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好習慣演講稿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良好習慣是文明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同學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孔子一生“學而不厭”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非常強調(diào)在習慣養(yǎng)成中的身體力行。他認為,要養(yǎng)成某種好習慣,要隨時隨地地加以注意,躬行實踐,才能收到相當?shù)男ЧA硗,他還認為有兩種習慣不能養(yǎng)成,這兩種習慣就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和妨害他人的習慣。
何謂不養(yǎng)成習慣的習慣呢?葉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習慣的養(yǎng)成來說明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的害處。他說,“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臉漱口,每事要有頭有尾,這些都是一個人的起碼習慣。有了這些習慣,身體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碼的健康,但這些習慣不是短時間內(nèi)就形成的,要逐漸養(yǎng)成。在沒有養(yǎng)成的時候,多少需要一些強制功夫,自己隨時警覺,直到習慣成自然,就成為終身受用的習慣。可是如果先沒有強制與警覺,今天東、明天西,今天這樣,明天又那樣,就可能什么習慣也養(yǎng)不成。久而久之,這就成為一種習慣,牢牢的在身上生了根。這就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也是最可怕的習慣!边@種習慣與其他種種好習慣沖突,一旦養(yǎng)成,其他種種好習慣就很少有養(yǎng)成的希望了。
那什么又是妨害他人的習慣呢?葉圣陶老先生說:“走進一間屋子,砰的一聲把門推開,喉間一口痰上來了,撲的一聲吐在地上,這些好像是無關緊要的事。但這既影響他人學習和工作,又可能傳播病菌,一旦習以為常,就成為一種妨害他人的習慣。這樣的習慣還有很多,比如在密閉的多人存在的房間里面吸煙,在別人講話的時候打斷別人,在別人學習工作的時候擾亂別人的工作和學習等等......
這些妨害他人的習慣是惡劣品質(zhì)形成的重要根源,葉圣陶先生認為某些人的不良品質(zhì)的形成,一個重要的病根是養(yǎng)成了妨害他人的習慣。他說,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愛護他人,一切習慣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極有可能成為一個惡人。
下面就看一看開學兩周以來同學們的表現(xiàn):兩周以來,絕大多數(shù)同學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在校園里到處可以得到體現(xiàn)?墒,在這些良好習慣的背后,我們的校園里仍然有許多不良的習慣,成為了文明校園的.不和諧音符。例如:
1、言行舉止不文明。見到長輩和老師,昂著頭裝作沒看見擦身而過,不會主動問好;進辦公室不敲門;同學間污言穢語流行,動輒打架罵人;儀容儀表也有不符合學生要求的,不按時清理個人衛(wèi)生,有的同學的臉幾天都不洗一次,有的同學留怪異發(fā)型,甚至有的同學上課穿拖鞋。2、不愛惜公共財物。教室里的課桌椅等公共設施損壞嚴重,很多是人為破壞,是被個別同學拿來打鬧弄壞的;我們的微機室是一個衛(wèi)生要求及其嚴格的教師,可是有的同學在微機室里面吃零食,甚至有的同學還在里面偷偷的吸煙。
3、不愛護學校環(huán)境衛(wèi)生,隨地吐痰,亂扔煙頭紙屑等司空見慣;潔白的墻上隨意蹬踏上骯臟的腳印和踢上球印;教室里、走廊里、操場上等公共區(qū)廢棄物飛舞無人問津。
4、每天就餐,有的同學不遵守就餐的順序搶著打飯,在老師打飯的時候,不知道主動讓老師先打飯,甚至有的同學在打飯期間與工人師傅發(fā)生爭吵,這既違犯了校規(guī)校紀,又表現(xiàn)了這些同學缺乏最起碼的文明禮貌。
良好的習慣是文明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它應該體現(xiàn)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中,我們常說“萬事開頭難、細節(jié)決定成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新習慣的誕生,必然會沖擊相應的舊習慣,而舊習慣不會輕易退出,它要頑抗,它會垂死掙扎。所以同學們要養(yǎng)成好習慣,那么頭三天就要準備吃點苦,要下功夫,要特別認真,過了這一關,坦途就在眼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養(yǎng)成好習慣“關鍵前三天,重在一個月!
同學們,昨天的習慣造就了今天的我們,今天的習慣決定著明天的我們。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從自身做起,從今天做起,持之以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愿每一個從朝旭中學走出的學生都成為真正的好公民和社會棟梁。
謝謝大家!
【升旗好習慣演講稿】相關文章:
升旗演講稿-校園好習慣演講稿06-23
良好習慣是文明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的新學期升旗演講稿06-20
好習慣的演講稿12-26
升旗儀式升旗手的演講稿范文06-22
教師升旗演講稿06-28
開學升旗演講稿10-24
每周升旗演講稿12-08
元旦升旗演講稿06-24
升旗安全演講稿06-18