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芳春·秋望原文及賞析
原文:
惜芳春·秋望
喬吉〔元代〕
千山落葉巖巖瘦,百尺危闌寸寸愁。有人獨倚晚妝樓。樓外柳,眉暗不禁秋。
賞析:
起首兩句對仗,托出了“秋望”的題面。兩句的角度不同,前句是望中的秋景,后句是秋望的所在地與望者的心情。但兩者又是互為映發(fā)的,其間的維系就是一種悲秋的情調。先看前句!扒铰淙~”是深秋常見的景象,而作者則強調其“瘦”的特征,且謂“巖巖瘦”,簡直是嶙峋骨立。但同樣的景象,前人也有“落木千山天遠大”(黃庭堅《登快閣》)的感受,可見景語本身無不帶有觀察者的.主觀感情色彩。再看次句,“百尺危闌寸寸愁”,就明白地點出了“愁”的無處不在。這一句寫的是人物的感想,登高望遠,處處見山川蕭瑟,時令肅殺,倚遍闌桿,始終心情黯然!按绱纭倍,見出了傷愁的細膩多端,令人遐想。這樣,前句的寫景便成了愁意的外化,后句的言愁也有了物象的襯托,從追尋兩者的聯系來看,甚而會使讀者產生望山的愁人也是“巖巖瘦”的聯想:這就是詞曲常用的“暗映”手法。
第三句補明了“百尺危闌寸寸愁”的主角形象,用語清疏,而同樣彌漫著哀怨悱惻的氣氛!巴韸y樓”顯示了主人公是一名年輕女子,“晚”雖是“妝”的修飾詞,卻同時有著時近黃昏的暗示意味!巴韸y樓”前著“獨倚”二字,清楚地表明了她獨守空閨的思婦身份,令人聯想起“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溫庭筠《望江南》)、“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李白《菩薩蠻》)等前人詩詞的意境。全句是一幅人物剪影,更是畫龍點睛之筆。它回應并揭示了前兩句的句外之旨,使讀者恍然理解了她登樓遠望、倚遍危闌的真正用心是在于懷人,而不只是悲秋。
結尾二句毫不松懈,將“秋望”的哀怨之意推到了十分。“樓外柳”是女子引領注視所在,既然“千山落葉”,柳葉“不禁秋”自是意料中事。但古人又常以柳喻女子眉,所謂“人言柳葉似愁眉”、“芙蓉如面柳如眉”,則末句的“眉暗不禁秋”就成了巧妙的雙關。“瘦”、“愁”、“獨倚”、“不禁秋”,至此便傳神地完成了女子本身形象的寫照。
古人有“詞密曲疏”的說法,其實在宋詞的小令中,也常以清疏之筆收韻遠雋永之效。這支散曲小令就綽有宋詞的韻味。
喬吉
喬吉(約1280~1345),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 [1]太原(今屬山西)人,元代雜劇家,他一生懷才不遇,傾其精力創(chuàng)作散曲、雜劇。他的雜劇作品,見于《元曲選》、《古名家雜劇》、《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據《全元散曲》所輯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詞》1卷,李開先輯《喬夢符小令》1卷,及任訥《散曲叢刊》本《夢符散曲》。
【惜芳春·秋望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惜秋華·木芙蓉》原文及賞析11-19
惜秋華·七夕原文及賞析10-15
惜誓原文及賞析11-02
牡丹芳原文及賞析10-29
《惜黃花慢·菊》原文及賞析10-16
望夫山原文及賞析10-15
惜余春·急雨收春_賀鑄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12-26
《天凈沙·秋》原文及賞析11-20
浪淘沙·望海 原文及賞析12-23
《柏林寺南望》原文及賞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