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國》讀書筆記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么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雪國》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雪國》讀書筆記1
據(jù)說,《雪國》是歷史上最唯美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的作品,我并沒有讀過所有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的作品,無法斷言其是否是最唯美,我用了三個睡前讀書時間讀完了全篇,若非隔日必須上班,我必定會一口氣讀完全篇的。
《雪國》的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雜,人物關系也不糾纏,似乎,簡單地讀懂,并不算是一件難事,但是,這么一部偉大的作品,是不是真的這么容易被讀懂呢?
我以為,想要去讀懂全篇,想要去領會作者的意圖,并非易事,實際上,關于閱讀文學作品,我始終認為,領會讀者的意圖不是第一要事,讓自己進入劇情并發(fā)掘自我的內(nèi)心才是第一要事吧,畢竟這不是科學作品,本無需刻意考證作者的真實意圖,更何況,作者在寫作的時候,興許就是即興發(fā)揮呢?
《雪國》的文字相當細膩,描寫山的景色,描寫人的內(nèi)心,還有人物的`對白,無一不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作為一名的藝術研究者,島村是自負的,同時也是自憐的。他似乎認為,他對于藝術的的領悟是要領先于當代的,因此他是自負的,然而,卻也正因為這自負,他似乎也因為內(nèi)心的孤獨而自憐了。在雪國,他遇見了身為歌舞伎的駒子,并且獲得了她全心的愛慕。他愛駒子嗎?書中似乎一直在強調(diào)的是“不愛”,可是,他為什么又要一次次地專門為了駒子來到這雪國呢?似乎,他并不是那種簡單的逢場作戲和及時行樂的世俗的男人,既然如此,這“不愛”便要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身為歌舞伎的駒子,于原本應該逢場作戲的風月場所,卻莫名地傾心于島村,然而她知道這感情是沒有將來的,因而她的每一次出場,都是帶著復雜的矛盾的情緒的,或哭或笑,或柔或剛……駒子是一個不幸的女人,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卻又拘泥于世俗的偏見。某種意義上說,她是敢愛敢恨的人,她可以拒絕青梅竹馬的師傅的兒子行男,也可以愛上一個本應該只是過客的島村。而其實,她一直是在逃避生活的,她始終是不敢直面生命的。
在全篇中,葉子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并不多,卻是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開始護士生涯,照料的第一個病人是行男,卻不得不面對其死亡的結局,這給她的內(nèi)心造成了極大的創(chuàng)傷。她也是一個,內(nèi)心極度脆弱的人,以至于她會央求島村將其帶離雪國,該是因為內(nèi)心太痛苦以致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了吧?不然怎么會隨意地央求一個陌生人?最后,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結束了葉子的生命,這對她,何嘗不是一個很好的結局呢?
人生,本不會總是事如人意的,順著心意,能走多遠,便多遠吧!實在走不動了,命運自會做出合適的選擇!
《雪國》讀書筆記2
在《雪國》這部小說中,如果錯過了那些描寫風景的文字,就是一種遺憾了。我們可以來欣賞一下這雪國到底是怎樣一個美法。
“這是原野盡頭唯一的景色。淡淡的晚霞把整個山容映成深寶藍色,輪廓分明地浮現(xiàn)出來。月色雖已漸漸淡去,但余韻無窮,并不使人產(chǎn)生冬夜寒峭的感覺。”,“島村仿佛坐上了某種非現(xiàn)實的東西,失去了時間和距離的概念,陷入了迷離恍惚之中,徒然地讓它載著自己的身軀奔馳。單調(diào)的車輪聲,開始聽的時候像是女子的絮絮話語!薄_@兩段話是島村在火車上看到的雪國風景。在坐火車時,我會覺得窗外的景色從眼前閃過的時間過快而不去觀察,但是作者在描繪雪國風景時感覺是在寫一幅靜止的畫,月落迎晨,寒意料峭,像是失去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一樣,迷失在了這種美妙的感覺之中。
在最后一章中也有一段關于景色的描寫。“茫茫的銀河懸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體擁抱夜色蒼茫的大地。真是美得令人驚嘆不已。島村覺得自己那小小的身影,反而從地面上映入了銀河。綴滿銀河的星辰,耀光點點,清晰可見,連一朵朵光亮的云彩,看起來也像粒粒銀砂子,明澈極了!边@是島村在葉子死前看到的景象,美麗的銀河,在葉子死時,在他眼前,在他心里傾瀉而下,這種壯觀的場面,讓我們震驚,也為葉子這種無謂的犧牲精神而震驚。
不管外界怎么評價《雪國》這部小說,我認為它在我理解的寫作意義下是一部很不錯的小說,也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映象。
《雪國》讀書筆記3
《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中篇小說,主要講了東京的一位西洋舞蹈評論家島村來到雪國的溫泉旅館邂逅了駒子,并被她吸引,后來又兩次來到雪國與她相會。在他第二次來到雪國時,在電車上又看見了美少女葉子,并心生戀慕。因此,他們?nèi)藰嫵闪宋⒚畹那楦嘘P系。最后,小說以葉子的意外死亡而告終。
這部小說主要在寫島村與兩個女人的情感,但是在我讀完后,發(fā)現(xiàn)這本小說所要表達的并不僅僅是那種男女間的情感,而是一些別的東西。
整部小說中,然人感覺一切都是那么的虛幻,但是又是那么真實,“虛無”與“徒勞”貫穿了整部小說:島村對真實的渴望與追求,到最后變?yōu)橐粓隹,只得以虛幻來定義現(xiàn)實;藝妓駒子憧憬著自己美好的與未來,她為島村送行連行男病危了也沒有去看,這一切卻得不到回報,只是“美麗的徒勞”罷了。這也是一方面的表現(xiàn)出了當時日本社會的狀況。
至于葉子,可以說這個人物是“不存在”的,她的出現(xiàn)其實是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的一種向往,在結尾處的那場火災,葉子意外的丟掉了生命,如果照常理來說,島村應該是會像駒子那樣悲痛,但是他沒有,反而是得到了精神上的頓悟,駒子與葉子的離開,更是讓人感受到人生如夢的虛無感。
這部小說大多是對話和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其中,自然環(huán)境描寫不僅僅有那種唯美的體現(xiàn),又同時為人物的心理或是接下來的情節(jié)發(fā)展做了暗示。就比如說在葉子逝世的那場火災,作者將其描寫成詩一樣的畫面,就意在葉子的超凡脫俗,在這種意境下,表達出了對真善美的渴望。
如果光這么說,也許還是不夠,我們不妨對比一下日本的`另一部名著: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它主要是以物寫哀情的,而在這部小說中,也有相似的地方!对词衔镎Z》是寫于日本還在封建制度相對和平的時代,而《雪國》則是寫于日本在大肆侵略的時代背景下,小說中的思想感情與之結合不難看出作者反對戰(zhàn)爭,但是,小說中關于戰(zhàn)亂只字未提,通過虛實結合來表達,反映了在那個社會日本平民對美好生活追求卻總遙不可及的徒勞,以及有甚者沉浸在那種虛無的幻想的狀態(tài),這也是我喜歡這本小說的原因。
總的來說,這部小說脫離了“正軌”,在虛幻中表達情感,營造出了脫離了現(xiàn)實的境界,反而是對現(xiàn)實的一種最好的批判與詮釋。
《雪國》讀書筆記4
《雪國》中的徒勞
在《雪國》的這部作品中,徒勞這個詞出現(xiàn)了很多次,可以說是這部作品的關鍵詞。島村、駒子和葉子這三個主要人物每個人的身上都存在著一些徒勞的特質(zhì)。作者筆下的三種徒勞結合三個人物各自的人物形象所表達的內(nèi)涵以及其表現(xiàn)形式,是各不相同的。
島村的徒勞
雖然文中的徒勞多用于描述駒子,但是島村才是徒勞這一關鍵詞的中心人物。川端康成從頭到尾都是采用的島村的視角來敘述雪國的故事,所有的徒勞都是透過島村看到的。島村自身的形象是一個家境殷實的公子哥,每天虛無度日,無所作為,甚至“對自己也變得玩世不恭起來”。為了逃避現(xiàn)實,島村開始沉迷于各種美麗的幻象。
幻象是美麗的,而現(xiàn)實是令人失望的,美麗的幻象永遠無法成為現(xiàn)實。既然如此,人在現(xiàn)實中所做的所有試圖改善現(xiàn)實的努力便都是徒勞的,甚至島村“以為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這便是島村眼里徒勞的內(nèi)涵。
島村原本是鐘意于日本傳統(tǒng)舞蹈的,甚至曾有過“投身實際運動”,推動傳統(tǒng)歌舞的改革的想法。然而當被人慫恿,需要在現(xiàn)實中真正做出改變時,島村卻突然轉(zhuǎn)向了西洋舞蹈。“他所欣賞的,并不是舞蹈家靈活的肉體所表現(xiàn)的舞蹈藝術,而是根據(jù)西方的文字和照片自家所虛幻出來的舞蹈!睄u村從未真正看到過任何西洋舞蹈,他所熱愛的西洋舞蹈不過只是幻象罷了。從日本傳統(tǒng)舞蹈轉(zhuǎn)向西洋舞蹈,是島村拒絕改變現(xiàn)實,沉迷于幻象的體現(xiàn),是島村式徒勞對其自身的影響。
駒子的徒勞
駒子的徒勞來源于對都市生活的向往的對島村盲目的愛。駒子自小便開始記日記,一記就是十幾年。而后又開始寫讀書筆記,即使只是與文學作品相差甚遠的婦女雜志她也都一一做下筆記。即使只是在鄉(xiāng)下做藝伎,對于彈琴也從未懈怠過!叭欢,她向往都會之情,如今也冷如死灰,成為一場天真的幻夢”。駒子這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在島村眼里只是一種徒勞罷了,不會對她的人生有任何實質(zhì)性的改善,再怎么掙扎,駒子也只能是鄉(xiāng)下的一個藝伎罷了。
而后駒子將自己對于都市生活的向往寄托在了島村的身上,從而不可自拔的愛上了島村。島村來自于東京,受過良好的教育,并且從一開始便將駒子看作是“好人家的女兒”,想要和駒子做單純的朋友。島村給予駒子的尊重和欣賞,給了駒子一種美好的錯覺,仿佛自己成為了在都市生活的與島村平等地位的人。駒子就這樣義無反顧的愛上了島村,然而她的愛終究是徒勞的!八龑矍榈幕鹨粯拥臒崆閭鲗У搅藣u村身上,卻沒能讓島村像她一樣為愛而燃燒起來”。作為有婦之夫,島村不可能回應她的愛,而作為男人,島村也從未愛過駒子。無論是對都市生活的向往還是對島村的愛,與葉子永恒的幻象化的徒勞相比,駒子的徒勞都深深扎根于現(xiàn)實生活的,現(xiàn)實性的徒勞。
葉子的`徒勞
葉子的形象是空靈的,自身便帶著一種虛幻美,仿佛是超現(xiàn)實的存在,是“島村幻想中心靈的一片凈土”。葉子將島村試圖喚回的真誠發(fā)揮到了極致:她對弟弟真摯的關心,對行男全身心投入的,無微不至的照料。葉子第一次用她那“清澈悠揚,美得幾近悲涼”的聲音呼喚站長時,她那真摯的、“盎然有余”的情義就吸引了島村。
但是葉子對于島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島村一直對葉子心存敬畏,不敢過多接近。葉子的純善對于島村的空虛、麻木的內(nèi)心是一種強有力的審判!八裏o言而‘尖利地’一瞥,也會使島村感覺到一股窮視靈魂的穿透力!比欢谛心兴篮螅~子全身心投入的情感便也沒了歸所。就在她打算與島村一同前往東京開始一段新的生活的時候,一場大火奪取了她的生命。然而死亡并不是是她生命的終結,是死亡完成了她的內(nèi)在生命的變形過程,是死亡讓葉子的美成為了永恒。葉子作為島村心中理想化的存在,以死亡的方式脫離出現(xiàn)實之外,成為了最美的永恒的幻象,給予了島村式徒勞最強烈的震撼!爱斔◢u村)挺身站住腳跟時,抬眼一望,銀河仿佛嘩地一地,向島村的心頭傾瀉下來!
《雪國》以島村的內(nèi)心空虛、迷戀幻象的徒勞出發(fā),看到了駒子對追求都市生活和愛情徒勞的付出,最終見證了葉子以死亡的形式成就了最終極的徒勞即從現(xiàn)實脫離成為永恒的美麗的幻象。
《雪國》讀書筆記5
一個百無聊賴的假期,翻閱書架,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這本之前從未看過的《雪國》(這本是大姐買回來的書),可能是因為無人打攪,仔細咀嚼,熬了一個晚上,終于被我給看完了。
作者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在大阪,于1972年自殺離世。幼失怙恃,緊接著后祖父母和姐姐相繼病逝。歷盡人世滄桑和世態(tài)炎涼的他養(yǎng)成了一種孤獨憂郁沉默的性格和對世事漠然的態(tài)度,因此,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不管是《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都蘊含著對下層婦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會現(xiàn)象。但是,由于他后來受日本古典文學和禪宗思想影響很重,逐漸脫離現(xiàn)實,以致原來殘留于頭腦中的封建主義思想不但未能減弱,反而有所發(fā)展!堆﹪愤@部名著,可以說是他這種前后期思想變化的分水嶺。
《雪國》以自幼在東京工商業(yè)區(qū)成長,是一個地地道道吃祖產(chǎn)的富家子弟(有錢又閑的舞蹈研究者島村)與一位藝妓(向往美好生活有一定毅力的駒子)和一位純情少女(純潔善良的葉子)之間的感情糾葛,向我們展現(xiàn)出一個虛與實、現(xiàn)實與非現(xiàn)實的交融的美的哀怨和冷艷的世界。
《雪國》自始至終都帶著一股清淡風雅的悲情曲調(diào),這種悲傷不是刻意描寫出來的,而是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這很顯然與作者對當時世界的思考有關,也與作者的生活成長背景有關。作者把這種感覺直觀地描述出來,便是對純粹美的一種探尋,更是對自我的一種追尋。另一方面,作者在文中也展現(xiàn)了自我清靜空虛的一面,這種空虛與之前所說的悲傷調(diào)子是相互呼應的。在我看來,這更多的來自于作者的精神信仰,書中前言提到過作者對禪學和道學的研究,我想這兩種講究寧靜與頓悟的學派必然給予了作者思想根源上很大的支撐;蛟S,正因如此,書中所講的可能是較為“腐朽”的故事,但卻絲毫不影響作者表達出一種思想性上的高雅。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小說開篇以島村獨自乘火車來到雪國為開端,寫得簡潔而突兀,也暗示了故事發(fā)生的平凡與不經(jīng)意,而這種語調(diào)也渲染了全書的氛圍,冰冷的場景加以簡短介紹可以等同為淡淡的悲傷,全文都是運用了這種表達方式,用近乎吝嗇的語言為凄冷張本。這種寫法不是同一般小說一樣運用故事性吸引讀者的思考,而是運用寫作手法發(fā)散讀者的思考,這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小說過于注重故事情節(jié)內(nèi)容的庸俗性。透過開篇第一句話的描述,我們似乎能感覺到雪國的虛無感,似乎能感覺到全文唯美的感受的表達。
“駒子發(fā)出瘋狂的叫喊,島村企圖靠近她,不料被一群漢子連推帶搡地撞到一邊去。這些漢子是想從駒子手里接過葉子抱走。待島村站穩(wěn)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
這是小說的結尾,其與開端的手法是相近的,都帶著突兀的感覺,但與開端相比,結尾已不再是原有的平靜,當全文的情節(jié)在有意無意的反復的時候,作者恰當?shù)陌才帕艘粓龌馂模⒋俗鳛槿牡慕Y尾。島村面對葉子的死表現(xiàn)出了反常的平靜,我想這種平靜與小說通篇所貫徹的清靈頓悟感是有聯(lián)系的,島村好像從葉子的死中有所領悟。到這里,小說似乎進入了一個高潮,其實也是之前暗淡的悲傷的延續(xù),“傾瀉的銀河”與開頭的“雪”都在為小說的整體氛圍推波助瀾,但不同的是,“銀河”是在作者進行了全文的思考過后的意象,“銀河”雖然宏大,但卻飄渺虛無。文章至此又走入了另一個虛無的境界,而這種虛無較之開始已經(jīng)是一種升華過后的了。小說在最后從之前延續(xù)的悲傷的縛束中解脫出來,形成了一種清冷的自由感。這里可能表達了作者對自我內(nèi)心真實想法的'一種思考,但我認為小說人物中并沒有作者自我意識的原型,而整篇小說的氛圍才是作者內(nèi)心的部分的寫照。
此外,小說第六章段末這樣寫道:
“這樣的日子里連音色都不一樣!”駒子仰頭望了望雪后的晴空,只說了這么一句。的確,那是由于天氣不同。要是沒有劇場的墻壁,沒有聽眾,也沒有都市的塵埃,琴聲就會透過冬日澄澈的晨空,暢通無阻地響澈遠方積雪的群山。雖然她自己并不自覺,但她總是以大自然的峽谷作為自己的聽眾,孤獨地練習彈奏。久而久之,她的彈撥自然就有力量。這種孤獨驅(qū)散了哀愁,蘊含著一種豪放的意志。
在島村看來,駒子這種生活可以說是徒勞無益的,也可以說是對未來憧憬的悲嘆。不過這種生活也許對她本身是有價值的,所以她才能彈出鏗鏘有力的琴聲。島村靠耳朵分辨不出她那纖纖素手的靈巧工夫,所以僅從弦音里理解她的感情。但對駒子來說,他恐怕是最好的聽眾了。的確,島村雖然選擇玩世不恭的游戲生活,可是,他卻尊重駒子的思想和人格;蛟S,也正因如此,讓駒子感受到他的不同。
駒子喜歡寫日記,喜歡把每天發(fā)生的事,讀過的雜志都寫在日記本上,即便發(fā)生的事不光彩,讀的雜志也只是簡單記錄作者任務關系等,她也一直堅持著,這或許與她堅強的毅力和超強的求知是密不可分的。這也讓島村震撼了,但島村心里仍然掛念著葉子,這或許就是駒子的悲哀!生存是徒勞,愛情是徒勞,一切都是徒勞,但是她還是堅持著,向往著。不得不說,駒子的這種韌性讓人折服,令人欽佩!無論身處哪個時代,駒子不依不饒、堅韌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都是值得提倡學習的。
轉(zhuǎn)過身,我們再來看作者筆下那純潔善良的葉子,她是唯美的,長得美、聲音美、在火車上照顧行男美、就連從樓上跌落都是美的(地上潔白的雪景,天空燦爛的銀河,襯托著火花的飛舞,一個女人的身體,正直落下,僵直的身體在半空中落下,變得柔軟了。然而,她那副樣子卻像玩偶似地毫無反抗,由于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島村一直留意著葉子,而葉子卻一心念著行男,就連行男死了,他還每天堅持為他上墳。這也意味著葉子最終還是會追隨行男離去,而葉子又是駒子的精神寄托,因此,葉子最后的離去也反襯出駒子精神的離去。
島村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折射了兩位女主人翁,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丑陋的社會形態(tài)。這兩個女人都對自己的愛人有期待而無要求,愛得直接純粹。但這樣的愛情是有前提的。對于駒子來說,且不說行男是不是她為了救助而甘為藝妓的未婚夫,行男的行將就木之驅(qū)和最后的死亡使得她完全可以自由地愛島村,可以幾乎無顧忌地表達。而嬌蕊與振保的愛更是萌生在嬌蕊的丈夫出差去新加坡的這段男性空缺的時期。這期間的嬌蕊是相對自由的。而且,她有夫之婦的身份為振保提供了足夠強大的安全感和說服自己跟她偷吃的重要理由。這幾乎可以說是這場紅玫瑰之戀發(fā)生的先決條件。很難說振保是否愛上了嬌蕊,不過這至少是讓他難以忘懷的一個女人。而島村大概是喜歡駒子的,因為她的潔凈。這是川端康成反復強調(diào)的最初的情感動因。經(jīng)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是“女人給人的印象潔凈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里大概也是干凈的”。以嚴寒的雪國和極度難得的縐絲作為象征性的襯托,除了與日本向往冷寂的藝術追求相關外,或許也是為了凸顯駒子雖是藝妓卻有著不一般的凈。
縱觀全書,雖沒有什么大的曲折波瀾,也沒有什么特別華麗的辭藻,卻在幽艷、光潤的文體底層,如同透過那細細的網(wǎng)眼,充分地展示了充滿通透力的描寫,就好像是一團霧霾從我們的內(nèi)臟中彌漫開來,并且滲透到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他讓我從中吸收了在其它書中無法吸允的文學知識。樸實自然、清晰明了、言簡意賅是我對《雪國》一書的初識,然而這種認知卻須待細嚼慢咽、咀嚼消化,正如《雪國》這部書一樣,具有著極其深厚的內(nèi)涵,值得細細品味。
《雪國》讀書筆記6
今天開始讀來自川端康成的《雪國》,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一位姑娘從對面座位上站起身子,把島村座位前的玻璃窗打開。一股冷空氣卷席進來。姑娘將身子探出窗外,仿佛向遠方呼喚似的喊道:
“站長先生,站長先生!”
一個把圍巾纏到鼻子上、帽耳耷拉在耳朵邊的男子,手拎提燈,踏著雪緩步走過來。
島村心想,已經(jīng)這么冷了么?他向窗外望去,只見鐵路人員當作臨時宿舍的木板房,星星點點地散落在山腳下,給人一種冷寂的感覺。那邊的白雪,早已被黑暗吞噬了。
“站長先生,是我。您好啊。”
“喲,這不是葉子姑娘嘛!回家呀?又是大冷天了。”
“聽說我弟弟到這里來工作了,我要謝謝您的.照顧!
“在這種地方,早晚會寂寞得難受的。年紀輕輕,怪可憐的。”
“他還是個孩子,請站長先生常指點他,拜托您了!
“行啊,他干的很帶勁,往后會忙起來的。去年也下了大雪,常常鬧雪崩,火車一拋錨,村里人就忙著給旅客送水送飯!
“站長先生好像穿得很多,我弟弟來信說,他還沒穿西服背心呢。”
“我都穿四件啦!小伙子們遇上大冷天就一個勁兒地喝酒,現(xiàn)在一個個都得了感冒,東倒西歪地躺在那兒啦!
站長向宿舍那邊晃了晃手上的提燈。
“我弟弟也喝酒了嗎?”
“這倒沒有。”
“站長先生這就回家了?”
“我受了傷,每天都去看醫(yī)生!
“啊。這可太糟糕了!
和服上罩著外套的站長,在大冷天里,仿佛想趕快結束閑談似的轉(zhuǎn)過身來說:
“好吧,路上請多保重!
“站長先生,我弟弟沒來嗎?”葉子用目光在雪地上搜索,“請您多多照顧我弟弟,拜托啦!
她的話音優(yōu)美而又近乎悲凄。那嘹亮的聲音久久在雪夜里回蕩。
火車開動了,她還沒把上身從窗口縮回來。一直等到火車追上走在鐵路邊上的站長,她又喊到:
“站長先生,請您告訴我弟弟,叫他下次休假時回家一趟!”
“行。 闭鹃L大聲答應。
葉子關上車窗,用雙手捂住凍紅了的臉頰!
故事由駛往雪國的列車開始,窗外不停掠過的暮景,映著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雙眸,撲朔迷離。舞蹈藝術研究者島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皚皚的北國山村,與當?shù)氐乃嚰狂x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陷入愛戀糾葛,簌簌落下的雪掩蓋了一切愛與徒勞……
不管是讀過川端康成的書了解他的風格,還是沒有讀過,在第一次讀《雪國》時,都會被那充斥全文的空靈氣息所感染,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茫茫白雪之中,能夠清晰的呼吸到冰冷的空氣。讓自己為之一振。
而當島村坐著漫長的火車,穿過被皚皚白雪覆蓋著的大山后,會再次遇見第一次來這個村子時所結識的一位潔凈、溫柔的姑娘。
愛戀糾葛,仿佛他在下車那一刻所預料到的即將成為現(xiàn)實。
雪,依舊在下,空氣依舊冰冷,故事依舊繼續(xù)。
《雪國》讀書筆記7
川端康成的作品總是一種唯美而又充斥著淡淡的哀愁,讀來并不覺得壓抑,卻總是被哀愁所纏繞。
作品講述的是一位舞蹈研究家島村幾次來到雪國所經(jīng)歷的事,所遇見的人。第一次去雪國,島村遇到了一個藝伎,作品中,島村與駒子的交往漸漸地讓他們互相感知到了對方,駒子也漸漸對島村產(chǎn)生了些許的情愫。而駒子終究只是個藝伎,盡管她刻苦學習,讀小說,練三弦,但正如島村所說:“一切都只是徒勞。”
而葉子,在島村的生命中也只是過客。島村在前往雪國的列車上見到了照顧著行男的葉子,可以說是一見鐘情吧,當書的最后葉子突然之間死于大火,也讓我覺得這個結局有些不可思議,又在情理之中。葉子死后島村的痛苦是讓人感到悲哀的,如果說葉子的死亡使得島村心中的幻想破滅,那么,她的死也讓駒子的愛顯得更加徒勞,無力,讓人感到悲哀。
在那個終年積雪的地方,發(fā)生這樣的事,著實讓人感到心涼,本以為書中描繪的是凄婉唯美的愛情故事,但讀完之后則感到人性的無奈脆弱,與無限的哀愁。
雪國的景是美麗的,而如同這景一般美麗的兩個女人卻有著那樣可悲的結局。在夕陽的余暉下,她們內(nèi)心的火種也漸漸熄滅,島村則像是過路人,仿佛參與其中,又好像僅僅路過。
《雪國》的語言并沒有多么充滿感染力,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沒有太多夸張的描寫,僅僅是看似平淡的話語卻能將人帶入那個境界中。那充滿穿透力的筆觸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那種淡淡的哀愁便一點一點在心中蔓延開來,川端康成的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其實我是同情駒子的,她只不過是一位渴望平淡生活的藝伎,她想要的'不過是真正的愛情,她認為島村就是那個能夠?qū)崿F(xiàn)她愿望的人。但事實總是殘酷的,對于她一個藝伎來說,一切只是徒勞,徒勞而已,她所做的那些努力僅僅只是為自己的可悲的一生增添些許的色彩,而這些表面的改變并不能對他的生命造成更本質(zhì)的變化。
在駒子身上能夠看到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看出她美好的人性。
《雪國》的意境是美好的,人性是美好的,但結局總是悲哀的,能夠在這種美妙的意境之中表現(xiàn)出淡淡的哀愁,不得不佩服川端康成的文筆:唯美的淡淡的哀愁。
《雪國》讀書筆記8
《雪國》的主線是島村駒子葉子的情愛故事。島村優(yōu)游歲月,三次去多雪的北國山村,和藝妓駒子邂逅而情愛,同時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也流露出若有若無的傾慕之情。島村在初夏的一天來到雪國,偶遇年輕貌美的駒子,因談話投機而相互產(chǎn)生好感,進而有狎昵之舉,翌日早上天剛亮,駒子就慌慌張張地溜出了島村的房間,事如春夢了無痕,島村也匆匆返回東京(這年初冬季節(jié),島村又來同駒子幽會。在來雪國的火車上,島村又被同車廂的葉子深深吸引。在與駒子的第二次接觸和對葉子的幻想中,雪國讓島村感到無比留戀,故在翌年秋季第三次來到雪國。而這時的雪國已失去往日的繁榮景象,駒子身邊的人如行男和師傅等人相繼故去。島村通過與駒子的進一步接觸,反思再三,決計離開雪國。但就在臨行前,一場大火無情地吞噬了葉子,駒子也隨之瘋癲。
駒子無疑是一個悲情的角色,她不得不眼睜睜看著身邊愛著的人死的死,走的走。她對生活的全部奉獻與追求都落了空——無條件的、全身心愛著島村,而島村的心靈卻為葉子“無法形容的美”而顫動并一次次地離開她;為了報答師恩,心甘情愿去當藝妓,但未婚夫行男照樣很快地死去;她為葉子能幸福地生活創(chuàng)造條件,結果葉子也很快香消玉殞。她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是徒勞的,最終化成幻影。
駒子具有形象鮮明的兩種氣質(zhì),純潔無私以及熱情奔放。她給島村留下的最初以及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潔凈,這點在文中也多處被描述到!芭咏o人的印象潔凈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里大概也是干凈的,島村不禁懷疑起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由于剛看過初夏的群山的緣故!弊髌泛髞碛侄啻螌懙健八^于潔凈了”,“她比誰都要顯得潔凈”。正是由于駒子的潔凈,使得島村在初識之下曾力圖避免同她發(fā)生性關系!皾崈簟边@個詞被川端毫不吝惜地使用于駒子身上。在日常生活中,駒子總是勤快地打掃房間,甚至于是有潔癖的。而且“神經(jīng)質(zhì)地連桌腿、火盆邊都擦到了”;在住處的墻壁上她“精心地貼上了毛邊紙”所以“墻壁和鋪席雖舊,卻非常干凈”跟島村說話時,也不忘隨時撿起脫落的發(fā)絲;一旦看見煙灰掉落下來,就悄悄地用手絹揩凈,然后給島村拿來一個煙灰缸。駒子把這些生活細節(jié)上的習慣稱作自己的“天性”。雖然她的身份是一個藝伎,但是在本質(zhì)上她仍然是一個潔凈的女子。外表的潔凈象征著心靈的潔凈,正如她自己對島村說:“只要環(huán)境許可,我還是想生活的干凈些”。不僅如此“潔凈”還是指她的生存姿態(tài)和內(nèi)心世界。駒子明知與島村的戀情是徒勞的,但還是依然愛著他,這種愛,不是肉體的交換,而是愛的無私奉獻,是不摻有任何雜念的、女性的自我犧牲。這就是駒子內(nèi)在的潔凈。另外她對生命有著極大的熱情與活力,從全文來看,駒子的形象是籠罩在熱烈的紅色調(diào)中,渾身都散發(fā)著青春和活力的,在文中也多出著墨!皪u村正陷在虛無縹緲之中,駒子走了進來,就像帶來了熱和光”這句話是對島村與駒子這兩個人物形象生命狀態(tài)的暗喻。島村既沒有目標又沒有追求,他的生命感悟中充滿了虛無。而駒子的出現(xiàn),在他的'生活中投入熱和光。駒子紅撲撲的臉頰在小說中不時地閃現(xiàn)。有時,她的“眼瞼和顴骨上飛起的紅潮透過了濃濃的白粉”,使她在“雪國之夜的寒峭”中仿佛“給人帶來一股暖流”,以至使“島村對這醉人的鮮艷的紅色,看得出了神”。這鮮艷的紅色,正是駒子的本色。紅色在日本文化中是具有雙重性格的:一方面是代表血色、火色、屬兇惡的顏色;另一方面,紅色表征紅太陽,又是一種帶有神秘性的色彩。而這種紅色的兩面性投射到駒子身上,就突出地表現(xiàn)為駒子的生本能即執(zhí)著的性格和真摯火熱的感情以及死本能即對自己的放縱麻痹還有努力的一切卻都是徒勞的無奈傷感。
生活本身的徒勞使駒形成了這樣對立的性格,但我們?nèi)阅軓鸟x子的身上看到可貴的單純。駒子即使徒勞地生活著,她也始終不放棄對單純、美好生活的追求。川端康成一開始就肯定了駒子可貴的單純,不管她是否是良家少女,也不管她是否是溫泉藝伎,作者還是使用了大量“潔凈”等象征白色的詞匯來突出她的這種品質(zhì)。所以,在駒子的性格里不僅有紅色象征的生本能與死本能的對峙,也有白色象征的駒子可貴單純和紅色象征的世間的徒勞之間的對峙。正如川端康成所說:“我是深深地進入作品人物駒子中,在這個意義上,我與其說是島村不如說是駒子吧!瘪x子的原型,就是川端內(nèi)心的“本我”。而駒子作為川端康成“本我”是充滿著沖突和矛盾的。川端康成用紅、白色暗喻其被壓抑的、非理性的、無意識的生命力、內(nèi)驅(qū)力、本能、沖動和欲望。駒子這一形象的塑造,與川端的成長經(jīng)歷不無關系!按ǘ丝党捎幸粋孤苦伶仃的童年”。在川端康成成長的關鍵期中,其極度
缺失母愛以及來自于女性的關懷,使得川端康成從小就對女性尤其敏感和關注,這種對來自女性關愛的極度缺乏甚至使得川端康成在性別上更加認同女性,使得他用駒子這一形象來代表“本我”。他的童年是在孤獨和無助中度過,不僅沒有感覺到人間的溫暖,相反滲入了深刻的、無法克制的憂郁和悲哀,內(nèi)心不斷涌現(xiàn)出對人生的虛幻感和對死亡的恐懼感。這些都被壓抑進了川端康成的“本我”人格中。正是這些川端康成精神世界的沖突造成了小說中駒子的種種神經(jīng)癥狀。譬如,駒子因為畏懼死亡而無論如何也不去為彌留中的行男送行。另外,駒子那強迫癥似的潔癖也是川端內(nèi)心的壓抑反映在駒子身上。駒子這一形象的設定,充分地反映了川端內(nèi)心的矛盾,一方面是對人生的虛幻感以及對死亡的恐懼還有虛無悲哀憂郁的精神世界,但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川端對純凈美好的追求。
而葉子則是另一個駒子,“葉子是植物性的靈,駒子是動物性的欲,葉子是駒子的靈性,駒子是葉子的肉身。”可以說,葉子是一個更為純粹的駒子。構成葉子形象的首先是她那“仿佛向遠方的呼喚”“像是從什么地方傳來的一種回響”的聲音,讓人覺得葉子是一個飄忽而來的、帶有夢幻般色彩的存在。除了聲音,葉子留給讀者深刻印象的就是她那美麗而冷峻的眼睛。從映在車窗玻璃上的“一束從遠方投來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周圍”的神秘與縹緲,到后來“她只尖利的瞅了島村一眼,就一聲不吭走過了土間”,“那雙眼神依然在他的眼睛里閃耀,宛如遠處的燈光,冷凄凄的”。她對愛情也十分純粹,一心一意照顧著行男,在行男逝去后守著行男的墳墓。她的存在是夢幻的,她代表了川端康成的最高的理想的和神性的存在,是處于最高層的“超我”。然而,在小說的結尾,葉子為了救出困在蠶房二層看電影的孩子,在大火的熏烤下體力不支從二樓墜地而死。就在這短暫的結局作者用了畫龍點睛之筆對駒子有這樣一段描寫:“駒子拖著藝伎那常常的衣服下擺,在被水沖過的瓦礫堆上,踉踉蹌蹌地走過去,把葉子抱回來。葉子露出拼命掙扎的神情,耷拉著她那臨終時呆滯的臉。駒子仿佛抱著自己的犧牲和罪孽一樣。”駒子為什麼抱著葉子就像抱著自己的犧牲與罪孽一樣?因為駒子、葉子本為一體。在靈與欲的較量中,欲望占了上風,而靈卻走向滅亡。所謂“犧牲”本身就是川端康成死去的“超我”——他的最高理想和神性的人格。而造成這一“罪孽”的就是川端康成“本我”的強大。悲哀的是“本我”最終戰(zhàn)勝了“超我”,而正是這樣的安排,體現(xiàn)出了川端康成所具有的傳統(tǒng)日本的“生即是死,死中有生”物哀美學理念以及其強大的“本我”人格。然而最終的結尾“待島村站穩(wěn)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傾瀉下來!币卜从沉舜ǘ藢τ篮慵醇兇獾木袷澜绲淖非。
《雪國》讀書筆記9
“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便來到了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贝ǘ丝党捎眉毮伒墓P觸描繪出純粹、潔凈到幾近虛無的雪景。高遠的星空、盈盈皓月,皚皚大地——帶給我的感覺是有種教堂般圣潔和空靈感,而在教堂般圣潔的布景下反映人性的種種掙扎——這便是莫大的碰撞沖突,給故事增加了戲劇性和張力的同時,也渲染一種的悲劇感——和宇宙的絕美相比,人的宿命、人的渺小。
在評論本書時常提到“物哀”,依我對可稱其典范的《源氏物語》的理解,所謂“物哀”便是觸景生情,在外物的感知中發(fā)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是自己和景物產(chǎn)生共鳴的狀態(tài)。在上文我說本書的'故事和自然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沖突,而自然與人心和諧共鳴怎講?我認為,正是因為人內(nèi)心的掙扎,才讓作者發(fā)現(xiàn)、強調(diào)雪國環(huán)境的圣潔——是人賦予自然,這片雪國悲哀、悵然的情感,而不是自然給人平添悲傷。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寫景時把天地萬物和自己聯(lián)系在一起——這么看,作者才不是因為在教堂下描寫人性種種而自覺渺小可悲,而是把宇宙都當作自己內(nèi)心的注腳。注意我對“作者”和“主角”的提法,這就涉及小說中敘述者和隱含作者的微妙區(qū)別了。摘抄最后一句:
“待島村站穩(wěn)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
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真是筆力萬鈞。
我覺得若把《雪國》的環(huán)境具像化,與之環(huán)境氛圍很相像的新海誠的《秒速五厘米》第一話《櫻花抄》,列車劃過茫茫雪地的一幕直擊我心。
《雪國》讀書筆記10
在開往雪國的列車上,島村聽到葉子那悲美的聲音,觀察到葉子悉心地照拂行男的樣子,被映在火車車窗上的葉子,深深吸引了。
島村此行是為了看望駒子。
駒子是一名藝伎,很潔凈,臟衣簍里是疊好的臟衣服。她還會談三弦琴,家里擺放著二十多本杵家彌七的三弦琴譜,會在雪國的冬天,對著白茫茫的遠山,彈奏出清冽的`樂曲。
駒子很愛島村。為了跟島村見面,駒子每天要換一套新衣服。駒子營業(yè)中,偷空就跑到島村的房間里聊天。駒子島村提醒駒子,倘若被壞了名聲,將不能繼續(xù)在雪國營生了。駒子不在乎。她說,大不了換個地方,繼續(xù)營業(yè)。
島村想跟駒子做朋友,靈魂伴侶,不想有身體上的親密關系。島村在雪國療養(yǎng)時,想找藝伎解悶兒,央求駒子幫忙挑選。駒子不情愿地幫忙了。島村心里想要的是駒子,發(fā)乎情止乎禮,把駒子當成了紅顏知己。他深深地同情駒子,照顧駒子生意,止于此。
島村喜歡葉子。他總喜歡向駒子打聽葉子的事兒。目光總是不自覺地落到葉子身上。心神總是被葉子凄美的聲音吸引。
行男死后,葉子不知去哪兒,迷茫之際,找到島村,希望島村將她帶到東京去。島村拒絕了葉子。甚至認為葉子這一舉動簡直是瘋掉了。島村憐愛葉子,由同情生出了愛戀,沒有升華到責任,止于精神愛戀。
葉子被大火燒死后,像秋天的落葉一樣,從二樓墜落的時間里,島村直勾勾地盯著葉子僵直的身體,渾身痙攣,感到深深的悲痛,悲哀,還有一絲絲僥幸心,希望墜落的不是葉子,是自己看錯了。
葉子死后,島村離開了雪國,并永遠不再來了。
駒子和葉子留在了島村心里。好像小時候看過的風景,凄美的,虛無的,潔凈的風景,離開后,成了記憶。每次憶起時,淡淡的凄涼,卻不想再見。
島村回到了妻子身邊。島村愛的是他的細君(妻子的通稱)。他一個人在雪國游玩兒的時候,想的是下次可以帶妻子一起過來,跟駒子學學三弦琴,聊聊天兒,解解悶兒。島村在來雪國前,妻子叮囑他,正是飛蛾產(chǎn)卵的季節(jié),別把衣服掛在衣柜或墻上,會落上飛蛾。島村每年去一次雪國,給單調(diào)的生活加點兒調(diào)味料。同時,他希望能帶妻子一起去,希望妻子也能快樂。
平淡夫妻間的相濡以沫,沒有激情,沒想過未來要去向哪兒,倆人都希望給對方一個幸福的當下。
《雪國》讀書筆記11
是一片柔軟潔白的雪花,在寒冷的冬季里,飄落到島村迷茫的眼里,飄落在葉子映染于火車窗上美麗妖艷的臉。北風呼呼,伴隨葉子悲哀的歌聲飄到不遠處的小鎮(zhèn)。被覆蓋了厚厚絲綿的屋檐下,站著一位穿著藝伎和服的女子,便是駒子。
所有該相見的人,都已在白雪皚皚的季節(jié)里相遇,無論這場相遇是否錯誤,是否會如愿以償,是否可以讓人揣摩透徹,也無法阻止它以一場大火告終。
綴滿銀河的星辰,耀光點點,美得令人沉醉的夜空,一場大火卻中止了這一切。橘紅色的焰火也為幽藍的天空增添了一份妖冶與詭異。葉子輕盈得猶如蝴蝶般隕落,那永遠帶著悲哀的歌聲也將永遠消逝。駒子抱著還有一絲體溫的`葉子,她明白,她所期待的未來已經(jīng)被燒得精光,只留下兩個字,徒勞。
每次想到葉子死亡,駒子被悲傷籠罩,仿佛一個將死之人的那個夜晚,心里總有一股難以釋懷的情緒。當自己追求的東西,其實只是一場徒夢,如煙花般易冷,如櫻花般轉(zhuǎn)瞬即逝。也忽然明白,“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本來就是徒勞無功的!笨墒,自己如何的認同這句話,也還是覺得我們依然會不可避免的去做一些徒勞的事。我們不可避免的去追求一些東西,求到最后,尋得一個空字,或許這也算是人生的另一種答案吧。
恍然中,我又看到了駒子,她臉上還涂著胭脂,顯得蒼白。在墨色的夜空下,她舞動著身姿,柔媚地跳著,袖子輕佻的遮起駒子的半張臉,美艷動人。她的腿輕盈的跳躍著,下擺時而露出時而藏起來。為她自己跳一場吧,在被大火映得發(fā)亮的雪地里,在那蒼茫的雪國中,為她自己跳一場吧!
夜空下,駒子紅撲撲的臉上帶著笑。這次的結局,我只為她一個人寫。
《雪國》讀書筆記12
葉子是仰臉掉落下來的.衣服的下擺掀到一只膝頭上.落到地面時,只有腿肚子痙攣,整個人仍然處在昏迷狀態(tài).不知為什么,島村總覺得葉子并沒有死.她內(nèi)在的生命在變形,變成另一種東西。
這是《雪國》結尾時對葉子的自殺描寫,在川端康成的描寫下,似乎自殺死亡都是美的,那么悲戚那么柔軟,我們會自動的進入那個純潔無暇的雪國,進行我們的旅行。
你說世界是多么遼闊
渺小的我們擁有什么
《雪國》以倒序講述了一個研究舞蹈的紈绔子弟島村來到多雪的上越溫泉旅館,結識了駒子,一個大方得體自然活潑的姑娘,兩個人產(chǎn)生了純潔的情感。但島村第二次再來,又對安靜冷淡的葉子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而且駒子還是不得已成為藝伎……
風吹入我心中
我站在樹林邊望著天空
島村,小說的男主,性格懦弱自私,還有他骨子里的.孤獨悲傷,這導致他對所有的事都不在乎,面對事情都不作為。他是一個虛無主義者,會對自己追求的產(chǎn)生迷戀到極致的情感。駒子、葉子,兩個既相像又完全不同的女子,他都愛慕,卻都選擇回避。我認為他和駒子是真心相愛,“駒子撞上了一堵虛無的墻壁,那回聲都如同雪花撞在他的心坎上”但他也不會主動,甚至離開也不會告訴駒子說是否會再來。這一切一切都注定了他的這一生都是孤獨的。后來讀了很多遍,一點點明白,駒子葉子都被島村所幻化,他愛的只是駒子葉子各自的一部分。駒子是熱情勇敢的化身,為了報答師傅,為了救青梅竹馬,她義無反顧的選擇藝伎,即使知道這個身份會被人詆毀看不起。面對喜歡的男子,她愛的轟轟烈烈!“它還記得你呢”,第二次見到島村,她如此說,表達她的情感,但明白了這段感情的不可能時,她又說:“等你走之后,我就要認認真真的生活了”可憐我最愛的駒子。而葉子,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她就是理想的化身,一個動作一句話都是美的,但她與駒子不同,她是冷的,對大部分都不感興趣,只看重自己看中的小世界,對她愛的行男不離不棄,呵護有加。最后行男還是去世了,葉子就仿佛失去了世界,壓抑郁悶,最終都導致了她的離開。但理想化的她就連從樓上降落都是美的;没械鸟x子和葉子,美麗的讓人欲罷不能,但當回到現(xiàn)實,一切都不再如此。悲戚動人的故事中那孤單的島村、飛蛾撲火的駒子,清冷無助的葉子可憐又可嘆。
每讀一遍感受都不同,折服于作者那寫作風格,細膩的筆觸!堆﹪肥谴ǘ丝党勺罹哂绊懥Φ淖髌分唬@本書是典型的新感覺派,運用意識流的寫作手法。他有著完整生動的故事和人物,但更獨特的是,他追求細節(jié)到極致,人物的動作語言,甚至是一處景物,都很細致。而且整本書的情調(diào)都是悲戚的,典型的虛無主義。結尾處,他這樣寫道:“她在空中是平躺著的,島村頓時怔住了,但猝然之間,并沒有感到危險和恐怖。簡直像非現(xiàn)實世界里的幻影。僵直的身體從空中落下來,顯得很柔軟,但那姿勢,像木偶一樣沒有掙扎,沒有生命,無拘無束的,似乎超乎生死之外!彼劳鏊坪醪辉僮屓丝謶侄瞧降5,這就是典型的虛無。也正是這種虛無讓這部作品與眾不同,成為經(jīng)典。
其實讀到現(xiàn)在,也沒法真的清楚這部作品的蘊意。川端康成用著樸實平淡卻又準確細膩的語言打造了這個虛無的雪國,“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第一句話便勾勒出了這個世界,與俗世不同,他干凈遠離凡世,就像是《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一樣,或是日本常說的以太,都是人們心中美好的代名詞,理想之地。
真正的經(jīng)典總是會讓我們沉醉其中,他里面的深意內(nèi)涵需要我們細細品讀琢磨。讀萬里書行萬里路,書里的世界是作者精心打造的。讀《雪國》時,我就好像置身于故事中,看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那種悲傷一直壓抑在我的胸腔,難以釋放,但讀到葉子的死亡,似乎又釋然了。這就是《雪國》的力量,他值得所有人品味。
《雪國》讀書筆記13
她是藝伎,連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顏色,癡情地愛著有妻室兒女、坐食祖產(chǎn)的島村,她大度,冰雪聰明,盡管她多么渴望自己有一天穿上婚紗,被島村明媒正娶,但她還是隱忍著說:“下一次,帶您太太也來溫泉浴池吧!我也是可以歡迎的!
她是火焰,在雪的覆蓋下激烈地竄著火苗,她為報自己的恩人,救治恩人的兒子行男去當藝伎,她讀各式各樣的外國文學,記了厚厚的日記,努力學習三弦琴,她一直、一直在掙脫現(xiàn)實的生活,當島村搖頭看著她的日記說:“都是徒勞吧!彼皇堑鼗兀骸吧姹旧砭褪且环N徒勞呢!
她敢愛、敢舍,卻仿佛永遠得不到幸福,島村懦弱、空虛,正是她無法得到幸福的根源,她就像白娘子,癡癡地渴望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卻終究讓人給負了。
她是天上的銀河,是銀河中的`星星,有島村難以企及的美麗,她將自己一切最純粹的東西展現(xiàn)給島村,她深沉地愛,不求回報,甚至,在島村偷偷準備離別時,她只呆呆地望著,跳到正在行駛的汽車上,臉貼著冰冷的窗戶,喊:“喂!你去哪兒?”
也許,這就是兩個人天上地下的感情,就是兩個人對待生命,對待生活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假如有一天,島村不再是書中的島村,駒子不再是當藝伎的駒子。他們的愛情會繼續(xù)嗎?
我想不會,島村依舊那么索然無味,而駒子,依舊熱情似火。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本就是眼中兩個不一樣的雪國,一個活成的枯樹,一個活成了明燈。
《雪國》讀書筆記14
也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冬天,雪國的雪在霧氣朦朧里飄下來了,各色各樣的人把自己裹得與世隔離。
雪國是日本的哪個城市?不該是繁華的東京,也不是皚皚的富士山,甚至川端先生也沒有說它在哪里。就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可能并不存在,但是深入人心。
寧靜,唯美,純粹,哀傷。
一位很純清的姑娘對著列車長喊話,陣陣回聲被雪蓋住,語氣凄冷;玻璃上的倒影是有關美的詮釋。所有目光所至,嬉鬧聲提起的裙擺是命運的無奈;溫泉里的歌聲在大火中焚盡;執(zhí)意不離開的身影;以及那句有關生命,愛情和卑微的自述。
其實,一整篇看下來,我只記得零碎的細節(jié),對文章沒有一點關于深入的思考,好像看完了就是完了。本該如此,像雪國的雪落下來,化作微涼,不著痕跡。
雪國可真是冷啊,來自東京的你又這么會懂,懂了又能怎么樣呢?駒子在島村心里也許很重要,不過哪里比得上東京里的妻兒,但她還是年年至此,也不會心生愧疚,亂撥他人心弦,是,又有人說靈魂,他們像是知己,在靈魂里相互依偎,而除了川端康成寫的唯美的精神主義,內(nèi)容還是背叛和等不了的心思。
謊言重復一萬遍也是謊言,所以我們要看到的,不還是本質(zhì)?
川端康成的文字很平淡,他似乎在說,我只是很平靜的寫個故事呢,一個跌宕起伏都看不出來的故事,只是這樣的作者怎么會是一個男子。文字中間流露的`細膩,凄美,使這本書本來就像個女子,施了淡妝,著一身大紅灼灼和服,在銀裝素裹里撐傘緩緩走過來。
風很靜,雪依舊,各種各樣的人穿梭在雪國里,列車周而復始開向終點站。
像聽了一首柔柔的歌曲,心底留下的是揮之不去的余間懸繞。純純的語調(diào),像極了冬日里暖暖的陽光,帶著令人窒息的氣味,慢慢的融入心腸。本期周四電臺到這里就結束了,感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期再見。
《雪國》讀書筆記15
我之所以讀《雪國》這本小說,就是在看到前面的簡介時說作者川端康成在這本小說中有很多描寫雪國的絕美片段,這大概也是吸引我這本小說的動力吧。
川端康成,對于我是一個不陌生的日本作家,他的《伊豆舞女》和《千只鶴》都為大家所熟知。他是一位新感覺派作家、著名的小說家。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后因祖父母和姐姐相繼死去,自己有飄無定所,心情憂郁成疾,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在后來的創(chuàng)作中就形成了一種陰郁的特色。在他早期的作品里,主要是反映一些社會想象,但是由于后來受日本古典文學和禪宗思想的影響,逐漸脫離現(xiàn)實,而頭腦中的封建主義思想開始有所發(fā)展!堆﹪愤@部小說被認為是他前后期思想的分水嶺。
熱烈般的愛著島村,但島村最多把駒子當做是朋友罷了,只是他在旅途中無聊消遣的玩伴,在駒子身上展現(xiàn)了對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渴求和對于生活的熱愛,而島村身上展現(xiàn)出一懶散、懈怠悲哀著生活在虛無中,島村和駒子對于生活的態(tài)度是完全的不同的,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也從側(cè)面烘托了駒子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人性。
川端康成在《雪國》中運用了西方的現(xiàn)代主義和日本傳統(tǒng)文學的多種藝術手法,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悲中有美、美中有悲的獨特意境。
在我看完小說后,我又看了電影版的.《雪國》。在電影中故事有一些不同,表現(xiàn)的方式更加的直白。在讀小說時我對于小說人物之間的微妙關系有一些不理解,但是看過后,我就對這個故事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
在島村和葉子的關系中,他們總是若即若離的關系。島村對葉子有好感,但是有沒有更進一步的追求,只是會有時問問駒子關于葉子的事情。在駒子含糊其辭時他也沒有怎么去深究。在葉子為了救人而從二樓摔下來時他也只是看著駒子和葉子抱在一起,對葉子感到同情,沒有什么太多情緒流露。顯然島村對于葉子只是有一些好感而已。
【《雪國》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雪國讀書筆記07-22
《雪國》讀書筆記15篇07-21
《雪國》讀書筆記(15篇)08-20
理想國的讀書筆記09-24
《理想國》讀書筆記12-16
理想國讀書筆記06-27
理想國讀書筆記10-06
《狼國女王》讀書筆記10-20
《幽默三國》讀書筆記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