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原文及賞析
原文: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障于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決之!闭惨硕瞬叻鼾敚唬骸熬龑⒑我越讨?”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訾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泛泛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此孰吉孰兇?何去何從?“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shù)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注釋:
1.放:放逐。
2.復見:指再見到楚王。
3.蔽障:遮蔽、阻撓。
4.太卜:掌管卜筮的官。
5.因:憑借。
6.端策:數(shù)計蓍草;端,數(shù)也。拂龜:拂去龜殼上的灰塵。
7.悃(kǔn)悃款款:誠實勤懇的樣子。
8.送往勞來:送往迎來。勞(láo),慰勞。
9.大人:指達官貴人。
10.偷生:貪生。
11.超然:高超的樣子。高舉:遠走高飛。保真:保全真實的本性。
12.哫訾(zú zī):以言獻媚。栗斯:阿諛奉承狀。栗:恭謹,恭敬。斯:語助詞。喔咿儒兒(ní):強顏歡笑的樣子。婦人:指楚懷王的寵姬鄭袖,她與朝中重臣上官大夫等人聯(lián)合排擠饞毀屈原。
13.突梯:圓滑的樣子;(gǔ jī):一種能轉(zhuǎn)注吐酒、終日不竭的酒器,后借以指應付無窮、善于迎合別人。如脂如韋:謂像油脂一樣光滑,像熟牛皮一樣柔軟,善于應付環(huán)境。潔楹:度量屋柱,順圓而轉(zhuǎn),形容處世的圓滑隨俗。潔,借為"絜(xié)",《楚辭補注》引《文選》亦作"絜"。
14.昂昂:昂首挺胸、堂堂正正的樣子。
15.泛泛:漂浮不定的樣子。鳧(fú):水鳥,即野鴨。此字下原有一"乎"字,據(jù)《楚辭補注》引一本刪。
16.亢軛(kàng’è):并駕而行?,同"伉",并也;軛,車轅前端的橫木。
17.駑(nú)馬:劣馬。
18.寧與黃鵠比翼乎:黃鵠(hú):天鵝;比:舊讀bì。
19.鶩:鴨子。
20.溷(hùn混)濁:骯臟、污濁。
21.千鈞:代表最重的東西。古制三十斤為一鈞。
22.黃鐘:古樂中十二律之一,是最響最宏大的聲調(diào)。這里指聲調(diào)合于黃鐘律的大鐘。
23.瓦釜:陶制的鍋。這里代表鄙俗音樂。
24.高張:指壞人氣焰囂張,趾高氣揚。
25.謝:辭謝,拒絕。
26.數(shù):卦數(shù)。逮:及。
賞析:
這篇文章記述了屈原的一件逸事,屈原被放逐三年之后,往見太卜鄭詹尹問卜。無論它的作者是誰,這篇文章都是很有藝術(shù)價值與歷史價值的。在先秦的典籍里,沒有關(guān)于屈原的資料,最早為他立傳的是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也許因為搜集資料的困難,《屈原列傳》的史料并不豐贍,倒是太史公與屈原的遭遇頗多相似,故借屈原的遭遇抒發(fā)自己的憂憤與怨怒,因此抒情勝于記事。屈原問卜未必實有其事,但屈原對自己的人生遭遇與做人處事的原則的反思卻是非常真實的。屈原連設八問,以“寧”“將”兩疑方式問卜,給人以不知所從的.印象。其實,詩人的設問,與其說是他對人生道路和處世原則的困惑,倒不如說是他對黑白顛倒、清濁混淆的現(xiàn)實的震驚和憤慨。在你死我活的尖銳對立中,愈顯出屈原廉潔正直、心性高潔的品格與堅持操守、絕不妥協(xié)的斗爭精神。對屈原的研究,此文至少可供參考。
全文以屈原問卜開篇,以詹尹“釋策而謝”的答語收結(jié),中間以連珠式的對立設問的語句貫穿,文采斐然,往復盤旋,八對設問,一一貫之。雖鋪陳夸飾,句式整齊,卻不板不散,亦無重復之嫌。氣勢充沛,感情強烈,體現(xiàn)了大詩人特有的氣質(zhì)。而且,這種體式,對漢賦“設為問答,以顯己意”,頗具啟發(fā)意義,或謂之漢賦之先聲亦無不可。
【卜居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定風波·三月七日原文及賞析10-18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原文及賞析10-25
定風波·三月七日原文及賞析3篇10-19
定風波·三月七日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11-17
定風波·三月七日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1-16
定風波·三月七日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1-12
三月晦日偶題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2篇10-24
三月晦日偶題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2篇)10-17
定風波·三月七日原文賞析09-23
定風波·三月七日原文賞析3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