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重點知識點
高中地理科目是文綜中最容易拿分的科目,但是地理的綜合性很強,不是簡單的知識記憶就夠的,更多的是理解和分析知識點。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地理知識要點
北半球冬、夏季節(jié)氣壓中心——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
(1)海陸分布下氣壓帶、風帶特點:
、倌习肭蚧旧铣蕩罘植迹驗槟习肭蚝Q竺娣e占優(yōu)勢
、诒卑肭驓鈮簬嗔殉蓧K狀分布,因為北半球陸地面積大,海陸相間分布
A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B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2)季風環(huán)流
①.概念:風向在一年內隨季節(jié)有規(guī)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變化。也是大氣環(huán)流的組成部分,亞洲東部的季風環(huán)流最為典型。
、.東亞季風最顯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東臨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陸熱力差異最大。
、.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對比:
東亞季風 |
南亞季風 |
||||
季節(jié) |
冬季 |
夏季 |
冬季 |
夏季 |
|
風向 |
西北風 |
東南風 |
東北風 |
西南風 |
|
源地 |
蒙古、西伯利亞 |
太平洋 |
蒙古、西伯利亞 |
印度洋 |
|
成因 |
海陸熱力差異 |
海陸熱力差異+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 |
|||
性質 |
寒冷干燥 |
溫暖濕潤 |
溫暖干燥 |
高溫高濕 |
|
比較 |
冬季風強于夏季風 |
夏季風強于冬季風 |
|||
分布 |
我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 |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我國西南地區(qū) |
|||
、芗撅L的影響:季風的共性特點:雨熱同期;降水量季節(jié)變化大,易有旱澇災,宜興修水利。
、輺|亞的兩種季風氣候及各自分布區(qū)(以秦淮一線為界);各自氣候特點
A--溫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北季風區(qū);冬干冷;夏濕熱
B--亞熱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南季風區(qū);冬溫和少雨;夏濕熱
C--東亞兩種季風氣候的冬夏季風風向相同,成因相同
D--注意季風區(qū)城市工業(yè)布局中大氣污染企業(yè)的分布(盛行風的垂直郊外)。
E--季風區(qū)是世界上水稻種植業(yè)主要分布地區(qū)
高中地理必背知識
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
判斷南北半球→判斷熱量帶→判斷雨型。
(1)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各月均溫在10℃(或15℃-有分亞熱帶沙漠劃分時)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贌釒в炅謿夂颍撼D晔艹嗟赖蛪河绊,終年高溫多雨。
、跓釒衬畾夂颍撼D晔芨备呋騺碜躁懙氐男棚L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③熱帶季風氣候: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移動影響形成。主要分布在南亞地區(qū),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④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壓和信風交替控制。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業(yè)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總的來說:熱帶季風比熱帶草原雨量多
重點區(qū)別: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①前者年雨量1500-2000mm而后者 750-100mm;②前者的雨季是突變的,而后者的雨季是漸變的;③前者月降水量超過3個月,而后者的月降水量不超過3個月。
(2)亞熱帶氣候類型: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10℃,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俚刂泻夂颍撼蠘O洲外,其它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º—40º大陸的西岸,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
、趤啛釒Ъ撅L氣候:分布在南北緯25º--35º大陸東岸,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偏南風--高溫多雨。
預熱不同期:重點區(qū)別:亞熱帶季風氣候是雨熱同期而地中海氣候雨熱不同期。
(3)溫帶與亞寒帶、寒帶氣候類型: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以下。
、贉貛ШQ笮詺夂颍鹤罾湓戮鶞卦0-10℃之間,分布在南北緯40º--60º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高緯一側),終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跍貛Ъ撅L氣候:分布在北緯35º--55º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的高緯一側),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冬季受冬季風影響,寒冷干燥;夏季受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③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茚樔~林氣候:最熱月均溫在10-20℃之間,分布在北緯50°~70°N,受極地大陸(海洋)氣團控制,冬寒長夏短暖
、萏υ瓪夂颍鹤顭嵩戮鶞卦0-10℃之間,分布北半球極地附近臨海,極地氣團控制,全年嚴寒。
、薇瓪夂颍鹤顭嵩戮鶞卦0℃以下,分布在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極地氣團控制,全年酷寒。
有無降雨的區(qū)別。重點區(qū)別: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前者有明顯雨季(2-3個月),后者沒有。
(4)注意區(qū)別下列氣候:
①“熱草”與“熱季”:“熱季”年降水量>1500 mm,月降水也多于“熱草”;
②“亞季”與“溫季”:“亞季”最冷月>0℃,“溫季” 最冷月<0℃,只能在1月。
③“溫季”與“溫大”:用月降水量區(qū)別,“溫季”有2個月降水量>100mm。
、“溫海”與“地中海”:“溫海”最冷月>0℃,最熱月<20℃,降水分配較均勻,冬雨較多。
、 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與北半球的'“亞季”:降水柱狀圖特點相似(七月多雨),氣溫曲線不同。
高中地理知識歸納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⑴太陽輻射:是形成氣候的最基本因素。
、葡聣|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和水源。地面狀況不同直接影響大氣中的水熱狀況,表現(xiàn)在:
①海洋與陸地: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高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較集中。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分配較均勻。
、诘匦危篈對氣溫的影響: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山地比附近平原溫度低,溫度變化小(日較差)。
B對降水的影響: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山脈往往是氣候的分界線。
③植被:裸地和植被覆蓋地不同。
④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谴髿猸h(huán)流——具有雙重性質:①大氣環(huán)流促進高低緯度間、海陸之間發(fā)生熱量交換和水分交換,調整全球熱量和水汽的分布,顯著影響各地氣候。大氣環(huán)流通過氣壓帶和風帶以及季風環(huán)流導致各地的降水時空分布,與緯度因素(太陽輻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種氣候類型(水熱組全類型)。②大氣環(huán)流本身也是一種氣候現(xiàn)象。
⑷人類活動: ①改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溫度升高),向大氣釋放熱量(如熱島效應)。
②改變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興修水庫、植樹造林)影響氣候:
A良性的:a.修水庫,使庫區(qū)附近的大氣濕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緩和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調節(jié)氣候。b,人工造林,使風速減小,氣溫降低,濕度增大;防風固沙,保持水土。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點04-05
上海高中地理重點知識點筆記12-04
上海高中地理會考重點知識點12-04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點知識點11-16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重點知識點11-16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點知識點歸納01-26
高中地理的知識點06-21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總結07-02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匯總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