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總結(jié)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總結(jié)匯編(4篇)
總結(jié)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jīng)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jié)吧。如何把總結(jié)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三化學上冊知識總結(ji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總結(jié)1
一、氧化反應
(1)單質(zhì)與氧氣的反應:(化合反應)
鎂在空氣中燃燒鐵在氧氣中燃燒:
銅在空氣中受熱:鋁在空氣中燃燒: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紅磷在空氣中燃燒:
硫粉在空氣中燃燒: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
(2)化合物與氧氣的反應:
一氧化碳燃燒:甲烷燃燒
酒精燃燒:加熱高錳酸鉀:(實驗室制氧氣原理1)
過氧化氫分解: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
生石灰溶于水: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鎂燃燒:19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
氫氣還原氧化銅鎂還原氧化銅
碳充分燃燒:木炭還原氧化銅:
焦炭還原氧化鐵:
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實驗室制二氧化碳):
碳酸不穩(wěn)定而分解: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高溫煅燒石灰石(工業(yè)制二氧化碳):
石灰水與二氧化碳反應(鑒別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滅火器的原理):
鋅和稀鹽酸鐵和稀鹽酸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
二、常見物質(zhì)的顏色的狀態(tài)
1、白色固體:MgO、P2O5、CaO、、KClO3、KCl、、NaCl、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tài))
2、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KMnO4為紫黑色
3、紅色固體:Cu、Fe2O3 、HgO、紅磷
硫:淡黃色
6、(1)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SO2、HCl(皆為無色)
(2)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
三、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zhì)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zhì)是金剛石。
7、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10、相對原子質(zhì)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四、初中化學中的“三”
1、構(gòu)成物質(zhì)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yōu)點:資源豐富、發(fā)熱量高、燃燒后的產(chǎn)物是水不污染環(huán)境。
4、構(gòu)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zhì)子、中子、電子。
5、構(gòu)成物質(zhì)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6,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 Fe3O4。
7、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
(1)表示什么物質(zhì)參加反應,結(jié)果生成什么物質(zhì);
(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zhì)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shù)比;
(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zhì)量比
8、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液態(tài)二氧化碳滅火器。
1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11、單質(zhì)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zhì);非金屬單質(zhì);稀有氣體單質(zhì)。
1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煤干餾(化學變化)的三種產(chǎn)物:焦炭、煤焦油、焦爐氣
1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14、氫氣和碳單質(zhì)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常溫下的穩(wěn)定性、可燃性、還原性。
15、教材中出現(xiàn)的三次淡藍色:
(1)液態(tài)氧氣是淡藍色
(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3)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
16、三大氣體污染物:SO2、CO、NO2
17、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nèi)焰、焰心,其中外焰溫度最高。
18、取用藥品有“三不”原則:
(1)不用手接觸藥品;
(2)不把鼻子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
(3)不嘗藥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熱的三種儀器:試管、坩堝、蒸發(fā)皿(另外還有燃燒匙)
20、質(zhì)量守恒解釋的原子三不變:種類不改變、數(shù)目不增減、質(zhì)量不變化
21、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爆炸的三種氣體:H2、CO、CH4 (實際為任何可燃性氣體和粉
2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總結(jié)2
一、藥品的取用原則
1、使用藥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藥品,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2、取用藥品注意節(jié)約:取用藥品應嚴格按實驗室規(guī)定的用量,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體取1-2mL,固體只要蓋滿試管底部。
3、用剩的藥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實驗時若眼睛里濺進了藥液,要立即用水沖洗。
二、固體藥品的取用
1、塊狀或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一般用鑷子夾取。
2、粉末狀或小顆粒狀的藥品用鑰匙(或紙槽)。
3、使用過的鑷子或鑰匙應立即用干凈的紙擦干凈。
三、液體藥品(存放在細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體藥品的取用---用膠頭滴管
吸有藥液的滴管應懸空垂直在儀器的正上方,將藥液滴入接受藥液的儀器中,不要讓吸有藥液的滴管接觸儀器壁;不要將滴管平放在實驗臺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別的試劑(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沖洗)
2、從細口瓶里取用試液時,應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瓶口緊靠試管口或儀器口,防止殘留在瓶口的藥液流下來腐蝕標簽。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體積的液體藥品可用量筒量取。
讀數(shù)時量筒必須放平穩(wěn),視線與量筒內(nèi)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俯視讀數(shù)偏高,仰視讀數(shù)偏低。
B、量取液體體積操作:先向量筒里傾倒液體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線。注意:量筒是一種量器,只能用來量取液體,不能長期存放藥品,也不能作為反應的容器。
不能用來量過冷或過熱的液體,不宜加熱。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總結(jié)3
碳和碳的氧化物
1.金剛石(C)是天然最硬的物質(zhì),無色透明,正八面體。可用于制鉆石;刻劃玻璃、鉆探機的鉆頭(體現(xiàn)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軟的礦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屬光澤,細鱗片狀的固體,有優(yōu)良的導電性,潤滑性。可用于制鉛筆芯(體現(xiàn)它深灰色、質(zhì)軟)、干電池的電極(體現(xiàn)了它的導電性)、電車的電刷(體現(xiàn)了它的導電性,滑膩感、常溫下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做潤滑劑(體現(xiàn)它具有滑膩感)等。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zhì)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無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體和少量雜質(zhì)構(gòu)成.主要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強烈的吸附性(因為具有疏松多孔的結(jié)構(gòu)),木炭可用于食品、工業(yè)產(chǎn)品中除去色素、異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氣、制糖業(yè)中脫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鐵,炭黑加到橡膠里能夠增加輪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質(zhì)
酸、堿、鹽
1.常見鹽與堿的溶解性:
鉀(鹽)、鈉(鹽)、銨鹽全都溶,硝酸鹽遇水影無蹤。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氯化物不溶氯化銀。
碳酸鹽只溶鉀(鹽)、鈉(鹽)、銨(鹽)。
堿類物質(zhì)溶解性:只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溶。
2.八個常見的沉淀物: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銀、碳酸鋇、碳酸鈣氫氧化鎂、氫氧化銅、氫氧化鐵。
3.三個不存在的物質(zhì):所謂的氫氧化銀、碳酸鋁、碳酸鐵五、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反應后有氣體、水或沉淀生成。
(1)不溶性堿只能與酸性發(fā)生中和反應。
(2)不溶性鹽,只有碳酸鹽能與酸反應。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復分解反應的反應物。
初三上冊期中化學知識點
一、金屬活動性
1、金屬活動性順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金屬在水溶液(酸溶液或鹽溶液)中就越容易失電子而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3、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排在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除外)。
二、空氣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xiàn)象:①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等代替)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②同時鐘罩內(nèi)水面逐漸上升,冷卻后,水面上升約1/5體積。
若測得水面上升小于1/5體積的原因可能是:①紅磷不足,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了空氣主要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氣。
3、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shù)計算,大約是氮氣為78%、氧氣為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混合物)為0.94%、二氧化碳為0.03%、其它氣體和雜質(zhì)為0.03%。
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氣中的有害物質(zhì),大致可分為粉塵和氣體兩類,氣體污染物較多是SO2、CO、NO2,這些氣體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學習好化學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預習
預習時要注意全面地預習一節(jié)教材,把握一節(jié)書的整體內(nèi)容,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初步整體印象,初步了解將要學習課程的基本內(nèi)容和思路,鞏固原有的相關知識和概念。這樣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主動性,提高自己對初三化學的興趣。
二、聽講
在學習初三化學時一定要注意聽講,在聽講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1、集中注意力:能不能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是決定學習效率的關鍵。
2、應勤于思考:僅僅把初三化學的學習重點放倒聽上是不對的'。在學習時不僅要聽,還要積極思考、學會思考。這樣學習效果可以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
3、注意老師的思路和方法:在初三化學的學習過程中,不要只記住每個問題的結(jié)果,還要注意老師解題時的辦法、思路。在通過總結(jié),培養(yǎng)出屬于自己的解題辦法。
4、養(yǎng)成先聽后記的習慣:有些同學在進行初三化學的學習時,邊聽邊記,掃質(zhì)的結(jié)果就是內(nèi)容沒記住,知識沒聽到。應該是先聽講,然后在課后再進行整理。講老師講的內(nèi)容進行消化、理解、轉(zhuǎn)變?yōu)樽约旱闹R。
三、復習
復習是知識的鞏固階段,它是使學生溫故知新,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進一步落實課本知識為自己知識的過程。復習是一次再學習的過程,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再加工和提高的過程。復習時要思考知識掌握的程度,要多思考幾個為什么,要做到理解透徹,熟練運用。
四、作業(yè)
學生可以通過做作業(yè)的方法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檢測,查缺補漏,自己把做錯的知識進行整理,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可以記錄下來,在第二天詢問老師,得到答案。
化學“五步學習法”簡介
1.“觀”
即觀察,觀察一般應遵循“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的順序進行,反應前觀察反應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產(chǎn)生的各種現(xiàn)象;反應中觀察反應條件及反應過程中的各種現(xiàn)象;反應后觀察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最后針對觀察到的各種現(xiàn)象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概括,得出科學結(jié)論,觀察后要用最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達到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
2.“動”
“動”即積極動手實驗。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驗”,親自動手實驗不僅能培養(yǎng)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們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成倍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實驗室制氧氣的原理和操作步驟,動手實驗比只憑看老師做和自己硬記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
做實驗前一定要了解,最后認真分析,分析實驗結(jié)果和結(jié)論。
3.“記”
化學在同學們腦中;“記’即記憶。與數(shù)學、物理相比較,“記憶”對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化學的最基本方法,離開了“記憶”談其他就成為一句空話。這是因為:
(1)化學本身有著獨特“語言系統(tǒng)”──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而其中大多數(shù)必須記憶;
(2)一些物質(zhì)的性質(zhì)、制取、用途等也必須記憶才能掌握它們的規(guī)律。
4.“思”
化學在同學們的思辨中;“思”指勤于動腦。即多分析、思考。
要善于從個別想到一般,從現(xiàn)象想到本質(zhì)、從特殊想到規(guī)律,上課要動口、動手,主要是動腦,想“為什么”想“怎么辦”?
多想、深想、獨立想,就是會想。只有會想,才能想會了。初三從感性的認識走向了理性思維,初二初三正是這樣的轉(zhuǎn)變時期,理性思維能力不夠,我們應該在這時,還沒到來的初三時,反思自己,我們應該成熟了,學習是終生的,帶有思考和分析怎么學習?每天都問自己27個為什么,很多東西都會有新的智慧,從無知的狀態(tài)走出來,變成一個有知的人。
5.“練”
“練”即保證做一定的課內(nèi)練習和課外練習題。
它是應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書面形式,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更好地鞏固知識、掌握知識,并能檢驗出自己學習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績。
不要拿題海戰(zhàn)術(shù)給自己找借口,練習是必須的一定的題量是必須的量的積累,才有質(zhì)的飛越,如果不練習,那么化學絕對學不好。
提高化學成績的“三要素”是什么
一、上課要記筆記
1、化學雖然是理科偏向的學科,但是也是需要初中生動手記筆記的。想要學好化學,首先要了解這門課程主要講的是什么,那么就需要初中生在上化學課之前進行預習,預習時除了要把新的知識都看一遍之外,還要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
2、初中化學雖然在學習上難點不是特別多,但是對于剛接觸這門學科的初中生來說,知識還是有些雜的,所以希望初中生們在學習化學的時候可以準備個筆記本,著重的記一些重要的化學知識點。同時記筆記也可以防止上課的時候溜號走神。
二、學生要經(jīng)常復習化學知識
1、對于初中生來說,想要學好化學,那么在課后就要認真的進行復習,并且認真對待老師交代的化學作業(yè),這對于提高初中化學成績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在復習化學的時候可以采用課下復習或者是類似于單元小結(jié)的方法,這樣才能夠牢固的掌握知識。
2、初中化學的課本中有很多個概念和原理等基礎知識,并且要求掌握的內(nèi)容也很多,如果初中生們不能把這些化學知識點都記憶深刻,那么在做題的時候就會感受到痛苦了。實在記不下來,那么就多看,“見面”的次數(shù)多了,初中生在腦海中就有對這種知識的印象了。
三、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興趣
1、化學是需要學生們?nèi)ブ鲃影l(fā)現(xiàn)的一門學科,并且初中化學中的很多實驗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想要學好初中化學,首先要培養(yǎng)的就是學生對于化學的興趣,有了興趣才有動力去學習。
2、在學習初中化學的時候,希望初中生們能夠多重視化學的實驗部分,因為化學的很多定理公式都是通過實驗的操作總結(jié)出來的,學生們對于實驗操作要用到的儀器和步驟等都要熟悉,謹記。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總結(jié)4
一、燃燒
1、概念: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2、條件:(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溫度達到著火點(三者缺一不可,否則不能燃燒)
如右圖所示: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了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白磷的著火點低,應貯存在裝有水的試劑瓶中。
3、燃燒與緩慢氧化的比較
相同點:都是氧化反應、都放熱;
不同點:前者發(fā)光、反應劇烈,后者不發(fā)光、反應緩慢
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考點一)
1、燃燒的條件決定著滅火的原理,只要破壞燃燒的任何一個條件,就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
2、滅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絕氧氣(或空氣)(3)降溫到著火點以下。
3、液態(tài)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處的失火
4、泡沫滅火器的反應原理,利用碳酸鈉與濃鹽酸迅速反應產(chǎn)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來滅火
化學反應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三、爆炸(考點二)
、倏赡苁腔瘜W變化(火藥爆炸)也可能是物理變化(車胎爆炸)
②化學變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間內(nèi)急速燃燒,放出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
、劭扇夹詺怏w(氫氣、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塵(面粉、煤粉)與空氣或氧氣混合,遇到明火可能會發(fā)生爆炸;可燃性氣體在點燃或加熱前都要檢驗純度,以防止發(fā)生爆炸的危險
④油庫、面粉加工廠門口貼有“嚴禁煙火”的標志:空氣中;煊锌扇夹詺怏w或粉塵,接觸到明火,就有發(fā)生爆炸的危險
、菘扇嘉锱c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越劇烈
常見滅火的方法(考點三)①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
、陔娖髦,先應切斷電源
③煤氣泄漏,先應關閉閥門,再輕輕打開門窗,切忌產(chǎn)生火花
、芫凭谧烂嫔先紵,用濕抹布撲蓋
、輷錅缟只馂,將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樹木砍掉
其它:A、生煤爐火時,需先引燃紙和木材,因為紙和木材的著火點比煤低,容易點燃
B、室內(nèi)起火,如果打開門窗,會增加空氣的流通,增加氧氣的濃度,反應劇烈,燃燒更旺
C、用扇子扇煤爐火:雖然降低了溫度,但沒有降至著火點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氣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用扇子扇蠟燭火焰:雖然增加了空氣的流通,但卻降低了溫度至著火點以下,所以一扇就滅。
課題2燃料和熱量
考點一、化石燃料
、侔、石油、天然氣(都是混合物)
、谑枪糯镞z骸經(jīng)一系列復雜變化而形成的
③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芎侠黹_采,綜合利用,節(jié)約使用
1、煤
、俜Q為“工業(yè)的糧食”
、诮M成:主要含碳元素,還含少量的氫、氮、氧、硫等元素
、蹖⒚焊艚^空氣加熱,發(fā)生化學變化,得到焦炭(冶煉金屬)、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氣(主要含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煤氣泄漏,會使人中毒,有可能發(fā)生爆炸)
、苊喝紵龝a(chǎn)生SO2、NO2等,會形成酸雨
2、石油
、俜Q為“工業(yè)的血液”
②從油井開采出來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產(chǎn)品
、劢M成:主要含碳、氫元素
、軣捴圃恚豪檬透鞒煞值姆悬c不同,通過蒸餾使之分離(此分離過程是物理變化)
3、天然氣
(1)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最簡單的有機物,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小有機物,甲烷的物理性質(zhì):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
(2)、檢驗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氫元素的方法:點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水霧,說明生成了水,證明含有氫元素;把燒杯迅速倒過來,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證明含有碳元素。(如果某可燃物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證明一定含碳、氫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3)、鑒別氫氣、一氧化碳、甲烷:檢驗燃燒的產(chǎn)物(導出點燃,在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看燒杯內(nèi)壁是否出現(xiàn)水霧現(xiàn)象;把燒杯迅速倒過來,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變渾濁
(4)、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把秸稈、雜草、人畜糞便等廢棄物放在密閉的沼氣池中發(fā)酵,就可產(chǎn)生甲烷。在農(nóng)村,沼氣可解決生活用燃料問題和改善環(huán)境衛(wèi)生
(5)、可燃冰:埋藏于海底,可以燃燒,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儲量是化石燃料總和的.兩倍將成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開采時如果甲烷氣體大量泄漏于大氣中,造成的溫室效應將比二氧化碳更嚴重
(6)、西氣東輸:輸?shù)氖翘烊粴?/p>
(7)、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燃料
考點二、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的變化
a)放出熱量:燃料燃燒放熱(如化石燃料的燃燒);不通過燃料燃燒也可放熱
(8)燃氣泄漏報警器安裝的位置應根據(jù)燃氣的密度決定,如果燃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大,則安裝在墻壁下方,反之,則安裝在上方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總結(jié)】相關文章: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總結(jié)08-26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梳理04-13
初三化學上冊必備知識重點歸納07-21
初三化學上冊重要知識點歸納09-13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12-05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07-21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精選)08-04
初三化學上冊氧氣性質(zhì)知識點10-08
初三化學考試知識點總結(jié)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