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與氣候-地理專題復習
一、主干知識整合
天氣和氣候是大氣運動的結果。大氣熱力作用產生的地面冷熱不均是大氣運動的原因,熱力環(huán)流和大氣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的重要形式。大氣運動對實現大氣中熱量和水汽的輸送以及
各種天氣變化與氣候類型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右圖為天氣與氣候知識結構圖。
二、熱點考點鏈接
天氣和氣候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實用性強,很容易與人們所關心的現實問題聯系起來。高考重在對讀圖、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從近幾年高考來看,高考的熱點有以下幾方面。1、冷暖鋒比較表
2、氣候要素等值線的判讀
氣溫、降水、氣壓和風等氣候要素的分布往往是通過知識類化如等值線等為切入點進行考查的。根據等壓線、等溫線和等降水量線圖可以判斷氣壓高低、氣流狀況、氣溫高低、降水多少、風力大小、天氣狀況及其影響,進而考查地形、分析并判斷洋流的分布和性質,大氣環(huán)流、天氣系統(tǒng)、海陸位置、海拔高度等的影響。
3、氣候類型判斷
利用數據或圖像對全球氣候類型進行識別與區(qū)分,進而考查氣候類型的成因和分布規(guī)律是近年高考的熱點。正確判斷氣候類型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三步:
4、東亞、南亞兩種季風成因差異及形成氣候類型
5、副熱帶高壓與中國的氣象氣候災害
對中國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影響的氣象災害主要有臺風、寒潮、干旱和洪澇;其中旱澇災害是對我國影響最大的一種氣象氣候災害,對各地都有重大威脅。我國的旱澇災害在時間和空間上有不同的表現。在廣大的西北地區(qū),干燥少雨,旱情嚴重。在東部季風區(qū),降水主要受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夏季風的影響,旱澇災害的產生由夏季風的進退所決定,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強弱和位置直接影響著我國夏季雨帶的分布。在正常年份,受副熱帶高壓的推動,每年4—5月,雨帶位于華南地區(qū);6—7月,副熱帶高壓西伸北進,暖濕的偏南氣流沿著副熱帶高壓西緣北上,與北方來的干冷空氣交鋒于長江流域一帶,雨帶到達江淮地區(qū),形成梅雨天氣;7—8月,副熱帶高壓進一步北伸,雨帶移至東北、華北地區(qū);9月副熱帶高壓和雨帶都開始南撤;10月撤出我國大陸。
如果副熱帶高壓位置較常年偏西、偏北,副熱帶高壓西側的暖濕氣流與冷空氣交鋒的雨帶異常偏西,造成四川盆地及陜西等地降雨量偏多形成澇災,而東部地區(qū)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持續(xù)的干旱。反之東部地區(qū)就會出現澇災。
6、大氣的組成與大氣環(huán)境問題
大氣的組成成分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是巨大的,其變化直接影響到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和酸雨就是大氣成分變化的結果,已經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
【天氣與氣候-地理專題復習】相關文章:
地理氣候專題復習課件03-19
中考地理天氣和氣候的復習資料03-26
初中地理世界氣候專題練習06-24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天氣與氣候09-15
地理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與反思02-28
地理計算專題復習教案03-26
初一地理知識點復習天氣與氣候06-29
地理之天氣與氣候知識點的整合06-29
地理知識總結之天氣與氣候的講解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