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詩經(jīng)·大雅·瞻卬》翻譯及賞析
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者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過經(jīng)典的古詩詞吧,那么你有真了解過古詩詞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經(jīng)·大雅·瞻卬》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參考!
《詩經(jīng)·大雅·瞻卬》翻譯及賞析 1
【原文】
瞻卬昊天,則不我惠?滋畈粚,降此大厲。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賊蟊疾,靡有夷屆。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奪之。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說之。
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婦有長舌,維厲之階。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匪教匪誨,時維婦寺。
鞫人忮忒。譖始競背。豈曰不極?伊胡為慝?如賈三倍,君子是識。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天何以剌?何神不富?舍爾介狄,維予胥忌。不吊不祥,威儀不類。人之云亡,邦國殄瘁。
天之降罔,維其優(yōu)矣。人之云亡,心之憂矣。天之降罔,維其幾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檻泉,維其深矣。心之憂矣,寧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無不克鞏。無忝皇祖,式救爾后。
【注釋】
1、卬(yǎng):通“仰”。昊(hào)天:廣大的天。
2、惠:愛。
3、填:通“塵”,長久。
4、厲:禍患。
5、士民:士人與平民。瘵(zhài):病。
6、蟊(máo):傷害禾稼的蟲子。賊、疾:害。
7、夷:平。屆:至、極。
8、罟(gǔ):網(wǎng)。罪罟:刑罪之法網(wǎng)。
9、瘳(chōu):病愈。
10、覆:反。
11、說:通“脫”。
12、哲:智。
13、懿(yì):通“噫”,嘆詞。
14、梟(xiāo):傳說長大后食母的惡鳥。鴟(chī):惡聲之鳥,即貓頭鷹。
15、階:階梯。
16、匪:不可。教誨:教導(dǎo)。
17、寺:昵近。寺人:內(nèi)侍。
18、鞫(jū):窮盡。忮(zhì):害。忒:變。
19、譖(zèn):進(jìn)讒言。竟:終。背:違背,自相矛盾。
20、極:狠。
21、伊:語助詞。慝(tè):惡、錯。
22、賈(gǔ):商人。三倍:指得到三倍的利潤。
23、君子:指在朝執(zhí)政者。識:通“職”。
24、公事:即功事,指婦女所從事的紡織蠶桑之事。
25、刺:指責(zé)、責(zé)備。
26、富:福祐。
27、介:大。狄:通“逖”,遠(yuǎn)。
28、忌:怨恨。
29、吊:慰問、撫恤。
30、類:善。
31、云:語助詞。
32、殄(tiǎn)、瘁(cuì):兩字皆訓(xùn)“病”。
33、罔(wǎng):通“網(wǎng)”。
34、優(yōu):厚。
35、幾:近。
36、觱(bì)沸:泉水上涌的樣子。
37、藐(miǎo)藐:高遠(yuǎn)貌。
38、鞏:固,指約束、控制。
39、忝(tiǎn):辱。
40、式:用。
【翻譯】
仰望蒼天意深沉,蒼天對我卻無情。天下久久不太平,降下大禍?zhǔn)啦粚帯鴥?nèi)無處有安定,戕害士人與庶民。病蟲為害莊稼毀,長年累月無止境。罪惡法網(wǎng)不收斂,苦難深淵難減輕。
人家有塊好田地,你卻侵奪據(jù)為己。人家擁有強勞力,你卻奪取占便宜。這人原本無罪過,你卻反目來拘捕。那人該是罪惡徒,你卻赦免又寬恕。
有才男子稱霸王,有才女子便國亡。可嘆此婦太逞狂,如梟如鴟惡名當(dāng);ㄑ郧烧Z善說謊,災(zāi)難邪惡禍根藏。禍亂不是從天降,出自婦人那一方。不是他人來教誨,只因帖近女紅妝。
羅織罪名窮陷害,前言后語相違背。難道她還不狠毒?窮兇極惡又有誰!好比奸商發(fā)橫財,君子洞察目了然。婦人不該理朝政,蠶織女工全拋開。
蒼天為何責(zé)罰苦?神靈為何不庇護(hù)?元兇頑敵全不顧,只是對我相忌妒。人們遭災(zāi)不憐憫,綱紀(jì)敗壞裝糊涂。良臣賢士盡逃亡,國家危急無救助。
蒼天無情降法網(wǎng),嚴(yán)酷繁多難躲藏。良臣賢士皆流放,憂國憂時苦果嘗。蒼天無情降法網(wǎng),頻繁危急勢難擋。良臣賢士全殺光,憂國憂時心悲傷。
涌泉沸騰水花噴,汩汩流泉淵源深。憂國憂時心悲傷,難道今日愁始增?生前不降災(zāi)難重,死后禍亂又不跟。厚土皇天高莫測,控制生靈定乾坤。切勿辱沒你祖宗,拯救邦家為子孫。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諷刺周幽王亂政亡國的詩。周幽王昏憒腐朽,寵幸褒姒,敗壞紀(jì)綱,任用奸人,斥逐賢良,倒行逆施,招致天怒人怨;北方犬戎趁機入侵,殺周幽王于驪山下,遂導(dǎo)致西周滅亡。因此,詩人作這首《大雅·瞻卬》諷刺之。此詩與《小雅·節(jié)南山》、《小雅·正月》、《小雅·十月之交》、《小雅·雨無正》、《小雅·小旻》和《大雅·召旻》等為同類作品。
【賞析】
《大雅·瞻卬》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一首詩。此詩痛斥了周幽王荒淫無道,禍國殃民的罪惡,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憫時的情懷和嫉惡如仇的憤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周末年的黑暗現(xiàn)實和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爭斗。全詩共七章,首章、三章、尾章每章十句,余四章每章八句。詩中語特新峭,然又有率意處。卒章語盡而意猶未止。修辭造句,頗有特色,或以對比反襯,正反排比的句式,盡情抒發(fā)胸中的積憤,或低回沉思之情;蛞孕蜗蟮谋扔,豐富的內(nèi)涵,深刻的剖示而匠心獨運。
全詩七章。第一章寫天災(zāi)人禍,時局艱危,國不安寧,生靈涂炭。這里的“天”,即指自然界的天,也指人類社會的“天”——高高在上的人類最高統(tǒng)治者。所以這里的“災(zāi)禍”就包括天災(zāi)、人禍兩方面的因素。而人禍更甚于天災(zāi)。二章通過兩“反”兩“覆”的控訴,揭露了倒行逆施的虐政。三章認(rèn)為,禍亂的根源是女人得寵,而其害人的主要手段是讒言和搬弄是非。四章提出杜絕“女禍”的有效方法,是讓“女人”從事女工蠶織、不干朝政。五章直訴幽王罪狀:不忌戎狄,反怨賢臣,致使人亡國殄。六章面對天災(zāi)人禍,抒發(fā)了言辭懇切的憂時憂國之心。七章自傷生逢亂世,并提出匡時補救的方案以勸戒君王。
《瞻卬》所提出的問題,既可以從史書中得到印證,又可以補充史書記載的疏露與不足。周幽王寵幸褒姒、荒政滅國的主要史實是:自從幽王得到褒姒,寵愛不已,荒淫無度,不理朝政。一是為買千金一笑動用烽火臺,諸侯以為敵寇侵?jǐn)_前來救駕受騙氣憤而回,多次戲弄后失信于諸侯,從此不再來勤王。二是重用佞人虢石父,此人“為人佞巧,善諛,好利”,“國人皆怨”(《史記·周本紀(jì)》語)。三是欲廢申后及太子宜臼,而以褒姒為后、以褒姒子伯服為太子,因而激怒申后勾結(jié)西夷、犬戎攻周,殺幽王而滅西周!墩皡n》所反映的內(nèi)容較信史更為廣泛、具體而深刻,詩中列數(shù)周幽王的惡行有:羅織罪名,戕害士人;苛政暴斂,民不聊生;侵占土地,掠奪奴隸;放縱罪人,迫害無辜;政風(fēng)腐敗,紀(jì)綱紊亂;妒賢嫉能,奸人得勢;罪罟綿密,忠臣逃亡。全面而形象地將一幅西周社會崩潰前夕的歷史畫面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
《瞻卬》的作者是誰不得而知。他或是周朝有血性的宗室,或是朝中正直的顯要權(quán)臣,或者是一個受迫害的諫諍者。無論他是何人,他對周幽王統(tǒng)治下的社會的黑暗、政治腐敗及倒行逆施是深惡痛絕的,所以對幽王的所作所為進(jìn)行了無情的揭露和嚴(yán)正批判,對賢臣亡故、國運瀕危的現(xiàn)實,深感惋惜和痛心疾首。詩人尤為痛切的,是“人之云亡,邦國殄瘁”,其人之“亡”,或喪亡、或殺戮、或貶黜、或隱逸、或逃亡。賢人君子乃國之棟梁,蓍舊老成乃邦之元氣,今元氣已損棟梁將傾,人亡邦瘁,天神俱怒。詩人的`感情難以抑制,有如火山熔巖噴薄而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在第五章劈頭就是兩句詰問:“天何以刺?何神不富?”真乃搶天呼神,捶胸頓足,悲愴不已。繼之從心田涌出三句“人之云亡”,悲嘆惋惜悵惘之意不可名狀,又在一再申述“維其優(yōu)矣”、“維其幾矣”、“維其深矣”中長吁短嘆憂心忡忡,在“心之憂矣”、“心之悲矣”中將痛切之情表露無遺,激蕩的情思言之慘然。詩句就是在這樣的回環(huán)往復(fù)、音節(jié)凄楚中,催人淚下,把孤臣孽子的一片赤誠之心呈現(xiàn)在光天化日之下,令人讀之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一位憫時憂國、具有熱血心腸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詩經(jīng)》每章句數(shù)大體一致。僅有少數(shù)篇幅的章句長短不一!墩皡n》即是其例。詩共七章,首章、三章、尾章章十句,余四章章八句。這參差不齊的章句更便于淋漓酣暢的敘事、抒情和議論。詩的結(jié)構(gòu),起章極其雄肆,有高屋建瓴之勢,縱攬無遺,勃勃如吐不罄。篇中語特新峭,然又有率意處。卒章語盡而意猶未止。修辭造句,頗有特色,或以對比反襯,正反排比的句式,盡情抒發(fā)胸中的積憤,或低回沉思之情。或以形象的比喻,豐富的內(nèi)涵,深刻的剖示而匠心獨運。在用韻上,各章不盡相同,有一韻到底句句用的,如第四章,或同韻,或協(xié)韻。這種句句用韻,在《詩經(jīng)》中是常見的韻例。漢魏南北朝的七言詩中的“柏梁體”繼承了這個傳統(tǒng),唐人七言古風(fēng)中也有少數(shù)是句句用韻的。此詩一章中有二韻交叉進(jìn)行的,如第五章、第六章。隨著詩人感情的變化,詩的節(jié)奏或緩或促,或揚或抑,用韻亦隨之變換,或平聲,或仄聲,或相互相押,增加音響、格調(diào)的美感,使詩更加生色。
《詩經(jīng)·大雅·瞻卬》翻譯及賞析 2
瞻卬昊天,仰望上天晦陰陰,
則不我惠。對我不肯賜恩情。
孔填不寧,世間很久不安寧,
降此大厲。天降責(zé)罰大禍臨。
邦靡有定,國家沒有安定時,
士民其瘵。士人平民都困病。
蟊賊蟊疾,害蟲瘋狂食禾稼,
靡有夷屆。不會滿足哪肯停。
罪罟不收,刑網(wǎng)布下不收起,
靡有夷瘳。如病不愈苦難盡。
人有土田,別人擁有好田畝,
女反有之。你卻侵犯去占有。
人有民人,別人擁有眾奴隸,
女覆奪之。你卻強奪一起收。
此宜無罪,這人本來沒有罪,
女反收之。你反拘捕將他囚。
彼宜有罪,那人應(yīng)該判有罪,
女覆說之。你卻讓他得自由。
哲夫成城,智慧男子創(chuàng)業(yè)能,
哲婦傾城。有才女子亂國政。
懿厥哲婦,那個聰明女人啊,
為梟為鴟。像貓頭鷹發(fā)怪聲。
婦有長舌,她有長舌善逞辯,
維厲之階。產(chǎn)生邪惡埋禍根。
亂匪降自天,大亂非是從天降,
生自婦人。生自工讒此婦人。
匪教匪誨,勸諫國王聽不進(jìn),
時維婦寺。婦人內(nèi)侍言必信。
鞫人忮忒,不斷害人變化多,
譖始竟背。讒言首尾相矛盾。
豈曰不極?難道兇狠還不夠?
伊胡為慝!為何作惡太不仁!
如賈三倍,如同奸商逐厚利,
君子是識。入朝執(zhí)政哪能成。
婦無公事,婦人不做分內(nèi)事,
休其蠶織。放棄紡織養(yǎng)蠶功。
天何以刺?上天為何責(zé)我王?
何神不富?神靈為何福不降?
舍爾介狄,深謀遠(yuǎn)慮全拋棄,
維予胥忌。恨我只因忌忠良。
不吊不祥,人們遭難不恤問,
威儀不類。威儀不修亂朝綱。
人之云亡,賢人君子離朝堂,
邦國殄瘁。邦國危難將覆亡。
天之降罔,上天無情降羅網(wǎng),
維其優(yōu)矣。牢不可破難躲藏。
人之云亡,賢人君子離朝堂,
心之憂矣。我心實在太憂傷。
天之降罔,上天無情降羅網(wǎng),
維其幾矣。已近王身國將亡。
人之云亡,賢人君子離朝堂,
心之悲矣。我心實在太悲涼。
觱沸檻泉,泉水噴涌流不止,
維其深矣。深深源頭總在此。
心之憂矣,我心實在太憂傷,
寧自今矣。難道只是從今始。
不自我先,惡政不在我身前,
不自我后。也不在我身后施。
藐藐昊天,蒼茫上天自高遠(yuǎn),
無不克鞏。萬物都得受控制。
無忝皇祖,莫讓祖宗受恥辱,
式救爾后。悔改才能救后嗣。
這是一首尖銳諷刺和嚴(yán)正痛斥昏庸荒淫的周幽王寵幸褒姒,斥逐賢良,敗壞紀(jì)綱,倒行逆施以致政亂民病,天怒神怨,國運瀕危的詩。言辭凄楚激越,既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憫時的情懷,又抒發(fā)了他疾惡如仇的憤慨。
關(guān)于詩的作者,《毛詩序》說:“凡伯刺幽王大壞也!狈接駶櫋对娊(jīng)原始》說:“此刺幽王嬖褒姒以致亂之詩。而《序》謂凡伯作。則未有考。曹氏粹中曰‘凡伯作《板》詩,在厲王末,至幽王大壞時,七十余年矣,決非一人,猶家父也!灰嗖槐剞q。”鄭振鐸說:“有心的老成人,見世亂,欲匡救之而不能,便皆將憂亂之心,悲憤之情,一發(fā)之于詩!栋濉肥蔷,《瞻卬》與《召旻》則直接破口痛罵了!保ā恫鍒D本中國文字史》)其實,詩的作者究竟是誰,無關(guān)宏旨。就詩本身推論,我們認(rèn)為這首詩出自一位心地正直、關(guān)心國事,但又受到排擠、極不得志的西周宗室或朝廷官員之手。
全詩七章。首章總言禍亂。天降災(zāi)禍,時局艱困,國運危殆,生靈涂炭!疤臁保戎缸匀唤绲奶,亦指人間社會的“天”——高高在上的統(tǒng)治者!绑辟\蟊疾,靡有夷屆。罪罟不收,靡有夷瘳”,害人蟲不亡,則人民的災(zāi)難就永遠(yuǎn)不會有結(jié)束之期!绑辟\”喻指幽王、褒姒之流,“罪罟”實指他們多設(shè)科條以陷人之事。只此四句已說盡幽王時亂象。二章形容政刑顛倒之狀,承首章“蟊賊”、“罪罟”生發(fā),通過兩個“反”字,兩個“覆”字,揭露了統(tǒng)治者黷貨淫刑的罪狀。三章言致禍之由,認(rèn)為女寵是禍亂的根源。四章寫褒姒無中生有,陷人于罪,斥責(zé)她干預(yù)朝政,禍國殃民。五章申訴幽王聽信褒姒讒言,不慮國政,忌恨賢臣,致使人亡國瘁!吧釥柦榈遥S予胥忌。不吊不祥,威儀不類”,忌恨賢能,任用小人;諫言難進(jìn),婦言是聽;驕侈怠惰,威儀不謹(jǐn)。這就是幽王的所作所為!六章哀賢人之亡,抒發(fā)憂時憂國之情,言辭剴切。末章自傷生逢亂世的不幸,希望幽王改悔,以勸誡作結(jié)。
《瞻卬》塑造了一位疾惡如仇、憫時憂國的詩人形象。他對統(tǒng)治者的種種倒行逆施作了無情的揭露和嚴(yán)正的批判;對賢人之亡、國運瀕危,又深感惋惜,痛心疾首。他義憤填膺,言辭尖銳,指出了幽王的昏憒偏聽、黷貨亂刑、聽信婦言、斥逐賢臣;指出了褒姒的狡黠邪惡、詭計多端、造謠毀謗、出爾反爾。對他們罪惡行徑所作的揭露,誠如方玉潤所說,是“窮形盡相,不遺余力”(同上)。詩人深憂的根本原因非個人不幸,而是“人之云亡,邦國殄瘁”。方玉潤說:“詩之尤為痛切者,在‘人之云亡,邦國殄瘁’二語……夫賢人君子,國之棟梁;耆舊老成,邦之元氣。今元氣已損,棟梁將傾,此何如時耶?蓋詩必有所指,如箕子、比干之死與奴,故曰: 人之云亡,而邦國殄瘁也。倘使其人無足重輕,雖曰云亡,又何足殄人邦國也耶?惜無可考耳。然而痛矣!保ㄍ希┵t臣或喪亡,或殺戮,或貶黜,或隱逸,或逃亡,國脈將絕,詩人怎能不憂心如焚!“鸞鳥鳳皇,日以遠(yuǎn)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陰陽易位,時不當(dāng)兮。”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象征性諷諭與這位詩人所唱嘆的內(nèi)容何其相似乃爾!詩的五、六兩章,對詩人形象的塑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詩人難以壓抑的悲憤之情一如火山熔巖噴薄而出!疤旌我源,何神不富”對蒼天的劈頭詰問;“舍爾介狄,維予胥忌。不吊不祥,威儀不類”對統(tǒng)治者惡行的臚列;“人之云亡,邦國殄瘁”對危急局面的揭示,都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禍國殃民者的切齒痛恨。與末章合觀,三句“人之云亡”,悲嘆,惋惜,悵惘,不可名狀。兩句“心之憂矣”,一句“心之悲矣”,反復(fù)重言,長吁短嘆,憂心忡忡,凄切之情,言之慘然。凄楚的音節(jié),回環(huán)往復(fù)、催人淚下的詠嘆,表現(xiàn)了一片孤臣孽子之心,讀之,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瞻卬昊天,則不我惠”,“舍爾介狄,維予胥忌”的個人遭逢;“不自我先,不自我后”的身世悲嘆;“人之云亡,邦國殄瘁”的家國之慨,在這首詩中又渾然相融,既擴(kuò)展了詩歌反映的層面,使這首詩具有社會的、史詩的性質(zhì),又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更加感人。
《瞻卬》一詩的設(shè)辭造句,亦頗具特色,表現(xiàn)了作者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及藝術(shù)素養(yǎng)。反問、感嘆、排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描繪的對象形神畢現(xiàn),使作者的感情得以淋漓盡致地抒發(fā)。反問加強了質(zhì)問的力量,表達(dá)了詩人的.無限憤慨;感嘆或感時而悲,或因事而怒;排比列數(shù)罪行,一氣說出,傾吐無余,又正反互用,形成強烈對比;語助詞的運用恰到好處,虛處生神。更值得一提的是詩中比喻的運用,不但繪形,且能達(dá)情,獨具匠心!绑辟\蟊疾,靡有夷屆”,把禍國殃民的幽王、褒姒之流比為吃農(nóng)作物的害蟲,既表現(xiàn)了詩人對他們的無比憤恨,也表達(dá)了當(dāng)時正直善良的人們的共同心聲。為了突出褒姒長舌善讒、邪惡兇狠的本質(zhì),詩人以梟、鴟為喻,深中要害,確切而不可移易,憎恨厭惡之情溢于言表,有極其鮮明的傾向性。“觱沸檻泉,維其深矣”,以極其平常、人所習(xí)見的泛泉興喻“心之憂矣,寧自今矣”的深廣憂患,可以說再也形象不過。它使我們仿佛看到詩人的憂端就如這汩汩清泉,源遠(yuǎn)流長,綿綿無盡,永不中斷。而詩人又以感嘆出之,低徊悲愴,凄惻動人,具有極強烈的藝術(shù)魅力。
《詩經(jīng)》三百篇的基本創(chuàng)作手法是賦、比、興,它深刻地影響了后來歷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特別是比、興的手法,被后世詩人們繼承并發(fā)揚光大,使我國的古典詩歌綻放出了一朵又一朵的奇葩!墩皡n》一詩比、興手法的運用有其獨到之處,值得今天的詩歌創(chuàng)作者借鑒。
《詩經(jīng)·大雅·瞻卬》翻譯及賞析 3
瞻卬昊天,則不我惠?孔填不寧,降此大厲。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賊蟊疾,靡有夷屆。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奪之。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說之。
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婦有長舌,維厲之階!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匪教匪誨,時維婦寺。
鞫人忮忒,譖始竟背。豈曰不極,伊胡為慝?如賈三倍,君子是識。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爾介狄,維予胥忌。不吊不祥,威儀不類。人之云亡,邦國殄瘁!
天之降罔,維其優(yōu)矣。人之云亡,心之憂矣。天之降罔,維其幾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檻泉,維其深矣。心之憂矣,寧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無不可鞏。無忝皇祖,式救爾后。
【注釋】
卬:同“仰”。
填:長久。
瘵〔zhài〕:疾苦。
屆:窮極。
罟〔gǔ〕:網(wǎng)。
瘳〔chōu〕:病愈。
說:通“脫”。
懿:通“噫”,嘆詞。
為梟為鴟〔chī〕:梟,貓頭鷹。鴟,老鷹。古人皆認(rèn)為是惡鳥。
時維婦寺:時,通“是”。寺,親近。
鞫〔jū〕人忮忒〔zhì tè〕:鞫,窮盡。忮,忌恨,患害。忒,變化無常。
竟背:竟,最終。背,違背。
慝〔tè〕:邪惡,不正。一說通“忒”,差錯。
賈三倍:商人獲得三倍的.利潤。
富:通“!薄
介狄:介,大。狄,通“逖“,遠(yuǎn)。
吊:善,好。一說至。一說慰問。
類:善。
罔:通“網(wǎng)”。
觱〔bì〕沸:泉水涌出貌。
忝〔tiǎn〕:辱沒,愧對。
【翻譯】
瞻視仰望那上天,上天不對我惠愛。極其長久不安寧,降下這般大災(zāi)戾。國家沒有安定時,士人庶民多疾苦。蟊賊害蟲毀莊稼,沒有安寧止息時。罪惡法網(wǎng)不收伏,沒有安寧恢復(fù)日。別人擁有之田地,你卻反而去占據(jù)。別人擁有之人民,你卻反而去奪取。這人本來沒有罪,你卻反而收押他。那人本來有罪過,你卻反而赦免他。明智男子興城池,明智女子覆城池。哎呀明智之女子,如同梟鳥如鷂鷹。婦女長舌多話語,這是災(zāi)患之根由。禍亂并非從天降,而是產(chǎn)生自婦女。非由教導(dǎo)或誨育,而是親近婦女故。咄咄逼人多變化,開始讒言終矛盾。難道說這不極端?什么才是惡毒呢?如商人得三倍利,君子卻能識此事。婦女沒有公事做,卻要廢止蠶織功。上天為何而責(zé)難?神明為何不賜福?與你分離太遙遠(yuǎn),卻還與我相忌恨。不嘉善也不吉祥,威儀缺失不美好。賢良之人皆逃亡,國家困急陷危難。上天所降之法網(wǎng),也很優(yōu)渥很寬大。賢良之人皆逃亡,心中憂苦又愁悶。上天所降之法網(wǎng),危險幾乎已在前。賢良之人皆逃亡,心中悲傷而憂郁。泉水涌動而流溢,其來有自源頭深。心中憂愁而苦悶,難道就從今日始?災(zāi)難降下非生前,也不在我此生后。蒼茫浩渺之上天,一切無不可鞏固。不要辱沒諸先祖,拯救危亡濟(jì)子孫。
【解讀】
《瞻卬》是一首諷刺周幽王亂政滅國的詩!睹娦颉费源嗽娛恰胺膊逃耐醮髩囊病,凡伯是凡國君主,時任周室卿士。朱熹《詩集傳》則云:“此刺幽王任用小人以致饑饉侵削之詩也”,二者語意接近。
全詩共分七章,前三章各十句,后四章各八句。前二章寫國內(nèi)禍患四起、生靈涂炭卻無法平息的社會現(xiàn)狀;三、四兩章通過“哲夫”和“哲婦”的對比,警誡女人讒言惑君、搬弄是非可使君王昏庸失德;五、六、七三章則揭示君王之無道、無威儀使賢良遠(yuǎn)離、國家陵夷,人皆憂心忡忡、苦痛難申,而末四句卻仍流露出一絲對君王的期冀和勉勵之意。
【《詩經(jīng)·大雅·瞻卬》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詩經(jīng)·大雅·抑》的賞析03-25
詩經(jīng)·大雅-《板》注釋及賞析01-06
大雅·召旻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雙井茶送子瞻》的翻譯及賞析09-19
《詩經(jīng)·秦風(fēng)·無衣》詩經(jīng)翻譯賞析02-09
詩經(jīng)蒹葭翻譯及賞析09-21
《詩經(jīng).木瓜》原文翻譯及賞析03-13
《木瓜》詩經(jīng)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碩鼠》詩經(jīng)原文注釋翻譯賞析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