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詩》讀后感作文600字
通過仔細的閱讀會發(fā)現(xiàn),劉勰這篇文章的主要論述對象是《詩經(jīng)》中的“正體”四言詩和發(fā)展歷程比較緩慢的五言詩,而沒有涉及楚辭(僅一筆帶過)、樂府、民謠等其他詩體。我們今天雖將樂府視為古詩之一種,但在古人的概念中,樂府是歌,非詩。
首先,作者繼承了“詩言志,歌詠言”的傳統(tǒng)對詩歌作用的`定義。認為詩歌是抒發(fā)性情的通道,而《詩經(jīng)》作為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規(guī)范了或者說劃定了思想感情的范圍,這個范圍的進入標準就是以“思無邪”作為參照,也就是無邪之思才是詩歌所要呈現(xiàn)或者應該表達的內(nèi)容!霸娬撸忠病,持在這里有“端正,使之規(guī)范”的引申意義,那么就并不是任由思想感情的隨意放縱,而是要扶正、端正人們的思想感情,這才是符合詩歌的含義的。但是今天我們從《詩經(jīng)》三百零五篇作品看來,孔子對“無邪”的定義范圍甚寬,一切正常的真實的人類情感都是無邪的。
然后作者回顧了歷代的詩歌作品,并進行了個人的挑選和點評。這大段類似于詩歌文學史綱的概括和提煉雖然帶有明顯的個人的主觀選擇,但也為后人進行梳理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同時作者在不斷的例舉中反復對“詩言志”和“思無邪”進行佐證,繁舉的大量事例中無不是圍繞著思想感情或者說人之七情與詩歌之間、內(nèi)容與形式上要求對等的論述。
在最后的總結里,劉勰對四言詩和五言詩進行了定調(diào):“若夫四言正體,則雅潤為本,五言流調(diào),則清麗居宗。”這是和劉勰本人的中心思想相一致的,認為每種文體的形式基本固定,能使相對應的內(nèi)容最完美的呈現(xiàn)出來。那么什么樣的內(nèi)容用什么樣的形式去表
【《明詩》讀后感作文600字】相關文章:
《月是故鄉(xiāng)明》全詩賞析08-10
古人詩詞接龍詩明山才子斷文05-11
詩的讀后感04-20
郭明義讀后感04-20
以詩之名讀后感03-25
母親的詩讀后感04-19
《舒婷的詩》讀后感06-22
《今日詩》讀后感02-08
顧城的詩讀后感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