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子夜吳歌 冬歌》的譯文及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子夜吳歌 冬歌》的譯文及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子夜吳歌 冬歌
李白
明朝驛使發(fā),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注釋:
驛使:古時官府傳送書信和物件的使者。驛:驛館。
絮:在衣服里鋪棉花。征袍:戰(zhàn)士的衣裳。
“素手”二句:指冬夜寒冷,將征夫妻子的手都凍僵了,連針剪都拿不住。素手,白凈的手,形容女子的皮膚白皙。
裁縫:指裁縫好的征衣。
臨洮:在今甘肅省臨潭縣西南,此泛指邊地。
參考譯文
明晨驛使就要出發(fā),思婦們連夜為遠征的丈夫趕制棉衣。纖纖素手連抽針都冷得不行,更不說用那冰冷的剪刀來裁衣服了。妾將裁制好的衣物寄向遠方,幾時才能到達邊關臨洮?
簡析:
全詩從一個側面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思婦形象:因為驛使明早就出發(fā),她只得連夜趕做冬衣,手凍僵了,一夜沒睡。時間為什么這么緊呢?然而等棉衣做好了,她又焦急的計算哪一天才能送達,時間又太慢了!詩人的處理不得不令人佩服。
賞析:
《子夜吳歌四首》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組詩,又題《子夜四時歌四首》。這四首詩分以四時情景寫了四件事。第四首寫冬景,是說戍婦為征夫縫制綿衣之事。作品構思巧妙,層次分明,結體嚴謹。
第四首不寫景而寫人敘事,通過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現(xiàn)思念征夫的感情。時間是傳送征衣的驛使即將出發(fā)的前夜,大大增強了此詩的情節(jié)性和戲劇性。一個“趕”字,不曾明寫,但從“明朝驛使發(fā)”的消息,讀者從詩中處處看到這個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緊張勞作的情景。關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縫”等等具體過程,詩人有所取舍,只寫抽針把剪的感覺,突出一個“冷”字。素手抽針已覺很冷,還要握那冰冷的剪刀!袄洹奔惹泻稀岸琛保匾氖怯兄诩訌娗楣(jié)的生動性。天氣的嚴寒,使手指也不靈巧了,而時不我待,偏偏驛使就要出發(fā),人物焦急情態(tài)宛如畫出。“明朝驛使發(fā)”,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然而,她從自己的冷想到“臨洮”(在今甘肅臨潭縣西南,此泛指邊地)那邊的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驛使早發(fā)、快發(fā)。這種矛盾心理亦從無字處表出。讀者似乎又看見她一邊呵著手一邊趕裁、趕絮、趕縫!耙灰剐跽髋邸,言簡而意足,然而隨即又情急起來,她想:路是這樣遠,“寒到身邊衣到無”呢?這回卻是恐怕驛使行遲,盼望驛車加緊了!安每p寄遠道,幾日到臨洮?”這迫不及待的一問包含極度的深情與牽掛。這組詩第三首是正面歸結到懷思良人之意,而這一首詩卻純從側面落筆,通過形象刻畫與心理描寫結合,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思婦形象,成功表達了詩歌主題。結構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勢突兀,結句意遠,情節(jié)生動感人。
創(chuàng)作背景
六朝樂府的《清商曲·吳聲歌曲》里有《子夜四時歌》,李白這組詩是沿用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的新詞,其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間難以考證,這首詩為組詩其中之一。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于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子夜吳歌 冬歌》的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子夜吳歌·冬歌賞析08-09
子夜吳歌·冬歌的原文及賞析11-14
子夜吳歌·冬歌原文及賞析08-09
子夜吳歌·冬歌原文賞析06-29
子夜吳歌·冬歌原文與賞析07-28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譯文及賞析05-01
【集合】子夜吳歌·冬歌原文及賞析12-14
子夜吳歌·冬歌原文與賞析(精華)10-06
子夜吳歌·冬歌賞析精選【3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