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電影《孔子》的經(jīng)典觀后感
《孔子》是一部經(jīng)典的作品,也是很多人所喜歡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電影《孔子》的經(jīng)典觀后感,歡迎大家的閱讀。
有關電影《孔子》的經(jīng)典觀后感一
電影導演胡玫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jié)的影片。”但是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故事和情節(jié)那么回事,他自己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傳承?鬃舆B同他自己身后的弟子,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他自己們給人的感覺確實如海濤般洶涌澎湃的千軍萬馬,統(tǒng)領著一個時代。
這部電影將孔子拉下神壇,從一個凡人的角度去詮釋這個“圣人”?鬃右嗍且粋普通人,他自己也有缺點,也有七情六欲。不經(jīng)意見了南子給后人留下口實,他自己是驚艷和動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自己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斬斷了即將升華為曖昧的一種情愫。簡單的人物出場,寥寥的情節(jié)鋪陳,卻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舍,耐人尋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樂,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愛國家而不能報其君,戀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懷理想而不能償其志?鬃又苡瘟袊妮d,受盡風霜之苦離別之痛,嘗遍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依然堅守禮儀仁和,堅持在求索,這樣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萬世的思想,是奠定中華文化兩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淺的精神之髓。
周潤發(fā)飾演的孔子是這部電影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決淡定,禮儀之說娓娓道來。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wèi)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鐘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在電影中,顏回死后,孔子一直緊緊地抱住他自己的尸體,始終一語不發(fā),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愛顏回甚至比愛他自己的兒子還要多一些,因為兒子只能傳承血脈,顏回卻可以傳他自己的大道。
當影片最后皓首霜須的'孔子再回到闊別多年的故國之時,跌落塵埃痛哭失聲,既符合一個受盡顛沛之苦的游子應有的情懷,也凸顯了這個于平凡之中孕育偉大的生命個體的不同凡響之處,同樣地這一手也深深撥動了我內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說:后人理解我,后人誤解我,都因為《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電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癥結點,讓我有悲傷又有感動。君子固窮、君子死義、君子傳道以及君子不慍,這便是一部《論語》,這便是一個孔子。
有關電影《孔子》的經(jīng)典觀后感二
整部電影一直安靜地敘述著,正如孔子的一生,沒有太多華麗的特技與動畫,平淡如水,幽香如蘭,片中不斷顛覆著孔子圣人的形象。心中的圣人在世界面前,在生死抉擇面前,在堅守與逃離面前,心中難免會忐忑、會焦慮、會猶豫、會害怕,包圍著圣人的是命運給與的苦厄與磨難,是世界給于太多嘲諷與冷漠,孔圣人面對這一切,唯有用君子的胸懷去包容與諒解,用禮的光芒去感化與觀照,然而面對著弱肉強食、狼煙遍地的世界,禮樂道德不過是虛無飄渺的說辭罷了,天下人中用生命去踐行自己理想的,唯孔子一人耳。
一個人痛苦的程度正是他自己所徹悟的深度。他自己因為不被人理解而痛苦,他自己因為禮樂已廢道德淪喪而痛苦,他自己因為自己的堅守與艱難的矛盾而痛苦,在某個冰冷的夢深處,他自己是否會懷疑當初的抉擇,他自己是否會懷疑自己的`道,是否會自嘲無奈,是否會辭窮墨盡,會的,一定會的,只因為他自己是個平凡的人,而歷史證明他自己終究不是個平凡的人,圣之所以為圣,圣人之所以能夠配得上圣人的稱號,是因為——堅守。
當一個人歷經(jīng)磨難,幾經(jīng)沉淪,洗去鉛華,孑然一身地回到命運的起點,理想在他自己面前斑駁而落,田野茫茫,長夜無邊,從頭開始,從第一步開始,這就是圣人的抉擇。也許,孔子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刻正是他自己顛沛流離,周游歷國的時侯,磨難與苦厄不斷沖擊著他自己心中的君子之道,而圣人心中的火焰愈來愈旺盛,孔子的道分明已成為他自己生命的最有力的支柱,道,有的人為了拿起而有的人是為了放下。孔子毅然選擇了拿起,盡管他自己的理想終點是放下,可是沒有拿起又何談放下?歲月的年輪伴隨著圣人的步履磨平了命運的棱角,孔子的道,孔子對道道的踐行從未停止,君子之道,天下大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切溫暖的生命元素絲絲點點如星星之火溫暖著歷盡滄桑的心。道的踐行是哀痛而又幸福的,起碼能用自己留下的足跡來成為儒家之道的千年不變的載體?浊饛牡乐蓄I悟出的境界,從痛苦中領略到的境界,讓儒學有了更為深刻的生命內容。當我們回首經(jīng)典時,依稀能夠看到一個高大清瘦的背影,在夕陽下的天涯,莞自哀傷,莞自離神,遍地灑落落魄。想象千年以前,一個圣人懷揣著那經(jīng)天緯地的禮儀仁德游說歷國,最后卻在夕陽之下黯然心傷的情景;想象千年以前,一個老者在學生、親人相繼從世間離去而要獨自一人面對正義與生死冷暖時,眼眶濕潤了。
天邊的明月,依舊為他自己指引著回家的道路,而他自己從未回頭,他自己的道,儒家的道永遠是出發(fā),永遠是天下,永遠是社稷,這是孔子的人格。用千年的時間積淀而成的道的方向與途徑,他自己憑著心中的方向,越走越遠,盡管年華已逝,雙眼漸漸模糊,風吹拂著蒼白的發(fā)梢,圣人的抉擇,永遠都是那么高大,又那么溫暖與倔強,具禮樂仁義而天下大同,這是君子如幽蘭般無聲的堅守,這是對理想最無私的奉獻與守護。儒學因為孔子的堅守永遠充盈著命運責任的力量,永遠都承載著濟天下的最終使命,這是孔子的道。從《論語》中便可以窺見老者夕陽之下堅定的沉重的腳步,年邁的心沒有因為老而邁向腐朽,正如他自己的精神,正如他自己的靈魂,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與滲透,變得更加深厚與明亮,而這堅守道的精神力量已成為儒家精神的根基力量與基礎人格。
孔子高大的背影,夕陽西下,高山仰止……在他自己的心中,不知日月,不知天地…
【電影《孔子》的經(jīng)典觀后感】相關文章:
孔子電影經(jīng)典語錄310句03-20
電影孔子觀后感03-23
孔子電影觀后感04-27
電影《孔子》觀后感03-17
《孔子》電影觀后感05-13
《孔子》電影觀后感03-31
電影孔子觀后感08-17
孔子電影觀后感(15篇)02-15
孔子電影觀后感15篇06-01
《孔子》電影觀后感15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