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木蘭花譯文及賞析
“木蘭花”是詞牌名,又名“玉樓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晏殊的木蘭花譯文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木蘭花·燕鴻過后鶯歸去
晏殊
燕鴻過后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yīng)有數(shù)。
字詞解釋:
、拍咎m花:詞牌名。又名“玉樓春”。
、聘∩褐^人生漂浮不定。
、谴簤簦河骱镁安婚L。
、嚷勄伲喊抵缸课木。據(jù)《史記》載:文君新寡,司馬相如于夜以琴挑之,文君遂與相如私奔。解佩:典故出自劉向《列仙傳》:鄭交甫至漢皋臺下,遇二仙女佩兩珠,交甫與她們交談,想得到她們所佩寶珠,二仙女解佩給他,但轉(zhuǎn)眼仙女和佩珠都不見了。
⑸獨醒人:僅有的清醒的人。
翻譯:
鴻鵠春燕已飛走,黃鶯隨后也歸去。這些可愛的鳥兒,一個個與我分離。仔細尋思起來,人生漂浮不定,千頭萬緒。鶯歌燕舞的春景,像夢幻般沒有幾時,便如同秋云那樣散去,再也難以尋覓她的影蹤。
像卓文君那樣聞琴而知音,像漢水江妃那樣溫柔多情,遇到鄭交甫解佩相贈。這樣的神仙般的伴侶早已離我而去,即使挽斷她們綾羅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們的倩影。勸君莫要作舉世昏醉,唯我獨醒的人,不如到花間去盡情狂飲,讓酒來麻醉我這顆受傷的心靈。
創(chuàng)作背景:
宋仁宗慶歷三年(1043年),晏殊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樞密使,握軍政大權(quán)。其時,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韓琦、富弼為樞密副使,歐陽修、蔡襄為諫官,人才濟濟,盛極一時?上稳首诓荒芄麛嗝鞑欤致犘欧磳ε傻墓糁,則韓琦先被放出為外官,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也相繼外放,晏殊則罷相。此詞即作于這種背景之下。
賞析:
這首詞借青春和愛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無常,細膩含蓄而婉轉(zhuǎn)地表達了作者的復(fù)雜情感。這是一首優(yōu)美動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詞作,為晏殊詞的另類作品。
上片起句“燕鴻過后鶯歸去”寫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來,鴻雁春天往北方飛,黃鶯逢春而鳴,這些禽鳥按季節(jié)該來的來了,該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來過又走了。這里寫的是鶯語燕飛的春歸時候,恰逢鶯燕都稀,更覺悵惘!苞L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繼散去,美好的年華與美好的愛情都不能長保,怎不讓人感慨萬千!凹毸愀∩f緒”一句從客觀轉(zhuǎn)到主觀,說對著上述現(xiàn)象,千頭萬緒,細細盤算,使人不能不正視的,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暫起,這兩句前后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兩句:“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這兩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詞句“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钡家獠煌W髡叽颂帉懙氖菍τ谡麄人生問題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華、愛情與春夢的短長相比較,把親愛的人的聚難散易與秋云的留、逝相對照,內(nèi)涵廣闊,感慨深沉。
下片“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眱删鋵懯ッ篮脨矍榈呐f事,是對上片感慨的具體申述,又是產(chǎn)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這樣使上下片的關(guān)系交互鉤連,自然過渡!奥勄佟,指漢代的卓文君,她聞司馬相如彈琴而愛慕他:“解佩”,指傳說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贈給情人。這兩句是說像卓文君、神女這樣的神仙伴侶要離開,挽斷她們的羅衣也無法留住。隨后作者激動地呼出:“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yīng)有數(shù)!币馑际莿袢艘煤没ㄉ虚_的時候,花間痛飲消愁。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應(yīng),是對失去美與愛的更大的痛心。聯(lián)系晏殊的生平來看,他寫這件事,應(yīng)該是別有寄托,非真寫男女訣別。慶歷年間,宋仁宗聽信反對派的攻擊之言,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相繼外放,晏殊則罷相。對于賢才相繼離開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們的被貶,比作“挽斷羅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侶”。不宜“獨醒”、只宜“爛醉”,當(dāng)是一種憤慨之聲。
此詞化用前人的詩句,信手拈來,自然貼切。詞中的復(fù)雜的思想,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和襟懷。
個人資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xué)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xué)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fēng)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木蘭花相關(guān)擴展
木蘭花·池塘水綠風(fēng)微暖
【作者】晏殊【朝代】宋
池塘水綠風(fēng)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錚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后不知斜日晚。當(dāng)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譯文
春天的風(fēng),帶著一絲微微的暖意,吹皺一池碧水,至今記憶猶新,與那玉真仙女頭一次見面。
歌喉清脆又婉轉(zhuǎn),韻律往復(fù)又回環(huán)。舞姿婀娜輕盈,腳踏節(jié)拍飛轉(zhuǎn),紅裙飛舞眼繚亂。
玉砌的鉤蘭之下,花叢臺階之畔,醉酒之后,全然不覺夕陽西下,天色近晚。
當(dāng)年和我一起賞花的人兒,如今細細查點,不足半數(shù)在身旁。
注釋
玉真:仙女的名字。這里只晏殊家里的歌妓名。
重(chóng蟲)頭:一首詞前后闋字句平仄完全相同者稱作“重頭”,如《木蘭花》便是。
琤琮(chēngcōng稱從):玉器撞擊之聲,形容樂曲聲韻鏗鏘悅耳; 琮:玉聲,比喻玉真嗓音脆美如玉聲。
入破:唐宋大曲一個音樂段落的名稱(唐、宋大曲在結(jié)構(gòu)上分成三大段,名為散序、中序、破。入破,即為破的第一遍。樂曲中繁聲,與“重頭”一樣為官弦家術(shù)語。),這里形節(jié)奏開始加快。
紅亂旋:大曲在中序時多為慢拍,入破后節(jié)奏轉(zhuǎn)為急促,舞者的腳步此時亦隨之加快,故云。紅旋,旋轉(zhuǎn)飛舞的紅裙。
香階:飄滿落花的石階。
共我賞花人:自己和一同觀看玉真歌舞的同伴。
點檢:檢查,細數(shù)!包c檢”句:言自己如今年紀(jì)已老,當(dāng)年歌舞場上的同伴大都已經(jīng)不在人世。
鑒賞
這是一首懷舊之作。本詞追憶早年初見美人時的喜悅與歡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悵,在對比中抒發(fā)好景不長的人生感慨。詞中以往昔“歌韻琤琮”、“舞腰亂旋” 的歡樂場面與今日“點檢無一半”的凄清境況對比,抒發(fā)了強烈的人生無常的傷感之情。詞中所寫景物:池塘、綠水、闌干、香階,均兼關(guān)昔今。物是人非,更兼日斜時暮,遂使詞人汕然而生故交零落、人生如夢之感。全詞以極優(yōu)美的文辭來流露出詞人關(guān)于宇宙無窮,人生短暫,景物依然,物是人非的凄然感慨。
最折磨人的感覺,不是痛苦,而是惆悵的情緒;最令人傷感的,不是生離死別,而是景色依然,人已天涯云杳!爱(dāng)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古典的詩意世界,已經(jīng)遠離現(xiàn)實的生活。只希望那些夢里飄飛的花瓣,洋洋灑灑地永遠飄落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沉湎在回憶中,感覺人生是孤獨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寂寞的旅行,沒有人可以陪你走到最后。所有的痛苦和美好,都終將隨著歲月慢慢遠去。云聚云散,潮起潮落。再回首,往事卻已隨風(fēng)而去,了無痕跡,最后,還剩下些許淡淡的憂傷和回憶。
這首詞寫往日初見美人時的歡悅與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悵,在追憶對比中抒發(fā)好景不長,人生苦短的慨嘆。
首句“水綠”、“風(fēng)暖”兩個細節(jié)都暗示出“正是一年春好處!贝禾,好風(fēng)輕吹,池塘碧綠,也是花開的季節(jié);ㄎ疵鲗,于下片“賞花”二字補出.讀者自知!俺靥了G風(fēng)微暖”,通過眼觀身受,暗示詞人正漫步園中;這眼前景又仿佛過去的情景.所以引起“記得”以下的敘寫。這一句將“風(fēng)”與“水”聯(lián)在一起。又隱隱形成“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動人畫面,由池水的波動暗示著情緒的波動。
以下詞人寫了一個回憶中的片斷。這分明是春日賞花宴會上歌舞作樂的片斷。但他并沒有一一寫出,與下片“當(dāng)”“賞花”等字互見,情景宛在。這里只以詳筆突出了當(dāng)時宴樂中最生動最關(guān)情的那個場面:“記得玉真初見面”。緊接二句就寫這位女子歌舞之迷人:“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边@是此詞中膾炙人口的工麗俊語。以“響琤琮”寫聽覺感受,以“紅亂旋”寫視覺感受,均甚生動!艾b琮”雙聲!皝y旋”疊韻。雙聲對疊韻.構(gòu)成語言上的回環(huán)之美。這一聯(lián)雖只寫歌舞情態(tài),而未著一字評語,卻全是贊美之意。
上片寫到“初見面”,應(yīng)更有別的情事。下片卻不復(fù)寫到“玉真”。未盡其言,留給讀者去想像!坝胥^闌下香階畔”,點明一個處所,這大約就是當(dāng)時歌舞宴樂之地。故此句與上片若斷若聯(lián)!白砗蟛恢比胀怼保鳂犯?cè),畢竟到了宴散的時候。仍似寫當(dāng)筵情事。不過,詞的黃昏斜日又常常是象征人生晚景的。此句實兼關(guān)昔與今。這就為最后抒發(fā)感慨作了鋪墊。
此詞結(jié)句只說“當(dāng)時共我賞花人,點檢而今無一半”,絲毫未提“玉真”,其實她應(yīng)包含在“當(dāng)時共我賞花人”之內(nèi)。至于她究竟屬于哪“一半”,也沒有說,卻更耐人尋味。
詞的上片說“玉真”而不及“賞花人”,下片說“賞花人”不及“玉真”,其實是明寫與暗示交替而互見,這種寫法不惟筆墨省凈,而且曲折有味。
詩人介紹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臨川文港沙河(今屬進賢)人。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江右人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之后到秘書省做正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賢殿學(xué)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dāng)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一說刪并《世說新語》。主要作品有《珠玉詞》。
【木蘭花譯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木蘭花》翻譯賞析10-19
木蘭花原文及賞析11-14
歲暮譯文及賞析08-24
野望譯文及賞析08-10
《江上》譯文及賞析07-29
氓譯文及賞析08-23
《清明》譯文及賞析04-06
《春日》譯文及賞析10-12
《山花》的譯文及賞析01-09
嫦娥譯文及賞析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