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傣族風俗習慣有什么
傣族這個少數(shù)民族,在別稱里也是有很多不同的形式說法的,那么,傣族風俗習慣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nèi)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傣族的飲食習慣
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xiàn)舂現(xiàn)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糯米只有現(xiàn)吃現(xiàn)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
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不少節(jié)日與佛教活動有關。浴佛節(jié)(潑水節(jié))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還有把糯米飯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較重要的節(jié)日還有入夏節(jié)(傣歷9月15日)、出夏節(jié)(傣歷12月15日),均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節(jié)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過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內(nèi)容與活動大體與當?shù)貪h族一樣,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湯鍋、豬肉干巴、腌蛋、干黃鱔等。
在西雙版納傣族中,一家蓋房,全寨都要來幫助,新房落成要賀新房,先上樓的是小伙子,抬著牛頭,唱祝福歌,壯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婦女抱被褥,姑娘們端著飯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腳架,擺上眾桌,置酒備菜,唱賀新房歌,鄉(xiāng)親們還要給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禮物。
傣族還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稱“去拉曼”,也稱“披曼”,是保護神,每年要祭祀兩次,栽秧前為祈求豐收,秋收后為謝恩,要集體殺;蜇i一頭,各家備貢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內(nèi),待念完祭詞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員,要用雞、酒和臘肉條供奉社神。
傣族節(jié)日習俗
浴佛節(jié)(傣語“栓蘭”),又名“潑水節(jié)”,源于古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后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隨佛教傳入傣族地區(qū)。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qū)影響的加深,浴佛節(jié)成為傣族的一種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shù)百年。
浴佛節(jié)一般在大傣歷六月舉行,相當于公歷四月中旬。浴佛節(jié)這一天要用清水為佛洗塵,然后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愿,后來逐步發(fā)展到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在西雙版納地區(qū),浴佛節(jié)被政府宣傳為“潑水節(jié)”,每年都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tǒng)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吸引了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德宏地區(qū),浴佛節(jié)仍然只是一個宗教節(jié)日。
入夏節(jié)(傣語“豪洼”),又稱“關門節(jié)”,源于古印度佛教徒的雨季安居習俗,隨南傳佛教傳入傣族地區(qū)。信仰南傳上部座佛教的傣族一般在大傣歷9月15日(農(nóng)歷6月中旬)舉行入夏儀式,入夏儀式這天就是“入夏節(jié)”,傣族村寨的佛寺都要擊鼓為號,告訴人們節(jié)日已到,佛爺們集中到佛寺念經(jīng),信眾們準備食物、鮮花、紙幣等到寺廟“賧佛”。而后,便進入為期三個月的“結(jié)夏”。結(jié)夏期間,禁止僧侶外出講經(jīng),禁止信眾遠行不歸,禁止男女談情娶嫁,禁止大型慶;顒,僧侶要安心誦經(jīng)、民眾要專心生產(chǎn)。
出夏節(jié)(傣語“昂洼”),又稱“開門節(jié)”,與“入夏節(jié)”相對應。“出夏節(jié)”一般在大傣歷12月15日(農(nóng)歷9月中旬)舉行,象征著三個月的“結(jié)夏”期結(jié)束,可以解除“入夏節(jié)”以來的一切忌禁,僧侶可以出寺傳教募化,男女也可以談情娶嫁。出夏節(jié)這天,傣族民眾們都會身著盛裝,帶著食物、鮮花、臘條、錢幣等到佛寺拜佛聽經(jīng),并舉行盛大的慶;顒樱柚鞣N鳥、獸、魚、蟲等形狀的燈籠環(huán)游村寨,燃放煙花、點孔明燈、跳象腳鼓舞等各種娛樂活動。
傣族的婚俗習慣
每年的七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期間,正值農(nóng)忙季節(jié),傣族青年一般不談戀愛,也不辦喜事。這一古老的傳統(tǒng)習俗一直保留至今。 農(nóng)忙季節(jié)一過,就會在幽靜涼爽的竹樓上,綠樹成蔭的地頭邊,熱鬧歡樂的丟包場上…………看到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身影。傣族青年常用歌聲來表示自己的愛慕之情,一問一答,羞澀而不俗套,十分委婉、純樸、巧妙。
男女青年相愛,定情之后,便由男方父母請媒人去女方家里提親,只要兩相情愿,父母一般是不會阻撓的.。定婚之后,選擇良辰吉日,舉行婚禮。 傣族婚禮,古老簡樸,按照當?shù)仫L俗,婚禮必須在女方家竹樓上舉行。“拴線”儀式是傣族婚禮的主要內(nèi)容。寬敞的竹樓堂屋擺著一張婚禮桌,桌面上覆蓋著芭蕉葉,上面放著芭蕉葉做成的帽子,下面放著雌雄雞各一只。桌上還放有紅布、白布、芭蕉葉盒子等。主婚人坐在婚禮桌上首,親友們靠近主婚人圍桌而坐。新郎新娘跪在主婚人對面,準備接受“拴線”儀式的洗禮。
主婚人致完賀詞,新郎新娘從桌上抓一坨糯米飯,蘸上酒,撣向四周。之后,舉手作揖,以示對祖先的懷念和祭典。接著,主婚人從桌上拿起一根較長的白線(有的地方是紅線)從左至右,繞過新郎新娘的肩,把線的兩端搭在桌子上。然后,又用較短的白線,分別拴在新婚夫妻的手腕上。表示他們的靈魂和心已經(jīng)拴在一起,相親相愛,永不分離。同時,在坐的老人也紛紛拿起白線,重復地將線拴在新人的手腕上。并祝福他們婚后幸福。生出兒子會犁田、蓋房;生出姑娘會織布、插秧……
在竹樓的另一端,主人擺設豐盛的佳肴,招待前來賀禮的賓客。新郎新娘舉杯向來賓們殷勤地敬酒。此時,客人往往提出各種問題,讓新郎新娘當場作答。幽默的問答,有時引起哄堂大笑,氣氛異常熱烈。 婚宴中,還要請“贊哈”(歌手)來唱歌。“贊哈”有男有女,大都是口齒靈俐,通曉本民族文化,善于表達感情的人。當“贊哈”唱到精彩之處,人們不時爆發(fā)出“噢!噢!噢!”的歡呼聲,將婚禮推向高潮。
【傣族風俗習慣有什么】相關文章:
傣族的風俗習慣有什么07-25
傣族有哪些風俗習慣06-19
傣族的風俗習慣特點有哪些08-31
傣族的風俗習慣09-09
傣族風俗習慣07-10
傣族有什么飲食風俗07-15
傣族人的風俗習慣07-27
傣族的風俗習慣文化09-11
傣族的風俗習慣簡介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