短變化小.

  溫帶:在南北緯23.5°與南北緯66.5°之間,既無直射陽光,也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四季分明。

  寒帶:在南北緯66.5°到90°之間,終年寒冷,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3)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四季更替、 晝夜長短的變化、五帶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轉(zhuǎn)。

  初中地理復習資料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shù)字式

  2、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3、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nèi)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nèi)容越簡單。

  5、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法: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注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shù)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鞍部:兩側(cè)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5

  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

  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qū)約占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大自然的總調(diào)度室:

  森林有調(diào)節(jié)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diào)節(jié)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

  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xiàn)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jié)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土地資源

  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類型。

  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fā)展農(nóng)業(yè),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qū)。

  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qū)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qū),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干旱地區(qū)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yè)的主要分布區(qū)。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6

  1.地球的公轉(zhuǎn):

  地球自西向東繞太陽不停地旋轉(zhuǎn),周期為365.2422天

  2.太陽高度:

  太陽光與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

  (1)一天中太陽高度正午最大,桿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轉(zhuǎn))

  (2)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夏季最大,桿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桿影最長。

  (3)同一時間,太陽高度從直射點向兩側(cè)減小,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小。

  3.太陽直射點(太陽高度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1、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歸線,2、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太陽兩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3、回歸線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歸線,4、其他地區(qū)無直射

  4.晝夜長短的變化:

  (1)赤道全年晝夜等長

  (2)北半球其他地區(qū):夏至日白天最長,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時,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極圈,北極圈內(nèi)出現(xiàn)極晝,冬季出現(xiàn)極夜。(緯度越高,晝夜變化最大)

  5.五帶的劃分:

  (1)根據(jù)接受太陽輻射熱量多少劃分為: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

  (2),熱帶:在南北緯23.5°之間,,有直射陽光,終年炎熱,晝夜長短變化小.

  溫帶:在南北緯23.5°與南北緯66.5°之間,既無直射陽光,也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四季分明。

  寒帶:在南北緯66.5°到90°之間,終年寒冷,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3)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四季更替、,晝夜長短的變化、五帶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轉(zhuǎn),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3

  中國的地理差異

  1、地理區(qū)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有的是自然區(qū)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經(jīng)濟區(qū)域,如工業(yè)區(qū);有的是行政區(qū)域,如西藏自治區(qū)。同一個地理區(qū)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身份”。

  2、根據(jù)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qū)域,即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分界線。

  3、我國的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人們,在生產(chǎn)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我國南方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的差異比較:

  比較項目秦嶺—淮河以北地區(qū)秦嶺—淮河以南地區(qū)

  1月平均氣溫(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平原與高原為主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小大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一年兩熟或三熟

  耕地類型旱地水田

  糧食作物小麥水稻

  傳統(tǒng)交通工具馬車船

  傳統(tǒng)體育項目滑雪、溜冰賽龍舟、游泳

  4、西北地區(qū)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xiàn)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qū)是一個以干旱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區(qū)。

  5、青藏地區(qū)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qū),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qū)。內(nèi)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nèi)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7、除了畜牧業(yè)外,在西北地區(qū)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fā)展灌溉農(nóng)業(yè)。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7

  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主要地形分布(多種地形條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圖中)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qū)氣溫日、年較差小于高緯度地區(qū))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云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于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8

  中國的地形

  1、我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我國的地勢階梯分布情況:

  階梯

  名稱分布范圍平均

  海拔主要地形舉例分界線

  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第二級階梯青藏高原以東、以北的廣大地區(qū)米高原、盆地塔里木盆地、黃土高原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東地區(qū)500米以下平原、丘陵東北平原、山東丘陵

  3、主要山脈:

 、、東西走向的山脈: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

 、恰⒛媳弊呦虻.山脈: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區(qū)。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阿爾秦山、祁連山。

 、、弧形山脈:世界是最雄偉的山脈——喜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邊境)。

  4、地形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地面積廣大。

  ⑴、四大高原:

  ①、位置:在八年級地理(上冊)P23 圖2—9 《中國地形》上識記。

 、、特點: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內(nèi)蒙古高原——地勢坦蕩,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云貴高原——地面崎嶇,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啤⑺拇笈璧兀

 、、位置:在八年級地理(上冊)P23 圖2—9 《中國地形》上識記。

 、、特點: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四周被高山環(huán)繞,多沙漠、戈壁,邊緣有“綠洲”分布,盆地內(nèi)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

  準噶爾盆地——四周被高山環(huán)繞,多沙漠、戈壁,邊緣有許多“綠洲”分布。

  柴達木盆地——地勢最高的內(nèi)陸大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四川盆地——南方地區(qū)的一個濕潤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

 、恰⑷笃皆

 、、位置:在八年級地理(上冊)P23 圖2—9 《中國地形》上識記。

 、、特點:東北平原——最大的平原,地勢坦蕩、黑土廣布。

  華北平原——第二大平原,地勢平坦,又稱“黃淮海平原”。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9

  北部內(nèi)陸兩區(qū)一省

  1.位置、地形和氣候

  內(nèi)蒙古、寧、隴位于西北內(nèi)陸地區(qū),地形以高原為主,主要高原有內(nèi)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屬第二階梯上的內(nèi)陸高原.

  2.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畜牧業(yè)和灌溉農(nóng)業(yè)

  本區(qū)畜牧業(yè)占重要地位.優(yōu)良畜種有:三河馬、三河牛、內(nèi)蒙古馬、內(nèi)蒙古細毛羊、寧夏灘羊等,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yè)基地.

  河西走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都屬干旱地區(qū),是重要的灌溉農(nóng)業(yè)區(qū).

  3.豐富的礦產(chǎn)和包頭鋼城

  本區(qū)的`煤、石油、鎳、稀土,以及鐵礦等儲量在全國居重要地位.內(nèi)蒙古的煤探明儲量次于山西,居全國第二位.伊敏河、霍林河、元寶山、準噶爾四大露天煤礦正在建設為重要能源基地,包頭利用包頭的煤、白云鄂博的鐵、黃河的水發(fā)展了鋼鐵工業(yè),被稱為“草原城”.包頭的稀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

  4.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交通和重要城市

  本區(qū)主要鐵路干線有:京包、包蘭、蘭新、隴海、集二、京通、濱洲、蘭青等線.蘭州是西北最重要的鐵路交通中心,銀川自古稱為塞上名城,呼和浩特是內(nèi)蒙古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城南有古跡昭君墓.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10

  地形

  1、我國的地形特征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qū)面積廣大,約占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回以上的陸面為第三級階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

  復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有利于濕潤空氣深人內(nèi)陸,供給大量水汽;使大河滾滾樂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人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chǎn)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脈分布

  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為天山一陰山一燕山;昆侖山一秦嶺;南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從西而東為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長白山一武夷山;臺灣山脈。

  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西北一東南走向的有2條:阿爾泰山、祁連山。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主峰一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內(nèi)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nèi)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黃土高原位于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著疏松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布最闊、最深厚的地區(qū);水上流失嚴重;千溝萬壑。云貴高原巖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四川盆地位于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巖,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環(huán)狀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nèi)陸盆地。柴達木盆地位于創(chuàng)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nèi)陸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點: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周圍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wǎng)密布,湖泊眾多。

  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區(qū)

  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區(qū):

  ①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

 、谌A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qū);

  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人云南兩省西部;

  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初二地理基礎知識

  第一節(jié)、日本

  1、東亞島國: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的3900個島嶼組成。首都是東京。

  2、多山的地形: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占3/4),平原面積狹。P東平原最大)。

 、、日本多火山、地震(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神戶和橫濱)

  3、溫濕的氣候(北部——溫帶季風氣候。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特征明顯。

  4、發(fā)達的經(jīng)濟:

  ⑴、是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啤⑷毡镜馁Q(mào)易對外貿(mào)易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

 、、日本農(nóng)業(yè)的三大部門:海產(chǎn)、稻米和蔬菜。

  ⑷、日本工業(yè)分布: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nèi)海沿岸狹長的地帶(這里海運方便,便于對外貿(mào)易)。

 、伞⒅饕鞘校阂娛澜绲乩恚ㄏ聝裕㏄ 69 《日本工業(yè)分布》。

  識記下列城市:

 、、首都——東京;

 、凇⑺拇蠊I(yè)中心:東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

 、、海港——橫濱、神戶。

  第二節(jié)、埃及

  1、地跨亞、非兩大洲(亞洲的西奈半島屬于埃及)。(見世界地理(下冊)P 72圖)。

  2、首都開羅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3、是個沙漠之國,大部分地區(qū)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

  4、“母親河”——尼羅河全長6600千米,世界最長的河流。

  5、文明古國:金子塔、獅身人面像、“木乃伊”、象形文字等。

  6、工業(yè)是國民經(jīng)濟的主要部門。埃及農(nóng)業(yè)集中于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盛產(chǎn)長絨棉,產(chǎn)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第三節(jié)、俄羅斯

  1、面積最大的國家:

 、、面積1700余萬平方千米。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世界唯一地跨歐亞兩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

  ⑵、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臨波羅的海,南與中國、蒙古、哈薩克斯坦相鄰。

  2、地形:

  ⑴、地勢東高西低。

 、、地形以平原為主(70%)。西→東: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恰⒑恿鳎悍鼱柤雍,流經(jīng)東歐平原,注入里海,歐洲最長河。

  ⑷、貝加爾湖,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處1600多米),淡水最多的湖泊。

  3、氣候:大部分地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涼爽)。

  4、資源:

 、拧⑺Y源豐富(伏爾加河、貝加爾湖);

 、、森林資源豐富(有世界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

 、、礦產(chǎn)資源豐富(秋明油田和第二巴庫油田、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

  5、經(jīng)濟:

 、、俄羅斯是一個以重工業(yè)為主的工業(yè)大國,工業(yè)主要分布在歐洲。

 、、四大工業(yè)區(qū):

 、、圣彼得堡工業(yè)區(qū):煤炭工業(yè)、鋼鐵工業(yè)、化學工業(yè)等;

 、凇⒛箍乒I(yè)區(qū):煤炭工業(yè)、鋼鐵工業(yè)、化學工業(yè)等;

  ③、烏拉爾工業(yè)區(qū):鋼鐵工業(yè)和機械工業(yè)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yè)區(qū)(亞洲):重工業(yè)和軍事工業(yè)為主。

 、恰⑥r(nóng)業(yè):

 、、主要農(nóng)業(yè)區(qū):東歐平原的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

  ②、農(nóng)產(chǎn)品:谷物、馬鈴薯、亞麻等。

  ⑷、主要城市:

 、、首都莫斯科:全國最大城市和綜合性工業(yè)中心,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凇⑹ケ说帽ぃ旱诙蟪鞘,臨波羅的海;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臨太平洋;

  ④、摩爾曼斯克:臨北冰洋(終年不凍,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6、西伯利亞的開發(fā):西伯利亞領土遼闊,資源豐富。

  初中地理知識

  氣候

  1、氣溫和溫度帶

  我國屬季風性氣候區(qū),冬夏氣溫分布差異很大。氣溫分布特點為: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超過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冬季盛行冬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鎮(zhèn),夏季最熱地地方是吐魯番,重慶、武漢、南京號稱我國"三大火爐"。

  無霜期和生長期:我國各地的無霜期,一般來說,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內(nèi)地逐漸縮短。

  霜期長則作物的生長期也長。反之則短。

  2、降水和干濕地區(qū)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具有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特點。

  成因:我國東南臨海,西北深入到亞歐大陸內(nèi)部,使得我國的水分循環(huán)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逐漸減弱。另一方面,能帶來大量降水的夏季風,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和路途越來越遠的制約,影響程度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逐漸減小。

  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我國各地降水量季節(jié)分配很不均勻,全國大多數(shù)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這個時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區(qū)來看,南方雨季開始早而結束晚,北方雨季開始晚而結束早。

  成因:我國降水量的這種時間變化特征,是與季風因鋒面移動產(chǎn)生的雨帶推移現(xiàn)象分不開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濕氣流與南下的冷空氣在南嶺一帶相遇,雨帶在此徘徊,華南雨季開始;六月份,雨帶隨鋒面推移到長江流域,并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大約擺動一個月左,陰雨連綿,此時正值梅子黃熟時節(jié),稱為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梅雨季節(jié);七、八月份,雨帶隨鋒面推進到華北、東北等地,我國北方降水量顯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大,雨帶隨鋒面迅速撤回到長江以南,加上有臺風雨配合,此時華南雨水仍較多。

  降水量的地區(qū)分布:分布極不均勻,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臺灣的火燒寮,最少的地方則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我國干濕地區(qū)的劃分;根據(jù)降水量與蒸發(fā)量的關系,我國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nèi)陸可劃分為四類干濕地區(qū):概況如下表:

  3、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氣候類型多種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是我國氣候兩大主要特征。季風氣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風,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風,溫暖濕潤。

  季風和季風的形成:季風是指隨季節(jié)變化而變更風向的風。海陸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原因。

  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習慣上把我國境內(nèi)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qū)稱季風區(qū);把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qū)稱非季風區(qū)。其界線大致是: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岡底斯山一線以東以南的地區(qū)為季風區(qū)。

  4、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風。位置,指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地形,指地勢高低和山脈走向的影響;季風,指冬季風和夏季風的影響。

  5、氣候的優(yōu)缺點及其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我國氣候的主要優(yōu)點是:復雜多樣的氣候,有利于多種植物和農(nóng)作物的生長,為我國提供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我國季風氣候區(qū)廣大,雨熱同期對農(nóng)作物、樹木、牧草的生長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溫,擴大了喜溫作物生長的北界,我國是水稻生長北界最北的國家。我國氣候的主要缺點是:受季風強度的影響,各地降水的年際變化很大,易產(chǎn)生水早害;寒潮、霜凍和臺風引起的災害性天氣,危害農(nóng)作物的收成。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湘教版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06-20

人教版初中地理會考必備知識點02-08

人教版初中會考地理知識點歸納02-17

人教版初中地理會考知識總結06-16

初中物理期末會考知識點總結10-12

高考地理會考必背知識點03-01

初中地理知識點的總結11-24

初中地理中東知識點總結04-04

初中地理會考復習提綱整理02-16

初中地理歐洲西部知識點總結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