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手机免费在线观看,国产女人在线视频,国产xxxx免费,捆绑调教一二三区,97影院最新理论片,色之久久综合,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先進事跡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時間:2022-09-07 12:46:41 先進事跡 我要投稿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通用24篇)

  事跡材料是指黨政軍機關為了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屬于事務公文。先進事跡材料寫作屬于應用寫作范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歡迎大家分享。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1

  觀看《大國工匠》,讓我受益匪淺。目前,我國經濟發(fā)展迅猛、日新月異,各行各業(yè)需要更多的工匠,推動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因此,時代呼喚工匠精神,時代需要工匠精神。

  每一位大國工匠,他們很平凡,也很普通,他們沒有較高的學歷,更沒豐厚的收入,但他們不因職業(yè)的貴賤而卑微,不因失敗而氣餒和放棄,不因環(huán)境的惡劣而動搖,以極強的職業(yè)操守和毅力,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干中學,在學中干,通過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鉆研和創(chuàng)新、專注和堅守,最終把自己的本職干到極致和完美,生產出完美無缺的優(yōu)質產品來造福社會,最終實現(xiàn)人生價值。

  如航天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鳳林,我國兩種型號運載火箭第一顆“心臟”的噴管,都出自他手。作為一名普通航天人,幾十年如一日,用勤勤懇懇的工作,助推我國向航天強國邁進。這些工匠們都在平凡的崗位上,但有一個共同之處,不斷挑戰(zhàn)職業(yè)技能的極限,最終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

  由此可見,無論你身在哪個行業(yè),都有成為工匠的可能。比如我們從事的叫班工作,認真核對叫班計劃,嚴格執(zhí)行一叫二簽三催四復查的叫班制度;保證叫醒、叫起、叫走;做到不早叫、不晚叫、不錯叫、不漏叫,像大國工匠那樣,把時間都用在鉆研業(yè)務上,長此以往,自己的工作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如今,我們要建設質量強段,需要層出不窮的工匠人才和工匠精神。因此,我們要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樹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定信念,不斷提升企業(yè)的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從而為推動社會發(fā)展進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2

  作為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艾愛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創(chuàng)新,成為了一身絕技的焊接行業(yè)領軍人。由艾愛國牽頭成立的湘鋼焊接試驗室于2009年通過了計量資質CMA認證;2013年被湖南省總工會命名為“湖南勞模示范創(chuàng)新工作室”;2014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2018年批準成為“焊接工藝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艾愛國帶領他的團隊參與了“貫流式”新型高爐紫銅風口焊接等國內多項“大國重器”與“超級工程”,為我國冶金、礦山、機械、電力、軍工等行業(yè)攻克各種焊接技術難關數(shù)百項。一把焊槍,征戰(zhàn)四方,這抹奪目焊光也一道燎亮了中國制造的崛起之路。

  “艾愛國榮膺‘大國工匠’稱號,必將在全省掀起學習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爭當工匠人才的熱潮。用先進典型引導廣大職工執(zhí)著專注、精益求精、傳承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省總工會勞動經濟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省總工會大力培育工匠人才,推進產業(yè)工人隊伍建設。著力打造“湖湘工匠”品牌,成功舉辦了“大國工匠·湖湘論壇”暨“2021湖湘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實施了“百千萬”工程,目前,全省已建立253個縣級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2021年開展技能培訓16萬余人次,通過培訓使5。3萬名職工提升技能等級;已建立省級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116個,市級689個,縣區(qū)級1081個,全年開展創(chuàng)新課題或技術攻關2549項,轉化創(chuàng)新成果1518項,獲得專利數(shù)1174項,取得經濟效益9億余元,開展技術培訓3300余場,培訓11萬余人次。一個個模范人物走上前臺,成為全省職工和企業(yè)學習的典范,引領著全省職工積極投身建設新代化新湖南。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3

  近前,觀看央視首播的“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fā)布晚會,感觸頗深,那些受到隆重表彰的“大國工匠”,個個技藝精湛、匠心筑夢,而他們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擇一事,終一生。李萬君,獨創(chuàng)一槍三焊新方法,用柔情呵護“復興號”的筋骨;夏立,組裝妙至毫巔,鋪就嫦娥奔月星途;王進,在“電波”上起舞,守護著萬家燈火通明……他們是一個個普通的人,在普通的崗位上干著普通的事,而他們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的干,最終鑄就不普通的事業(yè)。

  細節(jié)決定質量!按髧そ场敝械膸孜欢际秦撠煱芽仫w機、火箭、高鐵等技術質量的,從他們手里加工出來的都是一批質量要求相當高的產品,如有0.01%的質量問題,飛機、火箭可能墜落、高鐵可能脫軌。這讓我想到在平時設備維修中,遇到小問題、小毛病時,常以“差不多”、“還湊合”來解釋,殊不知“差之毫厘,謬之千里”,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工匠精神”,將本職工作做到分毫不差,哪怕再小的細節(jié),也要全心專注,全力以赴,不斷修煉自身“內功”,秉持精益求精、刻苦鉆研、甘于奉獻的工匠精神,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yè)才會不斷發(fā)展壯大,大家才能過上越來越幸福的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們的制造業(yè)大而不精,因此,需要大量高水平的專業(yè)技術人才。我們單位作為全路最大的機務段,歷經蒸汽、內燃、電力多次轉型,現(xiàn)在正逐步邁向高鐵時代,今年段職代會上鮮明提出“推動大段向強段轉型”,堅持目標導向,堅定不移的走質量效益型發(fā)展道路,實現(xiàn)從“體量優(yōu)勢”到“質量優(yōu)勢”的根本性轉變。這就要求我們的一線職工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學習先進技術,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把本職工作做好,自我約束和要求,把自己培養(yǎng)成高技能人才,技術水平提高了,才會大有作為。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4

  在觀看了《大國工匠》系列電視節(jié)目后,感觸很深,影片講述了8位不同行業(yè)的勞動者,用勤奮和專注,精益求精,創(chuàng)造奇跡,在平凡的崗位上脫穎而出成為一個領域內手執(zhí)牛耳的精英與技能人才。

  這些大國工匠大多出身于平凡的家庭,但是,他們沒有隨波逐流,得過且過,而是用辛勤的汗水,在有限的資源內不斷提高自己,澆灌出成功之花,從而實現(xiàn)建功立業(yè)的理想。我們國家的底氣,不僅需要高精尖的技術人才,還需要不畏艱苦,銳意創(chuàng)新的技術工人。他們可能是學歷不高的普通人,但是他們通過鍥而不舍的刻苦鉆研和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詮釋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至理名言,因為技術強國就是給我們展示才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舞臺。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鐵路人,如果都能繼承大國工匠的專注專心、艱苦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勤勉敬業(yè),書寫一線工人不平凡的價值,聚沙成丘,那么我們的企業(yè)效益定會蒸蒸日上,水漲船高,員工也會增加收入,讓普通員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煥發(fā)出昂揚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生產中,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

  現(xiàn)在,合機給一線的普通員工提供了許多發(fā)揮自己特長的平臺,比如技能大師室、各類技術比武與技能競賽等,它們給青工們提供了張揚青春展示自己的機會,不怕你有能力,就怕你不敢來,新時期的鐵路詩篇,等著我們來書寫!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5

  本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活動采取各省級工會、各全國產業(yè)工會推薦,與職工群眾推薦、自薦相結合的方式。組委會經過認真審核材料、廣泛征求意見、反復對比遴選,從推薦人選中初選出5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候選人;再由相關領域知名專家、著名勞模代表、資深媒體人士組成專家評委會進行嚴格評審,從候選人中最終評選出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艾愛國是我省焊接行業(yè)領軍人物,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創(chuàng)新,由他牽頭成立的湘鋼焊接試驗室通過了計量資質CMA認證,被評為“焊接工藝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先后參與了國內多項“大國重器”與“超級工程”建設,為我國冶金、礦山、機械、電力等行業(yè)攻克各種焊接技術難關數(shù)百項。

  省總工會表示,近年來,全省大力推進產業(yè)工人隊伍建設,打造“湖湘工匠”品牌。截至目前,省內已建立253個縣級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116個省級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僅2021年就開展創(chuàng)新課題或技術攻關2549項,轉化創(chuàng)新成果1518項,獲得專利數(shù)1174項,取得經濟效益9億余元。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6

  “艾勞模很忙,但只要請教焊接方面的難題,他有求必應!眲⒋赫f。重大項目,身影頻現(xiàn)在國內外不少重大項目建設中,也能找到艾愛國工作的身影。

  “很多人以為湘鋼只研發(fā)、生產鋼材,事實上,要承接一個重大項目,焊縫質量同等重要!比A菱湘鋼海工鋼研發(fā)工程師脫臣德說,“艾勞模就像一個‘鋼鐵裁縫’,研究的就是如何將不同性能的鋼板完美‘縫合’!2020年,華菱湘鋼瞄準了國內首個自營深水油田開發(fā)項目——流花項目。流花項目的導管架要求全部使用高強鋼,華菱湘鋼是國內第一家將新研發(fā)的高強鋼送去給項目檢驗的鋼廠,艾愛國參與了焊接工藝的研究。然而,在實驗室測試合格的焊縫,到了施工現(xiàn)場,卻是另一回事。艾愛國很著急,接到電話,次日一大早便坐高鐵到了珠海,在高鐵上一個個核對焊接數(shù)據(jù)。從珠海站出來已是中午,到施工現(xiàn)場還有1個多小時車程,艾愛國拒絕了先吃中飯的提議,直奔目的地。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護面罩,艾愛國趴在鋼板上查看焊縫,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是否做了預熱?預熱溫度是多少?電流、電壓情況……觀察記錄完整后,他和現(xiàn)場工程師坐下來一一分析,根據(jù)生產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優(yōu)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藝,F(xiàn)場工程師隱隱意識到,來的這個老頭,也許是一位“技術大神”,試探著說了句:“我們焊別的材料時,焊材消耗大……”“走,去現(xiàn)場看看!”艾愛國立馬起身,幾步蹬上鐵架,“順手”解決了這個重大工程的另一個焊接難題。最終,湘鋼的鋼材和焊接工藝,通過了各方試驗,獨家拿下了流花項目2。6萬噸高強鋼訂單。然而,想找到艾愛國參與重大項目的憑證,并不容易。曾有人找艾愛國要當年報道過他的報紙、照片存檔,艾愛國灑脫地說:“我哪里還有那些東西,全部丟掉了!”徒弟們拿他也沒辦法,他們深知,在師傅心中,成績只代表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才是下一個目標。

  “艾勞!睙o私奉獻、樂于助人、善學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內而發(fā),感染著身邊一群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一個“艾勞模”勢必要帶出一批“愛勞!。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7

  周五晚上收看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大國工匠”,既是匠人,也是追夢人。他們用雙手鑄就了港珠澳大橋的輝煌,用智慧將航天器送上太空,用堅守探測出一個個油田,用果敢挑戰(zhàn)超、特高壓帶電作業(yè)……他們是焊工、技工、電工、橋梁工等等,來自于不同的工作崗位,卻有著同樣對工作執(zhí)著的追求。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團隊。這座大橋創(chuàng)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它的美麗、雄偉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實現(xiàn)這份美麗的過程中,那些辛酸和勵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其中一個難點便是一個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來不到4公里,而且,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外海環(huán)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我國的橋梁專家們,在困難面前沒有后退,也不能后退。2013年5月1日,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xù)鏖戰(zhàn),海底隧道的第一節(jié)沉管成功安裝。這是不平凡的96個小時,仿佛一個從來沒有人教過,也從來沒有駕駛經驗的新手司機,要把一輛大貨車,開上北京的三環(huán)、五環(huán)。

  這些可敬的榜樣,他們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員。但是,他們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我們要向這些榜樣人物學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探索,精益求精,用自己的愛心、耐心、恒心去守護孩子們稚嫩的童心,讓他們在愛的雨露中茁壯成長。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8

  工匠精神:對工作執(zhí)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中國,一個歷史悠久,文明千年的大國,從吃穿住行,到工農商學兵各行各業(yè),傳承千年的工匠精神綿延不絕。小到0.01的尺寸,大到跨越千里的工程,精到毛細針管的分毫修補,準到點滴的校對符合,無一不是工匠精神的完美體現(xiàn)。

  看著電視上那些貌似與我的生活并無緊密相關的行業(yè)和人物,頭腦中想到的卻是勞動技術課上的生動畫面!袄蠋煟瑸槭裁匆欢ㄒ嬆竟ぜ庸ぞ?差不多不就行了?我想早點動手操作!薄安痪筒钜稽c嗎?老師干嘛要對我要求這么嚴格?”“我只會用剪刀,能不能不用刻刀?我害怕!”“老師我做不好,我放棄了!”……

  是啊,我就是這么較真的老師。孩子們啊,這一分一毫看似不重要,但是代表了勞動的態(tài)度。這好與不好不重要,態(tài)度決定一切,難不難看沒關系,步驟操作是規(guī)矩。原諒我的較勁與嚴格。因為,你們是未來的我大中國的脊梁,是未來我大中國的工匠,是精神的傳承者,是希望。

  電視節(jié)目有結束的時候,一個個獎杯代表了堅持和精神。多希望在未來的大國舞臺上可以看到曾經跟我學習,玩耍,提問甚至被較勁到哭鼻子的孩子們,精神不滅,奮斗不止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9

  身為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淮海工業(yè)集團量具鉗工、中國兵器首席技師、“三晉工匠”的周建民,從業(yè)39年來共完成1.6萬余套專用量具,沒有出現(xiàn)一次質量問題。他制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機器設備,全憑眼看、耳聽和手感,就能使量具達到微米級精度。而今,他的任務就是將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

  “帶徒弟是一個技術分享的過程,是快樂的。教徒弟能夠促使師傅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師傅的成功!倍嗄陙恚谠摷瘓F工會組織開展的師帶徒活動中,周建民總是毫無保留地手把手教徒弟,憑借特殊的帶徒體系,成為大家爭相追逐的“明星”,不同班組、不同工種的職工紛紛想要拜他為師。

  嚴要求、敢放手。在帶徒弟的過程中,周建民是出了名的嚴格。量具是產品的“先行官”。周建民所在班組生產的專用量規(guī),大多用來檢測軍工零件是否符合標準,所以對量規(guī)的精度要求極高!傲恳(guī)的精度最高可達頭發(fā)絲的六十分之一,比繡花還細。”周建民說,雖然對徒弟要求嚴格,但也要讓他們放手去干活。周建民在教授一些理論知識后,會讓每一個“新手小白”盡快上手實踐,大膽嘗試。

  一人一冊一方案。周建民會根據(jù)每名徒弟存在的不同問題,因人而異,制訂出適合其實際的目標,并將自己多年來歸納、總結出的“三要訣加工法”“冷熱配合法”“基準轉換法”等生產中的絕技絕活、先進操作法編寫成冊發(fā)給每一個徒弟,幫助他們在工作中少走彎路,快速成長為公司生產的骨干力量。

  2018年,周建民的徒弟劉希以優(yōu)異的成績入選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yè)技能大賽山西集訓隊,但高強度的訓練讓他有點吃不消,想要放棄集訓。周建民看出了劉希的心思,說了一句讓劉希至今難忘的話:“天道酬勤!睅煾档倪@句話一直激勵著劉希。最終,在此次大賽中他取得個人第五名的成績,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10

  近幾年聽到很多人在提工匠精神,看完《大國工匠》,才體會到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種在設計上追求獨具匠心、質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藝上追求盡善盡美的精神,蘊涵著嚴謹、耐心、踏實、專注、敬業(yè)、創(chuàng)新、拼搏等可貴品質。這些“工匠”們勤懇敬業(yè)、干練穩(wěn)重、遵守規(guī)矩,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產品在手中升華的過程;他們執(zhí)著、堅守、精進,不斷追求極致與完美。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為火箭鑄“心”的高鳳林,他是焊接火箭發(fā)動機的中國第一人,“0.08毫米,這是火箭燃料輸送管道壁的厚度,焊槍停留在上面不能超過0.01秒,否則就會焊穿管壁,他將發(fā)動機的合格率由29%提高到92%”多么令人震撼的一組數(shù)據(jù),震動著每一個國人的心。

  雖然我們是一名老師,接觸不到這些精密儀器,但是在平時的工作中也要以這種精神時刻鞭策自己。第一就是敬業(yè),熱愛我們的教育事業(yè),常懷一顆敬畏之心,因為教書育人容不得半點差錯,同時將這種嚴謹、專注、拼搏的.精神也傳遞給我們的學生。第二就是精業(yè),作為老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要自己努力學習更多知識,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才能在自己的領域做到精益求精。第三是奉獻,作為一名老師,更要有奉獻精神,其實說到奉獻,我周圍也有很多默默奉獻的同事,如王欣欣老師,她經常很晚了還在班級里或辦公室里忙碌,兒子只能在一旁默默等她完成所有工作才能回家。其實這樣的老師還有很多很多,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從而贏得學生、家長、同事的信賴與信服。這些同事是我最好的榜樣,我也會像他們學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工作,腳踏實地,努力提升自己。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閱兵式上,當裝備方隊從天安門城樓前通過時,舉國一片歡騰。20多天過去了,陜西航天時代導航設備有限公司(7107廠)特級技師劉湘賓心里,還充滿著自豪和振奮,因為除了閱兵式上展出的防務裝備,還有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龍”、導航的“北斗”,這些大國重器導航系統(tǒng)的關鍵零部件陀螺,不少出自他和他的團隊。

  陀螺是慣性導航控制系統(tǒng)的核心部件,它關系著衛(wèi)星能否到達預定軌道、導彈能否命中目標、潛水器能否到達指定海域,它就像眼睛一樣,能夠迅速精準定位。而劉湘賓就是擦亮“眼睛”的工匠,他的絕活就是能把陀螺的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亞微米級,讓大國重器的“眼睛”看得更準更遠。

  從退伍軍人到全國技術能手、航天貢獻獎獲得者、三秦工匠,劉湘賓走過了近40年奮斗之路。1983年,他退伍后在7107廠當了一名銑工!皠傔M車間,一看見這些大型設備,我就愛上了這個工作!庇谑,他自學了技校的全部13門課程,“我唯一的愛好就是聽機床聲響。”從此,他在精密和超精密機械加工方面越鉆越深、越鉆越精。經過74次試驗,他自創(chuàng)一套高精度機床加工刀具,完全替代了進口產品,并取得了發(fā)明專利。

  7107廠成立了以“劉湘賓”命名的勞模工作室,今年這個工作室獲得省上表彰。劉湘賓帶領的54人航天集團金牌班組是7107廠最大的生產班組,有一名特級技師、7名國家高級技師、20名國家技師。這個班組還是陜西省的工人先鋒號。在劉湘賓工作室,擺著兩列玻璃櫥柜,陳列著這個班組部分產品的模型!皬慕◤S到現(xiàn)在,100多次大型飛行試驗,沒有一次因為我們廠的產品出問題,導致發(fā)射失利的!眲⑾尜e說,國家交給他們什么任務,他們都按時完成,質量做到最好,技能水平做到最高。他說:“用先進的設備,做出最好的產品,這就是7107廠航天人的初心!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12

  劉湘賓,1963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國家高級技師,現(xiàn)任7107廠首席技師,陜西省國防科技工業(yè)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陜西省示范性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航天九院首屆職工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寶雞市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guī)ь^人。曾獲“全國技術能手”、“中國質量工匠”、“陜西省勞動模范”、“三秦工匠”、“航天貢獻獎”等多項獎勵,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航天報國是他的理想,“攻堅克難、精益求精”是他奮斗歷程的真實寫照。參加工作以來,劉湘賓先后解決了鋁基復合材料的難加工、精度難保證等系列技術難題;改進了國家重點型號和某大件的傳統(tǒng)加工方案,提高效率3倍以上;自制特種工裝夾具及刀具,提高了產品合格率等等,為我國重點型號防務裝備、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以及二代導航衛(wèi)星研制做出了突出貢獻。

  寶雞是西部工業(yè)重鎮(zhèn),工業(yè)基礎雄厚、門類齊全,擁有各類技術工人30余萬人,近年來圍繞加快推進工業(yè)轉型升級,先后實施工業(yè)強市“1459”工程、“一四五十”發(fā)展戰(zhàn)略。始終堅持全力培育產業(yè)工人成長的金色土壤,著力在思想引領、建功立業(yè)、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領域探索創(chuàng)新,初步形成與五大產業(yè)集群相適應的改革政策體系,一大批優(yōu)秀技術工人秉承執(zhí)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成長為“寶雞工匠”,他們以精湛技藝、精致產品、精細品質,打造了寶雞制造、寶雞創(chuàng)造的亮麗名片。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13

  劉湘賓常常告訴自己的徒弟們,干航天工業(yè)不比做手機、做電腦。手機、電腦壞了,可以拿去修,有試錯的成本,但航天的精密零件出現(xiàn)了問題,將會給國家?guī)砀蟮膿p失。

  說起奉獻,劉湘賓不忘的是自己的團隊。劉湘賓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成立以來,以精密加工技術攻關研究為依托,為企業(yè)精密、超精密加工制造保駕護航。現(xiàn)在,他所在團隊的軸圓柱度、半球球面度等加工精度在整個西北片區(qū)獨占鰲頭。

  據(jù)劉湘賓介紹,在某型號球閥的加工中,通過自創(chuàng)拋光輪,打破傳統(tǒng)硬對硬的加工模式,改變?yōu)檐泴τ驳募庸し椒,保證了氈墊在高速旋轉時定位準確。同時,采用工裝壓表的方法控制機床坐標的位移精度,使球體圓度達到了0.002毫米、光潔度達到13級的設計要求,使產品合格率達到98%以上。

  2017年,劉湘賓主動請纓,帶領團隊在班組建立了半球、球碗生產單元,全力配合進行技術攻關。對比刃具參數(shù)、優(yōu)化加工工序,進行工裝設計和改制。攻關后的半球、球碗兩種零件的合格率由原來的55%提高到90%,單件成本降低50%,生產效率提升了近3倍。

  2018年5月,劉湘賓帶領團隊開展了以某型產品零件加工為代表的航天硬脆材料零件超聲振動低應力精密加工技術研究。經過9個月反復試驗,使加工精度達到了壁厚0.5毫米至0.8毫米、內外球面同軸度1微米,首次在國內行業(yè)實現(xiàn)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14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證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yè),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他們的成功之路是追求職業(yè)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挑戰(zhàn)自我、挑戰(zhàn)極限,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我們要向這些大國工匠們學習致敬,提高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意識,要用工匠精神對待每一項工作,繼承和弘揚鐵道兵精神,在今后的項目管理中,立足崗位,為項目技術和管理提升貢獻力量。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15

  師傅帶徒弟,是從事技術工種長久以來的慣有模式。劉湘賓告訴記者,回顧自己近40年的奮斗歷程,他首先要感謝的是自己的師傅。

  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國家勞動部提出了學習蘇聯(lián)勞動后備制度,并設置技工學校要貫徹教學為主的原則,培養(yǎng)既有文化技術理論,又有操作技能的工人。據(jù)劉湘賓介紹,他的師傅是我國第一屆技校生,曾遠赴蘇聯(lián)學習技術。

  拜師入門少不了考核!耙姷牡谝幻妫瑤煾稻蛦栁,你這當兵的回來會干啥?我說我啥也不會,接著他就給我出了幾道題,讓我解。”劉湘賓回憶,師傅出的是三角函數(shù)的六個公式,要用勾股定理來解題。

  “我高中雖然沒上完,但這些東西,對我來講還是挺簡單,在部隊待的三年,我也沒放棄文化課的學習,解個方程,再反推出來進行驗證,結果數(shù)字都合適,我心里就感覺特別激動!睅煾狄豢矗}解得不錯,就讓劉湘賓跟著他學。

  銑工是機械加工里最難的工種之一,它要求對數(shù)學、物理等學科知識有很好的掌握。因為以前沒有數(shù)控機床,都是手動機床,所以對手工計算要求極高,空間尺寸的測量也要精確到分。

  劉湘賓說,最早那一批技工,思想還有點保守,尤其是在傳授“絕活兒”的時候,信不過的人是不會傳的。做航天產品的一些關鍵件,一般白天不干,都是晚上鎖著門做。活兒做好后,到第二天天亮,師傅又會讓他把工裝夾具都拆了。

  “現(xiàn)在可不一樣了,我當師傅,帶了三十多個徒弟,恨不得把本事都教給他們。”劉湘賓告訴新京報記者,你所做的每個零件都是要上天的,所以任何一步都要做好,沒有99.9%的產品,所有產品的標準必須是100%的。這也是師傅給他的教誨。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16

  如今的劉湘賓是所在單位的數(shù)控組長,主要承擔國家防務裝備慣性導航系統(tǒng)關鍵件的精密、超精密車銑加工任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閱兵式上,當裝備方隊從天安門城樓前緩緩通過時,劉湘賓油然而生出一股自豪感。

  實際上,劉湘賓數(shù)控團隊加工的慣性導航產品參加了40余次國家防務裝備、重點工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飛行試驗任務。這其中還包括一些長征系列火箭導航產品關鍵零件、衛(wèi)星中的重要部件。

  因重量輕、節(jié)約材料、結構緊湊等特點,薄壁環(huán)狀零件被廣泛應用在各大工業(yè)領域。但薄壁環(huán)狀零件在加工過程中經常遇到裝卡易變形、裝卡狀態(tài)下的零件形位精度與釋放后的狀態(tài)不一致、難以準確測量薄壁件的尺寸等問題。

  2008年,劉湘賓就通過自制測量表架、選擇高精度的精鏜頭等方式,對零件結構、裝卡、測量、刀具選擇以及加工誤差、加工參數(shù)進行分析改進,讓被加工零件尺寸和位置精度均達到圖紙要求,成功研究出了一套薄壁環(huán)狀零件側面鏜孔的方法。

  劉湘賓告訴記者,2018年,某型號特急項生產任務進入數(shù)控組,時間緊任務重,一點點失誤都會導致后續(xù)發(fā)射的失敗。“我們接到任務后,打破常規(guī)生產模式,工藝、技術人員提前‘鋪路’,生產人員一人多機三班倒,檢驗保障人員統(tǒng)籌安排、全力配合,兩個月的任務竟然只用22天就優(yōu)質完成,為隨后的裝配調試爭取了更多的寶貴時間!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他曾經和多家研發(fā)單位組織74次試驗,自創(chuàng)了一套高精度機床加工刀具,完全替代了進口產品,并取得了發(fā)明專利,每年可為公司生產節(jié)約成本80余萬元。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17

  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潛深最深的載人潛水器,其研制難度不亞于航天工程。在這個高精尖的重大技術攻關中,有一個普通鉗工技師的身影,他就是顧秋亮——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fā)部職工,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首席裝配鉗工技師。

  10多年來,顧秋亮帶領全組成員,保質保量完成了蛟龍?zhí)柨傃b集成、數(shù)十次水池試驗和海試過程中的蛟龍?zhí)柌考鹧b與維護,還和科技人員一道攻關,解決了海上試驗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用實際行動演繹著對祖國載人深潛事業(yè)的忠誠與熱愛。

  作為首席裝配鉗工技師,工作中面對技術難題是常有的事。而每次顧秋亮都能見招拆招,靠的就是工作四十余年來養(yǎng)成的“螺絲釘”精神。他愛琢磨善鉆研,喜歡啃工作中的“硬骨頭”。凡是交給他的活兒,他總是絞盡腦汁想著如何改進安裝方法和工具,提高安裝精度,確保高質量地完成安裝任務。正是憑著這股愛鉆研的勁,顧秋亮在工作中練就了較強的創(chuàng)新和解決技術難題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項高技術高難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裝調試任務。

  已近花甲的顧秋亮仍堅守在科研生產第一線,為載人深潛事業(yè)不斷書寫我國深藍乃至世界深藍的奇跡默默奉獻。如今,他又肩負起了新的挑戰(zhàn)——組裝4500米載人潛水器。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18

  張冬偉是個80后,但手里的活兒卻讓老師傅們豎起大拇指。他是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裝二部圍護系統(tǒng)車間電焊二組班組長、高級技師,主要從事LNG(液化天然氣)船圍護系統(tǒng)的焊接工作。雖然年紀不大,卻已是個明星工人,所獲獎勵無數(shù):2005年度中央企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焊工比賽銅獎、2006年第二十屆中國焊接博覽會優(yōu)秀焊工表演賽一等獎,是當今世界最先進、建造難度最大的45000噸集裝箱滾裝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國際上公認的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為LNG船核心的圍護系統(tǒng),焊接是重中之重。圍護系統(tǒng)使用的殷瓦大部分為0.7mm厚,殷瓦焊接猶如在鋼板上“繡花”,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耐心和責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對肩上的重擔,張冬偉不斷地磨練自己的心性,培養(yǎng)專注度,潛心研究焊接工藝。為了攻破技術難關,他與技術人員放棄休息時間,日夜埋頭圖紙堆中,潛心鉆研技術突破。最終,他主持的實驗取得成功,得到專利方的認可,并用于LNG船實船生產,收到良好成效。

  張冬偉特別注意經驗的積累總結,國內沒有現(xiàn)成的作業(yè)標準,他就不斷摸索完善各類焊接工藝,先后參與編寫了多部作業(yè)指導書,為提高LNG船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張冬偉,是中國廣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紅的青春譜寫了一曲執(zhí)著于國家海洋裝備建設的奉獻之歌。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19

  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

  今年53歲的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廠發(fā)動機車間班組長,35年來,他幾乎都在做著同樣一件事,即為火箭焊“心臟”——發(fā)動機噴管焊接。有的實驗,需要在高溫下持續(xù)操作,焊件表面溫度達幾百攝氏度,高鳳林卻咬牙堅持,雙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皰。因為技藝高超,曾有人開出“高薪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聘請他,高鳳林卻說,我們的成果打入太空,這樣的民族認可的滿足感用金錢買不到。他用35年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

  極致:焊點寬0.16毫米管壁厚0.33毫米

  “長征五號”火箭發(fā)動機的噴管上,就有數(shù)百根幾毫米的空心管線。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鳳林需要通過3萬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們編織在一起,焊縫細到接近頭發(fā)絲,而長度相當于繞一個標準足球場兩周。

  專注:為避免失誤練習十分鐘不眨眼

  高鳳林說,在焊接時得緊盯著微小的焊縫,一眨眼就會有閃失!叭绻@道工序需要十分鐘不眨眼,那就十分鐘不眨眼!。

  堅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發(fā)動機

  高鳳林說,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fā)動機把衛(wèi)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后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正是這份自豪感,讓高鳳林一直以來都堅守在這里。35年,130多枚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他焊接的發(fā)動機的助推下,成功飛向太空。這個數(shù)字,占到我國發(fā)射長征系列火箭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專注和堅守創(chuàng)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離不開眾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從藍圖落到實物,靠的是一個個焊接點的累積,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專注做一樣東西,創(chuàng)造別人認為不可能的可能,高鳳林用35年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20

  工藝美術師孟劍鋒

  推薦語:孟劍鋒是北京工美集團的一名鏨刻工藝師,他用純銀精雕細琢鏨刻的“和美”純銀絲巾,在去年北京APEC會議上,作為國禮之一贈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從業(yè)二十年來,他追求極致,對作品負責,對口碑負責,對自己的良心負責,將誠實勞動內化于心,這是大國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國制造的品質保障。

  純手工國禮出自我手

  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和夫人的國禮中有一件看起來是草藤編織的果盤,里面有一條柔軟的銀色絲巾,絲巾上的圖案清晰自然,賞心悅目。為了分別作出果盤的粗糙感和絲巾的光感,孟劍鋒反復琢磨、試驗,親手制作了近30把鏨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鏡下做了5天。

  追求極致超越自我

  追求極致,這是孟劍鋒給自己提的標準。支撐果盤還需要4個中國結作為托兒,工藝標準并沒有規(guī)定它們必須是手工加工。技師們準備用機械鑄造出來,再焊接到果盤上,但是,鑄造出來的銀絲上有砂眼,盡管極其微小,孟劍鋒心里卻怎么也過不去這道坎。在他心目中,沒有瑕疵,并且是純手工,這才配得上做國禮。

  如今,已經是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的孟劍鋒,對自己還有更高的要求,他覺得要干好工藝美術這行還應該懂繪畫,現(xiàn)在有時間就和愛人一起出去寫生、練素描。孟劍鋒說,有一天,他一定會拿出一個像樣的繪畫作品,就像做鏨刻那樣,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極致。

  一句話概括

  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孟師傅在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航天英雄、奧運優(yōu)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獓腋呒壒に嚸佬g技師孟劍鋒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21

  張冬偉,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板牛皮紙一樣薄,一條LNG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一個針眼大小的漏點,都有可能帶來致命后果。

  而他的焊接技術不但質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

  寧允展,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

  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為“鼻祖”。

  從事該工序的工人全國不超過10人。

  他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644列高速動車組,奔馳8.8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22000圈。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22

  周東紅,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

  經周東紅手撈出曬成的宣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

  30年來,周東紅始終保持著成品率100%的紀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

  管延安,港珠澳大橋鉗工。

  管延安每次工作都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

  按規(guī)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于1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

  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23

  顧秋亮,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組裝工人。

  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其組裝對精密度要求達到了“絲”級,在中國,能實現(xiàn)這個精密度的只有顧秋亮。

  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戰(zhàn)是組裝中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制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

  這8位“國寶”級的“大國工匠”,都是奮斗在生產一線的杰出勞動者,都工作在最普通的崗位上,做的也是最平凡的工作,他們是當今中國千千萬萬一線工人中的一員,他們所做的工作,正是千千萬萬中國工人每天都在做的工作。

  但是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積極探求的精神,令人贊嘆不已。

  他們雖沒有過硬的學歷,也沒有超人的天賦,但他們用孜孜不倦的刻苦鉆研精神立足本職工作,在本職崗位上將自己的能力發(fā)揮到極致和完美。

  即使再小的細節(jié),他們都會全心專注,全力以赴,即便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他們也沒有任何怨言。

  他們善于從細微處入手,用“螺釘”精神,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尋發(fā)展、求突破。

  精湛的技術加上敬業(yè)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就是人們常常稱道的“德技雙馨”,讓人敬畏和感動。

  這種執(zhí)著、堅守、奉獻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質,正是當今時代的“工匠精神”。

  而他們身上所擁有的那種對工作的無限熱愛、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專注、對質量的極致追求以及甘心奉獻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現(xiàn)實展示,是當今時代工匠精神的完美代言人。

  堅守、執(zhí)著、熱愛、奉獻.....這世界一切美好的形容詞用在他們身上都不違和,正是有著這樣一群人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 篇24

  從“文物修復界泰斗”李云鶴到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鳳林,從中國第一代核燃料師喬素凱到電網(wǎng)系統(tǒng)特高壓檢修工王進……他們是披荊斬棘的先驅,擇一事,終一生,讓“匠心”永遠傳承。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積極探求的精神,令人嘆為觀止。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創(chuàng)造不平凡價值的奮斗故事深深感染了觀影師生。

  作為新時代的中職學子,應當習得這種“工匠精神”,勇敢地在成為高技能人才的道路上尋夢、筑夢、圓夢,成為未來的“大國工匠”。

  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是“大國工匠”的后備軍,教師應當將“工匠精神”運用到日常工作中,通過各類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練就精湛的專業(yè)技能,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相關文章:

講述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通用5篇)08-12

大國工匠觀后感06-17

大國工匠的觀后感01-08

大國的工匠精神高中作文02-26

大國工匠觀后感06-05

《大國工匠》觀后感05-20

《大國工匠》觀后感08-17

大國工匠觀后感作文06-09

大國工匠觀后感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